陶应的这番话说完,于吉有些发愣了。
其实陶应说的这些,并非是什么超前的思想,关键是他敢于直面反驳于吉,这让于吉一时难以接受。
于吉是当世高人,就是那种高高在上,坐坛论道之人,他的《太平经》是问答式的,也就是说,只有神才能够和他问答,而其他人只能听他说,遵他言。
他想反驳陶应,但是陶应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大道理,怎么反驳?
哪一个朝代的更替,能不动刀兵?
他提倡太平,可首先要平定乱世,没有太平世,哪来《太平经》啊?
“于道长,用符水为百姓祛病,乃大善之行,可此法只能在徐扬二州,其中道理,我想于道长不会不知,本将军秣马厉兵,所为者就是攘除奸凶,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而于道长要医世,当先让百姓明此理,与本将军一起,奋起挥天戈,除尽奸佞之徒,剿灭野心之辈,重振朝纲,重兴大汉!”
“以将军之见,如何才能重振朝纲,重兴大汉?”
“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开张圣听,赏罚分明,亲贤远小!”
于吉在心里慢慢回味陶应说的这些。
片刻之后,他向陶应行了一礼。
这一次不像刚才那样微微行礼,而是一个大礼。
“道长,此乃何意?”
“贫道曾受天人传太平之道,此生只敬上天,只拜天命。乱世必有天命之人降生,选贤任能,拨乱反正,重启太平,贫道能够看透世间一切人,唯独看不透的将军,今日方知,将军乃天命之人!只是贫道有个不情之请……”现在于吉对陶应说话,多了几分敬重。
“于道长请说!”
“李傕郭汜独霸朝纲,欺凌陛下,天怒人怨,如今长安又是兵祸不断,贫道夜观天象,知明年关中、北方必受天罚,风不调,雨不顺,邪魔俱生,且会祸及淮南,故而请将军暂止刀兵,让百姓度过此灾,此后贫道必遵将军之言,让百姓明理,听将军号令,平定乱世,还大汉一个朗朗乾坤!”
陶应听到这里,心里也小小的震惊了一下。
明年关中大旱,他是从历史上知道的,可这个于吉当真有些神秘啊!
他都穿越了,自然不会完全否决鬼神之说。
当然,这也让他有了一个理由,不然如何给官员说要做好明年抗旱的准备呢?
“本将军兴兵,乃是为了天下百姓,既如此,必然先要度过明年之灾,风不调,雨不顺,有何惧哉,人定胜天,本将军立刻命令各地官员兴修水利,无论旱涝,打造水车,确保丰收!”
“贫道代百姓谢过将军!”于吉此时显得非常高兴,他没有想到陶应不但这么爽快的答应了,而且还要兴修水利,于是再次行了一礼。
有了于吉的话,陶应马上给扬州的官员下了命令,再次兴修水利,旱灾往往会伴随水灾。
同时,掘深井以对抗明年的灾情。
陶应的威望本来就高,再加上于吉的讲道,没有人怀疑,老百姓更是唯命是从。
一个是神仙,一个是天命之人,他们的话能不听吗?
现在对于陶应关于粮食的交易只进不出,各个商人都严格遵守,没有谁会贪图高价往外卖。
不管现在粮价卖的有多高,和明年比,那肯定是亏的。
既然于吉认定陶应是天命之人,那么陶应对于吉也非常支持,在北固山专门建立了道观,于吉也从一个四处走动的游方道人,成为了一个专门传《太平经》的道长。
而他传授的治世思想中,特别强调了君主与贤臣共同治理天下的观念,君主只有上受天命,才能开百世太平。
这个上受天命的君主,就是陶应。
这个时候,陶应也觉得自己应该有一些思想传世了,于是在北固山道观,道长于吉开宗收徒的那一天,陶应带着将军府的一众官员前去,拿出了在这个时代能够大杀四方的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此言一出,于吉及他的众徒当场跪拜。
为万世开太平,成为太平教的教义,并将陶应尊为太平师祖。
而将军府的官员也都被震撼住了。
北固四句很快传遍徐扬二州,并传到了大汉各处,文人墨客争相书写。
蔡邕、张芝、韦诞、左伯、顾雍、陆康、张昭、张纮等人书写的北固四句,备受欢迎,价格越来越高。
只要你的书房里没有挂这四句话,或者说这四句话不是名人所书,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文士。
而这四句话也带动了陶应以前说的一些被称为妙语的话。
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同是天下宦游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由于这些话的规格没法和北固四句相比,因此有些文士便模仿蔡邕等大家书写。
这写着写着,有的竟然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
于是开始出现了模仿的,这也开创了一些商机。
看来造假,是商人骨子里边就有的。
不过,北固四句还是没有人敢造假,不管谁写出来都会写上自己的名字,哪怕是一些字写的不好。
在这些影响之下,《陋室铭》也成了文士必背的篇目,在书房之中,仅次于北固四句存在。
兖州牧曹操听到北固四句之后,也非常震撼,亲自将其书写,挂在书房中。
然后命令毛玠、满宠、程昱等人,组织官员兴修水利,同时传令任何人不得将粮食卖出,违令者斩。
于吉的话,他是一点都不怀疑。
冀州牧袁绍对北固四句不屑一顾,但也没有怀疑于吉所说的明年天灾,马上下令开始征集粮草。
不过冀州和并州的一些官员,还是在抗旱这一方面做了一些准备。
而动作最大的当属于此时,正在打仗的李傕郭汜和马腾韩遂。
因为于吉说的天罚,风不调雨不顺,就是从长安开始的,而且也有一些方士曾言,今年出现了罕见天象,皆为不祥之兆。
他们能不慌吗?
天子刘协也下了皇命,收拢粮食,兴修水利,对抗天灾。
整个关中都动了起来。
后来的事实证明,陶应的这番举动,对整个北方影响甚大,让受灾百姓减少了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