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沉思着,制作玻璃的技艺确非一朝一夕可得,需要无数次的尝试与失败。
虽然在学堂里,李安也曾目睹过类似的实验过程,但那毕竟不同于亲自操控熔炉。若非这群工匠们日以继夜,默默坚守在实验之中,怕是这一刻的成就无从谈起。
在这长久的探索与试验中,他们面临着一道巍峨难关。
李安心知肚明,普通沙子主要由二氧化硅组成,但他竟遗忘了其熔点高达约1700摄氏度这一至关重要的数据。
尽管他们精心搭建的窑炉,在煤炭的助力下,温度能够攀升至大约1600摄氏度的最理想状态。但仅仅差那一百度,便成了难以逾越的鸿沟,足以使琉璃无法形成,更遑论完美。
不单是如此,在持续达到1600度的高温下,窑炉也已近乎报废,受损严重。这一切,对于李安而言,是前所未遇的挑战。
李安心中泛起微澜,他知道,这一切的努力与坚持,必定不会白费。
在这探寻未知的道路上,每一次的失败都是一次锻炼,每一次的温度缺失都在提醒他们,要更进一步。
他坐回长椅,目光再次落在那玻璃球上,心中暗自发誓,无论多少次失败,无论多少次的尝试,他们必将攻克这个难题,让这琉璃光芒万丈,照亮他们的工艺之路。
于是,李安陷入了深沉的思考之中,历经无数次的计算和演绎后,他终于有了一线希望。
原来,解决之道并非遥不可及,那便是在制作玻璃的过程中加入纯碱,亦即碳酸钠。这一步骤能显著降低沙子的熔点,而加入石灰石,即生石灰,则可使其不易溶于水。
然而,这个方案立刻遇到了新的挑战。生石灰尚且易于寻得,碳酸钠却难以觅踪。在当时的年代,碳酸钠唯有从然碱矿中提取,而中原地区几乎不产然碱,这无疑让李安的计划再次陷入僵局,使他几乎陷入绝望。
幸好,李安本就是个学识渊博之人,虽不至于学霸之列,但也颇有所长,尤其是在物理化学领域。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灵光一现,发现碳酸钾可以替代碳酸钠发挥相同的作用。碳酸钾的来源大为简单,其一大原料即为草木灰。只需将大量草木灰浸泡于冷水,经过反复过滤,再经过煮干,便可得到碳酸钾。
终于,在长时间的准备后,所有材料都齐备了。他们被细致地研磨后放入耐火容器中高温加热,玻璃溶液的成功制备,让李安在看到第一批玻璃溶液成形的那一刻,不禁狠狠挥了一拳,心中泛起一丝难以言喻的激动与自豪。
同时,他也不禁感叹,平日里看似无用的知识,在关键时刻竟发挥了重大作用。
随即,李安利用尚未冷却的玻璃溶液,通过吹制、切割和打磨等工艺,制作出了各种造型的玻璃制品。
不久,他所需的圆形玻璃便制作完成。虽然对于这个巴掌大小、厚度不尽人意的圆形玻璃片,李安并未完全满意,但考虑到这是首个成品,他也并未过多苛求。
“去给我准备些银粉还有水银。”
李安持着圆形玻璃片,再次向手下发出指令,然后带头向玻璃工厂内部走去。按照他的吩咐,不久,所需材料便备齐。面对端来的水银,李安皱了皱眉,随即严肃吩咐工匠:“记住,接触水银时,务必用布遮住口鼻,避免直接接触。若不慎触及,立刻用清水清洗。并且,绝不可将水银倾倒于外界河流。”
尽管工匠们对于这命令的原因不甚明了,但仍然遵命行事,将此消息传遍每个人。
对于这些老于行的工匠们,李安知道没必要过多解释水银的危害性,因为他们长期与之为伍,早已习以为常。
李安的命令,简单而直接,恰是与他们沟通的最佳方式。至于李安所要制作之物,众人虽然未能即刻明了,但若稍加思索,则不难猜出:他欲制作一面镜子。
此举意在打造社会中首面真正的镜子,一物在当时的价值连城,其昂贵之程度,曾令一面镜子在16世纪的法国价值高达15万法郎,这一切,都将因李安的智慧和努力而重新书写。
在那个时代,镜子不仅是奢侈品的象征,其身价更是高得惊人,在欧洲引起了轩然大波,成为了上流社会独有的标志。
每位贵族都将拥有一面镜子视为无上的荣耀。李安深信,一旦这镜子在大梁国诞生,必将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潮。那些权贵们必将趋之若鹜,争相拥有。
考虑到水银的挥发性和剧毒,李安格外小心,多层布料紧紧包裹着口鼻,绝不直接用手触碰。
他巧妙地将银粉与水银混合后涂抹在玻璃片上,然后将之送入窑中加热处理。这一过程不仅需要精确的操作,更考验着他的耐心与决心。
加热使得水银挥发,仅留下银层附着在玻璃表面,经过漫长的等待,直至第二日,他才让人打开炉门,取出了那镜子。
这次的成果出乎意料的成功,银层均匀光滑,仅玻璃本身的微小瑕疵影响了镜面的完美。尽管如此,相较于当时市面上的镜子,这无疑是质的飞跃。当众人见到李安手中的镜子,一时之间,惊叹声不绝于耳。
李安却并未将此技术独占,而是让几人目睹了这一过程,他们都是李安精心挑选的诚实之人,因为这镜子的制作秘密,短时间内绝不可外泄。
“大人,这简直是神迹,竟能将人影映得如此清晰!”
“是的,这清晰度超过了湖面的倒影,连脸上的细毛都可见!”
众人的惊呼声使李安不由自主地露出了微笑。他将镜子递给众人观看,随即告诫他们:“不要太过惊讶,这不过是一面镀银的琉璃镜而已。你们也见识了其制作过程,只是在琉璃表面覆上了银粉罢了。但记住,这秘密不可外泄,不得向外人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