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临夏 > 第122章,碰撞

第122章,碰撞

    时间拉回辩论会结束。

    蒲知府刚一宣布退堂,方临就被场外百姓热情围上来,大娘子、小姑娘说着‘真俊’,简直恨不得亲上一口,有问婚配与否,自家有女儿想要介绍;有丫鬟拿着手帕的……那情形简直好似‘榜下捉婿’。

    方父、方母、田萱都挤不过来。

    董祖诰本也想过来打招呼的,可没能做到,在人群外笑着点点头,便离去了,他们君子之交,倒也不需客套什么。

    就是徐阔老那么壮的,同样都是避开,没过来,只是招招手,说‘有空过去吃饭,徐贤文念叨他了’。

    方临都来不及回应,在人群彻底合围前,寻了个空,去了府衙后门,方才脱身。

    “出名的滋味如何?”

    蒲知府笑着拍了拍方临肩膀,留下一句:“回去我跟门房交代一声,有空随时过来,找我吃个饭。”

    ‘相比方才可能的姻缘,这才是今日最大的收获!’饶是方临,此时都微微动容,这话分量可不轻。

    ‘此次辩倒落魄守旧文人,不仅得了偌大名声,还让蒲知府承了情,有了这情分以后你来我往就容易多了,值了。’

    总之,结交的每一份关系,都有维护、深化,若有用时,绝对能用到。

    就像宋广成探监宋凯说的‘没点关系,上香都不知道拜哪路佛’,即使不求办事,能随时上门,将消息传到蒲知府耳中,就是一个巨大价值。

    粪便生意的确利润可观,但还没持续太久,中间还有卓三爷那一杠子事,耽误了些时间,故而,方临算算,还需要两月银钱积累。

    今日蒲知府宣布断案结果,局势明朗,通俗放开,《水浒传》必将掀起浪潮,如水浒这般经典著作,任何撞上的通俗,都会惨不忍睹——哪怕《三国演义》也不行,不是《三国演义》质量不如《水浒传》,而是方临没《水浒传》这本第一部官方刊印的通俗有名气。

    董祖诰不必说,徐阔老那边,关系一直也有维护,因为桂花嫂之事欠下人情,你来我往,也是拉近关系的方式。

    ‘到府城还有两三月就一年了,相比初来时,全无根基,如今算是搭起来了关系网雏形,也不是任人拿捏的了。别的不说,若是将来书肆拉上董祖诰、徐阔老、乃至蒲知府入股,绝对能安安稳稳地开下去。’方临唏嘘想着。

    就如之前说的,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这晚,落魄守旧文人代表再次齐聚,白天被骂晕的荣才林也来了。

    ‘今天之事攒下的名气,要和《水浒传》撞上,都是远远不够,真若是利令智昏,绝对会撞得头破血流。通俗就是这样,一开始不能彻底爆发,后续盗版出来,势必损失巨大。’

    方临盘算着书肆之事时,方父、方母、田萱终于找来,一家人回去西巷胡同。

    “哪能呢?掌柜,我还准备再待些时日呐!”方临这话真心实意。

    方父、方母、田萱都跟着沾光,在胡同中更受人尊敬,别人家对方家态度更好,找方母、田萱唠嗑的人都变多,多有说着奉承话,想打好关系;做同样的事,方家的优点也会格外放大,与人相处变得极为简单。

    ‘若是开书肆,最好直接买下铺子,以免房东那边闹出什么幺蛾子,比如看生意好坐地涨价……这般算来,将书肆开起来,预计总需五百两银子,到时将董祖诰、徐阔老拉上,如果可能,蒲知府也拉来掺一股,我至少要准备三百两,这还需要两三個月积累。’

    尤其是有传言,方临因此入了知府大人的眼,于是,本就是别人家的孩子的方临,一下子变得更炙手可热了起来。

    这与‘看子敬父’一个道理,乃是无形声望的力量,用更浅白的话说,就是当你强大,周围都是好人,无论做什么事,或者经营人际关系,都会事半功倍,极为容易,尤其是向下兼容的时候。

    这时,刘掌柜也找过来,感叹道:“好小子,恐怕我轩墨斋留不住你了。”

    ‘等《水浒传》风潮过去,读者读完《水浒传》意犹未尽,市场饥渴,才是《三国演义》面世的最好时机,预估这个时间在两三月后;再者,今日事情还需发酵,让我名气攀升,更上一层楼;最后,这两三月时间,也正好将《三国演义》腹稿快速写完、润色,顺便再攒一点点钱。’

    ……

    此时,桂花嫂、苏小青、欧夫子等人已经先一步回来,府衙堂上发生的事情在街坊邻里间传开,尤其是方临一句‘我从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将人骂晕,一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让一众读书人无地自容,最为让人津津乐道。

    方临暗道着,又想到董祖诰、徐阔老,笑了笑。

    ——白天,荣才林虽然被骂晕过去,但那一半是丢脸至极,气的,的确感觉天旋地转,另一半就是自己配合了,实在无地自容,借晕退场。

    “唉,今天之事,竟栽在那个半大小儿手中……不然,说不得还真能成事。”代宗启叹息道。

    “是啊,可惜了,英雄出少年呐!”

    仲宗典感叹过一句,就是问道:“此事已经过去,成为定局,倒也不必再提,各位日后,准备怎么办?”

    “可能会写通俗,咱们有着经验,也未必弱于人。”荣才林说起写通俗,有些勉强,好似是什么自贬身份的事情。

    “不错,相比别人,咱们还是有优势的,只是不比以往,今后赚钱难些罢了。”李公孺说着。

    从前,他们模仿《五伦全备记》,以愚忠愚孝为主题,哪怕写出一坨屎,也有人看,毕竟读者只有这个选择,那真是躺着就将钱轻松挣了。如今受到通俗冲击,读者有更多选择,这就倒逼他们从舒适区走出来,接受市场检阅,被迫卷起来。

    当然,相比别人,他们以往就是写戏剧的,还是有着经验优势,名声优势的。

    “从前写忠孝戏剧,还可自我安慰,但如今写通俗,实在有辱斯文,我就是饿死也不会写。”庄育清冷哼一声,拂袖走了。

    代宗启苦笑一声,却道:“我知道自己,不是写通俗的料,大概会继续考科举。”

    各人说着打算,又小聚一会儿后,纷纷告辞,这个小团体至此分崩离析,树倒猢狲散。

    还是那句话,因利而聚,必因利而散。

    甚至,这些人都早有心理准备,他们也是知道的,逆风翻盘的设想固然美好,但极难做到,更多只是想着阻挡通俗一时是一时,没想到拖延都是不成,事已至此,也只能接受现实。

    等庄育清、荣才林、李公孺、代宗启离开,仲宗典回屋坐下,拿出笔墨纸砚,决心改变风格,写一部不同于以往风格、顺应形势、讨好读者的通俗。

    他是聪明人,自然看得清看清形势,打不过就加入,这种转变,心态还摆得极正。

    咚咚咚!

    正在构思时,敲门声响起,有人找来,竟是书香阁的洪应亨,就是刘掌柜大儿子刘洪文的那个狐朋狗友——洪应亨。

    “洪掌柜,稀客,坐!”仲宗典见此人到来,心中有些猜测,倒茶。

    洪应亨进门,喝了盏茶,便道:“仲兄,今日之后,通俗彻底放开,《水浒传》势必在城中掀起热潮。我预估,这股热潮可能在二三月间,但之后就会有新的问题,一个是书商疯狂印刷,市场充满《水浒传》竞争激烈,难以真正赚到银子,另一个是读者如痴如醉读完《水浒传》,无更好的作品来读……随着时间推移,这个问题还会愈发突出。”

    “洪掌柜不愧是能将生意做到这个地步,果真是走一步,看三步,我的看法与洪掌柜所见略同。”仲宗典更确定了对方来意,却也不主动提,拿捏着道。

    洪应亨只能继续开口:“今日登门,洪某有一事央求,等二三月后,演戏必将国人竞相追阅,然书市之上,类似书籍寥寥,仲兄就没想过做什么?”

    至此,他的来意已经呼之欲出。

    仲宗典知道上赶着不是买卖,依旧在拿捏,装糊涂道:“所谓书商,无非以书逐利,奈何即便通俗放开,当今文人也以写正统诗文为乐,少有创作难登大雅之堂的通俗……此事,难难难啊!”

    显然,这是在自抬身价。

    “哈哈,既无人写,我此来,正是邀请仲兄操刀,写一部通俗,届时,定能填补稿源之缺,解百姓读书之渴。”洪应亨目光灼灼看向对方。

    仲宗典早已不是热血上头的小青年,会被忽悠,慢悠悠喝了口茶,没说答应,也没说不答应,继续拉扯:“鄙人才疏学浅,没写过通俗,恐怕难当重任,洪掌柜就没问一问庄育清、荣才林、李公孺、代宗启等人?”

    “仲兄何必自谦?我来找仲兄,自是认定仲兄最好,只要仲兄肯写,价钱好说。”

    洪掌柜咬咬牙,伸出五根手指:“我愿出到这个数字,等书籍销售,若是反应良好,更愿给予一定分成。”

    仲宗典眼睛一亮,这诚意已经很足了,不过还是做出勉为其难的样子:“既然如此,那我就试试?”

    当然,人家这么优厚的条件,他也要展现些本事出来:“其实,洪掌柜看法是对的,你道庄育清、荣才林、李公孺、代宗启四人如何?”

    “如何?”

    “庄育清真心反对通俗,跟不上时代,注定会被淘汰;荣才林上谄下傲,如今想写通俗,却放不下架子,好似写通俗已经是对读者恩赐一般,我断定此人成不了;李公孺性情谨慎,却有些小家子气,混口饭吃容易,大红大紫却不太可能;代宗启此人,眼光有,脑袋也足够清醒,可唯独文笔不够,以往拿着忠孝模板,写一写那些忠孝戏剧尚可,如今通俗就不行了,已打算重走科举之路。

    而仲某不才,恰恰文笔够了,又愿意放下身段……”

    仲宗典挺直胸膛,当仁不让道:“我题材已经想好了,就以《精忠录》为蓝本,创作一部叙述岳武穆业绩的,模仿《水浒传》演义风格,以史为纲,补史之余,将正统之史通俗化,补以个人想象、见解,以成。”

    “好好好!”洪应亨听闻这话,当真是吃了一颗定心丸:‘仲宗典此人清醒、理智,此次也没有随意发挥,拿出以往最拿手的忠孝部分,又肯放下身段,转变为演义风格,我对此书大有信心。’

    他信心大振,走之前,还送上了一个礼物:“仲兄可还记得白日的小子?那人名叫方临,是轩墨斋活计。仲兄也不必计较,或许不久之后,轩墨斋都会都倒了,也算是为仲兄报仇了。”

    送走洪应亨,仲宗典重新坐下,想到白日的事情,微微摇头:“今日白天那小子,坏了我好事,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或许是我的机缘也说不定。”

    “通俗大势到来,我若能写下第二部演义,必能赚得盆满钵满,说不定还可凭此青史留名。”

    他喃喃着,心潮澎湃,借着这股冲动在纸上下写下书名《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这本书,行文模仿《水浒传》,和以往风格迥异,沉下心讨好读者,又引用史家论述,以第三者身份对进行评点、注释,抛弃老一套,鲜明体现出演义的创作风格。

    然后,他想了想,又将《精忠传》岳飞的二十一道奏章,三篇题记,一道檄文,还有书信、词找出,预备收录入作品。

    如此之下,仲宗典写得飞快,热血澎湃。

    ……

    聪明人不只方临一个,书香阁洪应亨、仲宗典同时盯上通俗的风口,可以预见不久后的将来,《三国演义》、《大宋中兴通俗演义》两本通俗演义将将会轰然撞上,不知会爆发出怎样的火花。

    ……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