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 第五百五十二章盛世,如初见(正文终章)

第五百五十二章盛世,如初见(正文终章)

    在这十几日里,李元徽几乎每日来探望兄长李三郎,但躺在榻上的李三郎却时常昏阙,并且呕血。

    等到二月二这天,李元徽再次入宫的时候,竟然发现李三郎格外清醒。

    “三哥今日看起来不错。”

    李三郎听了这话冲他笑了笑,然后道:“应该是大限到了。”

    李四原本带着微笑的脸瞬间变得严肃起来,想要宽慰他几句却也做不到,话到了嘴边却说不出口。

    明明眼前这个人死了,他就能当皇帝了,坐上九五之尊的宝座,在没有能威胁他,但他还是不想这个人死去。

    “四郎,我还是看不见你打下你画的那张图了还是有些舍不得啊”

    “那就多活几年,总能看见。”

    “我也想啊,可是由不得我啊.我要去见阿耶阿娘,还有大哥,二哥了这大唐就交给你了,好为之,好为之”

    贞观十一年,二月十五日,李玄庆驾崩于太极殿之中,临终谓“国赖长君”,传位于齐王李元徽。

    李元徽于灵前继皇帝位,任命司马修业为山陵使。主持李玄庆的丧礼。

    命群臣商议李玄庆的谥号和庙号,最后却乾纲独断,给兄长定下了庙号为“成祖”谥号“高武”,葬于“延陵”。

    三月,以王妃慕容氏为皇后,侧妃张氏为贵妃,夫人段氏为淑妃,长子李承平为齐王,次子李承道为代王,思宗的儿子长恭为许王,延宗为韩王。太宗的儿子李恪为越王。

    以韩全为左千牛卫大将军,王佛保为右千牛卫大将军,段武达左监门卫大将军,尉迟敬德为右监门卫大将军。四人掌宫城宿卫。

    随后,又大封群臣。裴弘德为太师,司马修业为太保,杨邃为太傅,裴继为司空,温大雅为司徒,宇文成业为太尉。

    将一众从武德年间就开始担任宰相,或者已经卸任宰相的老臣,提拔为“三师”“三公”。这些人由此也进入了荣修状态。

    但原本在位的宰相,也保留了两人,一个是舅父窦茂,以中书令迁尚书令,另外一个是尚书右仆射杜克明。

    以天策府长史郭寿存为中书令,行台左仆射独孤颍为侍中,司州刺史李百室为尚书左仆射。

    李青莲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房乔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姚懿为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除了自己的亲信之外,太宗旧臣房乔,成祖旧臣姚懿,也都被提拔成了宰相。这也是一种表态,代表着新朝愿意接纳太宗和成祖旧臣,仍旧有你们的一席之地。

    到了四月,皇后和一众妃嫔并皇子以及洛阳的部分官员抵达长安,一同到达长安的还有右武卫大将军朱德裕,左武卫大将军张坚,以及左右武卫的精兵。

    至于天策诸军和齐王护军,早就在先帝病逝之前,就已经入驻宫禁了。

    长安城内,关中府军诸卫尚在河北,之前洛阳霸府的各军却成了城中多数兵马。

    八月,进慕容无忌为刑部尚书,并下令所有死刑必须复议三次才能执行,以避免冤狱。

    十月,重新对天下州郡进行了划定。

    大魏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增加了不少州郡,但慕容鲜卑建立大燕之后,因为仰慕强汉雄风,将天下恢复了大汉时候地理划分。

    大唐立国之后,为了避免地方做大,分割了不少大州大郡,如荆州一分为三,兖州、豫州一分为二,扬州一分为三。

    但新拿下的河北和河东,并州、幽州、冀州还是太大了,需要继续分割。

    虽然有些州还没后世的一個省大,但这年代的行政体系和治理水平和后世比也同样存在巨大的差距。因此三级行政制度还是要维持,但要根据现在的具体情况进行地理单元划定。

    以李淳风为钦天监,于智宁为太常寺卿,赵炯为鸿胪寺卿,窦羡君为太常寺卿,郑善道为大理寺卿,窦奉节为卫尉卿。

    十一月,礼部和钦天监选定进献新年号,议定为“兴明”。

    对于这个年号,李元徽一开始下意识的就想换一个,但仔细一想自己麾下的这些江淮武人们,看来这是老天冥冥之中给他们的一个交待吧?

    就这样吧。兴明就兴明吧。

    兴明元年,新年新气象。

    李元徽命常雁衡为征北大将军,卢龙道行军大总管,李承道、张镇恶为副总管,率三万骑出师北伐突厥。原北汉将领苏定边、薛安都、杨侃皆随行。

    大军越过燕山山脉,一路连战连捷,追突厥主力于桑干河,大破之。俘虏突厥特勤、叶护十数人,以及斛律金父子等北汉大臣。

    而突厥突利可汗及北汉皇帝刘承佑,在附离武士和百保大汉的保护下居然再次逃脱,一并逃脱的还有韦孝矩。

    突利可汗看着眼前辽阔的北海,心里终于是松了一口气。这里已经是漠北极境,唐军应该过不来了。

    突利可汗是始毕可汗之子,吉利可汗的侄子,在吉利可汗在高平之战被唐军生擒之后,他就被推举为新的可汗。

    不过他这个可汗当得是谨小慎微,他的父亲在大唐和北汉手里那都是吃过大亏的,他叔叔当可汗的时候,自以为是开始北汉交好,动员了十几万铁骑去伐唐,还说什么要一战灭唐,打进长安。

    长安确实是进去了,不过不是打进去的,是被人抓进去了。还被封为什么“归义王”,据说每逢长安城里有庆典,都是载歌载舞的

    突利可汗阿史那什钵苾一直不敢跟大唐对抗,也没有跟北汉起冲突。不过北汉皇帝出塞的时候,投奔突厥王帐,突利可汗突然膨胀了,要知道他爹当年可是没少被刘玄机打啊,这北汉皇帝居然投奔自己?这也太长脸了。

    并且刘承佑还十分恭顺的表示,愿意称臣,只要突厥愿意借兵给他复国,将来可以把晋阳以北全都割给突厥。

    突利可汗虽然膨胀了,但到底是知道他叔叔是怎么成了大唐归义王的。是因为长安繁华气候宜人?要是打得过我用你割让?

    所以对于称臣是接受了,还封刘承佑为定李可汗。但借兵和南下的事,仅限于口嗨。

    不过刘承佑自己出塞的时候,也带了不少部曲,其中就包括了一千多人的百保大汉和两千多禁军骑兵,都是深受刘玄机厚恩的亲兵,又由大将张世武和刘芝统领,即便是到了塞外也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另外还有斛律家的骑兵近万人。

    所以大唐打过来的时候,突利可汗不是没动过卖队友的想法,但一来是大唐打到了草原,是他的主场,二来这队友也是挺能打的。且防备挺深,所以就有了桑干河之战。

    打起来之后,他就后悔了,唐军的骁勇让他想起,在武德年间跟父亲始毕可汗入侵关中,却在在子午岭被唐军骑兵打的四散奔逃。那是被大唐太宗支配的恐惧。

    不敌之后,就是玩了命跑,一路跑到了苏武牧羊之地,北海。

    跟他一起跑过来的还有刘承佑和他的那些打起仗来很猛的亲兵,两边加起来也有个四千多人。

    但谁能想到,唐军居然能追到这里来?

    大唐代王李承道带着蓝誉、段绍、王弼、张一仙、席君买、张谨等率三千骑兵,一人双马穷追不舍了一个多月,终于在北海边上追到了突利可汗和北汉皇帝刘承佑一行人。

    两人看到大唐军旗映入眼帘的时候,心里是十分崩溃的。但还是硬着头皮带队伍迎战。

    李承道看着突厥和北汉联军的军阵,大笑道:“将士们,你们都是大唐的好男儿,我们已经到了汉苏武牧羊的北海之地,前面突厥可汗突利,北汉伪帝刘承佑,他们都在前面,现在我要你们跟我一起,生擒此二酋,建立不世之功!”

    “杀。”

    说罢,手持长槊一马当先,向着敌阵冲了过去。

    身后的唐军将士虽然经过长时间的行军有些疲惫不堪,但仍旧义无反顾随着他们的主帅发起了冲锋。

    因为皇帝的儿子,那个只有二十岁的少年跟他们一样走了上千里,风餐露宿,宵衣旰食。

    他冲在第一个,谁也没有不燃烧自己的理由。

    全军出击,势若奔雷。

    北海之战,追击千里的唐军一战功成,生擒突利可汗并北汉皇帝刘承佑。

    此战,大唐主将是皇帝李元徽之子,代王李承道。风头一时无两,一战擒两万,真正意义上灭突厥北汉。

    李承道带着一众俘虏于七月,经由并州回返关中。

    李元徽带着百官迎接立下大功的次子,并且封其为燕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并且献俘太庙,祭告祖宗。

    原本李元徽想封他为秦王,但这个封号那是二哥的,封自己家老二为秦王.还是算了吧。

    一来是怕二哥家的几个小子心怀不满,二来是怕这小子飘了。

    至于燕王就没所谓了,如果封长子为燕王,那可能会让人浮想翩翩,但次子母家是广陵张家,根本不用担心这些问题。

    桑干河以及北海之战后,对于大唐来说不单单是意味着再次灭掉了突厥,生擒了两个君主。

    甚至整个草原都没有强大的对手了,大唐基本解决了北境威胁。并且这两仗打完了大唐缴获的马匹牛羊数以百万计。这代表着从此不再缺马了。

    于是李元徽决定在北境设立军镇,以都护府、都督府监管诸部。

    并借着自己家这老二带来的军事成功的红利,对卫府军进行重新的整编和整顿。

    正式定称为十六卫。其中的十二卫为府兵的领导机构: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和左右金吾卫。又在全国范围设置折冲府,十二卫遥领天下六百五十七个折冲府,分领诸军府到长安上番宿卫的府兵,居中御外,卫戍京师,是府兵和禁军的合一。

    十六卫另外四卫是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掌诸门禁卫,左右千牛卫统率千牛备身等为皇帝侍从、仪卫。

    十二卫府兵大将军如下:左卫大将军,朱德裕。

    右卫大将军,张坚。

    左骁卫大将军,于仲亨。

    右骁卫大将军,徐乾德。

    左武卫大将军,李长恭。

    右武卫大将军,谢叔方。

    左威卫大将军,张谨。

    右威卫大将军,程知节。

    左领军卫大将军,宇文萧。

    右领军卫大将军,薛安都。

    左金吾卫大将军,窦琮。

    右金吾卫大将军,李珩。

    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四名大将军仍旧是韩全、王佛保、段武达、尉迟敬德四人。

    从而保证自己对军队拥有绝对的控制。

    又设置六大都护府,西域、岭南、陇右、辽东、北庭、安西。

    以岭南豪族首领冯盎任岭南大都护,薛万彻为陇右大都护,李药师为辽东大都护,李肃为安西大都护,李沧为北庭大都护,罗士襄为西域大都护。

    又将天策府裁撤,诸军皆隶属于北衙,保留“神策”“天武”“背嵬”“神武”“骁果”“捧日”六个军号,共三万人。设统军总管,位比大将军,北衙禁军。

    神策军总管张琼,天武军总管傅惟学,背嵬军总管王杰,骁果军总管裴行严,捧日军总管羊献果,神武军总管娄浚。

    以慕容三藏为西兖州都督,李大目为青州都督,黄君汉为荆州都督,李承安为扬州都督,李延宗为夏州都督,薛仁美为东兖州都督。侯浚为北豫州都督。

    兴明二年,改封蜀王李承乾为秦王,封太宗子李承治为蜀王,世祖子李承泽为晋王。并高祖之子六人,皆为亲王。

    并设宗学,诸子弟都要学习典章制度,经史礼法,武艺骑射。

    同时成立宗团骠骑,皆以宗室子弟,并陇西李氏姑藏房、敦煌房、丹阳房、狄道房四支子弟,并以骠骑大将军李承道领之。

    兴明二年,礼部上奏,文武百官的妻子品级应该由皇后发布,皇后慕容氏谢绝,并表示这会带来妇人干政之风,我不能开这个头。

    于是朝野皆称赞慕容氏乃贤后。并有人上奏,请立嫡长子为太子。

    其实这时候登基三年的李元徽已经对朝堂完成了掌控,但他并没有同意立太子的事,但也没提金匮之盟。

    兴明三年四月,下诏幽州都督、征北大将军、镇国公常雁衡率十万大军北伐辽东,大军渡过辽水,攻克襄平。俘虏三万高句丽士卒,尽坑之。

    李元徽闻言下诏斥责,然后决定原本给常雁衡曾加一千户食邑,削减到九百户.嗯就相当罚酒三杯。随后又诏其还都,以左骁卫将军徐懋功代其为幽州都督,镇北将军。

    常雁衡入京后,李元徽封其冠军大将军,赐其长安府邸。

    四年秋,高昌王断绝西域朝贡通道,李元徽闻言大怒,欲伐之。

    朝野皆言不可,此战唐军要长途跋涉,所经之地又是沙漠,行军困难。另外,很多朝臣都认为高昌远在万里之外,就算唐军得胜,恐怕也难以守住此地。冠军大将军常雁衡入宫请战,李元徽虑其身体多病,想要让他长安修养,常雁衡在三请求,乃命其交河道大总管。薛万均、傅唯学、裴行俨为副总管,发兵两万骑。

    十二月,常雁衡率部出征。经过三个月跋涉,唐军赶到了高昌,然后秋风扫落叶一般的灭了高昌王国,得三郡、五县、二十二城,得户八千,人口四万,马四千五百,占地东西八百里,南北五百里。唐在其地置西州,在可汗浮图城置庭州。又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城,留兵镇守。

    不过常雁衡本人却病逝于归途,临终之前,对自己的儿子常林和小舅子蓝誉嘱咐道:“我本淮南盗匪,蒙主上不弃,拣拔为将,三十余年征战,如今马革裹尸,也算对得起主上大恩了。”李元徽闻言哀伤不已,命次子李承道去迎灵柩,辍朝三日。

    并“写了”自己唯一的一首诗:“朕有千行生铁汁,平生不为儿女泣。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

    等到常雁衡灵柩回到长安之后,李元徽又亲自赶往常宅上了一炷香,全君臣之谊。赠“骠骑大将军”“太尉”“上柱国”“太保”“开平王”。

    给出了最高规格的谥号“忠武”。自从诸葛亮之后,忠武就被视为谥号最高的级别。

    并谓众人言:“雁衡爱抚士卒每与敌战,出则当先,退则殿后,士卒乐之用沉鸷果敢,摧锋陷阵,未尝败北。虽不习书史,用兵辄与古合。虽古名将,未有过之。”

    兴明五年七月,右仆射杜克明上奏,李元徽下诏减免徭役,一切从简。

    八月,侍中独孤颍进言,天下因为战乱的关系,多地使用的钱币不一样,西魏、东魏、北汉、前燕甚至前魏都有货币留存,加上各种民间私自铸造的钱币,轻重成色不同,都在市场上流通,价值混轮,甚至蜀中地区还有使用刘备时期的直百钱,这对于贸易和税收来讲非常的不便利。

    于是下诏重新铸造五铢钱,新钱的铸造技术也十分高级,正面背面钱孔边缘都有凸起轮廓,每一千枚重四斤二两。全面禁止古钱和私钱,在所有关口、市场放置新钱样品,旧钱要在规定时间内全部换成新钱,私自使用全部没收销毁。

    同时把私铸钱币列为了重大犯罪。将铸币权全部收回朝廷所有。

    在铸币之后,李元徽又命人重新订立律法,死刑只保留斩和绞两种,并且要三次附议。五马分尸、凌迟等残酷刑法全部都废除了,同时也废除了宫刑、鞭刑等伤人肢体的刑法。

    以笞、仗、徙、流、死五种手段为基本刑法。

    而这套重新订立的律法,也真是被定名为《唐律》,也被后世称为《兴明律》。基本上成为后世的律法的蓝本。

    律法之后,年富力强的李元徽再次对内部动刀了,下令九品以上官员,全部都需要中枢任免,文官由吏部掌握,武官由兵部遴选,禁止地方私自就地录用僚佐。并且每年都要进行考核,已决定奖惩和升降。并下诏公文要准确简练,不要文笔浮华。提高行政效率。

    搞改革,从来都是最难的事情。尤其是这种对体制动刀的。

    好在,李元徽虽然不是开国君主,但却是靠着军功和个人的巨大威望上位的,在军队和民间都有强大的威望,同时他也有一个高效链接的中枢官员团队心神无二的全力支持他做各种改革。

    而在军队改制之后,李元徽彻底的没有对手了,亲自带队攻灭北汉,以及对外用兵战无不胜,这些都在巩固大唐和他本人统治根基。

    一直到兴明十年,李元徽的改革才基本完成。

    而大唐也开始准备征服下一个对手,盘踞东北的高句丽。这十年,一直是李药师在担任辽东大都护,一直在进行疲敌之策。除了常雁衡那次伐辽,夺取了襄平之外算是大战之外,李药师一直是派遣小股骑兵袭扰,破坏,让高句丽持续失血。每年赶在辽东农忙春秋两季用兵,大量的粮食产量减少,带来的问题也是极大的。

    二月,李元徽下诏亲征辽东,以长子齐王李承平监国,其余子侄兄弟全都随行。朱德裕、张坚等老将也全都跟随,因为这很有可能是他们的最后一次跟皇帝亲征的机会。

    四月,李元徽率众渡过辽水,坐镇襄平,命令李药师和朱德裕为左右总管,各率数万大军走陆路进攻,而另一路则是由前燕名将高晃作为行军总管,率领水师走水路出兵。虽然如今大唐国力日益强大,但这次总兵力不超过十五万人。

    三路大军水陆齐发,一战攻灭高句丽,擒其王族百余人,朱德裕四子,驸马都尉朱永乐在此战之中极为亮眼,生擒高句丽大将渊盖苏文。

    李元徽特意封他为冠军将军,辽东郡公。

    这一仗之后,大唐彻底扫清了数十年东北最大边患。李元徽在辽东设置了多处军镇,令苏定边担任大都护。

    而在西北边疆,又一个重量级对手崛起了,吐蕃。

    兴明十一年,李元徽巡边陇右,遇到吐蕃大队十万众入寇。时李元徽身边只有七千余骑,魏王李承道进言,请父皇先行,追兵我自当之。

    年过五旬的李元徽却道,贼众十万,我部七千,若就此退兵敌军知道我们的底细自然会率军进击,陇右则都要被贼人侵略,这时候如果我们主动出击,敌人不明虚实,定然以为我们主力部队在后面。

    退是一点退不了,直接上去干他。你们这下年轻人要是畏惧,我们这几个老将当先锋。

    跟着李元徽寻巡边的有陇右大都护张镇恶,右卫大将军张坚,左卫大将军朱德裕这几个老将,听见这话之后那是热血沸腾当即都要当先锋打头阵。

    但李承道表示人老不以筋骨为能,这点事我就办了,您就在后面看我咋破阵就完了。

    李承道率领朱永乐等一众年轻骁将带着骑兵就直冲吐蕃军,一个照面就给对面打蒙了,这什么情况?这么点部队就跟主动出击,后面定然是有主力部队,于是吐蕃大军开始退兵,李元徽则乘势指挥大军掩杀。取得大捷,斩首万余人。

    随后李元徽让李承道都督秦、夏、凉三州军事,负责对吐蕃的战事。

    兴明年间的文治和武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回到长安后,李元徽召集宗室子弟,包括李承安、李承乾、李承泽等三方子弟,当然也包括一众成年的皇子。

    然后给他们看世界地图,指着地图给他们讲解各种僧侣和商队的西行见闻。然后准许他们每人招募三千部曲,前去开疆扩土。

    因为这支军队的将领都是以宗室子弟为主,所以又被成为“宗子西征”。

    兴明十二年,这一年李元徽有感于佛门势力过于庞大,开始了对佛寺进行限制。

    寺庙不得拥有超过两千亩土地,不得接受土地投献,不得拥有武装,不得经商,严格僧道的度牒管理发放,同时对僧道尼犯法一律严惩不贷.

    长子齐王李承平到底还是走了牛角尖,带着不少大臣在朝堂上谏言,并跪在太极殿的门前请求皇帝废除这些法令。

    李元徽大怒,将之贬谪为东莱郡王,令其迁居洛阳。后来因为慕容皇后病重,才把他从洛阳召回来侍疾。

    兴明十三年,春,刚过了上元佳节。

    慕容皇后的病情越发严重了,这位跟着李元徽从少年夫妻走过数十年时光的贤后,已经到了弥留之际。

    “四郎,我现在是不是很丑啊.”

    “四郎,承平心地质朴,他不如承道聪明能干,伱多担待他,不要立他为太子”

    “伐折罗也没有当大官的能力,你让他做个富贵闲人就好.”

    “四郎,不知道有没有来世了.”

    偌大的寝宫之中只有夫妻两人,已经病入膏肓的慕容皇后早就形容枯槁,靠在丈夫的怀中,说话也有些有气无力。

    李元徽则早已哽噎的说不出话来。因为他怀中的人已经没了气息。

    十三年二月,皇后慕容氏崩于长春宫,李元徽悲伤的不能自已,谥号“昭穆”,归葬于李元徽为自己和皇后准备的“季陵”。

    十四年初太尉张坚病逝,秋太傅郭寿存病逝,太保赵翊等一众文官武将陆续离世。

    李元徽下诏,造凌烟阁,绘有功臣画像,共三十六人。

    排位第一者,司徒、车骑大将军、吴国公朱德裕。

    第二位,司空、赵郡王、征北大将军、并州都督李怀真。

    第三位,太傅、尚书令、楚国公郭寿存。(已故)

    第四位,太尉、骠骑大将军、幽州都督、镇国公常雁衡。(已故)

    第五位,太尉、镇军大将军、扬州都督、魏国公张坚。(已故)

    第六位,特进、抚军大将军、兵部尚书、梁国公李青莲。

    第七位,太保、征西大将军、秦州都督、陇西大都护蒋国公张镇恶

    其后依次为,李药师、窦琮、于中亨、薛仁美、宇文萧、李珩、李百室、窦奉节、罗士襄、徐乾德、刘伏威、慕容三藏、萧释之、陈瑱、侯俊、段雄、薛万彻、裴行严、娄浚、李青莲、王佛保、段武达、谢叔方、尉迟敬德、韩全、赵炯、刘政会、独孤颍、张谨。

    共三十六人。

    其中朱德裕和张坚、常雁衡、李药师和郭寿存已经被预定为配享太庙的人选了。

    兴明二十三年,吴朱德裕病重,李元徽亲自去往探视。

    双目已经有些浑浊的朱德裕一见到李元徽,眼神就亮了几分。

    李元徽戏言道:“大和尚,可是找不到路了?”

    病榻上的老朱硬是扎着坐起身来,“郎君,延福寺怎么走啊。”

    “跟我走就是了。”

    “好,如净多谢郎君”

    两人这一番对话,让随行的皇子皇孙,文武官员,以及朱家人,全都摸不着头脑。

    是日夜,彗星坠地,吴国公朱德裕病逝,享年七十六。他这一生在外人看来尤为传奇,生于微末,做过和尚,然后成为李元徽江淮初创团队的一员,最后位极人臣,溘然长逝。

    做了二十四年皇帝的李元徽在宫中望着天空的一轮明月突然有些感伤,人都想活的久一些。

    六十多岁的李元徽对此尤为感念。他的身体很健康,耳聪目明,还能奔马驰射。可是当一个个的亲人,伙伴,朋友,甚至敌人全都故去之后,未免有些孤独之感。

    虽然灵魂来自后世,但他早就融入了这个时代。

    他建立的功业超过了绝大多数的帝王,开创了一个大多数人能吃饱饭的盛世,打下了一个大大的疆域,大唐在他的治下四海臣服,万邦来朝。

    西域诸国和草原各部为他上尊号“天可汗”。

    这天夜里,李元徽睡得很好。梦里他好像回到了五十年前的长安。

    那年他十四,刚来过的第一个年。

    阿耶刚刚封了唐国公,头上还都是黑发,三哥刚刚成婚不久,三嫂是薛家的姑娘。好几年没看见的大姐和姐夫,大哥很严厉,二哥还是意气风发的长安公子,嘲笑他的射术不精。

    迎面走过来的是来长安送礼的张坚,他生和张飞一样,虬髯张须,威武不凡。还是如净和尚的老朱,头上还都是青茬,一脸的憨笑。

    还有在自家做客的老刘,大清早的就跟外面射箭.

    梦里,突然过来一个小孩,留着索头编发,拉着他一路向前走。

    突然下起了雪,一个身披白色狐裘身形高挑的女子站在哪里,额头上还有一朵梅花妆。

    她笑颜如花,惊艳了时光。

    (正文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