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晚报:世界首例用电点亮的电灯,在位于金山郊外的方圆实验室完成了一百五十小时的连续点亮,据悉该型电灯代号星光,目前已经准备在四月底批量生产上市。】
【西京日报:方圆实验室研制出来的星光电灯,目前已通过了帝国科学奖的初步考核,据相关人士透露,其研发者为金山大学电气系教授方郡,年龄三十二岁,很可能成为最年轻的帝国奖得主!!】
【大西洋商报:我们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不需要刺鼻煤油,一个不需要生活,就能够明亮如白昼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我们的生活将得到极大的改变,而据西京金玉街零电投资公司的估计,整个汉国市场对于电灯的需求在未来五年内将会以每年至少三亿华元的速度爆发,甚至如果考虑到海外,全球对于电灯的需求,很可能会在未来五年达到二十亿华元左右,且这个还是保守预估——】
【汉州时报:一个属于光明的时代即将到来,我们将会看到整个世界会像白天那样耀眼!!】
当二月二十三号这天早上,整个汉国都在按照平时的生活节奏起床吃早饭看报的时候,各大报纸上对于“电灯”这个陌生玩意的报道,已经弄的到处都是,甚至哪怕是在一些偏僻的印第安村落,所有人都知道这个世界上出现了一个不需要“加油”的,只需要加电的新式电灯。
【汉国有一些特意保留下来的印第安部落,这些部落后来经过时代的变迁,后来变成了所谓的村落,这些村落看起来保存完好,甚至很多建筑都还是当年的建筑风格,属于汉国的也不多,但是整个村落内部,到处都是工业化的气息,汽车,家用电器,只要有的,他们都能够享受的到,本质上就是一个在汉国特殊影响,以及所谓的人文关怀下,强制保护的原始部落,这些部落的存在只是为了证明大汉帝国的伟大!!】
而电灯存在的意义其实不只是照明那么简单,甚至可以说也不是经济收益那么简单。
电灯真正的意义在于汉国在电气化这条第二次工业分支中,走到了世界所有国家前面。
一项科技的突破,不一定带来领先地位,但是如果是整个产业的进步,却可以为该国在世界市场,乃至国家之间竞争,获得优势.
这种优势一旦被转化成为经济实力,经济实力再转化为相对应的国力,最后也就是该国在残酷的世界丛林中,获得比其他国家更强大的实力,而更强大的实力也代表着这个国家在食物链中的地位正式变成了“捕食者”,而非当初那种弱者的姿态。
而以汉国如今的国际地位,虽然这种优势只能保持一段时间,但是优势就是优势,这一点哪怕是最刻薄的英国佬也是承认的。
就在汉国发布出世界上首个用电驱动电亮的第三天,泰晤士报就发表了一个让整个英国都觉得疯掉的标题:“即将输掉的英汉战争!!”
在这个标题中,泰晤士报用的是“战争”,而非许多人认为的竞争。
甚至在整篇文章中,几乎一半都是夸汉国的,甚至在很多人看来,这完全是疯掉了,甚至当这篇文章发表后,还有人专门跑到泰晤士报的报社询问是否出现了资金上的困难,言外之意是不是收钱了。
甚至更过分的,直接在泰晤士报的总部打起来一个“不要为了金钱出卖灵魂”的横幅。
由此可见,在如今的英国,甚至整个欧洲,对于汉国这个单词有多么的敏感,但这也恰恰说明欧洲内部还是有很大一批人对于汉国是重视的,但是这个所谓的重视,在很多时候,都集中在军事层面。
这些人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讨论汉国的最新军舰的吨位性能,然后拿自家家的战舰作为对比,如果比的过,那就不屑一顾,如果从数据上比不过,那就来一句“决定战争的是人,而不是武器”,虽然听起来很扯,但这就是如今欧洲的舆论现状。
如何形容汉国和欧洲之间的关系,可能用远方的亲戚更容易理解,虽然其实汉国和欧洲没有一点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汉国的很多法律,经济运转,甚至是金融,乃至军事,都是参考至欧洲,尤其是汉国的海军,直到现在英国人还经常会拿当初汉国刚建国那会,请英国人来参与建立,教导的经历说事,年龄越大越是如此,面对汉国总有一种“我是你师傅”的感觉。
而这些心态反应到现实中,就会出现“泰晤士报”这种自己人不信任自己人的事发生。
当然,质疑的那些人终究不能够代表所有人,大多数人对于汉国在电气化产业上的进步,其实是保持很严肃的心态的。
就比如英国的工业大臣在给女皇维多利亚的汇报中就曾说过这么一句话:
“我们需要石油,需要电力,需要一切有关于第二次工业的科技,我们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汉国佬拿走所有的一切,如果我们不改变帝国这完全依赖蒸汽机技术,以及对于新技术研究逃避的想法,那么我们不得不接受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段,,让出大英帝国的皇冠,甚至是属于我们的印度,而这一切只是因为我们落后了,我们会成为下一个奥斯曼,我们会成为一个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老古董,甚至都不会有人愿意了解我们的历史,我们将成为一个反面教材,无时无刻不在大学课堂上遭到审判!!”
也是因为这句话,以及那次的会面,在汉国发明电灯的前一个礼拜英国内阁就发布了有关于支持国内电气化产业,以及内燃机产业的工作报告,紧随其后的就是一份价值一亿英镑的补贴。
也是因为这份补贴,导致目前英国资本市场风起云涌,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第二次工业化。
而真正让大英帝国在乎的就是“石油”,是的,当英国人准备在内燃机产业上,奋起直追的时候,惊讶的发现他们竟然没有大一点的油田,甚至就连小油田,都少的可怜,家大业大的大英帝国第一次在资源上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和过去完全不一样。
要知道在过去,尤其是第一次工业化的阶段,英伦三岛丰富的煤炭资源,其实是给当时英国工业注入了能够发展下去的灵魂,甚至哪怕到了现在,英格兰地区生产的无烟白煤,依旧是世界上最好的军用煤,哪怕是英国人的死对头法国人,每年都会定期采购一批作为战略储存。
要知道对于烧煤的军舰来说,最好的每天煤炭就是烟雾小,甚至没有的那种,甚至煤炭的质量,以及燃烧的效率,都将从根本上决定一艘战舰的速度,乃至它的使用寿命。
而在这一点上,煤炭资源丰富且质量尚上乘的大英帝国帝国无疑占据了先手位置,从而导致英国目前的军舰动力水平,依旧是世界顶级,甚至某些蒸汽动力,比汉国的还要高一个级别。
而动力对于目前要求“快打快退”的海军来说,无疑是比装甲防护还要重要的东西。
但是这样一个巨大的优势,在内燃机时代,很可能将会在一个短时间内被抛弃。
根据军情六处最新的汉国海军评估情报中对于汉国海军使用实验型内燃机动力舰船来看,汉国的内燃机技术无疑已经走到了所有国家前面。
当大多数国家还想着改进和进一步发展蒸汽动力的时候,汉国海军已经在尝试使用内燃机作为主要动力来源,而内燃机启动的关键就是被英国工业大臣贝尔塔所形容的,未来工业灵魂,石油!!
虽然石油最早诞生的时候,只是用来作为煤油灯所使用的照明燃料,但是在汉国开启内燃机时代之后,整个石油的作用,以及价值,实际上的得到了十倍都不止的提升,这从目前全世界每年都在攀升的石油交易额就可以看出。
而这些东西综合在一起就造成了汉国对于世界石油市场的控制,刚开始还没有人意识到,但随着内燃机时代大幕的真正拉开,以及电气化产业的发展。
欧洲大多数有识之士都在发出一个疑问:
“欧罗巴的石油在哪里??”
要说欧洲没有石油吧,那是不可能,最起码发现巴库石油的东罗马帝国,虽然因为汉国的低价竞争,每时每刻处于停战的边缘,但就是死不掉,甚至随着欧洲对于石油的需求,以及英国对于石油安全的重视,作为目前欧洲国家发现,并且属于世界级的巴库油田,不可避免的受到了英国的关注,其中最近讨论最火热的就是利用英国成熟且无处使用的资本,去控制属于俄国的巴库石油。
只不过这个提议在刚刚提出来的时候,就被英国内阁否决,最大的原因不是不可以,毕竟现在因为汉国的恶意降价竞争,巴库油田无时无刻不处于完蛋关闭的边缘,俄国的财政虽然这些年因为国力增长有所增强,但那套糟糕的财政管理,以及罗曼诺夫家族的“奢靡生活”,想要拿出余钱拯救巴库油田实际是很困难的,哪怕是如今也只能保证它不会完蛋,每天维持最低限度的生产。
如果英国人愿意作为冤大头帮助俄国人保住并发展起来巴库油田,没准那位东罗马皇帝尼古拉还会给大不列颠颁发一个一吨重的罗马勋章,以鼓励英国人继续为“大罗马复兴”再接再厉。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英国内阁才否决了这个好像“冤大头”的“援俄”计划。
而在失去俄国这条路子后,英国基本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寻找石油,确切的说在整个大英帝国控制的势力范围之内寻找石油。
甚至英国人还专门成立了一支代号“五十七号”石油勘探队,汇聚了地质学家,工程人员,甚至特工在内,专门寻找石油的队伍,来对整个英国势力范围内的可能发现石油的土地进行勘探,只不过目前受到汉国的“海洋生油论”的理论,大多数活动,冬枣沿海地区进行。
(汉国帝国大学发表了一份有关沿海地区多产石油的理论,并且将汉国早期的金山,西京的油田作为参考,甚至就连大多数在内陆的幽州油田,在这套假说下成了所谓沿海油田流向内陆,而这套看起来没什么问题的假说,在如今的世界非常受欢迎,毕竟汉国可是世界石油的领导者,开采过全世界最多的石油,目前世界最大的油田都在汉国,汉国说的自然成为了所谓的过行业圭臬)
也是因为受汉国海洋生油论的影响,五十七号探测队,几乎走遍了整个英国沿海,但是依旧没有可供开采的油田,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目前已经决定向殖民地地区进行探索,毕竟大英帝国这么大,这么多殖民地,要说没有石油,连英国人自己都不相信。
而除了英国之外,其实很多欧洲国家,对于石油的重视程度在内燃机发展越来越快,汽车产业遍地开花的当下,已经越来越大,甚至像西罗马和德意志这样的工业大国,对于石油的渴望,甚至比英国人还要强烈。
毕竟大英帝国目前其实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殖民地的上供,而非自己生产所得,对于进入第二次工业化,其实一直都是一种不紧不慢的姿态,甚至很长时间以来,英国人对于新科技的态度都是,能不能用于军事,而非这项科技是否能够给英国带来本质上的提升。
而德意志和西罗马帝国却恰恰相反,欧洲中心的地理位置,以及彼此的竞争关系,导致他们在工业发展上,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放松。
就像德意志首相俾斯麦所说:
“如果我们不能在工业上领先于整个欧洲,那么等待我们的,将是彻底的失败!!”
是的,是“失败”,目前德意志的形势,没有人比俾斯麦看的更清楚了。
虽然看似德意志帝国成为了上次战争中,和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一样的大赢家。
但这也意味着德意志帝国,成为了目前欧陆霸主西罗马帝国的眼中钉,肉中刺。
虽然战前,法国人口口声声说支持德意志统一,但真到了现实中,所谓的“承诺”在战后,就成了法国人最后悔的事情。
甚至就连一向瞧不起德意志地区的拿破仑三世,在最近这几年,都曾在私下里发出:
“支持德意志统一,是我这辈子犯下的最大的错误!!”
是的,拿破仑三世后悔了,但真正让他后悔的,不是他曾经做出的决定,而是德意志帝国诞生后,好像“喷射机”一样的进步。
就拿军队来说,战前的普鲁士,只能最大动员不超过一百万人的陆军,以及一支小的可怜的袖珍海军,但在德意志地区统一,并且俾斯麦访问奥地利成功,“德奥和解”之后,德意志的陆军规模从战前的一百万人,提升到了常备陆军四十万,最大动员三百万人的世界级水平。
而且这个数字,还会随着整个德意志地区“高亢”的人口出生率,以及年年都在指数级增长的工业规模,而不断膨胀。
这个膨胀的过程,甚至会超出法国人对于德意志地区,“自古以来”的想象。
而这些都是德意志发展第二次工业,最大的支柱。
但德意志和英国一样,都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本土,竟然也没有石油。
甚至就连德国的报纸,都曾发表过类似的“石油笑话”,一个德国人发现自己家地底喷水之后,异常兴奋,随后按照所谓的矿产奖励法,将消息汇报给了当地,当地官员非常重视,派来了大量的施工队伍,最后挖了一个多礼拜,对外宣布,这里是一个地下水的源头。
虽然这个笑话,在德国人看来一点也不好笑,但这恰恰说明了此刻德国上下对于石油的渴望。
而与德国一样的是,西罗马帝国同样对于石油,有一种天生的喜爱,或者说在拿破仑三世逼迫下,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被迫”反应。
只不过相比于德国人的疯狂,英国的严密,法兰西人天生就有一种浪漫的心态,就像那位口口声声要给帝国弄石油的大臣所说:
“法兰西的石油,会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到来,当然,不是现在!!”
整个西罗马的石油探测,更像是在拿破仑三世驱赶下,不断干活的毛驴,而所谓的油田,更像是被磨的大豆,而非挂在前面的胡萝卜。
整个欧洲的这种短时间对于石油的追求和亢奋,也被某些欧洲媒体称为是一种新型疾病:“石油病!!”
又称石油综合征!!
月票打赏,还请大家给个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