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余晖下。
两道走在皇宫御道的身影被拉的很长。
“臣前几日去了一趟泊江水宫,见了泊江龙君一面。”
诸葛玄策面澜不惊,似乎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可郑渊却是眼皮一跳。
这诸葛玄策可真是言出必行,刚杀了别人儿子,就去受害者家中登门拜访,这种行为简直是杀人诛心。
要知道,现在的泊江龙君可不是省油的灯,脾气比敖冲老龙王好不到哪里去。
二人怕是一见面,就要先打一架再说。
一念至此,郑渊的目光就忍不住在诸葛玄策身上来回打量。
见其气息绵长,神意未损,且无外伤后默默松了口气。
“陛下放心,臣与那龙君敖晏相谈甚欢,相互间并无冲突发生。”诸葛玄策微笑道:“其中纵使有些误会,也很快就能化解。”
郑渊闻言却是大为不解,这种杀子之仇难道也能一笑而过?
那泊江龙君敖晏未免也太过大度了。
“丞相,你前些日子不是杀了其子敖风?为何那……”郑渊欲言又止。
“陛下误会了,臣杀的楚流风,并不是敖风。”诸葛玄策露出一抹高深莫测的笑容。
在其话音落下的一瞬间。
京都西侧外的河岸旁,一棵大槐树下的简坟被道苍雷击中,炸开丈许的大坑。
黑烟弥漫,惊得鸟兽飞散逃窜。
待黑烟散去时里面除了一片焦土以外,什么都没有剩下。
而路的尽头,一名衣衫褴褛的男子拍着脑袋说道:“哎呦,怎么头晕脑胀的,就像是脑子被人狠狠踢了一下。”
“你能捡回一条命就不错了,还怪这怪那。”
不知什么时候,男子的身旁多了一道蓝色身影。
“这次真多亏媗姐你了。”男子赔笑道。
“还不是那诸葛玄策另有打算,否则他岂会用这种可以欺天的大神通帮你渡过此劫?”敖媗沉默了一下道:“不过从此以后,你泊江一脉可欠了他诸葛玄策一个天大的人情了。”
男子无奈摇头,心中非常后悔当初的鲁莽举动。
为了缓和气氛,他转问道:“哎,媗姐,今日怎么不见龙兄弟陪你啊。”
这几天他都处于生死边缘的分界线,对外界的感知时有时无。
对于龙傲天能在这个时候尽心尽责陪伴敖媗的行为,心中自然是非常感激的。
“都要走了,还陪什么?”敖媗白了一眼。
“可惜了龙傲天与媗姐的身份太过悬殊,否则让他代替敖……”男子嘴里嘟喃了一句。
“你废什么话,想再死一次吗?”敖媗言声厉斥,脸色瞬间冷了下来,似乎被触及了逆鳞。
男子被一声呵斥后立马噤若寒蝉,不敢再说一句话。
敖媗见其这副模样,也知他是一片好意,于是强忍心中失落解释道:“自古人龙结合少有圆满。那龙傲天前途不可限量,如此成长下去,假以时日他定会是第二个诸葛玄策,我不能因为一时冲动而害了他。”
男子微微一怔,却也无奈的叹了口气,只能跟着女子后边出城而去。
…
听得眼前的中年儒士解释,郑渊呆了半晌,脑中不断回想这之中的区别。
难道楚流风和敖风是两个人?
不可能啊,那只青龙被斩于幽湖之上的事,全城人可都见到了,不可能有假,也做不了假。
“这有何区别,他们难道不是一个人?”郑渊脚步一顿,奇怪道。
“陛下应该知道三尸吧?”诸葛玄策笑道。
“三尸?!这不是上古时期的一些大神才会诞生的东西吗?”郑渊疑惑道。
“不错,其实三尸并非上古独有之物,万载众生皆有,而我们现在的修炼体系更为完善,自然没有三尸一说。”
诸葛玄策笑道:“不过臣有一法,可将三尸显化,所以当日就以李代桃僵之技,引出恶尸替敖风渡过杀劫。”
“原来如此。”郑渊心中了然。
怪不得当日招不到魂魄,原来是敖风根本就没有死。
“提前斩去三尸并非好事,只能算是拔苗助长,那敖风经此一役,定是损耗巨大,若是没有天大的机缘,怕是以泊江龙宫之力,也很难将其亏失的‘运’和精气神弥补回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是行尸走肉的状态,这也算是对他的惩戒了。”诸葛玄策言尽于此,没有再说下去。
“此事为何当日不说,却偏偏在这个时候说?”郑渊疑惑道。
“陛下恕罪,当时是时机未到,也为了迷惑暗处的奸细,即使陛下有大道之运庇护,臣也不敢提前透露半点,唯恐前功尽弃。”诸葛玄策无奈道。
“你们三位……到底在筹划什么事情?”郑渊眼睛一眯,本能的感到一丝不安。
他并非不相信眼前之人的秉性,但其一副高深莫测,一切尽在掌握的姿态实在令人难以琢磨。
“计划目前只有太师和臣知晓,国公他还一无所知。”诸葛玄策道。
“居然连柱国公都瞒着,看来丞相此番所图甚大啊。”郑渊皱眉道。
“陛下,周边诸国现在都对天华虎视眈眈,若再不找出潜藏境内的一些投敌势力和暗子,等到战乱一开,恐怕立地就是祸起萧墙。”诸葛玄策苦笑道。
郑渊思忖半晌,很快就明白了此中计划。
于是他缓缓道:“你们是想以泊江龙君为饵,诱出那些暗处的棋子?”
“不错。”诸葛玄策笑道:“臣与龙君在泊江演了一出好戏,这么些时间过去,那些暗处的棋子也该蠢蠢欲动了。”
“丞相大义!”郑渊赞叹了一句。
“这些事都是臣该做的。”诸葛玄策拱手道。
“太师他一个人去,不会出什么意外吧?”郑渊忽然问道。
“陛下,太师老当益壮,神通愈发强盛,修为是臣三人中最为高深之人。”诸葛玄策笑道:“只要不是上古大神现世,他一人都足以对付,陛下只管静候佳音便是。”
郑渊沉吟了一下,缓缓问道:“那之后呢?”
“在这之后,臣想——北伐!”
诸葛玄策朝北方望去。
他的目光似乎穿过了千山万水,将数万里外天门关前杀伐遍地的景象映入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