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下载APP

无广告读最新章节

手机扫码下载APP

无广告读最新章节

登陆 注册
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619章 耿秉

第619章 耿秉

    耿秉体魄魁梧,腰带八围。

    博通书籍,能够解说《司马兵法》,尤其喜好将帅用兵谋略。

    因为父亲耿国的功勋而被任用为郎官,屡次上书谈论军事。

    曾认为中原空虚消耗,边疆不安定,问题就出在匈奴。

    用战争消灭战争,是有盛德的君王的方法。

    汉明帝已经有心北伐,暗中很赞同他的意见。

    永平年间,汉明帝征召耿秉到宫中,询问他前后所奏的有利国家的谋略,拜任他为谒者仆射,于是耿秉被汉明帝亲近宠幸。

    每次公卿集会议事,汉明帝常常带耿秉上殿,拿边疆之事询问他,大多很对汉明帝的心思。

    “永平十五年,耿秉上书朝廷请求攻打北匈奴。”

    “汉明帝便让耿秉、窦固和太仆祭肜、虎贲中郎将马廖、下博侯刘张、好畤侯耿忠等人共同商议攻打北匈奴。”

    “从前匈奴有游猎部落的援助和其他蛮族的依附,所以不能将它制服。”

    “在汉武帝时得到武威、酒泉、张掖、敦煌等河西四郡及居延、朔方以后,匈奴便失去富饶的养兵之地,断绝了羌、胡关系,势力范围只剩下西域,而西域不久也依附了汉朝。”

    “所以,呼韩邪单于到边塞请求归属,乃是大势所趋。”

    “如今的南匈奴单于,情形与呼韩邪单于相似。”

    “但目前西域尚未依附汉朝,而北匈奴也没有挑衅作乱。”

    “我认为应当首先进攻白山,夺取伊吾,打败车师,派使者联合乌孙各国以切断匈奴的右臂。”

    “在伊吾还有一支匈奴南呼衍的军队,如果将他们打败,便又折断了匈奴的左角,此后就可以对匈奴本土发动进攻了。”

    “如今进攻白山,匈奴必定集合部队救援,我们还应当在东方分散匈奴兵力。”

    “同年十二月,任命耿秉为驸马都尉,窦固为奉车都尉,骑都尉秦彭为耿秉的副手”

    “耿忠为窦固的副手,全都设置从事、司马等属官,出京屯驻凉州。”

    “永平十六年二月,汉明帝派太仆祭肜与度辽将军吴棠率领河东、河西的羌人、胡人部队和南匈奴单于的部队,共一万一千骑兵,出高阙塞;”

    “派窦固、耿忠率领酒泉、敦煌、张掖三郡郡兵和卢水的羌人、胡人部队,共一万二千骑兵,出酒泉塞;”

    “派耿秉、秦彭率领由武威、陇西、天水等三郡募士和羌人、胡人部队,共一万骑兵,出张掖居延塞;”

    “派骑都尉来苗、护乌桓校尉文穆率领太原、雁门、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定襄等七郡郡兵和乌桓、鲜卑部队,共一万一千骑兵,出平城塞,一同讨伐北匈奴。”

    “耿秉和秦彭进攻北匈奴匈林王,横越沙漠六百里,到达三木楼山后,因北匈奴都已逃走,于是不战而还。”

    “此战只有窦固和耿忠一路大军有所收获,斩杀北匈奴一千余人,夺取伊吾卢地区,并设置宜禾都尉。”

    “永平十七年夏天,汉明帝派耿秉和奉车都尉窦固、骑都尉刘张都出敦煌郡昆仓塞,进攻西域。”

    “命耿秉、刘张都交出调兵兵符,归属窦固调遣。”

    “汉军集合部队共一万四千人,在蒲类海边打败白山的北匈奴部队,于是进军攻打车师国。”

    “车师国有车师后王和车师前王,车师前王是车师后王的儿子,两个王庭相距五百余里。”

    “窦固认为车师后王之地路远,山谷深险,士兵将受到寒冷的折磨,因而打算进攻车师前王。”

    “但耿秉认为应当先去打车师后王,集中力量除掉老根,那么车师前王将不战自降。”

    “窦固思虑未定,耿秉奋然起身道:请让我去打先锋!”

    “于是跨上战马,率领所属部队向北挺入。”

    “其他部队不得已而一同进军,斩杀数千敌人。”

    李白:在整个东汉历史上,耿秉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将军。

    之所以说他特殊,是因为他做的事情,堪称惊天动地!

    他领头策划了东汉灭北匈奴的整个计划,并且带头实施了这个计划。

    严格来说,东汉灭掉北匈奴,勒石燕然,这个结果大部份的功劳,都得算在耿秉的头上。

    提到勒石燕然,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那位外戚窦宪。

    至于耿秉这个名字,除了对东汉历史特别了解的人,绝大多数人可能压根就没听说过。

    而与之相反的事,后世很多专门研究东汉的历史学家,都对耿秉非常惋惜。

    大家几乎一致认为,耿秉应该是东汉最被低估的名将。

    而且以他的战绩,原本是可以妥妥进武庙的!

    甚至于有人认为,如果当年东汉时期,一切正常的话。

    以耿秉的战绩,他不光能进武庙,而且可能还会直接越过七十二陪祭名将的位置,直接名列武庙十哲的榜单!

    耿秉出生的时候,刘秀应该已经扫平了大半个中原,或者刚刚统一天下后不久。

    耿秉的爷爷名叫耿况,大伯名叫耿弇。

    在东汉开国的历史上,这俩人都是最重要的角色。

    当年刘秀招抚河北的时候,正是耿家父子,最初站出来支持刘秀,所以才有了后来刘秀建立东汉的成就。

    毫不客气的说,如果当时没有耿家的支持,就算刘秀真会召唤陨石,他也很难建立东汉。

    不是刘秀不够猛,实在是耿家太重要了。

    再加上后来耿家比较识趣,在刘秀起飞之后,一直扮演辅助的角色,始终坚定站在刘秀这边,一直没有二心。

    而且在刘秀统一天下之后,耿家及时放弃了手里的权力,更是在刘秀面前刷满了好感。

    所以后来,等到东汉彻底统一天下,大家开始正式分蛋糕的时候,耿家就分到了最大的一块蛋糕。

    对于后来的东汉政权来说,耿家相当于是大股东,而且人家手里拿的是原始股!

    同时,后来在东汉统一战争结束之后,耿况和耿弇父子,及时放弃了兵权,并且隐退回家。

    这个结果,直接导致耿家其他几个男丁,开始受到重用。

    后来,耿家第二代的几个男人,也就是耿弇的几个弟弟,清一色都是太守以上级别的官员。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耿秉出生了。

    耿秉他爹,是耿家的三儿子耿国。

    在东汉开始休养生息之后,耿国的仕途一直很顺利,最后做到了大司农的位置,位列九卿之一。

    “车师后王安得震惊恐惧,带领几百骑兵出来迎接耿秉。”

    “但窦固的司马苏安想把全部功劳都归窦固,立即骑马去对安得说”

    “汉朝尊贵的将领只有奉车都尉窦固,他是天子的姐夫,爵位是通侯,应先向他投降。”

    “安得于是返回去,改派他的部将迎接耿秉。”

    “耿秉非常愤怒,披甲上马,指挥他的精锐骑兵径直到窦固军营”

    “车师后王说要投降,到现在还不来,请让我去砍下他的脑袋。”

    “安得惊慌,便走到城门外面迎接耿秉,摘去王冠,抱住马腿投降。”

    “耿秉便带着安得去拜见窦固。车师前王也随之投降。””

    “车师便全部平定,大军回国。”

    “东汉朝廷重新设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东汉逐渐恢复对西域的控制。”

    “永平十八年八月,汉章帝即位,任命耿秉为征西将军。”

    “派他巡视凉州边境,慰劳赏赐城堡营寨的羌人、胡人。”

    “十一月,戊己校尉耿恭遭北匈奴围困,汉章帝派耿秉屯驻酒泉郡,代理太守酒泉职务;”

    “派酒泉太守段彭与谒者王蒙、皇甫援征发张掖、酒泉、敦煌三郡郡兵及鄯善的军队,共七千余人,前往救援耿恭。”

    “建初元年,汉章帝任命耿秉为度辽将军。”

    “耿秉在边疆任职七年,匈奴人怀念他的恩德信誉。”

    “后耿秉受召任执金吾,很受汉章帝亲近器重。”

    “汉章帝每次巡视郡国及驾幸宫殿台观,耿秉常常率领禁军护卫于左右。汉章帝任命耿秉的三个儿子做郎官。”

    “章和二年十月十七日,汉章帝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讨伐北匈奴。”

    “任命耿秉征西将军,作为窦宪的副统帅,征调北军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兵和黎阳营、雍营、边疆十二郡的骑兵,以及羌人、胡人部队,出塞征讨北匈奴。”

    “永元元年六月,窦宪、耿秉从朔方郡鸡鹿塞出发,南匈奴单于从满夷谷出发,度辽将军邓鸿从稒阳塞出发。”

    “三路大军预定在涿邪山涿邪山会师。”

    “窦宪分别派遣副校尉阎盘、司马耿夔、耿谭,率领南匈奴一万余精锐骑兵,同北匈奴单于在稽落山会战。”

    “大败北匈奴军,北匈奴单于逃走。”

    “汉军追击北匈奴各部落,于是到达私渠北鞮海,共斩杀大部落王以下一万三千人,生擒者甚多,还俘获各种牲畜百余万头。”

    “由副王、小王率众前来投降的,先后有八十一部、二十余万人。”

    “窦宪、耿秉出塞三千余里,登上燕然山,命令中护军班固刻石建立功碑,记录东汉的国威和恩德,然后班师回朝。”

    “九月,耿秉因此战的功劳被封为美阳侯,食邑三千户。”

    “耿秉生性勇敢,而且处事简练,行军时常常自己披着铠甲走在前面,停下来休息时不安营扎寨,”

    “但也把哨兵放得远远的,明确誓约,有紧急情况,军阵马上排成,士兵都乐意效死。”

    “永元二年,耿秉代替桓虞担任光禄勋。”

    “永元三年夏天,耿秉去世,时年五十多岁。”

    “汉和帝赐给朱棺、玉衣,命将作大匠为其挖墓,给予奏军乐的待遇,五营骑兵三百多人送葬。”

    “匈奴人听说耿秉去世,全国民众大哭,有人甚至割脸流血以表达心中的悲痛。”

    苏轼:而耿秉出生的时候,耿家真正的奠基人,耿况和耿弇,已经退休回家了。

    估计当时这两位大佬,退休回家之后,也没啥别的事情,所以就开始专心教孩子。

    在耿家这一脉的历史上,耿况算是第一代,耿弇和他的几个弟弟是第二代,而耿秉则是耿家的第三代。

    因为爷爷和大伯,退休回家之后,没啥事做。

    所以在教导耿家第三代的时候,付出了更多的心血。

    这直接导致,后来耿家的第三代人里面,几乎没出什么纨绔子弟,完全不像其他顶级世家的二代那样。

    同时,在爷爷和大伯的教育下,后来耿家的第三代人,几乎人人都精通打仗!

    不是会打仗,而是几乎人人都精通打仗!

    这事其实也很正常,毕竟耿弇本人就是名将。

    当年耿弇统领的幽州铁骑,几乎是刘秀麾下的最强精锐,直接在战场上横扫天下。

    耿弇本人,也是名列武庙的顶尖名将。

    有这么一个长辈,从小贴身教导,耿家第三代的水平,自然不用多说。

    而在耿家众多的第三代孩子里面,耿秉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展现出了特别惊人的战争天赋。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耿秉就精通各种兵法,尤其精通《司马法》。

    耿秉的精通,直接到了可以给《司马法》做解说的水平。

    就这样,因为耿秉掌握了耿家的核心技术,所以从很早开始,耿家就已经确定,将耿秉作为第三代的带头人来培养。

    而对于耿家的这个选择,刘秀和刘庄父子,应该也是比较认可的。

    刘秀对耿秉的认可程度,基本上就相当于后来诸葛亮对姜维,或者唐太宗对薛仁贵,完全就是将其当成了下一朝的领兵大将来培养。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刘秀时代,耿秉基本上没有任何表现的机会。

    一是因为刘秀在位后期,东汉整体一直在休养生息,没什么大仗可打。

    二是因为当时很多老将都还活着,比如说耿秉、邓禹、马援,这时候都活着,所以也轮不上年轻的耿秉上场表现。

    就这样,直到刘秀去世,汉明帝即位。

    老一辈的耿秉、马援等人,这时候都去世了,轮到了二代武将上场,耿秉才逐渐脱颖而出。

    汉明帝即位后,直接任命耿秉为‘谒者仆射’,做了自己的贴身军事顾问。

    每次东汉高层开小会的时候,汉明帝都会带着耿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