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下载APP

无广告读最新章节

手机扫码下载APP

无广告读最新章节

登陆 注册
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621章 皇甫嵩

第621章 皇甫嵩

    皇甫嵩出身于将门世家,祖父皇甫旗曾担任东汉扶风郡都尉,父亲皇甫节曾担任东汉雁门郡太守,叔父皇甫规曾担任东汉度辽将军。

    皇甫嵩年轻时有大志,文武双全,喜欢阅读《诗》《书》,擅长弓箭骑术;

    他最初先后被州郡举荐为孝廉、茂才,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都曾先后征召他为幕僚,他都没有就任。

    汉灵帝刘宏以公车之礼征召皇甫嵩为议郎,不久又升任北地郡太守。

    中平元年,黄巾军叛乱,黄巾军首领张角、张宝等人聚众数十万人,劫掠州郡,残杀官吏,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荆州、扬州、兖州、豫州等州郡的百姓纷纷响应,朝野震动。

    朝廷诏命各州郡修筑城池,整顿器械,以防备黄巾军进攻。

    同年三月,汉灵帝刘宏主持朝议,皇甫嵩建议解除党禁,拿出宫中藏有的钱财及西园中豢养的马匹,以赏赐将士,激励军心。

    “刘宏听从,又诏命征召天下兵马,选拔将领,任命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持有节仗,与右中郎将朱儁等人一起讨伐黄巾军。”

    “同年四月,皇甫嵩、朱儁各自统率一支军队,共计兵马四万人,前往征讨颍川郡内的黄巾军。”

    “朱儁率领前军与叛军将领波才交战,战败,皇甫嵩进兵据守长社城。”

    “叛军将领波才率兵围城,皇甫嵩兵力不足,将士恐惧,皇甫嵩于是召集将士,表示用兵变化不在于士兵人数的多少,如今叛军依草结营,可以采用火攻;”

    “如果在夜里发动袭击,纵火焚烧敌营,叛军必然大乱,到时再出兵攻击,四面合围,就能取胜。”

    “傍晚时分,皇甫嵩借助大风,下令全军士兵都携带杂草等候出城,又命令精锐士兵率先出城潜入敌营外围,纵火焚烧敌营,与城中的士兵举火为号。”

    “皇甫嵩趁势击打战鼓,率军进攻,叛军受到惊扰大乱,纷纷四散奔逃。”

    “同年五月,恰逢刘宏派遣骑都尉出城率军前来,皇甫嵩与曹操、朱儁合兵一处,继续对叛军发动进攻,大破黄巾军,斩杀敌军首级数万。”

    “战后,皇甫嵩因功封为都乡侯。”

    “皇甫嵩、朱儁乘胜追击,继续率军进讨汝南郡、陈国两地境内的黄巾军,追击叛军将领波才抵达阳翟县,又在西华县击败叛军将领彭脱,黄巾军残部或投降,或溃逃,颍川郡、汝南郡及陈国境内的黄巾军都被平定。”

    “同年八月,皇甫嵩率军在仓亭击败另一支黄巾军,俘获叛军将领卜巳,斩杀七千余敌军首级。”

    “当时,北中郎将卢植及东中郎将董卓率军讨伐河北境内黄巾军首领张角,无功而返,刘宏于是诏命皇甫嵩进兵讨伐河北境内的黄巾军。”

    “同年十月,皇甫嵩与张角之弟张梁在广宗交战,叛军骁勇精锐,皇甫嵩不能取胜。”

    “次日,皇甫嵩关闭营门免战,以观察敌人动静,等到叛军松懈之时,皇甫嵩连夜调兵发动攻击,大破敌军,斩杀张梁,斩获敌军首级三万余,被河水淹死的敌军五万余人。”

    “皇甫嵩又下令焚毁叛军辎重车辆,俘虏叛军家属及部众;”

    “此时张角已经病死,皇甫嵩将其剖棺戮尸,并将首级传示京师。”

    “同年十一月,皇甫嵩又与巨鹿郡太守、右冯翊郭典合兵攻击驻扎在下曲阳县的黄巾军,斩杀黄巾军首领张宝,斩获敌军首级十万。”

    “皇甫嵩因功升任左车骑将军,兼任冀州牧,晋爵为槐里侯,封邑八千户。”

    “黄巾军平定后,汉灵帝刘宏改年号为中平。”

    “皇甫嵩又上奏,请求减免冀州地区百姓一年田地赋税,以赈济饥民。”

    “刘宏采纳,冀州百姓感激皇甫嵩,作歌谣以称赞其仁德。”

    “皇甫嵩讨平黄巾之乱,名声传扬天下,而东汉末年,朝政废弛,纲纪混乱,汉阳郡人阎忠以汉初名将韩信功高震主,最终被诛杀的事迹作为案例,奉劝皇甫嵩在冀州举兵反叛,僭越称帝。”

    “皇甫嵩听了深感恐惧,表示黄巾军叛逆刚刚被剿灭,如果妄自居功自傲,举兵反叛,必然走向灭亡;”

    “自己恪守臣下的本份,忠于汉室,就算死了也能留下忠义的名节,传于后世。”

    “皇甫嵩拒用阎忠的计谋,阎忠逃走。”

    “先前,湟中义从胡首领北宫伯玉与先零羌叛乱,以金城郡人边章、韩遂为统帅,举兵攻杀护羌校尉伶征、金城郡太守陈懿。”

    “中平二年三月,北宫伯玉与边章等人率领叛军进攻三辅地区,朝廷下诏皇甫嵩移兵镇守长安,讨伐叛军,以保卫汉朝皇室陵墓。”

    “当初皇甫嵩率军讨伐黄巾军首领张角时,经过邺城,偶然看到中常侍赵忠的宅邸房屋僭越礼制,于是上奏朝廷,导致赵忠的宅邸被没收。”

    李白:皇甫嵩出身于赫赫有名的望族,其父皇甫节,曾任雁门太守,叔皇甫规,为一代名将。

    对于将门子弟而言,弓马娴熟是其必修课和必备素质,而皇甫嵩在弓马娴熟的同时,还好《诗》《书》,这就是安定皇甫氏特别的家族传统,即兼善文武。

    而且,这样的出身也必然赋予皇甫嵩极高的功名期许和人格期待,这也是他以后成长为名将的重要原因。

    成年后,皇甫嵩举孝廉,任议郎,接着出任北地太守。

    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河北、中原一带遍地烽烟。

    作为“天下之中”的洛阳人心惶惶。汉灵帝召集军事会议,安排洛阳防卫。

    皇甫嵩这时也已被调至洛阳,参与会议。

    会上,他建议解禁党锢,拿出宫内钱财、西园御马,以奖励和充实军队。

    汉灵帝采纳了皇甫嵩的建议,并且将精锐的北军近卫军、三河骑士4万余人整编为两军,前往颍川,镇压黄巾军。

    左中郎将、持节皇甫嵩统帅其中一军。

    在颍川郡治长社县,皇甫嵩被黄巾军包围。

    这已经是另一支汉军朱儁战败之后的事,汉军情势非常不利。

    危难之际,皇甫嵩临危不乱的大将之才显现得淋漓尽致。

    他安抚部下说:“兵有奇变,不在众寡。”

    然后设奇计惑乱对方,趁夜出击,大获全胜。

    这是皇甫嵩对黄巾军的第一战,颍川、汝南等地得以平定。

    接着,皇甫嵩率军东进,在仓亭,擒斩黄巾军将领卜已。

    此时,董卓等刚吃完败仗,是皇甫嵩力挽狂澜,继续进攻,击败了张梁,彻底扭转了不利局面。

    然后,皇甫嵩率军北上常山,击败张宝,摧毁了黄巾军最后一支主力部队。

    烽火燎原的黄巾起义至此告终。其间战功,皇甫嵩稳居第一。

    “又有一次,中常侍张让曾私下找到皇甫嵩,公开索要五千万钱,皇甫嵩没有答应。”

    “赵忠、张让两人于是怀恨,在皇甫嵩讨伐边章等人时,趁机向汉灵帝刘宏进谗言,诋毁皇甫嵩征战无功,耗费巨大。”

    “同年七月,刘宏听信谗言,征召皇甫嵩入朝,将其贬职降爵,收回其左车骑将军印绶,又削减其封邑六千户。”

    “中平五年十一月,凉州人王国叛乱,举兵围攻陈仓,汉灵帝刘宏重新启用皇甫嵩,任命他为左将军,指挥前将军董卓,各自率领两万人前往征讨叛军。”

    “董卓建议快速进兵陈仓,解除叛军的包围,皇甫嵩没有听从,认为陈仓城虽然小,但是城池坚固,王国虽然兵势强盛,难以攻破;”

    “只要敌人不能攻克陈仓,自己以逸待劳,不用调兵遣将就能取得胜利。”

    “王国率众围困陈仓城,从冬天一直到次年春天,持续了八十多天,因为城池坚固,始终不能攻克。”

    “中平六年二月,王国的叛军疲惫不堪,果然自行撤退。”

    “皇甫嵩率军追击,董卓认为穷寇勿追,困兽犹斗,追击王国的军队不能取胜。”

    “皇甫嵩却认为王国的军队已经丧失斗志,自己以精兵对阵疲惫之敌,定能大获全胜。”

    “皇甫嵩于是独自率军在前追击,命令董卓率部作为后援。”

    “皇甫嵩击败叛军,取得大胜,斩获敌军首级上万,王国逃亡被杀。”

    “董卓羞愧不已,因此对皇甫嵩暗中忌恨。”

    “中平六年,朝廷征召董卓入朝担任少府,董卓没有就职。”

    “朝廷不能牵制董卓,加之汉灵帝病重,于是任命董卓为并州牧,其部下兵马归属皇甫嵩统领。””

    “董卓上奏,不愿交出兵权。”

    “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当时在军中,他认为董卓心怀篡逆,包藏奸心,而且其人凶狠暴戾,将士都不归附于他;”

    “皇甫郦劝谏皇甫嵩起兵讨伐董卓,以彰显忠义,铲除祸患。”

    “皇甫嵩认为董卓固然有罪,但是讨伐也需要得到皇帝的诏命,应该上奏朝廷裁决此事。”

    “皇甫嵩于是上疏汉灵帝刘宏,董卓遭到刘宏斥责,因此更加怨恨皇甫嵩。”

    “同年四月,汉灵帝刘宏去世,少帝刘辩继位;”

    “同年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

    “初平元年,董卓专权,把持朝政;”

    “当时皇甫嵩率兵三万驻扎在扶风郡,与京兆尹盖勋密谋讨伐董卓。”

    “恰逢董卓征召皇甫嵩入朝担任城门校尉,打算趁机杀掉他;”

    “皇甫嵩部下长史梁衍认为董卓妄自废立皇帝,如今征召皇甫嵩入朝,必然加害于他;”

    “梁衍劝谏皇甫嵩举兵讨伐董卓,迎接汉献帝前往长安,同时与举兵讨伐董卓的袁绍等人的义军东西呼应,必然能够击败董卓。”

    “皇甫嵩没有听从,于是前往京城。”

    “皇甫嵩到达京城,果然被逮捕下狱,即将被诛。”

    “皇甫嵩的儿子皇甫坚寿与董卓交好,他从长安逃到洛阳,归附董卓,董卓设宴款待;”

    “皇甫坚寿抢步向前,当众与董卓争辩,叩头流泪,希望董卓能赦免父亲皇甫嵩;”

    “在座的人都受到感动,纷纷起身离席,帮助皇甫嵩求情。”

    “董卓于是起身,拉着皇甫坚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又下令释放皇甫嵩,并任命他为议郎,后又升任御史中丞。”

    “初平三年四月,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等人诛杀董卓;”

    “朝廷任命皇甫嵩为征西将军,不久又升任车骑将军。”

    “同年六月,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人举兵攻陷长安,杀死王允等人。”

    “李傕、郭汜把持朝政,同年八月,皇甫嵩升任太尉。”

    “同年十二月,皇甫嵩被罢免太尉之职,改任光禄大夫,不久升任太常。”

    “兴平二年,李傕、郭汜作乱,举兵互相攻击;”

    “不久,皇甫嵩病逝,皇甫嵩死后,汉献帝刘协下诏追授其骠骑将军印绶。”

    苏轼:当皇甫嵩战功威震天下的时候,汉阳人阎忠建议皇甫嵩自号称王、夺取天下。

    可皇甫嵩却坚定地说要“委忠本朝,守其臣节”,拒绝了阎忠的建议。

    理性来看,在当时的昏暗政局下,宦官专权,诽谤潮生,皇甫嵩统帅强劲的汉军精锐,为将在外,更易招致猜忌,所以,阎忠建议不无道理。

    但皇甫嵩还是坚守初心,即便横遭非议,也无怨无悔。这是高风亮节的忠贞本色。

    东边的黄巾军刚刚平定,西边甘青一带的羌人又起事了。

    金城人边章、韩遂带领羌人,攻打三辅地区。

    汉灵帝遂调皇甫嵩回镇长安,保卫皇陵。

    皇甫嵩率军与凉州羌军作战,击败羌军统帅王国,彻底平定了羌乱。

    可是,此时的东汉政局翻云覆雨,波谲云诡。

    汉灵帝驾崩,何进谋诛宦官,何太后不肯下诏,于是何进召董卓进京。

    其间诛杀宦官、董卓把持朝政的过程,是史上少有的宫廷内乱。

    而董卓嫉妒皇甫嵩,且两人本有过节,所以,董卓准备对皇甫嵩下手,逮捕了皇甫嵩。

    但由于皇甫嵩威望极高,且赖各种力量的救援,他才得免死,被任为御史中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