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三百一十四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

第三百一十四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

    忽听到身后的箭矢破空声传来,险而又险地从玄奘的肩膀上方擦过。

    后方传来了吐蕃人的骂声,是在抱怨这一箭空了。

    在马背上的玄奘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还有些恍惚,却见冯德遐抽刀而出,砍断了马车与马匹连接的绳子,又听到一声鞭响。

    是冯德遐将鞭子重重抽打了身下的马儿。

    马匹吃痛狂奔,玄奘几乎从马背上摔下,低下身子牢牢抓着缰绳,夹着马夫腹。

    马儿已不受控制,怎么都停不下来,玄奘再回头看去,见到冯德遐也在后方,那些吐蕃人正在追着。

    空旷的平原上,只有风声不断在耳边呼啸。

    也不知跑了多久,再回头看去,玄奘已看不到身后的冯德遐,也见不到吐蕃人的兵马。

    他也不知道自己跑到了哪里,应该还是在吐蕃地界,经书丢了,人也丢了。

    马儿终于平静了下来,玄奘望着四周的旷野,一时间又迷茫了。

    马儿跑得太久了,几乎是已脱力,玄奘只好翻身下马,让马儿得以休息,而他自己走到河边捧起河水,饮了好几口。

    等重新冷静下来之后,玄奘重新审视了一番周围的环境,四周空旷见不到活人,只有风在不断地吹过。

    似乎是又要下雪了,近处是一条平静的河流,远看是一片雪山。

    寒风吹着单薄的僧袍猎猎作响,他在河边盘腿坐下来,闭着眼平稳呼吸,细细回想着这些天来的种种。

    玄奘怎么都想明白,为何世人会如此。

    他也不明白,他一个僧人是怎么卷入了大唐与吐蕃之间的明争暗斗,两国之间恩怨竟是这么复杂。

    良久,天色也入夜了,风更大了,雪也更大了。

    玄奘牵着马继续沿着河一路走,应该可以沿着河找到了人家。

    风雪越来越大,玄奘牵着缰绳一路走着,马背上已有了不少积雪,马儿鼻孔在冷空气中呼出热气。

    终于,玄奘在漫天的风雪中发现了远处的一点火光,从风中听到了吐蕃孩子的歌谣声,唱的正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故事。

    他牵着马儿快步上前,当来到这处营帐前,玄奘用自己仅会的吐蕃语与他们交谈。

    这家牧民对待僧人很友好,玄奘的马匹也得到了照顾,玄奘也坐在温暖的营帐中可以度过这一夜。

    当玄奘说出自己是唐人时,这些吐蕃牧民的目光中多了一些希冀。

    本来,玄奘是觉得经过青海的一战,唐军与吐蕃的战争让松赞干布与禄东赞一败涂地。

    还以为这些牧民会对自己一个唐人充满敌意,但牧民并没有抵触,反倒是问起了是否可以前往青海。

    玄奘听着这家人讲述,喝下一口热青稞,原来是他们知道青海的牧场更好,有很多吐蕃人去了青海与众多唐军生活在一起。

    玄奘听到他们说起了崇文馆,一种可以教吐蕃人说关中话,说中原语言的官邸。

    他们也想让自己的孩子学唐人的语言,看唐人的书籍。

    玄奘起初很不理解,这些牧民为何会这么想,明明松赞干布一直想让吐蕃再次壮大,并且他也一直在这么做。

    对此,玄奘只能将其归结为牧民的慕强,牧民的生活特征决定了他们容易依附强者,而现在的唐军就是最强大的。

    相反地,松赞干布尽管苦心孤诣,可他终究是失去了禄东赞。

    那吐蕃孩子说了一句,一直往东走就能找到唐军,最近有越来越多的唐军会进入这片地界,唐军会给吐蕃的孩子吃食与书籍。

    在这处帐篷中躲了一夜的风雪,休息之后,天刚亮玄奘牵着自己的马与这家牧民道谢之后,策马离开。

    那吐蕃孩子问向身边的爷爷,道:“他为什么不去东面。”

    那孩子的爷爷道:“不知道呀。”

    孩子又问道:“今天唐军还会来吗?”

    那老人家老人家枯燥的脸带着笑容回道:“会来的。”

    孩子道:“我要把这个玄奘的事说给唐军听。”

    老人家依旧点头。

    “唐军会给我肥皂吗?”

    “只要他们带来了,就会给你。”老人家嘴里咬着马鞭子的一端口齿不清地回道,他黑白分明的大手拿着绳子的两端,很快一个漂亮的马鞭制好了。

    孙儿拿着漂亮的马鞭,欢呼雀跃地玩耍着。

    玄奘一路策马,他从来时的路赶着。

    经书对他来说无比重要。

    失去了经书,就算是回到了大唐又有何用。

    逻些,冯德遐身为唐使,吐蕃人自然不敢动他分毫。

    “赞普,你究竟是什么意思!你怎能出尔反尔!”唐使的怒吼声从屋内传来。

    紧接着是松赞干布的话语,“我已经在惩罚犯错的勇士了。”

    屋外,几个吐蕃勇士跪在地上,他们正在忍受着鞭打,一声不吭地在雪天忍受着鞭笞。

    “犯错?”冯德遐的语调高了几分,又道:“你想要杀了玄奘。”

    松赞干布道:“我没想杀了玄奘。”

    冯德遐恼怒道:“是你的勇士动手的。”

    面对唐使的责骂,松赞干布平静地道:“是勇士自作主张,我已经在惩罚他们了,唐使若还不满意,我可以杀了他们。”

    冯德遐气得呼吸沉重,他一挥衣袖道:“这就是你背地里安排的。”

    松赞干布笑道:“我已派人去寻找玄奘了。”

    “玄奘是大唐的犯人,但他终究是唐人,他若是死在了吐蕃,你就等着迎接唐军吧。”

    松赞干布神色冷静地坐着,安静地听着屋外的鞭打声。

    冯德遐又走了,也不知道他去做什么,这位吐蕃的常客真的生气了。

    一个吐蕃的大臣走入屋内,说了一些话语。

    松赞干布了然点头,屋外的鞭笞也停下了。

    当然是不愿意让玄奘这么回去,如果能够收服玄奘,吐蕃甚至可以得到天竺人的支持,也可以得到泥婆罗的全力相助。

    就算是真留不住玄奘,他也不想玄奘如此顺利地回大唐。

    接连两天,冯德遐都在寻找玄奘,他一度怀疑这个和尚是不是早就冻死在高原了。

    于是,冯德遐干脆就在逻些等着,看着来来往往的吐蕃勇士,等着关于玄奘的消息。

    一处吐蕃的雪山下,松赞干布在吐蕃勇士的护送下,放飞了一只鹰。

    而这一幕正好被玄奘看到。

    换作别人想要在高原上找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可对吐蕃的赞普来说在高原上找人反而很容易。

    看到站在远处的玄奘,松赞干布招了招手,并且让身边的勇士全部散去。

    犹豫了片刻,玄奘这才上前行礼道:“赞普。”

    松赞干布笑道:“我已惩戒了犯错的勇士,我从未想过要冒犯你,我希望大唐可以与吐蕃和睦相处,你也可以平安地回到大唐。”

    玄奘低声道:“我的经书。”

    “就在逻些,你可以随时去取。”

    “多谢赞普。”

    眼看玄奘就要离开,松赞干布又道:“慢着。”

    玄奘脚步停下,又回头看去,看着松赞干布还站在雪山下,脸上挂着和善的笑容。

    他大声道:“我将经书还给你,你可以帮助吐蕃人讲解佛经吗?”

    玄奘又犹豫了。

    松赞干布走上前,望着远处的雪山,道:“我的勇士犯了错,但你又活了下来,天竺王说过你是一个拥有极高智慧的人,我向来钦佩有智慧的人,就像是大唐的太子。”

    玄奘念了一声佛号,朗声道:“可以。”

    松赞干布与玄奘并肩走着,接着道:“你看,吐蕃对你是极为友善的,只是勇士们知道你不愿意留在吐蕃作为上宾,却要去大唐做一个犯人,他们觉得你冒犯了我。”

    玄奘道:“我不会记恨任何人。”

    “是啊,你与他们不同。”松赞干布望向不远处三三两两的吐蕃勇士,又接着道:“他们都是一般人,而你不同。”

    玄奘接着道:“若唐军前来捉拿,我一定要跟随他们回去,还请赞普给予方便。”

    松赞干布笑着道:“好,只要唐军来捉拿你,我就让你离开。”

    带着玄奘来到逻些,看着他进入一处寺庙,也将经书交还。

    松赞干布站在寺庙前,神情很失落,极为地失落。

    “唐使又来了。”

    听到一旁的勇士话语,松赞干布再一次见到了愤怒的冯德遐。

    “赞普!你又要放他走,又要杀他,现在又留下他,你究竟是要如何!”

    寺庙外,冯德遐大声道。

    松赞干布笑着道:“这一次是玄奘主动要留在吐蕃的,我没有强迫他。”

    “你!”

    “劳烦唐使回禀他们,就说玄奘愿意留在吐蕃,等他将这里的事办好,我会放他回去的。”

    冯德遐观察着这个赞普的笑容,咬牙切齿接着道:“好,赞普的手段,我领教了。”

    松赞干布苦笑不语。

    接连半月,玄奘每天就吃一碗青稞,每天醒来之后就给吐蕃人讲经,就这样持续了这些时日。

    这一次玄奘第三次向松赞干布告别。

    第一次是他从泥婆罗来到了吐蕃,第二次是帮助吐蕃开凿了佛窟,第三次便是现在。

    松赞干布深知留不住玄奘,他递给玄奘一件衣裳,道:“这是吐蕃人的衣裳,希望你能留下。”

    玄奘也回赠松赞干布一卷编译好的经书。

    此来吐蕃,玄奘帮助吐蕃修凿了佛窟,编译了经书,这一次他跟着冯德遐又一次踏上了归途。

    这一次没有吐蕃勇士跟着,也没有半路上的伏击。

    玄奘骑在马背上,他低声道:“世人是很有意思的,当我一无所有地前往天竺时,有很多人想要我的性命,当我从天竺回来之后,他们却想要我的经书。”

    冯德遐道:“你应该庆幸,现在的唐军很强大。”

    玄奘念了一声佛号,闭上眼沉默不语。

    与玄奘相处这么久,冯德遐极为讨厌玄奘的做派,他是一个相信世人皆善的人,他相信松赞干布也是一个善良的人。

    一个劝全天下人善良的和尚,就像是一尊活着的佛。

    冯德遐不这么想,他觉得松赞干布之所以会放过他,是因他若继续为难玄奘,对他这个赞普名声不好。

    于吐蕃来说,天竺王与泥婆罗人对吐蕃的态度很微妙。

    天竺王放过了玄奘,泥婆罗人也放过了玄奘,若玄奘真心实意愿意留在吐蕃,那就也罢了。

    可若是吐蕃为难玄奘,这对将来的吐蕃来说只有坏处没有好处,更会失去泥婆罗这样的盟友。

    冯德遐习惯用局势来判断敌人。

    而玄奘却用佛心来判断人。

    一路就快走到了青海地界,在这里的牧民也围了上来,牧民的孩子们纷纷围着嬉笑。

    玄奘还看到了那天夜里照顾他一夜的那户吐蕃牧民。

    进入青海地界内,冯德遐悬着的心这才放下来,因从这里开始,就是唐军统治的地界,如今的吐蕃兵马不敢越过半步。

    走到青海湖边,在这里走动的唐军越来越多。

    玄奘也终于可以一直说关中话了,他见到了一片广袤的田野。

    冯德遐解释道:“大军在天山征讨欲谷设,太子下令在青海屯田,用来缓解关中的耕种压力,现在这里的大片田亩都是唐军的,吐蕃的牧民也可以在这里种粮食。”

    玄奘扫视着田地中劳作的吐蕃人,在这里的吐蕃牧民很多。

    冯德遐解释道:“青海一战唐军赢了,可我们善待了这里的牧民,并且与他们生活在一起,让他们一起享受唐人在青海的治理成果,并且教化他们,让他们读唐人的书,你看看那些孩子,他们正在读论语与唐人的故事。”

    玄奘亲眼看着一群吐蕃孩子跟着一个夫子读着识文解字,甚至还有吐蕃人正在玩着一些以往他没有见过的游戏。

    十多年了,玄奘一路西行见过很多风景,有不少地方都是数年不变的风景,可这短短十多年,他觉得要重新认识现在的大唐。

    冯德遐领着玄奘见到了戍守在青海的牛进达将军与李震大将军。

    李震虽说是将领,可他近来一直主持农事建设相关的事宜,并且还兼领河西走廊的贸易互通。

    今天赶巧,两位大将军都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