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大唐好圣孙! > 第二百一十章 是,陛下!(求月票)

第二百一十章 是,陛下!(求月票)

    听到李世民这声呵斥,李承干下意识地抠紧脚趾头。

    无他,血脉压制耳。

    坐在他身边的李泰抿着嘴,强迫自己不笑出声。

    然而这幸灾乐祸没有持续多久,李世民的问题很快就问到了李泰的头上。

    “青雀,你身为我大唐人人称赞的贤王,难道就没听到什么风吹草动?”

    李泰张张嘴,脑子里风暴半天,终于憋出一句:“臣有罪。”

    他倒是知道此时不是叫阿耶的时候,不然的话指不定又是一句工作的时候要称职务。

    “你就是这样做贤王的?”李世民还在输出,猎杀目光又看向李治:“稚奴,你呢?”

    被问到的李治扑棱一声,从凳子上滑下来跪在地上,连声向李世民认错。

    老李叹息一声,感觉无比心累。

    “起来吧!看看你这熊样!”

    李治呜咽一声,重新爬起来坐回凳子上。

    血脉压制,可不仅仅压制李承干,李泰和李治也拥有同样的被压制效果。

    “象儿,你来给他们说说!”李世民摆摆手,示意让李象给他们叙述一遍。

    “是,阿翁。”李象点头应道,随后事无巨细地给两个叔叔一个爹讲述了一遍前因后果。

    三人听罢,反应各自不一。

    李承干在咬牙切齿,李泰义愤填膺,李治……就有点事不关己了。

    “我不相信高阳会做出这种事情!”李承干斩钉截铁地说道,突出一个绝不相信。

    “我也一样。”李泰和李治也附和道。

    “现在不是你们相信不相信的问题,现在的关键在于,应该如何去做,才能够将舆论的危害降到最低!”李世民敲了一下桌子。

    “当然是正本溯源,捉拿散播流言之人,查清楚事实真相,然后进行澄清。”李治率先说道。

    李象看了一眼李治,心想好啊,很好啊,你也想写一本《大义觉迷录》是吧?

    “不,事情没这么简单。”李泰沉吟着说道:“现在还只是传闻,若是朝廷真的下场去澄清,甚至抓捕散播流言之人,那就是黄泥巴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李世民听后,认为李泰说的很有道理。

    “那你呢,高明,伱怎么看?”李世民问李承乾道,“你是太子,总该拿出些章程吧?”

    “依我之见,与其澄清真相,不如转移舆论的重点,分散人们的注意力。”李承干再次用上了当年李象教给他的妙妙招。

    “哦?”老李一下就来了兴趣,莫非这好大儿真的开窍了不成?

    李泰也是颇有些不服地看着李承干,心想你还能想出什么好办法不成?莫不是象儿在私底下给你开了光?

    “给他们一个新的话题!”李承干双目亮闪闪的。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问道:“比如呢?”

    “发动一场战争!”李承干说道。

    听到这话,老李眼睛都睁大了,他不可置信地看着李承干:“发动一场战争?”

    就为了转移一下注意力,发动一场战争?这成本也忒高了吧?

    “呃,其实小一点的战争就行。”李泰补充道,他也觉得这个建议……你别说,你还真别说!

    若是战争这种程度的事情,还真能把注意力给吸引到别处去。

    “呃,容我打断一下。”李象知道自己再不出场,这活爹和两个活叔叔指不定出什么馊主意:“就算是小一些的战争,也有些过头了,毕竟只是为了转移朝野的注意力而已——为什么不驱逐长安当中的二十几名倭国遣唐使呢?”

    众所周知,倭国从贞观五年开始,便派遣遣唐使团出使大唐,谋求与唐朝建立外交关系。

    贞观五年十一月,倭国第一次遣唐使到达长安城。

    其使团大使为犬上三田耜,副使为药师惠日。

    老李对此十分高兴,安排他们在长安参观学习了一年左右时间。

    贞观七年,遣唐使团完成既定任务归国时,李世民特派高表仁作为唐朝的使节回访日本,一同随行的还有遣唐留学僧灵云、僧旻等人。

    当然,高表仁到了日本的朝堂之上时,与天皇为礼节问题发生了争执。

    最终,高表仁愤然挥袖而去,拒绝递交唐朝皇帝的国书,要求立即回国。

    如果按照历史,从此以后一直到永徽四年,倭国才派遣使节前往唐朝。但由于去年在高句丽的战争当中,倭国大败亏输,所以去年十一月的时候,中大兄皇子便派遣使节前往长安告罪,并且把一切的罪责全都推脱到了苏我入鹿的身上。

    在长安过了年,倭国使节还赖在长安没走。

    这事儿李象没赶上,老李也不明就里,所以也没多说什么。

    要是李象赶上的话,指定没倭国使节好果汁吃。

    但现在……一饮一啄自有定数,若是之前赶上了,李象肯定会把他们驱逐回去;目前能用上他们,自然要顺手利用一下,榨干倭国人的剩余价值才是。

    用不好听的话说就是,逮住蛤蟆攥出尿来。

    “这……”

    李象的一番话,让在场的人都陷入了深思,尤其是李家三兄弟。

    李承干和李泰对视一眼,竟然发现,李象的这个主意,可能真的会有用。

    “这样做不太好吧?”李世民还有些迟疑,毕竟身为天可汗,这种污蔑人的事儿……还是污蔑一国使节,也太有失身份了。

    说到底,还是老李的偶像包袱作祟。

    该说不说,李世民的道德感还是太重了。

    “阿耶,这会是长安人民茶余饭后的谈资。”李泰当即便对李象的建议持以肯定:“想想看吧,朝廷粉碎了倭国人的阴谋……多值得人庆贺啊!”

    “一定得用一个没人能反驳的理由。”李承干补充说明道。

    李象再次说道:“就算是被否认,人们也会相信——使团副使的仆役可是特高课的课长。”

    “特高课?”李世民愣住了,什么特高课,怎么我没听说过倭国还有这么一个东西?

    “就是倭国的特务机构,隶属于内务省,负责搜集周边国家的情报,以及盗取周边国家的工匠技术,甚至还会阴谋颠覆某一国家的政权,比如当年的百济和新罗。”李象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实际上他借用的是后世小日……子过得不错的特务机构编出来的。

    “蕞尔小邦,心思竟然如此鬼蜮!”李泰咬牙切齿地骂了一句。

    李世民瞄了一眼李象,一眼便看穿这是李象的胡编乱造。

    这孙子,一天到晚的,脑子里装的都是些什么?

    他挑眉说道:“朕毕竟是大唐皇帝,也是诸部的天可汗,你这个建议提的很好,下次不要提了!”

    “那阿翁的意思是……”李象试探地问道。

    “太子说的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不错,但是你这个驱逐倭国人的办法,实在是太馊了。”李世民哼了一声:“朕英雄一世,岂能用这种污蔑人的见不得人的手段?”

    “那其实还有办法,只不过见效稍微慢一点。”李象再次说道,“那就是办报纸。”

    “报纸?”老李不解问道。

    “报纸,就是以刊载新闻,以及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东西。”李象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话给这些古人解释:“就像是杂志一样,只不过比杂志更简单,只需要几张纸便可,上面的内容一般是时事,比如朝廷政策、周边新闻等等……”

    “根据孙儿分析,这事儿八九不离十是山东士族做出来的,既然如此,那就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给他们安上一些奇闻轶事。”李象又补充说道。

    报纸这种东西,是时候该出山了。

    经过这一次的事件,李象意识到了话语权的重要性。

    可以说有了报纸,就至少掌握了话语主动权。

    虽说普通老百姓看不懂,但是可以雇书生在酒楼茶肆里面读报纸啊。

    看不懂字,还听不懂话吗?

    不过其实还有另一个问题,如今大唐这五湖四海的口音也不怎么统一。

    有时候面对面说话,关中人就听不太懂岭南人的方言。

    其实上辈子李象也颇有感慨,尤其上大学的时候是在重庆,那家伙,出去租房子都得配个翻译。

    作为一个老关中人,李象觉得有必要统一一哈,消灭方言。

    但是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还是先把报纸办好吧。

    李世民想了一下,觉得可行。

    “比如?”

    “捧杀呗,让人出去宣传,比如《世家的饮食》、《世家的礼法》、《世家为何高贵》,然后用博陵崔氏或者是清河崔氏做例子,就举例说明世家的饮食有多讲究,鸡爪心那一块肉炒菜,一盘菜要用一百只鸡;用鲤鱼须熬汤,一碗汤要用三千条鲤鱼;剩下的鸡肉鱼肉直接扔了不吃,这种边角料不配入他们的口。”

    “或者说他们吃小牛肉要雇专门的奶妈去奶小牛,这样的牛肉才味道鲜美;或者说有商人娶了博陵崔氏家的一个厨娘为妾,进门没多久商人叫厨娘炒两个菜,厨娘说不会,她在崔氏的厨房里是专门呆在包子房的。过了两天商人又让厨娘去蒸两笼包子来尝尝,看看世代簪缨的崔家平日里吃的是什么样的包子,厨娘板了板脸说还是不会,她在包子房里是专门负责切葱丝的。”

    这个段子,源自于宋朝时期的奸相蔡京。

    这年代的人们,自然是不知道宋朝的故事,所以李象拿来主义毫不心虚。

    李象见老李和一个爹两个叔叔都陷入思索,最后开始做总结:“总之就是,用羡慕的语气,用吹捧的语气,写世家的奢靡无度。”

    “一开始的时候,百姓会羡慕,世家的生活好啊,随后再暗示一下,他们的财富是哪来的,当然是盘剥百姓啊,享受着百姓的供奉,却高高在上看不起百姓。最终营造出一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氛围,激起百姓对于他们的仇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老李喃喃地重复了一遍。

    文青李泰眼前更是一亮,这样简洁凝练的句子,最是戳他的心巴。

    “这句话是谁写的?”他迫不及待地问道。

    “我老师给我的书里看到的。”李象诚实地说道。

    然后李承干便表示反对:“你可不要忘了,我大唐皇室也是享受着百姓的供奉,万一山东士族将矛头对准我们怎么办?来上一个一换一?”

    “那就让阿翁下旨喽,提倡节俭。”李象摊摊手说道:“再说去年打了高句丽,阿翁体恤百姓劳苦,故而免除天下一年的人头税。对比世家门阀将百姓拘在田中肆意盘剥,阿翁不是天下第一仁慈?”

    “更何况阿翁曾经说过,君舟民水,故而我李家之人对待百姓那都是爱民如子,就算是高阳姑姑一介妇人,却也胸怀天下,为百姓开发出羊毛这种便宜的御寒之物,两厢对比之下,更能衬托出我大唐皇室的高大,还有那些世家门阀的矮小。”

    “嗯,象儿这个提议不错。”李世民颔首说道,“朕明日便下旨,在全国范围内提倡节俭,并且免除一年徭役。”

    “圣明无过阿翁。”李象笑着拍马屁。

    “你这小子……”李世民失笑地指指李象,又说道:“经过你这么一形容,报纸这个东西当真是国之利器,朕觉得,报纸一定要官方经营,同时严禁私人办报!”

    “阿翁圣明。”李象又是一记马屁。

    “那……高阳姐姐的事儿怎么办?”李治忽然说道。

    李世民手指轻叩桌面,沉声说道:“高阳的事儿就暂时先放一放,冷处理,不要做出任何回应,就当没有这件事发生。”

    “若是朕急不可耐地传召高阳入宫,那不是正中那些小人的下怀?还指不定会编出什么谣言来。”

    “等着吧,高阳这丫头一向有主意,朕觉得这件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她一定还有什么后手,我们只需要帮她打配合,在适当的时候将舆论转移走就好。”

    听到李世民的话,李象和李承干三人对视一眼,齐声说道:“是,阿耶(阿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