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佑元年的秋雨似乎有延绵不绝的趋势,秋雨原本大多是绵密如丝,也少有惊雷霹雳,但王安石的归来,却是如同雷公电母降临一般,给大宋朝堂带来了惊雷!
王安石初到御史台的第一天,便连上几十道弹劾奏章,每一道奏章所弹劾的官员都有真凭实据,所弹劾的官员有州官也有朝廷高官,所弹劾的事情尽皆有理有据,并非风闻奏事那么简单。
御史中丞李兑事先并没有看到这些奏章,他是在赵祯御前滴着汗水看完这些奏章的。
赵祯看着神色并没有什么变化,然而李兑看着对面阴沉着脸的韩琦,终究还是心下惊慌。
赵祯抬眼看了一下李兑道:“李卿,这事情你怎么看?”
李兑定了定神准备说话,韩琦却是插话道:“哼!你堂堂御史中丞,连御史台都管不好,现在手下人闹出这么大的事情,看你怎么收场!”
李兑原本忐忑,心里也有些愧疚,但被韩琦这么呵斥,反而心里一下子沉了下来,腰杆子都悄悄挺了起来,感觉硬了不少,想要冷笑一声以示反抗,但终究还是不敢,只是道:“回陛下,御史台虽说长官是御史中丞,但大宋朝的言官都为自己负责的,没有弹劾官员需要向御史中丞汇报的做法,所以,此事臣是刚刚才知道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韩琦的脸色顿时又沉了些。
李兑直接回答了赵祯的话,却不理睬他,但话里却是说得很明白了:我就是名义的官长,实际上鸟用也没有,你韩琦怪责到我头上来,怕是错怪了人!
赵祯点点头道:“此事在朝廷上下已经是中外震惊,若是强行压下来恐怕是不妥的,还是得处理的,大家商议一下,看看此事该如何处理吧,李卿,你是御史中丞,你看看这事该怎么办?”
李兑顿时头皮发麻,这个事情不仅仅是个烫手山芋,李兑在官场混了这么多年,政治敏感性是很高的,从被弹劾的这些官员的身份中就可以看到,这里面牵扯的太大了。
李兑往里面稍微想了三寸深浅,便已经是骇然失色了。
李兑支支吾吾道:“陛下……陛下……这个嘛……臣……臣……”
赵祯脸色有些不悦。
韩琦呵呵冷笑:“怎么李中丞连话都不敢说了?”
李兑忽而眼睛一亮:“……臣认为,可以交予大理寺进行审理!”
韩琦顿时脸色一黑。
赵祯想了想,然后看向韩琦道:“韩相,你觉得该当如何?”
韩琦哪里肯,若是将案子交予大理寺,那就要走入司法阶段了,那丁度等人到时候就算是不死也得脱一层皮,这不仅会让他搞章衡的意图落空,还会令他这一系的势力大减!
韩琦坚定摇头道:“陛下,臣觉得不妥。”
赵祯嗯了一声:“哦,那韩相的意思是?”
韩琦看了一眼李兑道:“不如将弹章发回御史台,王御史毕竟是第一次当御史,可能不太里面的门道,让李中丞好好地沟通一下,或许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李兑一听顿时急了,这韩琦是真不干人事,要是这么一来,这一坨屎非得砸自己头上了,到时候别人能不能收场不知道,但自己肯定是要被卷入风暴中心。
这事情实在是不好处理,当真依着韩琦的意思,将这些事情给压下来,那到时候章衡那边怎么交代?
李兑的政治嗅觉不差,而且这事情就无须嗅觉尤其强大才能够察觉到,基本上朝廷里面稍微机灵点的都能够察觉到了。
自从章衡上了枢密副使,朝廷里面就明显有些不对劲了。
而章衡去两广解决侬智高的事情之后,这种不对劲更是变得更加明显起来。
章衡在两广督战的时候,朝廷中便传出了诸多的流言蜚语,而大胜之后,不仅朝廷中没有传出歌功颂德的声音,反而是不断有人在弹劾章衡在两广行事霸道,又用利用手中的权力官商勾结压榨百姓等等劣迹,这一次更是传言与侬智高勾结,甚至传出章衡要做西南王的说法!
王安石是章衡的同年,之前欧阳修文彦博举荐回来做京朝官他都不愿意回来,这一次被举荐为御史却是屁颠屁颠的回来了,而这么一回来,便是几十份弹劾奏章,剑指两广逃官,这里面的意思难道还不够明确么?
这就是章衡的反击!
李兑是看清楚了,无论是韩琦也好,章衡也罢,两方他都得罪不起的,对自己来说,最好便是置身事外,当一个吃瓜群众最好。
可恨这韩琦,却是要将自己拉下水……哼!
偏偏不让你得逞!
李兑咬了咬牙道:“陛下,韩相,这么大的事情,就咱们几个来商议恐怕是不妥当也不符合程序,不如请政事堂的宰相与参知政事,以及枢密副使等宰执一起过来商讨为好,否则容易被人诟病。”
韩琦一听眼神都变得锐利起来,今日之所以就让李兑过来,就是想要让这个事情在这里止住,可这李兑怎么这么不识相!
李兑却是不与韩琦对视。
他又不傻。
这么大的事情,若他真是接了,到时候这锅就得他自己背了。
王安石的弹劾涉及几十个官员,这么大的事情,根本就不是他们三个人就可以决定的事情,赵祯也没有办法乾纲独断,这个事情,非得政事堂、枢密院、乃至于翰林学士等宰执一起来才能够决定该如何处理。
他李兑要是将这事情给兜下来,先不说王安石能不能被说服,到时候章衡也是要不依,到时候章衡若是对他弹劾,到时候恐怕他李兑这官就算是干到头了!
娘的!
这事情关老子什么事,干嘛要我来背锅!
坚决不能接!
赵祯听到李兑的话,眉头皱了起来,然后看向韩琦,韩琦低下了头,没有敢说话。
赵祯点点头,韩琦不说话是可以理解的,这事情压不下去的,韩琦若是敢说这话,到时候责任也担不起。
“那就请政事堂、枢密院、翰林大学士诸公一起参议此事吧。”
赵祯道。
李兑心里终于是松了一口气,但随即道:“官家,不如请王御史一起与会吧,他是当事人,想必有他在场会更好一些。”
赵祯颔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