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朝。
张居正拉起班子直接开干。
朝廷上有万历配合,实际上他就算不配合也没有用。
若是配合的话,倒是可以跟景泰帝一样,占据部分功劳,小万历也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对于张居正超乎想象的支持。
就差为他摇旗呐喊。
朝廷上下都非常震惊,虽然往日朱翊钧没有什么话语权,可绝没有主动帮助张居正的行为。
这几日竟直接在朝会上力挺张居正。
让本就微弱的反对声音,彻底泯灭在朝堂之上。
浩浩荡荡的改革开始了。
明军大规模在江南地区进行演练。
直接让士大夫集团变成了乖巧的小白兔,不就是土地嘛,随便去查,交税就交税,咱们要讲道理的。
无比的配合。
反对派极少。
实在是这次军演的人数、装备强到了足以不讲任何道理的地步,同时来自朝堂上门生的警告很快传达到各处。
让诸位士大夫警铃大作。
地方豪强乖乖配合清丈土地。
就怕明军的这次演练,演着演着他就不演了。
那绝对是毁灭性的打击。
至于朱翊钧和张居正有没有胆子这样做,他们毫不怀疑两人的胆量。
就算是给这些高门大院平了。
事后定性为叛乱,真就一点办法没有。
与此同时。
京师。
万历皇宫。
“谁修的,告诉咱这是谁修的,这般狡猾的脑子,全都用在了蝇营狗苟之处!”
朱元璋怒火滔天,指着一本厚厚的典籍,雷霆暴喝道。
恨不得烧死这帮子贪官污吏。
海瑞在旁正色说道:“臣直言不讳,一切皆是弘治年间孝宗皇帝失权所致。”
“他娘的朱佑樘,又是这个小王八蛋,咱打死他咱!”
朱元璋青筋暴起,脸色黑如锅底,重重的踹了那堆典籍一脚。
海瑞劝道:“太祖息怒,皆因士大夫作祟,孝宗皇帝无能为力,只得享受所谓千古仁君的美名。”
“海瑞,你把来龙去脉跟咱讲清楚咯!”朱元璋阴沉道。
海瑞脸色迟疑片刻,最终如实说道:“弘治十一年十月,孝宗的皇宫内发生宫变,孝宗的亲信太监李广被杀,皇宫失守,同年年底,三边总制威宁伯王越无故暴毙,西北四镇总兵被换,孝宗的军权也丢了。”
“弘治十五年,内阁中孝宗提拔的五位尚书被清洗一空,孝宗失去一切权力,内阁与周太皇太后控制朝政,孝宗被迫做起了孝子贤孙。”
“内阁掌权之后,马文生、刘大夏先后任兵部尚书,主持军务,这两人在任期间,守边出帅者,多庸碌无能,而冒功费财者,滋甚!”
“两人不仅无能,还利用西北的军队大肆敛财。”
朱元璋脸色难看,又问道:“那这堆东西是怎么回事!”
海瑞沉吟片刻说道:“弘治年间的内阁,利用孝宗被软禁的这段时间,干了一件前朝官僚想干,却又没干成的事情,修改宪法!”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对国家的税收、矿产资源、盐茶买卖和海外贸易做了严格的规定,都在朝廷的手里,几乎完全国有化。
并且最绝的是,朱元璋将这些制度写进了《大明律》。
这些制度对宋元遗留下来那些士绅豪商非常不利,另外《大明律》对待官员也不友好,老朱眼里不容沙子。
你贪污几十贯就是死刑。
相当于贪几万块钱,就吃花生米。
那明朝的官僚士大夫集团,对《大明律》肯定恨之入骨,这是不用质疑的事实。
当内阁出现之后,便一直想修改《大明律》来给自己松松绑,但老朱目光深远,自然也预料到了这些人以后会打《大明律》的主意。
所以老朱在晚年时期,特意留遗诏:〈《大明律》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谁要敢动大明律,处以极刑!
因为老朱的这句话,就给内阁增加了难度,不过也仅仅是难度而已,资本家的智慧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英宗和宪宗时期,内阁以大明律不适合时代发展为由,提出应该重修一本《大明会典》代替大明律。
这样就可以合法合理的规避朱元璋的遗诏。
但英宗他就是一个莽夫,年轻气盛,冲动起来都不过脑子,不干死你就不错了,怎么可能答应你改祖宗之法。
宪宗更不用说,每天军训百官,硬刚整个官僚集团,皇长子都被干掉了,跟内阁有着深仇大恨,要不是朱元璋说一字不可改,他都要给百官再上几条链子了。
但到孝宗这里就不行了。
孝宗太软,他管不住。
于是在孝宗失权的第二年,内阁以‘律行既久,条例渐多’为理由,颁布了一个《问刑条例》修改了大明律中的279条。
主要修改了两个方面,一个是放松了朝廷对商业上面的限制,开放经商市场,以前只有国家能做的买卖,现在私人也可以做了。
另一个就是取消了贪污的死刑。
并且花钱可以赎罪。
西方保释金就是打这学的,老祖宗比他们玩的早多了。
而到了弘治十五年,内阁把《大明会典》直接弄出来了,他们把《大明律》中对待官员比较严苛的律法,全部都删除了。
是全部的严律都被删除了!
这一下明朝的官僚们彻底解放了,春天来了,贪污几乎是没有风险的,后世文人在修书时,对《问刑条例》与《大明会典》评价极高。
称之为宽仁之法。
这就很明显,明朝最顶层的文人就屁股是歪的,对官僚士大夫宽仁了,那百姓就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同样的。
朱元璋对官僚严苛,那百姓就会安居乐业,幸福指数极速飙升。
从弘治十一年孝宗被夺权,到弘治十七年周太皇太后寿终正寝,这段时间内:
内阁修改宪法,祸乱朝纲,孝宗束手无策,只能瞪眼看着,外戚们的无理要求,孝宗也是听之任之,没有任何办法。
因此,孝宗留下了一个政治清明,勤政宽仁的美名,对官僚好的皇帝,实际上却没有什么突出功绩的皇帝,评价都很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