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 第233章 君王无错

第233章 君王无错

    只见李琩站起身来,问堂上众官道:“本王能说话吗?”

    堂上众官七嘴八舌的回应,不过表达的意思,都是肯定能说。

    李琩微微一笑,道:“本王有点忘了,吉侍郎刚才为什么要对杜二娘用刑?”

    吉温躬身行礼,陪笑道:“回殿下,因为杜二娘不招供。”

    “招供什么?”

    “招供是否知道杜有邻亡称图谶。”

    “柳勣的状纸、供词里有提到杜二娘吗?”

    “这……没有。”

    “那是有指向杜二娘的证据?”

    “也……也没有。”

    “那你让她招什么?”

    “我,”吉温一怔,顿了顿,道:“可她是杜有邻的女儿。”

    李琩伸了个懒腰,才道:“裴敦复和柳勣交好,又和韦坚是亲戚,你便以此说,柳勣在中间勾结串联,杜二娘是杜有邻的女儿,你又以此认为杜二娘和此事有牵扯。按照伱的逻辑,右相和韦坚也是亲戚,你是不是要把右相也抓来问问,并且对右相用刑?”

    大唐官员的关系,错综复杂,不管是政敌还是盟友,扯起来很多都是亲戚。

    而且韦坚并不是一开始就投效李亨,刚开始的时候,韦坚交好的是李林甫,只是随着权势的扩大,韦坚越来越膨胀,慢慢生出了挤下李林甫的心思,这才和李林甫化友为敌。

    吉温听了李琩的话,神色微变,道:“右相一心为国为民,与韦坚除政事之外,完全没有接触,怎会牵连到这种事?”

    当一个人开始解释的时候,就说明他已经处于被动地位。

    李琩笑了笑,道:“一没有涉及杜二娘的供词,二没有指向杜二娘的证据,这样就用刑,是否合理?”

    “不合理。”一直没有说话的京兆府尹韩朝宗接过了李琩的话茬,“如果仅凭臆断便大动刑具,那岂不是想抓谁就抓谁?”

    韩朝宗任官,喜欢提拔后进,时人曾有语:“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李白为了得到韩朝宗的举荐,写下了举世闻名的篇章《与韩荆州书》,用以奉承韩朝宗。

    总的来说,韩朝宗是个好人,而且他和李适之关系比较好,也拥立李亨。

    有了李琩和韩朝宗带头,性子偏软,有两分良心的萧炅也跟着附和。

    吉温无奈,只有道:“既然如此,下官只问话便是。对杜有邻的用刑,也免了吧。”

    李琩微笑点头,坐了回去。

    吉温例行问道:“杜二娘,杜有邻亡称图谶的事你是否知道?”

    杜二娘看了一眼李琩,终究没有选择攀咬李亨,摇摇头,道:“不知。”

    按照吉温原本的打算,下一步应该问到和东宫有没有关联,但经过李琩的打岔,他再问也问不出什么,于是只能让杜二娘先下堂,招韦坚和王难得上堂。

    韦坚和王难得的案子,则简单得多,除了两人秘密会面之外,吉温、杨慎矜等人找不到其他的任何线索,吉温等人只能给了一个意图扶立太子、发动政变的推测。

    一场审判就此结束,吉温等人把消息送给李林甫。

    李林甫拿着消息文书,久久不语。

    对于李林甫来说,这次案件虽然没有把李亨拉下马,可是也剪除了李亨的羽翼,算成功了一半。

    因此李林甫并不是为案件本身而沉默,他沉默,是因为他感慨于李隆基的意图。

    李隆基要的是一个没有威胁太子,而不是废太子,因此就算李隆基不派李琩横插一脚,也会用其他办法制衡。

    他搬倒太子的愿望似乎很难实现。

    ……

    次日,紫宸殿。

    李林甫会同李琩、三司官员将案件审理结果呈给李隆基。

    李隆基仔细阅览后,道:“韦坚这些年改革漕运,长安东郊广运潭落成典礼上,韦坚还特意为朕安排了乐舞节目,朕记得当时有一百多人齐声唱:‘’宝弘农野,弘农得宝耶!潭里船车闹,扬州铜器多。三郎当殿坐,看唱《得宝歌》’。当时朕以为他是感念朕的恩情,但现在看来,他这是投机取巧,讨好朕以图官位。之前如此,现在他密会王难得也是如此。”

    李林甫附和道:“圣人英明。”

    “王难得作为陇右兵马使,副节度,先丢了石堡城不说,如今却还不满足于其职位,进京之后,四处联络官员,其心可诛。”李隆基接着评论了王难得后,转对李林甫,道:“这两人,由右相和三司商量定罪吧。”

    “喏。”李林甫和三司官员同声领命。

    李隆基转向李琩,问道:“听说十八郎把杜二娘带回了府里?”

    “是。”李琩没有否认,也没有解释,而是道:“父皇圣明烛照,儿臣所作所为,皆瞒不过父皇。”

    李隆基满意的点头。

    李琩在这次案件上,没有隐瞒,没有逾矩,没有对李亨落井下石,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公正行事,毫不偏袒的把李亨全部摘了出去,这完全符合了他的期待。

    李隆基接道:“杜有邻一案,已经水落石出,他们亡称图谶,企图交构东宫,所幸太子忠孝仁义,不以亲废法。按律法,应该将杜有邻等人处死,不过上天有好生之德,朕念在柳勣、杜有邻等与皇室曾有亲戚关系,特予免死,判杖决,贬往……”

    李隆基沉吟片刻,接道:“十八郎于杜二娘有救命之恩,便把他们贬往安西吧,让他们为安西做贡献。”

    李隆基话说得像是奖励李琩,但他真实的意图,是为了进一步离间李琩和李亨、李林甫的关系。

    这也是李隆基一开始让李琩旁听的意图之一,他要找个人背锅。

    李亨虽然解衣避火,与杜二娘和离,但是他心里却对杜二娘恋恋不忘,暗中派李静忠联系杜二娘,想给杜二娘好的生活。

    这事,高力士呈报过给李隆基。

    因此李隆基不想让李亨得逞,他要让李亨一想起杜二娘,就想起李琩,这样李亨对他的恨,就会转移到李琩身上。

    而李林甫,这次想要搬倒李亨,却被李琩扰乱,因此只要杜二娘在安西一天,李林甫就会对李琩恨上一天。

    反正无论他李隆基做了什么,别人怎么逢君之恶,他李隆基是不会有错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