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右,鄯州。
王忠嗣收到李隆基让他和荣王李琬上报作战计划的敕令,只觉得一阵头大。
这段时间,由于剑南大败,松州丢失,陇右少了一个较近的后勤来源,粮饷军器越来越紧缺,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他采取了一系列开源节流的措施。
比如,开源上加收丝绸之路胡商的商税,让朔方、河东、河西支援陇右。
节流上,他让士兵在各自的兵器上都刻上名字,无论训练、还是打仗后,都得把兵器找回来。
但是,这些措施始终都是治标不治本。
王忠嗣越来越觉得,陇右就是一个大坑,谁来这里主事要想有所作为,就要不断的填这个坑。
王忠嗣哀叹良久,无奈之下,只能选择一个更为冒险的策略。
他原本的策略,是想等剑南那边与南诏和谈成功后,再联合剑南主动进攻。
但现在由于李隆基的逼迫,他只能冒险先助剑南取松州,以松州的胜利彰显大唐在剑南依旧强盛,借此压迫南诏退步,与南诏完成和谈,然后再进取磨环川。
王忠嗣确定战略,便召来众将定下计策,然后派人去剑南与荣王李琬交涉。
……
安西,龟兹。
李琩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龟兹,因为三天后,他要在这里和阿绮丝完成婚礼。
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
另外,他离开龟兹也有些日子,他需要回来亲自查看一下,安西的大小事是否依旧按照原本的计划发展。
即使他再怎么相信高仙芝,他也必须这样做。
李琩先与龟兹的大小官员、地方大族进行会面,然后听取几个重要人物的汇报。
这次,先汇报的是白孝德。
白孝德道:“殿下,吐蕃不知是谨慎,还是什么原因,始终不肯派大队来接末将的假降,末将没办法获得大胜,只能铲除吐蕃的几个暗桩据点,歼灭了吐蕃一小队。”
一旁许久不见的安思顺道:“吐蕃攻下一个地方后,便让那个地方的民众沦为二等人,甚至奴隶,相比之下,大唐会安抚其民,平等对待。殿下自接管安西之后,宽仁为怀,公正严明,吐蕃心知肚明,自然小心谨慎。”
安思顺说的平等对待,其实也没那么平等。
毕竟,一般胡人要想入大唐的户籍也是有门槛的,即使入了籍,也会被人看不起。
比如,高仙芝就会经常被人骂高丽胡。
不过这种看不起,是一种“长期性的文化”,和大唐的政策关系不大,大唐的政策总体来说,还是保持着李世民“朕独爱如一”的态度。
而且,比之这种文化上的看不起,吐蕃是实打实的压迫,所以一般周边的少数族群,在有得选的情况下,多数会选择投靠大唐,而不是吐蕃。
吐蕃自己也知道一点,因此他们对于大唐周边族群的策反,基本秉持着能拉一个是一个,拉不了也不强求的态度。
当然,吐蕃这种策略,并不是摆烂,而是基于自己国情的一种选择。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有资格和实力对别国怀柔,吐蕃没有大唐这样的国力,对他们来说,什么样的怀柔政策,都不如抢掠和奴役来得划算,来得直接。
而且,吐蕃还要靠抢掠和奴隶别人,来激励军士卖命,即使信佛的“高级知识分子”属卢芒其顿,也不敢违反这样的规则。
身为龟兹王族的白孝德十分同意安思顺的说法,道:“只是可惜了一次机会。”
“无妨。”李琩微微一笑,“像假降这种计策,本就是因时而定,可遇不可求,与吐蕃的战事,当以实力为主。”
“也是。”白孝德给李琩行了一礼,退到一旁。
高仙芝接着上前,将厚厚的一摞文书呈给李琩。
李琩一边看,高仙芝一边道:“安西的屯田、水利按之前的计划在稳步推进,商路也比之前更加繁荣,人丁方面,中原的流民、旁城部落的族群、隐入高门的逃户、甚至别国的民众,都往安西迁移了不少,比十年前殿下刚掌管安西时,人丁翻了一倍。”
李琩点点头,随口问道:“多了这么多人,安西的民屯还够吗?”
“够的。”高仙芝回复,“自取下碎叶城以后,安西便控制了伊犁河谷大部分地区,伊犁河谷土地肥沃,十分适合屯田发展。”
“很好。”李琩应了声,继续低头看着手上的资料。
高仙芝接着道:“殿下,安西人也多了,粮也多了,是否要增兵?”
李琩闻言,合上文书,抬头望着高仙芝,道:“高将军以为呢?”
“这……”高仙芝一怔,愣了愣,道:“末将以为,暂时不用。”
李琩道:“理由呢?”
高仙芝道:“理由有二。第一,以安西的位置和地位,朝廷不会让安西有太多兵马,如果私自增兵,只会让朝廷觉得我们别有用心。第二,兵不在多,而在精,臃肿过多的士兵,反而会削弱军队的战斗力。因此不如将多余的物资,提升现有军士的待遇和装备。”
“我也是这样的想法。”李琩微微一笑,“高将军早有思路,却来问我,想必是遇到了什么难题。”
高仙芝道:“瞒不过殿下,近来投军的人越来越多,末将知道大部分人投军的目的,都是想通过军功获得地位,其中不乏有想混水摸水者。若都收了他们,则虚耗粮饷,若都拒之门外,又怕冷了他们的好意,使他们与我们离心离德。”
李琩道:“那高将军可有办法解决?”
高仙芝道:“段将军献过良策。”
高仙芝说的段将军,便是段秀实。
段秀实历史上也是一名猛将,从跟着高仙芝、封常清、李嗣业、马璘四处征战,到节度一方,都表现得十分出色,除此之外,他还忠孝廉洁,是少有的比较纯粹的人。
李琩看向段秀实,问道:“段将军有何良策?”
段秀实上前,恭敬道:“回殿下,投军的人多,不可全收,也不可不收,既然如此,不如将他们练为常备军,农忙务农,闲时训练,然后选拔训练效果好的,召入军队,这样既能保证他们的上升通道,又能选拔可用之人。”
段秀实这个策略,并不是什么重大的突破创新,他只是在安西之前的实际情况上做一点小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