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线随之向上,那修长且纤细的双腿,肤质洁白滑嫩,宛若雕塑般完美无瑕地呈现在李顺眼前。
“娘娘今日特意未着丝袜,想必便是在等待在下前来侍奉吧!”
云初然的面色羞红,玉足被李顺轻抚,声音低不可闻:
“没有!”
不要就是要,没有就是有,这个意思李顺懂。
于是,他从包裹中取出一双黑色和一双白色的丝袜。
将它们摊开之后,小心翼翼地将云初然的玉足纳入其中,随后沿着那优美的线条缓缓向上移动。
为了避免丝袜产生褶皱,李顺还会细心地将其抚平。
此刻的寝殿寂静无声,唯有两人的呼吸声清晰可辨。
云初然的玉腿感受到了李顺鼻息间喷薄而出的热气,全身逐渐酥软无力。
云初然身上散发出的芬芳,伴随着李顺的呼吸,飘入他的鼻孔,令他感到体内热血沸腾。
这段过程持续良久,对云初然来说犹如度日如年。
然而,或许对李顺而言,时间过得飞快,两条丝袜已然穿戴完毕。
穿戴完毕后,云初然将双腿叠放在一起,背倚在龙椅之上,全身疲惫不堪。
黑白相间的丝袜,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令人目不转睛。
李顺的双手轻轻掠过画卷,感受其中蕴含的温柔与细腻。
……
时光荏苒,新的一天悄然来临。
黎明前夕,诸多朝廷重臣早已齐聚于大乾殿之内。
随着小太监的一声高呼:
“皇后娘娘驾到!”
云初然自一扇屏风后方款步而出,稳坐于龙椅之上。
李顺手持拂尘立于一侧。
大乾殿内的众臣纷纷恭敬地躬身行礼:
“臣等恭迎皇后凤驾,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一旁的高瘦小亭子继续喊道:
“朝会正式开始,请各位大臣奏事,以便圣听。”
在冗长的报告声中,李顺昏昏欲睡。
一名信使疾步入殿,跪拜在地向皇后禀告:
“皇后娘娘,小卒奉命前来禀报,边疆战事已取得大捷!”
云初然端坐在龙椅上,眉头微挑,询问:
“胜利的消息如何?请详细说来。”
信使连忙激动地回答道:
“敌军败退两百里,我军将士英勇无比,成功抵御了大赤国骑兵的突袭,甚至发起反攻!”
“斩获敌人八千,伤敌逾万;我军仅受轻伤不足五千,牺牲者达三千余人。”
听到此番汇报,部分大臣面露欣喜之色,武官更是激动难抑,若非在朝会上,他们必定要放声欢呼,举杯共庆。
大乾建国已有三百载,与大赤国之间的纷争从未停歇,双方皆有伤亡。
然而,大乾国胜少负多,上次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还要追溯至八十年前,当时的大乾名将关铭鸿,即如今的大将军关震远的祖父。
关铭鸿率领五千精锐骑兵,横扫大赤,迫使大赤国集结十万大军坚守都城赤焰城,最终得以保全。
这场出乎预料的突袭行动,使大赤皇帝惊骇不已,自此以后的长达五十年间,大乾王朝再未遭遇任何侵扰。
然而,紧接着的三十年内,大赤国再度发起对边疆的试探性挑衅。
由于过惯了五十年的和平日子,大乾北部的军队战斗力严重下滑,败退犹如洪水决堤般势不可挡。
而当时的大将军关铭鸿在休战的第四十二年去世。
直至关守罡临危受命,挺身而出,才逐步稳定住北方的乱局。
因此,这一场胜利可以称得上是最近三十年来所取得的最大的胜利。
宰相听到这话,面带微笑地回应道:
“皇后英明神武,在您的领导下我们大乾国必能战无不胜。”
其他大臣们纷纷起身,表达衷心的祝贺,议论声此起彼伏。
更有一些将军振臂高呼:“我等愿誓死守土!”
李顺虽然也面露喜色,但对于此次的胜利却并不感到满足。
敌方仅有五万骑兵进犯,我方却拥有十万大军,且占据城池之利,装备精良,如马镫、马鞍、马蹄铁等,然而最终只获得了微小的胜利。
可见,北方的将领和士兵的战斗素质仍有待提高,长期的防御作战使得他们几乎丧失了进攻的能力。
然而,当众人沉浸在欢庆的气氛中时,有一部分人的脸上却并无笑容,或许是在担忧那些牺牲的勇士,亦或是心中另有所思。
云初然笑着说道:
“此次战役的胜利,是全体将士和将领共同努力的成果,等到他们凯旋归来,本宫将为他们举行盛大的庆典以示表彰。”
关震远欣慰地点点头,如今驻守在北方的正是他的长子关擎苍。
关震远已年近半百,他的长子关擎苍如今已有二十五岁,能取得如此战功也不算辱没家风。
随后他看向站在皇后旁边的李顺,据说正是这位年轻人提供的先进武器装备,极大地增强了骑兵的战斗力。
李顺则是将面带愁容的人记在脑海之中,打算稍后让小圆子派人去调查一下。
户部尚书韩轩此时已经笑的合不拢嘴,此番战胜,他派人进行贸易将会更加顺利,粮食的价格也会提高一截,毕竟大赤国没有抢到粮食。
至于大赤国为何总是选择在秋收之后才发动进攻,这是因为:
首先,大赤国强粮怎不能自己下田去收割;
其次,收割完的稻穗不便于携带;
最后,带回草原他们还要自己碾米去壳。
每一个过程都会损失不少粮食,不如等秋收之后直接抢现成的。
兵部尚书程破云脸上的神情却是不断的在变化,突然间,他与台阶上的李顺目光交汇,似乎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李顺立刻感到了一股强烈的不安,心跳加速,仿佛预感到即将发生某种不幸之事。
程破云迈步上前,洪亮的声音响彻整个大殿:
“皇后娘娘,此次大胜,除了北方的将士,还有一人功不可没。”
李顺听到这里,背后冒出一丝冷汗,我就是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
原本充满嘈杂之声的大乾殿瞬时安静下来。
户部尚书韩轩、工部尚书欧阳翰、宰相宋彦等人纷纷颔首表示赞成,显然他们早已听说过这位人物。
然而,吏部尚书梦恒、礼部尚书文言熙、刑部尚书上官毅及其余大臣们却饶有兴趣地打量四周,在脑海中思考这个人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