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整天,京城内哀嚎声不断。
一开始,明朝军队还会呵斥那些痛苦呼号的人。
但渐渐地,明军也懒得理会了。
与其说他们懒得管,倒不如说……他们是真的看不下去了。
没错,连明军都看不下去了。
这群日本人,处境实在太凄惨了。
明军们心里都觉得不忍。
于是,他们不再对这些人责骂或殴打。
不过,这些明军心里也清楚,
造成这种局面,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最关键的问题,还是那些日本人自己。
他们在撤离时,竟然把所有的粮食都搜刮一空!
带不走的,就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
这种行为,让明军们实在难以接受。
他们明白,这是战争。
敌人不可能留下战略物资给对手。
如果是明军,或许也会这么做。
但如果是明军,绝不会弃城逃跑!他们会坚守这座城池!
即使撤离,也会带上所有百姓!
这群日本人,却把百姓留在了京城,
自己带着全城的粮食溜之大吉。
每到夜晚,街头巷尾就会传来饥饿难耐者的低沉呻吟。
然而,次日清晨,街道上就会多出一堆尸体。
每天早上,巡逻队都会用车子把尸体拉到城外,一把火烧尽。
当然,刚开始,士兵们每天都能发现大量尸体。
但后来,连尸体都找不到了。
不是因为人都死光了,
而是……
尸体被活下来的人趁着夜色拖回家,分而食之。
人吃人的惨状,在饥荒年代屡见不鲜。
明军心里都清楚得很。
尽管朱寿严禁食人之事,但士兵们也不想干涉。
因为他们知道,不吃人,这些日本百姓就会饿死。
而那些饿死的人,反正已经死了,吃就吃了吧!
作为穿越者,朱寿自然无法理解这种心态。
但这些士兵,他们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
古代饥荒频发,
一旦饥荒降临,人吃人的场景就变得普遍。
他们对此早已司空见惯。
甚至有些老兵,自己也曾经历过,甚至吃过……
要说晚上会不会做噩梦,那肯定是会的。
但没办法,人总得活下去。
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想办法生存下去。
朱寿整天待在皇宫里,其实他自己也不忍心外出。
因为他害怕自己会心软。
作为一军之帅,心软就意味着大问题。
这一天,李诗诗实在忍无可忍,
再次找到了朱寿。
她猛地推开房门,望着朱寿大声喊道:“朱大人!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如果我们拿不出粮食,那就打开城门!放百姓出去!让他们自己去找吃的!”
“这样关着他们,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城里臭气熏天不说,百姓的日子也是一天比一天难熬!”
“你知道每天有多少人被吃掉吗?”
“有的人还没完全断气,就被活活煮了吃掉!”
“我亲眼见过,一个断臂妇女把自己的断臂烤了给孩子吃!”
“您难道真是个铁石心肠的人吗?!”
“朱大人!我们打开城门吧!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朱寿听了,苦笑一声。
如果可以,他又何尝不想大开城门?
但他不能这么做。
大开城门的后果,是他承担不起的。
后果是什么?
后果就是这些百姓要么逃到大阪,成为日本人的后盾;
要么逃进深山,将来成为大明统治日本的障碍!
所以,城里的百姓绝对不能放出去!
想到这里,朱寿看了看面前的李诗诗,无奈地摇摇头说:“留在京城,至少还有秩序。”
“但到了外面,就没了秩序。”
“你觉得一群妇孺,在没有秩序的社会里,能怎么活?”
“他们会更惨,成为男人的玩物,成为奴隶!”
“男孩迟早会饿死,被卖掉。”
“而女孩,这辈子只能沦落风尘!”
朱寿没有告诉李诗诗真相。
因为李诗诗的想法太过理想化。
她宁可百姓落草为寇,也不愿他们饿死在这座城里。
因此,朱寿用了另一种说法。
这个说法也没错。
他们离开了京城,又能去哪里?
去大阪,算是最好的结果。
但大阪的人会相信他们吗?
大阪的人怎么知道,这几万百姓不是敌方派来的间谍?
如果不确定,
这些百姓到了大阪,同样难逃一死!
想到这里,朱寿再次摇头。
他缓缓坐到地上,指着前面的坐垫说:“你先坐下。”
李诗诗也冷静下来。
仔细思考了朱寿的话后,李诗诗意识到,刚才……可能是自己太冲动了。
现在,根本没有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
任何办法都会害了那几万百姓。
朱寿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他们留在京城。
在京城,至少还有秩序,还有法律。
士兵们严格遵守大明律法。
在这里,不会有烧杀抢掠。
但到了外面,就难以预料了。
即便京城内正遭受饥荒,但在朱寿看来,这里是他的管辖范围,是有法律和秩序的地方,相对而言是最安全的区域。
至于外面……
想到这里,李诗诗点点头说:“对不起,朱大人,是我……误会你了。”
朱寿笑着摇头:“无妨。”
“我并不怕被误解。”
说着,朱寿指了指面前的茶水,“来,尝尝日本的浓茶。”
“味道还不错。”
李诗诗点头,也端起一杯茶,轻抿一口。
“别再为外面的百姓担忧了。”
“现在,把他们留在京城,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而且,按时间计算,皇上应该已经抵达舞鹤港了。”
“从舞鹤到京城,即便大军行进,十天左右也应该能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