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一百零八章 现实主义已死,有事烧纸

第一百零八章 现实主义已死,有事烧纸

    幸好《蜗居》的剧本并不是很着急,华宜目前的重心还是在电影上。所以张潮和史杭达成了一个口头协议,等史杭忙完前两个剧本,后面的时间就要留给《蜗居》了。

    但他也不是没有备份——如果史杭这边再掉链子,那么他可能就直接找秦文来执笔了。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张潮终于可以安安静静地开始写《大医》。虽然他此刻就坐在马伯慵的对面,但是张潮并不准备做一个简单的复制者。

    《大医》这本虽然具有种种优点,一度被视为最不“亲王”的“亲王”,但是仍然是有其问题的。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就是——实在太像一款多人视角的RPG游戏了!

    原书中的三个主人公身处大时代的洪流当中,但却是被一路的巧合推着往前走,“嵌入”到各种历史大事的关键节点当中,然后依靠自己的专业、执着和种种机遇闯过难关。

    过程极其紧凑,几无一处闲笔,实在太像主角们跑团刷副本了。武昌副本、岛国副本、沪上副本、单人副本、多人副本……作品想要进行宏大叙事的野心,被亲王打磨得过于优秀的通俗笔法给拦住了。

    另外三个主人公如果剥离其出身与际遇带来的差异,在形象内核上,几乎可以说是一个人。反而是书中的一些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那些所谓的“配角”,因为其真实,显得更鲜明,也让读者读来更有遗憾感。

    这也是亲王太执着于“讲故事”的缘故,他总希望用富有戏剧性的叙事手法来承载沉重的话题。但有时候作品的力量感,要从朴拙中来;太机巧,就显得雕琢了。

    所以张潮准备像之前的几部一样,只取《大医》的结构和框架,但是对其中的主人公进行重新塑造,同时删除一些“副本”,让的节奏松弛一些,篇幅也缩减一些。

    想好以后,张潮向坐在桌子对面、正在审核《青春派》投稿的马伯慵神秘一笑,打开电脑,敲下了《大医》的第一行字:一九零四年七月三日,关东。一只乌拉草鞋沉重地踏入泥泞里……

    沉浸在写作里,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就开学了。

    张潮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是在燕师大上的,这节课学校请来了梁晓生来授课,主题是《在现实主义文学当中呈现“人应该怎样”》。

    梁晓声在课堂上激情四射地说道:“现实主义不仅仅是写人在现实中是怎样的,还要写出人在现实中为了责任和使命,应该怎样做,能够做到什么程度。

    如果文学写人只写在现实中是怎样的,对每一个作家而言,都是有极限的。你没看到那些在现实中做到了怎样的人,你只看到了在现实中失败的人,等于只写了一半的现实。”

    然后梁晓生还花了一点时间批评当下文坛的一些乱象:“现在作家当中,尤其是年轻作家,充斥着一股调侃的风气,抛弃了对文学的真诚,将其当成一种游戏,丧失了一个作家对待文学应有的严肃态度。”

    接着话锋一转,直接点了张潮的名:“张潮,你在我们这个‘作家研究生班’上名气最大,年纪又最小,你觉得现在的青年作家有没有这个问题?”、

    突然中枪的张潮一脸懵地站起来,不过还是直愣愣地答道:“我至少认为我自己的创作态度还是很真诚的,并没有视为游戏。至于其他人……呃,我也不熟啊……”

    梁晓生道:“你看,你现在就在油腔滑调了。我作为一个前辈,可以很坦白地告诉你,上次的庄重文奖,作为评委,我是反对你得奖的。”

    课堂上的众人闻言,顿时把耳朵竖了起来,满眼好奇地地盯着张潮,看他会有什么反应。

    张潮此刻已经冷静下来,淡淡说了一句道:“那看来同意您的人不多。”

    距离张潮近的几位同学悄悄把屁股往外挪了挪,离他远点,怕被“血”溅着。

    梁晓生道:“你的,我都看了。《少年如你》虽然是通俗文学,但是仍然是立足于现实之上,反应了现实问题以及‘现实中人应该怎样’。我以为中国文坛要出一个现实主义的年轻作家了。

    但是到了《少年的巴比伦》,你开始用华丽的先锋文学技巧,包装了一个充满了虚无主义的、空洞的县城世界,在里面的人没有任何主观能动性,只能被动接受命运的摆弄。

    而《你的名字》,干脆开始写一些神神鬼鬼的东西,语言轻浮、态度轻佻,完全背离了现实主义的道路。我反对把庄重文奖颁发给你,主要就是因为你在写作上,是倒退的!

    还有最近出版的《蜗居》我也看了,更加失望了,里面的人活得太鄙琐、太卑下了,虽然也都是一群年轻人,却没有一点激情和理想主义,看似现实主义,实则虚无主义。”

    张潮忽然明白梁晓生对他为什么这么大意见了——作为一名几十年来始终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理念的作家,他是对近20年来现实主义的边缘化感到愤怒,张潮只是撞枪口上了而已。

    至于在课堂上当众发难,可能也是他的性格使然。

    张潮静静等梁晓生宣泄完,才开口道:“首先,感谢梁老师把我的几本书都买了——您买的肯定是正版。”

    同学里有忍不住笑出声来的,紧张的气氛缓解了一些。

    张潮继续说道:“我尊敬您对现实主义的坚持,但是我从来没有将自己定义为的现实主义作家。而且,我也不认为自己会往现实主义的方向去走——因为,我认为在这个时代,现实主义已经死了!我不想为它守墓。”

    一言既出,满堂哗然。当着梁晓生的面说“现实主义已死”,和啪啪打脸有什么区别。

    不过奇怪的是,梁晓生却看不出生气的样子,反而示意张潮继续讲下去。

    张潮道:“19世纪现实主义欧洲诞生以后,作家们就努力按照事物的客观表象去描绘它们,试图挖掘其内在的精神与规律,以达到通过艺术再现现实的目的。

    但是这种创作方法本身存在巨大的缺陷——它只适合于捕捉19世纪那种古典的、缓慢的社会文化和秩序,完全无法反映20世纪以来这个现代化、高速化、全球化,甚至是虚拟化的社会了。

    巴尔扎克用20年时间写下《人间喜剧》时,他笔下的法国社会,与20年前他动笔时相比,变化甚微。在这种情况下,现实主义才是有力的。

    但是今天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社会,都被现代社会飞速改变着。不要说20年,只说5年前,大家谁能想象人手一个手机,随时都能通话的时代会这么快到来?

    这时候,如果我们再死守‘现实主义’的窠臼,总想着写出一部‘沉甸甸’的鸿篇巨著,那么就要接受这部作品诞生即过时的命运。

    梁老师,当现实世界的信息数量远远超过现实主义手法所能穿透的密度时,再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都会沦为自己的模仿秀。

    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在无可挽回地飞快加速中,大部分传统观念都失去了活力,甚至人类的主观体验,都不再像旧时代那样稳定,每过几年,我们的观念就会被颠覆一次。

    如果一个家要更精确地去描述这个嬗变的世界,那么他要采用的不应该是现实主义手法,反而是现代主义或者后现代主义。

    绘画、摄影、电影、音乐,甚至电子游戏都在教今天我们这些年轻作家应该如何写作,唯独现实主义,它作为一种写作手法的组成部分还会存在,但是已经很难成为我的写作原则了。”

    一番话说完,教室里死一样沉寂,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当中,就连梁晓生也忘神思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