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一艘巨大的战船上,一名将军问道:“我们还有多久能到青州的东莱郡?”
一旁的将士立刻回答道:“如果风浪平静的话,我们明天午时之前应该就能靠岸。”
将军点了点头,同时缓缓拔出腰间的宝剑,看着手中这把许久没看过血的宝剑,口中喃喃自语道:“是时候让蔡瑁这个名字威震天下了!”
这支水军正是蔡瑁和甘宁带领的襄阳水军。
当初,袁叙把行政中心从襄阳城移到江陵城来,而襄阳水军正好用这个借口离开襄阳,后面又以江陵没有可以容纳襄阳水军那么大的水寨为由,将襄阳水军暂时驻扎在云梦泽内,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内,最后销声匿迹了。
而实际上,襄阳水军则是昼伏夜行,尽最大程度隐蔽自己的行踪,然后顺着江水前往扬州,和部分扬州水军汇合,一起执行这震惊天下的跨海突袭作战计划。
整个跨海突袭作战计划分为两个:第一个则是:襄阳水军由蔡瑁为主将,甘宁为副将,带领着蔡和、蔡中、董袭、凌操等将,乘坐由科技院精心改造过的战船,从海上出发,神不知鬼不觉地绕过重兵把守的徐州,直扑后方空虚的青州,从东莱郡登陆。
青州的兵马要么是调往官渡参战,要么调往徐州防守,所以青州本土能战之士少之又少。
第二个跨海的是:扬州水军。
由周泰为主将,他带领潘璋、朱桓等将也是从海上出发,不过他们目的地不是青州,而是更远的幽州,所以周泰留下部分扬州水军后,就先行一步出发了。
除此扬州水军的将士之外,前往幽州还带一个向导——赵云。
有赵云在,他们就可以借助公孙瓒的余威,以及袁叙娶了公孙瓒女儿为由,和公孙范等人合作,联手攻打幽州的袁谭。
这也就是赵云、甘宁等将士为什么没有参加官渡之战的原因,因为他们手上有着更重要的事情:从海上登陆青州和幽州,然后从这两个方向对冀州形成夹击之势。
袁绍手上有冀、青、幽、并四个州,现在青州、幽州袁叙派人去了;并州当然也会派人去;至于冀州,袁叙也做有安排。
……
视线回到官渡之战来。
马超等人穿着晋军士兵的衣服(之前被楚军箭阵射死的晋军士兵,衣服都被拔下来了)掩人耳目,再加上有了李傕、郭汜等人作为内应,他们这一行人很快就通过晋军层层的岗哨,十分顺利地来到了乌巢。
就是有些晋军岗哨的士兵心中有些疑惑,暗自嘀咕道:“这次怎么来这么多人?”
只不过因为李傕他们来过挺多次的,并且从来都没有发生过什么任何意外,心中自我解释为这次多派点兵,想要多运些粮草罢了,所以没有任何防备和警觉。
乌巢处于战场后方,从开战打到现在,乌巢这边没有受到过任何攻击,所以时间一长,这里士兵逐渐变得松懈起来。
这回也不出意外,乌巢的守军见李傕等人前来,以为还是老样子运粮草,便没有放在心上。
就这样,马超等人在没有检查的情况,就和李傕他们进入乌巢粮仓。
马超等人按计划行事,轻而易举点燃了乌巢堆积如山的粮草,熊熊的大火在这漆黑的夜里,直接映红了半片天,引人注目。
守将淳于琼听闻外面喧闹声不断,又听到副将说有楚军攻进来放火烧粮草,心中大急,立刻冲出大帐准备御敌救火。
淳于琼刚出大帐,前面火光之中杀出一将,正是西凉锦马超。
淳于琼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马超手中长枪穿胸过去,直接当场阵亡,这下乌巢更加群龙无首,被楚军将士轻松拿下。
……
乌巢方向火光冲天,很快就引起了晋军大营的注意。
袁绍紧急召集了所有人前来议事。
有的说立刻发兵去乌巢,先救粮草才是上策,没有粮草,一切都是扯犊子;
有的说楚军进攻乌巢肯定是调用了精兵强将。
所以现在楚营防守势必削弱,完全可以趁着这个机会,集中兵力攻打楚军,既可以围魏救赵,解乌巢之围;说不准还能一举攻破楚营。
袁绍的谋士们立刻争论不休,这让在场的曹操听得都头疼了,不禁摇了摇头,心中暗道:“匹夫竖子,不足与谋。就你现在这个样子,还想赢袁叙。”
“我就把话放这里,如果你能赢袁叙,我曹操以后就把名字倒过来写。”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却没有任何结果,这让孙坚终于忍不住了,这要吵下去,突袭乌巢的楚军都要回去吃早饭了。
于是孙坚出声建议道:“晋王,你兵马充足,干脆兵分两路,一路攻打楚营,一路救乌巢,这不就双全齐美了吗?”
正在争吵不休的谋士们一致在心中白了孙坚一眼。
难道我们不知道可以兵分两路吗?
用得着你多嘴吗?
就你聪明吗?
这些谋士他们想要的是:袁绍采纳自己的建议,不采纳对方的建议,从而想要证明自己在袁绍心目中的地位比对方高。
如果袁绍都采纳双方的建议,那这怎么算,谁在袁绍心目中地位高;所以这才是他们争论不休的根本原因。
现在孙坚提出了兵分两路的想法,也算是打破这个争论的僵局。
袁绍这下才变得当机立断,先让文丑、韩猛等将率领一支骑兵,火速前往救乌巢;同时又命高览、蒋奇等将率领步骑前去攻打楚营。
曹操回去之后,和郭嘉、荀彧、程昱说了这件事;
刘备回去和诸葛亮说了这件事;
孙坚回去之后和周瑜他们说了这件事;
吕布回去之后和陈宫说了这件事。
众人听后,心中纷纷摇头不止,袁绍实在优柔寡断,并且没有强硬的手段镇住手下谋士们,这导致他们不团结一致,也让双方的党争变得十分激烈了,完全不顾晋军现在已经慢慢处于劣势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