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望向赵括深邃的目光,一眼便知赵括想要借他的口,说出其真实的想法。
于是出列拱手道:“回禀大将军,依老夫之见,武安君驻守渑池,对长平仍是虎视眈眈,若是轻易撤兵,恐再起战端,故,赵王之命不可不从,长平亦不可不守,望大将军三思。”
廉颇说完,所有人沉默下来。
表面上看,廉颇给出的建议好像模棱两可,但实际上却是个绝佳的办法。
许久,赵牧思索着说道:“大王身在邯郸,又如何能洞悉长平之危,依我看来,若就此回朝,定会收回兵权,如此,武安君之威何人能敌?”
赵括点点头,却看向站在下首一言不发的乐毅。
“望诸君,你有何看法?”
乐毅身为曾经五国伐齐的大元帅,自然有其独到的见解,赵括倒很想听听。
严格上讲,乐毅刚刚赢得了一场大战的首功,其实是更愿意尽早归朝,也好接受封赏,以此来肯定自己的战功。
可是一切虚名对乐毅来说,竟显得微不足道。
只见他拱手道:“吾只不过是大将军麾下战将,一切但凭大将军调遣,不敢妄言。”
好一个乐毅,此刻只想着上阵杀敌,竟然对功名利禄根本不放在眼里。
“好。”
听完乐毅所说,赵括已然有了自己的答案。
于是站起身,言道:“吾意已决,明日回朝!”
赵括的话刚一说完,所有人都愣了一下,不由地瞪大眼睛看着赵括,实在不敢相信,思虑良久竟是这样的决定。
赵括看着众人,嘴角微掀,遂又道:“不过长平之事还要拜托诸位,待我回邯郸之后,定向大王替大伙邀功。”
听赵括一说,众人这才暗暗松了一口气。
这么来的话就对了,赵括的态度已经很明确,封赏可以,但兵权是不会交出的。
廉颇欣然道:“老夫愿随大将军一同还朝。”
赵括笑着点了点头,表示默许。
“在我与老将军还朝之日,大军即由望诸君掌管,诸位就拜托了。”
乐毅率先在赵括面前拜下:“吾等遵命!”
“那就此商定,尔等先退下,各司其职整顿军务。”
“喏。”
……
大战之后的长平一片萧条,战后的恢复虽然缓慢,却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早会结束,赵括带着廉颇和乐毅赵牧等人前往城楼各处视察修缮工作。
城外远处仍矗立着数辆投石车,此刻已经偃旗息鼓,成了标志性建筑。
城楼上,秋风肆虐,吹起了赵括头上的帻巾。
“大将军,我军大部分皆是从各地招收的流民,若不能尽快让他们归还故里,恐怕会徒增粮草损耗,亦会影响生产。”
对廉颇的提醒,赵括深以为然地点点头答道:“嗯,老将军所言极是,此去邯郸,我正在考虑此事,相信赵王之所以招我回朝,也有其因。”
廉颇望向城外,那些被赤河冲毁的良田,还有沾满秦军血液的土地,重重叹了一口气:“如今正值秋末冬初,我军粮草匮乏,若不能提前筹备,恐来年开春,又会是饿殍满地。”
的确,这是廉颇的经验之谈。
但凡有过大战之后,百姓的生活往往会变得更加困难,尤其在开春时,正值青黄不接,闹饥荒乃是常有的事,虽然令人心痛,可是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正因此,往往诸侯们之间无论有再大的恩怨,都会心照不宣地避开这个时段开战,要打也得等春暖花开,地里长出庄稼后再打,起码只要地上有青草,也不至于把人给饿死。
自古以来,粮食储备,是决定国力强弱的关键,只要有粮食,天下之民都会选择来给你打工,军队自然就有了战力。
长平之战虽然胜了,但其中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隐患。
当国力强盛,就会发动战争,以此来损耗军队人数,减少军队开支。
但这一次,赵括凭一己之力,生生将赵国的战损控制在十万左右,用了短短一个月就平息了战争。
然而由于期间需要输送粮草的原因,全国各地又源源不断地涌来了数万民众。
这让长平的总人口依然维持在四十万左右,相当于和战损人数持平。
这是个不容忽视的底层逻辑,能意识到其中规律的,这天下寥寥无几。
赵括朝远处望去,沉默着任凭北风从耳边呼呼刮过。
他在想着一件事情,就算将长平的三十万平民带回邯郸,他们的命运也可想而知。
带着一身伤痕回到家中,面对着妻儿老小手中得到的赏赐又杯水车薪,农田里又一时难以长出庄稼,大部分家庭都会面临流离失所的危险。
忽然,赵括脑中灵光一现,对廉颇问道:“老将军,你可曾听过屯田制?”
廉颇闻言,茫然地摇摇头。
赵括忽然想起,屯田制这个名词,是汉代才有,后来被曹老板发扬光大,可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其实是有先例的,只不过此时并不叫屯田,而是另有其名。
只不过赵括一时想不起来,于是又再次提醒道:“所谓屯田制,既是将军队的人聚拢起来,就地给他们划分土地,战时为兵,闲时为耕,亦农亦兵。”
听了赵括的解释,廉颇这才恍然大悟。
“大将军所言,可是齐桓公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
赵括闻言击节道:“对对,正是相地而衰征!”
“呵呵。”
廉颇抚起胡须道:“此法由管仲提起,齐桓公便在齐国大力推广,使得齐国一跃成为春秋霸主,老夫如何不知。”
赵括随即疑惑道:“那我们何不效仿先例?”
廉颇叹息一声道:“大将军难道不知,相地而衰征存在的巨大弊端吗?”
随即廉颇朗声道:“自周朝开始,即秉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治,各国征伐皆是为了将土地占为己有,然管仲之谋却提倡将土地划分给民众,施行量田募税。”
廉颇的话赵括听懂了,嗤笑道:“老将军的意思我已知晓,身为一方诸侯,谁也不想将自己的土地拿出来分给那些民众,而是分给了许多王公贵戚,以此来巩固王权,我理解的对不对?”
廉颇拜道:“正是。”
其实这并不难理解,即使是诸侯纷争的战国,奴隶制度依然盛行,诸侯这些大地主将土地成片分包给小地主,小地主就牢牢将土地的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究竟给大地主交多少税,还得是小地主说了算。
农民们种的田地不是自己的,而是给地主种地,就算耕种出来的粮食,也没有实际分配权,相当于给公家打工,这种事不难想象,能提高产量才怪!
都明白的道理,可是一旦擅自推行屯田制,就会触动到很多小地主的利益,大地主的诸侯王还需仰仗小地主供养,推行什么政策还必须看他们脸色行事。
所以没有绝对霸权,想要推行屯田制,很难。
赵括长长吐出一口气,慨然道:“既然如此,就不妨试上一试,今日就在长平推广此法,我要将这万亩土地分给所有兵士,让他们即刻拥有自己的土地!”
闻言众人一惊,赵牧连忙劝道:“此事关系重大,大将军最好还是向赵王请示之后,再做决定!”
赵括却大手一挥道:“无妨,我意已决,无须请示。”
众人面面相觑,对赵括的胆识表示深深的担忧。
说到底,虽然现在兵权还在手上,可征讨来的土地还是属于赵王的,私自分配土地所有权,这是在挑战赵王的底线,搞不好是会被坐实反叛谋逆,直接被赵王夷三族都有可能。
依照赵括的性格,既然做了决定,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当即就要立竿见影。
于是率领众人回到府中,商讨具体事宜。
由于有井田制的基础,所以分配起来也不费事,只需要将具体的政策下发给众将,让他们率领各部前往各处分配,土地连测量都省了,一天时间,就可让每一名士兵都拥有自己的土地。
职业军人们听到这项政令,顿时全军上下沸腾起来,欢欣鼓舞地跟随将领前去认领自己的土地。
这对什长大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事,甚至不惜花费重金,邀请代笔往家里写信,邀请家眷举家搬迁到长平,共同耕种自己的土地。
怀揣着写好的信笺,时值深夜,大又一次来到自己的土地上,一屁股坐在地上,不停地捧起泥土,享受着泥土的芬芳。
他决定,今晚不睡觉,将刚刚分发给自己的口粮种进地里去,期待来年开春就能吃上亲手种出的粮食。
而那些将要跟随赵括回到邯郸的郡义兵们,羡慕地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他们虽然也很想拥有自己的土地,奈何身不由己,只能望地兴叹。
大清早,赵括还未起床,赵牧便匆匆敲响了他的房门。
“括,大事不好了,郡卒和边卒竟然打起来了。”
赵括在榻上翻了个身,而门外的敲门声一阵紧过一阵,实在无法再安心睡眠,只好一骨碌坐起身,叹了一口气。
“真是事多,睡个好觉都不行。”
埋怨归埋怨,但这毕竟是自己兄长,也不好发脾气,于是披上深衣趿拉着布鞋过去将门栓抽掉。
“兄长,何事?”
即使心里有气,赵括也得对赵牧行礼。
赵牧此刻也顾不上行君臣之礼,急忙拉着赵括往外走。
“要出人命了,你快去看看吧,边兵们为了驱赶郡兵,纷纷拔剑相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