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英语: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 FSM),为西太平洋岛国,全国陆地面积702平方公里。全国有607个岛屿,波纳佩岛为最大的岛屿,首都帕利基尔位于该岛上密克罗尼西亚联邦位于加罗林群岛,属于太平洋三大岛群之一的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希腊语字根为“小岛“之义。密克罗尼西亚属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温度26-28℃,加罗林群岛附近是台风源地之一。
该国海域面积大,渔业资源丰富,尤以金枪鱼著名。其他粮食及生活日用品均靠进口,经济较为落后且严重依赖美国。
群岛先后历经西班牙、德国、日本和美国统治。1986年11月3日,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获得内政、外交自主权。1991年9月17日加入联合国。
基本信息
中文名: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国家领袖:新任总统西米纳
外文名:FederatedStatesofMicronesia
人口数量:10.48万人
简称:密克罗尼西亚
人口密度:158.1人/平方千米(2009年)
所属洲:大洋洲
主要民族:密克罗尼西亚人
首都:帕利基尔
主要宗教:天主教,基督新教
国土面积:陆地面积702平方公里,海洋专属经济区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
水域率:忽略不计
国歌:《我们在此宣誓》
GDP总计:3.41亿美元(2009年)
国家代码:FSM
人均GDP:2664美元(2009年)
官方语言:英语
国际电话区号:+691
货币:美元
国际域名缩写:.fm
时区:UTC+10至UTC+11
道路通行:靠右驾驶
政治体制:联邦制
历史
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上土著人(密克罗尼西亚人)约4000年前就生活于此。
最早的西方人是西班牙人在16世纪到达这里,1885年占领。
1899年,西班牙人把卡罗林群岛转让给德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在太平洋的殖民地被安排给予日本作委任统治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美国占领。
1947年,联合国将密克罗尼西亚交美国托管,现今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范围为太平洋群岛托管地六区的其中三区(后来Kosrae独立变成四区)。
1965年1月成立议会,此后要求自治。
1979年,由联合国和美国筹划的“密克罗尼西亚宪法“公投在托管地六区举行(北玛里亚纳群岛已通过加入美国)。宪法公投在帕劳和马绍尔群岛两区未能通过,剩余四区便组织成为“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1986年11月3日,与美国签订的《自由联系条约》正式生效,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获得内政、外交自主权,但安全防务仍由美国负责(密国公民也可加入美军)。
1990年12月,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会议,通过了终止托管决议,正式结束了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托管地位。
1991年9月17日接纳密克罗尼西亚联邦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
2003年密美双方就《密美自由联系条约》续约事达成协议,将该条约延长20年。
地理
位置境域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位于赤道以北西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地区的加罗林群岛上,全国共有607个岛屿(其中65个岛屿上有人居住)。全国面积80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702平方公里,海洋面积258.8万平方公里。
地质
密国岛上多山地,各州的大岛均属于火山岛,为环行玄武岩地质结构,主岛外围的小岛多为环状珊瑚礁岛。该国现无活火山,无地震。
气候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属于典型的热带海洋性气候,终年阳光明媚潮湿多雨,年降雨量4400-5000毫米,年平均气温27度,一年四季气温变化不大。大约每6-8年出现一次厄尔尼诺现象。与中国时差三小时,即早三小时。该国是台风的发源地,有时风很大,但台风却较少发生。密国波纳佩州最早的台风记录为1957年12月,最大的一次台风记录为1991年11月25日,其风速每秒高达32.9米。
资源
密海域是世界著名的金枪鱼产地。蟹、贝类、龙虾以及淡水鳗、虾等资源。
区划
行政区划
密克罗尼西亚共四个州,西部两州与中国时差两小时,东部两州与中国时差三小时。从西向东依此为雅浦州(Yap)、丘克州(Chuuk)、波纳佩州(Pohnpei)和科思雷州(Kosrae)。
首都
帕利基尔(Palikir),位于波纳佩州(Pohnpei)。
国家象征
国名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The 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中文简称“密联邦“,有时被混称为“密克罗尼西亚“。
国旗
密克罗尼西亚国旗启用于1979年11月10日。国旗呈长方形,长宽之比为19:10。旗面为浅蓝色,中间镶有四颗白色五角星。浅蓝色象征该国辽阔的海域,四颗五角星象征这个国家的四个州(科斯雷、波纳佩、特鲁克、雅浦)。
国徽
密克罗尼西亚国徽呈圆形。圆面上有代表国家四个州的四颗星及植物图案。绶带上用英文写着“和平、统一、自由“,绶带下的“1979“代表联邦成立的年代。圆周下部用英文写着“密克罗尼西亚联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