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史册 > 第3章: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第3章: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阿拉伯语:جمهورية مصر العربية ),简称“埃及”,首都开罗,跨亚、非两大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濒地中海。北部沿海属地中海气候,其余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由平原、河谷和高原组成,主要资源是油气资源及铁矿等。总面积100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约2900千米,全国划分为27个省。截至2022年9月,埃及总人口约1.04亿,为非洲第二人口大国,仅次于尼日利亚。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主要为东方哈姆族,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

    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32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经历了早王国、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和后王朝时期。至新王国sheng产力显著提高,开始对外扩张,成为军事帝国。后王朝时期,内忧外患,国力日衰。公元前525年,成为波斯帝国行省。此后,埃及相继被马其顿帝国和罗马帝国征服。641年,阿拉伯人入侵,埃及逐渐阿拉伯化,成为伊斯兰教重要中心。1517年,成为奥斯曼帝国行省。1882年,英军占领后成为“保护国”。1922年2月28日,英国宣布埃及独立。1953年6月18日,成立埃及共和国。1971年9月1日,改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埃及是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联盟成员国,在阿拉伯、非洲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埃及是非洲第三大经济体,属开放型市场经济,拥有相对完整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体系。2021年,埃及国内生产总值为3855.8亿美元。

    基本信息:

    中文名: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国家领袖:总统、总理

    外文名: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

    人口数量:约1.04亿

    简称:埃及

    人口密度:76.3人/平方公里(2011年)

    所属洲:非洲

    主要民族:阿拉伯人、柏柏尔人

    首都:开罗

    主要宗教:伊斯兰教

    主要城市:开罗,亚历山大,苏伊士

    国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

    国庆日:7月23日

    水域率:0.6%

    国歌:《祖国,祖国,祖国》

    GDP总计:5189.76亿美元(2011年)

    国家代码:EGY

    人均GDP:6540美元(2011年)

    官方语言:阿拉伯语

    国际电话区号:+20

    货币:埃及镑

    国际域名缩写:.EG

    时区:UTC+2

    道路通行:右行

    政治体制:半总统共和制

    人类发展指数:0.644-中(2011年)

    著名高等学府:开罗大学,爱资哈尔大学

    国花:蓝莲花

    历史沿革:

    前王朝时期

    公元前6000年,西亚的农作物与家畜传入尼罗河流域,在下埃及三角洲的法尤姆绿洲出现埃及已知最早的农牧业文化。

    公元前5000年,农业聚落已经遍布从下埃及的三角洲到上埃及阿斯旺的第一瀑布甚至更往上游的尼罗河两岸。农业为文明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

    公元前4000年,埃及进入前王朝时期,前王朝时期又叫作涅伽达文化时期,涅伽达文化因埃及南部的涅伽达遗址而得名,涅伽达文化一期又称阿姆拉文化。涅伽达地方1610号墓中的一个黑顶陶罐上,发现了作为王权标志之一的红冠形象(以眼镜蛇作为其标志)。在属于格尔塞时期的一个墓中(涅伽达1540号墓)发现的一块陶片上,画着一个象征王衔符号的荷鲁斯鹰神的形象(这也是王权的标志之一)。

    早王国时期

    公元前32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早王朝时期包括了埃及第一王朝(公元前3150年~前2850年)与埃及第二王朝(公元前2850~前2686年),时间由前王朝时期直至公元前2686年,直至古王国时期。有关这个时期的资料乃来自少数的遗址及其他刻有法老王名的物件,当中最重要的是那尔迈石板。除了在那尔迈石板上的简单文字,仍无发现任何有关第一王朝与第二王朝的详细记录。

    古王国时期

    埃及第三王朝(公元前2686年~前2613年),从纳特里克特—左赛尔(Neteriknet—Djeser)到胡尼(Houni),共有五位国王。焦瑟统治时代是权力和胜利的开始,此时出现了以沙卡拉的阶梯金字塔建筑群为代表的恢宏壮观的石头建筑。该建筑群的设计师、医圣 兼学者的伊姆霍特普成为史书上首批出现的伟人之一。这一时代是强而有力的中央集权君主制得以发展的时期,君主坐于都城孟斐斯,分派各省总督统治全国。国王左塞尔统治时期对西奈半岛发起了数次远征行动,并征服了当地的民族;他还派出人员前往此处开采绿松石和铜等矿产。

    埃及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前2494年),从斯内夫卢(Snefrou)到斯克普斯卡夫(Skepseskaf),共有六或七位国王。从金字塔的雄伟程度来判断,斯奈夫鲁、胡夫和哈夫拉的统治时期为这个时代的顶峰。在达夏尔,梅顿和基萨修筑的金字塔显示出王朝的治国有方、经济繁荣。

    第四王朝是古埃及历史古王国时期第二个王朝,古埃及文明在这一时代达到空前的高度,例如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就是这个时代的胡夫法老建造的。因此第四王朝被认为是古埃及的“荣誉时代”。

    埃及第五王朝(公元前2494年~前2345年),从乌斯卡夫(Ouser)到乌纳斯(Ounas),共有九位国王。最著名的是萨胡蕾(Sahoure)和吉德卡雷—伊塞西(Djedkare—Isesi),萨胡拉是乌瑟卡夫和Khentkaues I的长子,在位15年,他开凿了连同地中海和红海的Bubasti运河,并建立了庞大的舰队。扩张疆域。

    埃及第六王朝(公元前2345年~前2181年),从特提(Teti)一世到女王尼托克里斯(Nitocris),共七位国王包括佩比一世和活了上百岁的佩比(Pepi)二世。虽然第六王朝文治武攻显赫一时,曾组织过远至非洲南端的军商远征,但一些省督不断膨胀的权力使中央集权的孟斐斯备受威胁,而引发了内乱。

    第一中间期

    第一中间期(公元前2181~前2040年)包括埃及第七王朝(公元前2181~2173年),埃及第八王朝(公元前2173~2160年),埃及第九、十王朝(公元前2160~前2040年)。

    古王国后期中央政府崩溃后,政府已经无法维护经济稳定,接着发生的食品短缺和政治辩论升级为饥荒和小规模内战。尽管存在难题,但地方统治者不再对国王进贡,而利用新获的独立维护各省的繁荣。一旦掌握了自己的资源,各省经济上变得更加富足 ,在创作力爆发之际,各省的艺术家继承和调整了古王国时期服务于王权的文化主旨,书吏们发展和丰富了文学的风格,表现出这一时期的创造力。

    埃及第七王朝、埃及第八王朝混乱动荡局面之后,埃及逐渐形成了两大权力中心:一是位于埃及中部的赫拉克列奥波里,赫拉克列奥波里统一了北部三角洲和中部埃及的广大地区,建立了埃及第九、十王朝。另一中心是南方的底比斯。底比斯建立了第11王朝,控制了埃及南方,并一度将势力向南发展到第一瀑布。

    中王国时期

    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40年~前1786年)包括埃及第十一王朝(公元前2133年~前1991年)和埃及第十二王朝(公元前1991年~前1786年)。

    从公元前22世纪中叶起,赫拉克列奥波里和底比斯就展开了争夺霸权和统一埃及的斗争。最初双方互有胜负。最后,埃及第十一王朝(底比斯王朝)的国王孟图霍特普二世战胜了赫拉克列奥波里的埃及第十王朝,重新统一了埃及。埃及的历史进入了中王国时期。孟图霍特普二世重新统一埃及后,便力图加强中央政权及其对地方的控制。他任命王族成员担任新设置的下埃及官邸长官的职务,并撤换了原敌视底比斯的喜乌特州的州长。但鉴于王权依然软弱,中王国在其初期对原属赫拉克列奥波里王朝的其他州长和支持底比斯的南方各州长均未触动。

    中王国的国王们恢复了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刺激了艺术、文学和纪念性建筑工程的复苏。在对外关系上,中王国的诸国王更加积极地寻找新的土地和资源,进行扩张和贸易。阿美涅姆赫特一世、辛努塞尔特一世、辛努塞特尔三世等国王对南方的努比亚和东北方的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展开军事行动。

    到了埃及第十二王朝,统治者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整顿地方政府。中王国的末期国内各种矛盾都很尖锐,王权再度衰弱,统一又遭破坏,埃及再一次陷入分裂和混乱的状态。于是开始了第二中间期。

    第二中间期

    第二中间期(公元前1786~前1567年)包括埃及第十三王朝(公元前1786年~前1633年)、埃及第十四王朝(公元前1786年~前1603)、埃及第十五王朝(公元前1674年~前1567年)“大喜克索斯王朝”、埃及第十六王朝(公元前1674年~前1567年)“小喜克索斯人王朝”、埃及第十七王朝(公元前1650年~前1567年)底比斯王朝”。

    喜克索斯人在三角洲东部建立了第十五王朝和第十六王朝两个王朝,最初与第十三、第十四王朝对立,后逐渐扩大其势力。阿赫摩斯于公元前1567年攻占喜克索斯人首都阿瓦利斯,将喜克索斯人全部赶出埃及。阿赫摩斯开创了埃及第十八王朝,埃及由此进入了新王国时期。

    新王国时期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67~前1085年)包括埃及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67年~前1320年)、埃及第十九王朝(公元前1320年~前1200年)、埃及第二十王朝(公元前1200年~前1085年)。

    埃及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67年~前1320年),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第一个王朝,也是古埃及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在驱逐喜克索斯人后,立即开始了对外扩张,在大约一百年的时间里,从一个尼罗河谷和三角洲的地域王国扩展成为一个地跨西亚北非的大帝国,它的势力范围,南达埃塞俄比亚,北达爱琴海诸岛、克里特岛、塞浦路斯岛,巴勒斯坦、叙利亚等地区。

    从新王国时期起,埃及的国王开始被尊称为“法老”。原义为“大房子”。在古王国时代,该词仅仅指王宫和宫廷,并不指国王本人。到中王国末期开始夹杂用于对国王的颂词之中,如“王宫,祝其长寿,健康而无恙”。

    公元前1085年,阿蒙神庙祭司赫利霍尔(Herihor)篡夺王位,建立埃及第二十一王朝,新王国时期结束。

    第三中间期

    第三中间期(公元前1085~公元前664年)包括埃及第二十一王朝(公元前1085年—前945年)、埃及第二十二王朝(公元前945年~前712年)、埃及第二十三王朝(公元前818年~前715年)、埃及第二十四王朝(公元前730年~前715年)、埃及第二十五王朝(公元前752前~前664年)。

    埃及第二十一王朝:赫里荷尔自行宣布为埃及国王,同时又保留阿芒神僧侣长的职位。这样的措施无疑是要遇到一些抵抗的。与此同时,在塔尼斯城有一个名叫斯门提斯的国王,势力及于整个三角洲和中埃及的大部分。

    埃及第二十二王朝:由布巴斯梯斯的9王组成(据阿夫利坎努斯),其中保留的塞松契斯,奥索尔通和塔凯罗提斯3王名,显然相当于舍尚克,奥索尔康和塔凯罗特,其余6王名没有保存下来。曼尼托记载第二十二王朝总计230年。

    埃及第二十三王朝:开国法老为帕杜巴斯一世,也称为帕图巴特斯,他在第二十二王朝舍尚克三世统治的第八年,在三角洲地区自立为王,在三角洲莱翁特坡里斯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曼尼托称它为塔尼斯王朝。这样再度出现了南北朝的局面。

    埃及第二十四王朝是古代埃及在前8世纪时期的一个短暂王朝,历时只有十余年,定都于西部的塞易斯,统治尼罗河三角洲一带,最后被南方的第二十五王朝所灭。

    埃及第二十五王朝:(努比亚王朝或埃塞俄比亚王朝)是自前8世纪中期至前7世纪中期统治下的一个王朝,它的君主起源于(Kush,亦作“库什”、“古实”;即努比亚,大约位于今苏丹北部),后来征服了埃及。第二十五王朝因亚述人的入侵而衰落,最后一任法老在第二十六王朝派兵占领底比斯后退回努比亚。

    后王朝时期

    后王朝时期(公元前664年~前332年)包括埃及第二十六王朝(公元前664年~前525年)、埃及第二十七王朝(公元前525年~前402年)、埃及第二十八王朝(公元前404年—前399年)、埃及第二十九王朝(公元前399年—前80年)、埃及第三十王朝(公元前380年~前343年)、埃及第三十一王朝(公元前前343~前332年)。

    公元前525年,埃及成为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间,埃及相继被希腊和罗马征服。

    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东征时,占领埃及,埃及成为亚历山大帝国的一部分。

    托勒密王朝

    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05~前30年),是在马其顿帝国君主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埃及总督托勒密一世所开创的一个王朝,统治埃及和周围地区。沿用此前的埃及模式建立了政府机构,定都亚历山大。这座城市试图展现统治者的权力,并以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为核心,成为了世界文化和学术的中心。

    托勒密王国建立者托勒密一世在公元前305年自立为国王并宣称自己是埃及法老。托勒密王朝统治埃及直到前30年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埃及艳后)兵败自杀为止,历经275年。

    托勒密王朝虽然是以希腊人为统治阶级,但是却没有扼杀埃及自身文化传统,甚至修建了不少埃及神庙,最著名的就是菲莱岛上的伊西斯神庙,在这个时期埃及与希腊的文化开始全面融合, 甚至包括宗教信仰,很多神灵开始共有神性,比如阿蒙神等同于宙斯,荷鲁斯等同于阿波罗,托特等同于赫尔墨斯等等。 同时大量古希腊学者来到埃及,对埃及的历史、神话、技术等进行研究和记录,如今我们看到的古埃及著作,大多都是在这个时期经由希腊人记录与撰写的。

    亚历山大港是托勒密王国的首都,也是当时是希腊化世界的重要文明中心以及贸易枢纽。托勒密王朝被世界史学界公认为是古埃及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它的诸位君主也被史学界公认为是法老。

    近代时期

    公元641年,阿拉伯人入侵,埃及逐渐阿拉伯化,成为伊斯兰教一个重要中心。1517年,埃及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行省。1882年,埃及被英军占领后成为英“保护国”。1922年2月28日,英国宣布埃及为独立国家,但保留对国防、外交、少数民族等问题的处置权。

    1952年7月23日,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法鲁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导委员会,掌握国家政权。1953年6月18日,成立埃及共和国。1958年2月,埃及同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1961年,叙利亚发生政变,退出“阿联”。1971年9月1日,改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1978年,埃及与以色列签订和平条约。1981年,萨达特遭刺杀身亡,由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继任总统。1982年取回西奈半岛的主权。

    穆巴拉克时代

    1981年10月14日,沙达特总统于纪念赎罪日战争八周年的阅兵大典遭同情伊斯兰份子的士兵枪杀,旁边的副总统穆巴拉克侥幸躲过一劫,八天后在军队拥戴下继任总统,从此埃及实行独裁统治,一直处在戒严和紧急状态直到埃及革命迫使穆巴拉克下台,军方接管政权之后才解除。

    自2011年1月24日开始,埃及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埃及革命,人民普遍对时任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现行制度及生活表示不满,遂渐开始示威游行,要求穆巴拉克总统下台并对埃及现行不民主的政治体系制度进行改革;期间穆巴拉克总统表示将不退任总统一职,但不参加2011年9月总统选举竞选六连任,由于总统坚持留任并不为人民接受以及期间发生枪战人民遭枪杀,导致示威游行范围自解放广场扩大到埃及多个省份并进行抗议、示威及静坐。

    2011年2月11日,副总统奥马尔·苏莱曼宣布穆巴拉克辞职,政权由军方领导的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接管。穆巴拉克及其近亲已搭直升机飞到距离首都开罗400千米,位于红海度假胜地沙姆沙伊赫。军方掌握国家过渡政权。

    2011年11月21日,根据外电报导,执政军方最高委员会因政权移交速度慢,不满的民众再度走上街头,要求军方将政权移交给文人政府。冲突中有多名民众死亡及受伤,新冲突逐渐蔓延到全国各地,军方面临强大压力。11月24日,军方出乎预料的表达歉意,表示军方不会恋栈权位,之后的国会大选及总统选举都会如期举行。军方表示现在交出政权“违背”民众的托付,另一方面示威民众则表示,若军方不立刻下台,他们决不会离开解放广场。目前冲突虽暂时平息,但随时有可能再度发生抗争行动。

    2011年11月28日至2012年1月11日,埃及分成三个阶段进行了人民议会的选举工作,结果伊斯兰自由与正义danglingdao的埃及民主联盟获得498席中的235席,成为议会的第一大党派,极端保守的Al-Nour Party获得107席为第二大党,获得38席的New Wafd Party是第三大党。伊斯兰政党获得超过三分之二的席位。

    2012年6月14日,埃及最高宪法法院裁定人民议会选举依据的选举法违宪,因此下令解散新国会。6月17日,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公布了修正后的《宪法宣言》,此次修改共涉及8个条款,修正案限制了总统职权。

    后阿拉伯之春时代

    2012年6月24日,埃及最高总统选举委员会公布,穆斯lin兄弟会下属自由与正义党zhuxi穆罕默德·穆尔西击败前总理艾哈迈德·沙菲克,赢得穆巴拉克下台后的首次埃及民主总统大选。8月2日,总理希沙姆·甘迪勒组建的新内阁正式上任。8月12日,总统穆尔西对军队高层做出重大人事调整,国防部长穆罕默德·侯赛因·坦塔维和军队总参谋长萨米·阿南分别由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与西德基·苏卜希继任;同时宣布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于6月17日通过的限制总统权力的宪法修正案无效,公布的新宪法声明从当天起生效;这项决定得到了军队的支持,此举被认为是民选政府巩固执政基础的重要一步,军官将逐渐退出埃及权力的核心,文官执政将成为埃及改革的方向。

    2013年总统穆尔西发动修宪,以使埃及转型为文官政府,威胁了军方的既得利益。2013年埃及爆发多轮示威,要求穆尔西下台。7月3日,穆尔西遭到以国防部长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为首的军方罢黜和软禁,由阿德里·曼苏尔担任临时总统,军方宣称将会提早举行国会和总统选举,并修改宪法,目的是让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成为总统。此后穆兄会的支持者一直坚持示威抗议活动以声援穆尔西,抗议者与军队发生的冲突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埃及社会和局势正面临严重的挑战。8月14日,埃及安全部队在开罗两处穆尔西支持者的营地展开清场行动,据报道行动已造成525人死亡和3717人受伤。穆兄会支持者的持续示威抗议和严重流血冲突事件,埃及社会也面临着严重的分裂和对立局面。

    2014年6月,塞西正式当选总统。2015年,举办新的议会选举,塞西及军方的支持者当选议员,控制国会。

    地理环境:

    位置

    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埃及地处欧亚非洲的交通要冲,北部经地中海与欧洲相通,东部经阿里什直通巴勒斯坦。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接壤,北濒地中海,东南与约旦、沙特阿拉伯相望海岸线长2700多千米。苏伊士运河是连接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道。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战略位置和经济意义都十分重要。

    埃及的疆土略呈不规则的四方形。东西宽1240千米,南北长1024千米,地形平缓,没有大山,最高峰凯瑟琳山海拔2637米。

    埃及面积为100.145万平方公里 ,疆域横跨亚、非两洲,当中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埃及有着独特的地缘位置:在陆路上,它连接亚、非两洲;在海路上,透过苏伊士运河及红海亦连接了地中海及印度洋。所以有历史纪录以来,埃及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地形

    埃及全境大部属海拔100-700米的埃及行政区低高原,红海沿岸和西奈半岛有丘陵山地。沙漠与半沙漠广布。西部利比亚沙漠,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二,大部为流沙,间有哈里杰、锡瓦等绿洲;东部阿拉伯沙漠,多砾漠和裸露岩丘。尼罗河纵贯南北,两岸谷地和三角洲面积达4万多平方公里,构成肥沃绿洲带。全境有95%为沙漠。最高峰凯瑟琳山海拔2,629米。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从南到北流贯全境,境内长1350公里,两岸形成宽约3—16公里的狭长河谷,并在首都开罗以北形成2.4万平方公里的三角洲。主要湖泊有大苦湖和提姆萨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坝形成的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纳赛尔水库(5000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

    全国干燥少雨,气候干热。埃及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气温较高,昼夜温差较大。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气候相对温和,其余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白尼罗河发源于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青尼罗河发源于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两河汛期不同。1月平均气温12℃,7月26℃;全境干燥少雨,年均降水量50~200毫米。余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气温可达40℃ 。每年4~5月间常有“五旬风”,夹带沙石,损坏农作物。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埃及97%的水源来自尼罗河。埃及与苏丹分别于1929年、1959年签订尼罗河水资源分配协议,规定尼罗河每年大约840亿立方米水量中,埃及使用555亿立方米,苏丹使用185亿立方米,剩下100亿立方米计作蒸发流失。埃及人均用水量不足600立方米,低于联合国确定的人均用水标准(1000立方米),属于“缺水国家”。为弥补供水不足,埃及加大对农业用水的再利用(达130亿立方米),并加大对尼罗河谷地及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的利用(达65亿立方米)。灌溉用水占埃及用水量的90%。

    油气资源

    截至2019年末,埃及石油储量为32亿桶(4亿吨),居非洲第六位,占全球总量的0.2%;天然气储量2.1万亿立方米,居非洲第三位,占全球总量的1.1%。天然气主要储量分布为:西部沙漠地区占40%左右;地中海地区占25%左右;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占15%左右;其他产区包括苏伊士湾、东部沙漠、西奈及上埃及地区。埃平均原油日产量达71.15万桶,天然气日产量达1.68亿立方米,国内消耗的天然气数量占天然气总产量的70%,其余30%供出口。2015年,埃及近海海域发现迄今地中海范围内最大天然气田,潜在天然气蕴藏量为8500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截至2019年末,埃及已探明磷酸盐储量约70亿吨,铁矿6000万吨,还有锰、煤、金、锌、铬、银、钼、铜和滑石等资源。

    行政区划

    2008年4月,埃及有两个新省成立,分别是十月六日省及赫勒万省。

    2009年12月,卢克索省成立,省的数目增至29个。

    2011年4月,十月六日省及赫勒万省分别被并入吉萨省及开罗省,省的数目减至27个。

    主要城市

    首都开罗(Cairo),面积约3085平方公里,人口约2280万(2017年)。夏季平均气温最高34.2℃,最低20.8℃;冬季最高19.9℃,最低9.7℃

    开罗位于尼罗河三角洲顶点以南14千米处,北距地中海200千米,是埃及的政治、经济、商业和文化中心。开罗省、吉萨省、盖勒尤比省共同组成的大开罗区,人口超过2500万,是阿拉伯和非洲国家人口最多的城市,是世界第十六大都会区。古埃及人称开罗为“城市之母”,阿拉伯人把开罗称作“卡海勒”,意为征服者或胜利者。

    亚历山大港位于尼罗河口以西,距首都开罗约200多千米,是埃及第二大城市,埃及和东地中海地区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城市。公元前332年,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占领埃及后建立此城,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亚历山大风景秀美,气候宜人,是埃及的夏都和避暑胜地,被誉为“地中海新娘”。亚历山大是古代和中世纪名城,地中海沿岸政治、经济、文化和东西方贸易的中心,是埃及的航运和外向型工业中心之一。

    塞得港是埃及主要港口城市之一,地处非洲和亚洲、地中海和红海的交接点,城市综合发展水平较高。1859年,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开凿而修建,以当时派驻的总督塞得帕夏的名字命名。

    沙姆沙伊赫:位于西奈半岛南端,历史上长期无人居住,1967年至1982年被以色列占领,1982年根据戴维营协议归还埃及。沙姆沙伊赫是著名的热带海滨度假胜地,每年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此观光度假。近年来,在沙姆沙伊赫举行多次重要的和平会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00—2001年和平之城奖”颁发给沙姆沙伊赫,以表彰这座城市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发挥的特殊作用。

    国家象征:

    国名

    中文里的“埃及”一词,音译自古希腊语对古埃及的称呼Αἴγυπτος(Aigyptos),拉丁文作Aegyptus,法文作Égypte,英文作Egypt,而这又是古希腊人对古埃及早期首都孟菲斯(Hekaptah)的错误读法,其本意在古埃及语里为“卜塔神灵之家”,本指孟菲斯的一座卜塔神神庙,后成了孟菲斯的别称。在阿拉伯文里则称作“米斯尔”(مِصر Miṣr,埃及阿拉伯语作مَصر Maṣr),这是来自亚拉姆文的借词,意为“辽阔之国”。《诸蕃志》译作蜜徐篱,《瀛涯胜览》译作米息,《回回馆译语》中称密思儿。

    古埃及人一般把自己的国家称为“凯美特”或“凯米”(Kemet[kuːmat];意为“黑土之国”),与之相关的现代科普特语称为Ⲭⲏⲙⲓ(Khēmi)。

    国旗

    埃及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红、白、黑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白色部分中间有国徽图案。红色象征革命,白色象征纯洁和光明前途,黑色象征埃及过去的黑暗岁月。

    国徽

    埃及国徽为一只金色的鹰,称萨拉丁雄鹰。金鹰昂首挺立、舒展双翼,象征胜利、勇敢和忠诚,它是埃及人民不畏烈日风暴、在高空自由飞翔的化身。鹰胸前为盾形的红、白、黑三色国旗图案,底部座基饰带上用阿拉伯文写着“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国花

    埃及的国花是蓝莲花,学名睡莲。蓝莲花原产于古埃及尼罗河流域和东非地区,并且还是埃及的国花。古希腊人在征服古埃及之后,因为蓝莲花美丽、神圣、灵性以及药用特性,将其带到了世界各地。蓝莲花在埃及的寓意有爱情,智慧和生命。

    人口民族

    埃及是中东地区人口最多的国家,是非洲第三人口大国,25岁以下人口占比超过50%。主要民族是东方哈姆族(埃及阿拉伯人、科普特人、贝都因人、柏柏尔人),占总人口的99%,努比亚人、希腊人、亚美尼亚人、意大利人后裔和法国人后裔占1%。

    伊斯兰教为国教,信徒主要是逊尼派,占总人口的84%。科普特基督徒和其他信徒约占16%。

    据埃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8月底,埃及人口已经达到9100万人。除移居在国外的数百万人,生活在埃及这块古老土地的人口高达8300多万,在西亚北非地区高居首位,据埃及政府估计,在2025年前,这一数字将突破一亿。

    近几年,埃及人口呈爆炸性增长。2006年埃及总人口还只有7650万,在此后不到6年时间里猛增18%以上,净增约1450万人。此外,埃及人口居住高度集中。埃及国土只有100多万平方公里,在中东和非洲地区来说本来就不算大,而且大约95%的国土面积为无法居住的荒漠,能够居住的国土面积只有5万多平方公里。因此,埃及人口近一半集中在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也是埃及最富庶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区。此外,首都大开罗地区一地的人口就高达近20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近四分之一。

    埃及人口剧增带来严重的贫困问题。据埃及政府的数据显示,2010/2011财政年度里,埃及的贫困率为25.2%,比2008/2009财年的21.6%上升了3.6个百分点。农村的贫困率更高达51.4%。而按照联合国每天生活费低于2美元的标准计算,埃及的贫困人口比例则高达40%。大约有1500万人栖身于贫民窟或棚户区内。

    为了满足庞大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长期以来埃及政府实施食品和能源补贴政策,即政府以正常价格采购食品和能源,以极低价格向居民提供。2012年度,埃及政府用于能源和食品两项补贴的开支至少占财政总开支的28%,成为政府财政赤字连年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如何控制人口增长过快增长、找出适合埃及的经济发展道路、减少贫困,是埃及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政治体制

    政体

    埃及的政体为共和制。根据宪法规定,埃及内阁是埃及最高执行及管理机构,人民议会是埃及最高立法机关,议会为两院制,总统为guojiayuanshou。

    议会

    2019年4月修宪将埃及议会由一院制改为两院制。众议院拥有立法权、监督权和财政权,政府对众议院负责,受其监督;任期5年,设不少于450个席位。新设的参议院为资政机构,主要职能是就立法、结约、外交政策等重大事项向众议院和总统提出建议;任期5年,设300个席位。

    政府

    根据宪法规定,埃及内阁是埃及最高执行及管理机构,由总理和部长组成,现任总理为穆斯塔法·马德布利。负责经济的部门主要有财政部、贸工部、国际合作部、投资与自由区管理总局、通讯与信息技术部、电力和可再生能源部、石油矿产部、交通部和旅游文物部等。主要成员有外交部长舒克里、国防部长扎齐,内政部长陶菲克等。

    宪法

    1971年9月11日经公民投票通过了宪法;宪法规定:总统是guojiayuanshou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总统由人民议会提名,公民投票选出。1980年5月22日经公民投票修改宪法,规定政治制度“建立在多党制基础上”;“总统可多次连选连任”,并增加了“建立协商会议”的条款。人民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议员由普选产生;议长、副议长每年选举1次。2011年2月11日,时任穆巴拉克辞去总统职务,将国家权力移交给埃及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随即宣布废止宪法。2012年3月,埃及人民议会和协商会议选举出100人组成的制宪委员会,并经埃及行政法院裁决无效后于6月重组。2012年12月,经两阶段全民公投,制宪委员会制定的新宪法以63.8%的支持率获得通过。新宪法明确列出立法、行政、司法三套权力系统,限定总统任期四年,最多可连任一届。

    制宪委员会

    2011年2月11日,时任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因国内民众大规模抗议活动而被迫辞去总统职务,并将国家权力移交给埃及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随即宣布废止宪法。2012年3月17日,埃及人民议会和协商会议在纳赛尔城召开联席会议。会上通过了制宪委员会成员组成方案。根据该方案,新成立的制宪委员会将设立100个席位,其中议员和非议员将各占50席,制宪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埃及新宪法。但由于musilin兄弟会和萨拉菲派的光明党这两个伊斯兰政党占据了制宪委员会过半数席位,这引起了世俗党派的强烈不满。

    2012年6月12日,埃及人民议会和协商会议再次举行联合会议,重新选举出100名制宪委员会成员。经过一整天的选举和计票,670多名议员当天从1310名候选人中选出了100名制宪委员会成员和50名候补成员。选举结果显示:100名成员中有16人来自穆兄会,10人来自光明党。另外,埃及青年组织“4月6日运动”、爱资哈尔清真寺、科普特教徒、法学专家等社会团体均在委员会中占有一席之地 。

    司法

    埃及法院包括最高法院、上诉法院、中央法院和初级法院以及行政法院,开罗还设有最高宪法法院。检察机构包括总检察院和地方检察分院。2016年6月,埃新一届最高宪法法院院长哈桑、最高上诉法院院长沙菲克、行政法院院长马斯欧德、行政检察院院长拉奇格宣誓就职。2019年4月修宪规定设立由总统领导的司法机构最高委员会。

    人民议会是埃及最高立法机关,主要职能是立法和修宪,审议和批准协议与条约,审议和批准政府施政纲领和财政预算,讨论国家大政方针,批准宣布战争和紧急状态,监督政府日常工作等。

    政党

    1952年革命后,曾禁止政党活动。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于1962年10月成立,为埃及唯一合法政党,纳赛尔任zhuxi。1977年开始实行多党制。2011年颁布新政党法,现有政党及政治组织近百个,其中经国家政党委员会批准成立的政党约60个。主要政党有:

    (1)萨拉菲光明党(Al-Nour Party):2011年6月12日成立。主张以正宗的伊斯兰教义、教规作为基本指南规范国家的政治架构。反对女性参政。主张禁酒,要求女性包头巾。zhuxi尤尼斯·马赫尤恩(Younus Makhyoun)。

    (2)新华夫脱党(New Wafd Party):1978年2月成立,前身是华夫脱党,是穆巴拉克时期主要反对党。要求加快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保障基本自由和人权,密切同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的关系,重点发展与非洲国家关系。zhuxi赛义德·拜达维(Al-Sayyid Al-Badawi)。

    (3)埃及社会民主党(Egyptian Social Democratic Party):2011年7月3日成立,主张建立现代化、世俗的法制国家。主张公民享有平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所有公民不受歧视地参与国家事务管理。zongshuji马尔文特·塔拉维(Mervat Tallawy)。

    (4)自由埃及人党(Free Egyptians Party):2011年7月3日成立。主张建立世俗国家,实现司法独立,保持原有的社会价值观和习俗,全体公民拥有信仰自由及民主、自由权利,妇女应发挥社会作用和参与各领域建设。zhuxi艾哈迈德·哈桑·赛义德(Ahmed Hassan Said)。

    政要

    总统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全名阿卜杜勒-法塔赫·赛义德·侯赛因·哈利勒·塞西,1954年11月出生,1969年开始在埃及陆军步兵部队服役,曾先后在埃及、英国和美国的军事院校学习。2008年,塞西升任埃及北方军区司令。2011年,穆巴拉克政权被推翻后,塞西被任命为军事情报局局长,并成为暂时执掌国家政权的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成员。2012年8月,塞西被时任总统穆尔西任命为国防部长兼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zhuxi。2013年7月,塞西宣布解除穆尔西的总统职务并公布过渡时期路线图。塞西在过渡政府中担任国防部长、第一副总理,并继续担任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zhuxi。2014年1月,临时总统曼苏尔授予塞西“元帅”这一埃及最高军衔。

    塞西把阿拉伯民族主义倡导者、埃及前总统纳赛尔作为偶像 。纳赛尔一生致力于阿拉伯民族的解放和统一事业,他对塞西有很大影响 。

    埃及新临时政府已宣誓成立,埃及最高宪法法院院长曼苏尔成为埃及临时总统,军队总司令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将军成为代理总理与国防部长。2013年08月,曼苏尔任命“全国拯救阵线”领导人之一穆罕默德·巴拉迪为过渡政府副总统,任命前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哈齐姆·贝卜拉维为过渡政府总理,并呼吁各派完成全国和解。16日,过渡政府33名部长向临时总统曼苏尔宣誓就职。

    临时总统阿德勒·曼苏尔(Adly Mansour)。1945年12月23日出生。开罗大学法学院毕业,曾留学法国,有三个孩子。他曾长期任职于前总统穆巴拉克政府,曾在国家资助的宗教法庭工作。1992年,曼苏尔就职埃及最高宪法法院副院长。2012年,曼苏尔曾参与起草监督总统选举的法律,包括设定法定竞选活动期限。2013年7月3日下午,埃及国防部长称,最高宪法法院院长阿德勒·曼苏尔将暂行总统职权。

    总理易卜拉欣·马赫莱卜。由易卜拉欣·马赫莱卜(曾译“马格赖布”)任总理的埃及临时政府新内阁32名成员1日在首都开罗向临时总统曼苏尔宣誓就职 。马赫莱卜,1949 年出生,毕业于开罗大学,是一位知名建筑专家,曾任埃及阿拉伯承包商公司董事长和埃及住房部长 。在马赫莱卜的就职演说中,他提到埃及面临着“如山的挑战”,他承诺要使用透明和决断的方式来解决当前矛盾 。埃及临时政府总理马赫莱卜14日视察了由中方援建的苏伊士运河大学渔业与水产教学培训中心项目落成情况,并对该项目给予高度评价 。马赫莱卜对中方所作努力表示感谢 。他说埃及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定困难,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无私帮助和大力支持将为埃及稳定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

    原总理哈齐姆·贝卜拉维。阿拉伯货币基金组织顾问、埃及著名经济学家。他1964年从法国巴黎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980年之前在埃及亚历山大大学任教授,此后曾出任埃及出口发展银行首席执行官和联合国西亚经济社会委员会执行秘书。贝卜拉维2011年7月在总理谢拉夫重组内阁时就任副总理兼财政部长。2011年7月16日被埃及总理谢拉夫任命为副总理,并主管埃及经济事务。2011年10月11日,贝卜拉维向谢拉夫提交辞呈。他的辞职被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zhuxi坦塔维拒绝。埃及临时总统阿德勒·曼苏尔2013年7月9日任命其为过渡政府总理。

    2019年4月25日,埃及政府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为期3个月。埃及政府还对西奈半岛被北部近以色列和加沙地带的部分地区实施宵禁,以打击伊斯兰积极分子。

    在联合国的地位

    第70届联合国大会15日上午举行全体会议 ,选举2016-2017年度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大使出席会议并参加投票。最终,日本、埃及、塞内加尔、乌拉圭和乌克兰五国顺利当选 。

    经济情况:

    综述

    埃及属开放型市场经济,拥有相对完整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体系。服务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46%。工业以纺织、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农村人口占总人口55%,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18%。石油天然气、旅游、侨汇和苏伊士运河是四大外汇收入来源。

    2011年初以来的埃及动荡局势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埃及政府采取措施恢复生产,增收节支,吸引外资,改善民生,多方寻求国际支持与援助,以渡过经济困难,但收效有限。2013年7月临时政府上台后,经济面临较大困难,在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大量财政支持下,经济情况较前有所好转。2014年6月新政府成立后,大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9年全球竞争力指数报告》中,埃及在141个国家中名列第93位。根据《2020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埃及在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114名。截至2021年5月,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标普、惠誉对埃及主权信用评级分别为B2、B/、B+,展望均为稳定。

    2021年/2022财年,埃及国内生产总值为3855.8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780美元,经济增长率为6.2%。截至2022年10月,埃及通货膨胀率为14.6%,失业率为7.3%,外汇储备为332亿美元。

    工业

    工业以纺织和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以石油化工业、机械制造业及汽车工业为主。工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工业产品出口约占商品出口总额的60%,工业从业人员274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14%。埃工业企业过去一直以国营为主体,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埃开始积极推行私有化改革,出售企业上百家。

    油气工业

    埃及是非洲地区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油气工业是埃及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占GDP总值的13.6%。埃及油气管理体系是在埃及石油和矿产部统一领导下,由埃及国家石油公司(EGPC)、埃及国家天然气公司(EGAS)、埃及南部石油公司(Ganope)、埃及炼化公司(Echem)等单位组成。2016—2019年,外国公司在埃及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投资达350亿美元,其中燃料和能源领域占埃及国内生产总值的27%。

    纺织工业

    埃及有非洲最大的棉花和纺织工业集群,从棉花种植到纺纱、织布,直至成衣制造均可生产,产业链较为完整。在成衣制造方面有较强的能力,织布和印染环节相对较弱,需大量进口。埃及约有7000多家纺织企业,其中90%为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约150万人,占全国工业就业人口的三分之一,纺织业占GDP比重约3%。近年来,纺织品(含成衣制造)出口额约占出口总额的10.6%,主要出口市场为欧洲、美国、土耳其和意大利。

    汽车业

    埃及本地无自主汽车生产线,车辆供给基本依赖进口和本地组装。拥有轿车组装厂12家,客车组装厂8家(8条生产线)、货车组装厂5家(9条生产线)。

    钢铁业

    埃及是非洲第一大钢铁生产和消费国,2018年钢铁产量排名全球第21位。钢铁行业为埃及支柱产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造船、工业制造等领域。目前,埃及钢铁产量整体过剩,但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生产成本偏高,高等级钢材和特钢仍需大量进口。

    农业

    三分之一以上的职业人口从事农业。全国可耕地面积为310万公顷,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7% ,绝大部分为灌溉地。耕作集约,年可二熟或三熟,是非洲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国家。主产长绒棉和稻米,产量均居非洲首位,玉米、小麦居非洲前列,还产甘蔗、花生等。农业在埃及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2%。政府极为重视农业发展和扩大耕地面积。主要农作物有棉花、小麦、水稻、高粱、玉米、甘蔗、亚麻、花生、水果、蔬菜等。

    对外贸易

    埃及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日本、沙特、阿联酋等。由于出口商品少,外贸连年逆差。为扩大对外出口,减少贸易逆差,埃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发展民族工业,争取生产更多的进口替代商品;限制进口,特别是消费性制成品的进口;争取扩大出口,特别是原油、原棉以外的非传统性商品的出口。 2011/2012财年,埃及对外贸易额856亿美元,同比增长5.6%,其中出口额269.75亿美元,进口额586.25亿美元。

    埃主要进口商品是:机械设备、谷物、电器设备、矿物燃料、塑料及其制品、钢铁及其制品、木及木制品、车辆、动物饲料等。主要出口产品是:矿物燃料(原油及其制品)、棉花、陶瓷、纺织服装、铝及其制品、钢铁、谷物和蔬菜。埃及出口商品主要销往阿拉伯国家。

    外来投资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21年《世界投资报告》,2020年埃及吸收外资流量为58.5亿美元;截至2020年底,吸收外资存量为1324.77亿美元。根据埃及中央银行数据,2019/2020财年(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埃及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净额74.5亿美元,同比下降9.6%。欧洲、阿拉伯国家和美国是埃及外国投资的主要来源地。

    中国对埃及投资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20年中国对埃及直接投资流量2734万美元;截至2020年末,中国对埃及直接投资存量为11.9亿美元。据埃及投资和自由区管理总局(GAFI)统计,在埃及注册的中国企业超过1500家,投资领域集中在油气开采和服务、制造业、建筑业、信息技术产业以及服务业等。在中国驻埃及大使馆经商处备案并开展经贸活动的中资企业机构共140多家,其中在埃及正式注册的有80家,其余为非正式的联络处、项目部等。

    美国对埃及投资

    根据埃及美国商会(AmChamber in Egypt)公开数据,2019/2020财年美国对埃及直接投资达14.1亿美元,同比增长4.4%,占埃及当年FDI流入量的8.9%。美国是埃及当年第四大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美国投资额最大的项目是Apache公司在埃及油气领域的投资。2019年,埃克森—美孚公司获得埃及天然气特许经营权,标志着该公司获准进入埃及的天然气销售市场。

    截至2018年底,美国对埃及的非油气直接投资存量总计26亿美元,活跃在埃及的大多数经济领域。非油气投资情况如下:

    金融服务业占比42%,主要投资公司有美国国际集团、美国运通、纽约梅隆银行、万事达、花旗银行和VISA等。

    制造业占比33%,公司数量占埃及所有美国公司的近四分之一。该领域的大型投资者包括3M、雅培、美标、可口可乐、高露洁—棕榄、GE(通用电气)、GM(通用汽车)、吉列、亨氏、强生集团、百事、辉瑞、宝洁等。

    服务业投资占比17%,公司数量占埃及所有美国公司的近40%。涉及领域包括商业服务,咨询,医疗保健、教育、建筑等。在通讯和信息技术领域的投资者包括思科、惠普、IBM、Oracle(甲骨文)和微软。建筑领域有Bechtel(柏克德)等公司。开展特许经营业务的餐饮品牌包括: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星巴克、巴斯罗宾、汉堡王、奇利斯、酷圣石、乳品皇后、星期五等。

    欧盟对埃及投资

    根据媒体报道,截至2018年底,欧盟在埃及直接投资存量428亿美元,注册公司6339家,提供就业岗位19.2万个。欧盟国家中除英国、法国、德国外,比利时的投资额也比较大,但主要原因是布鲁塞尔为欧洲重要的离岸金融中心,许多欧盟第三国资金经比利时流入埃及。

    英国对埃及投资

    英国与埃及的经贸联系历史悠久,是埃及最大的外资来源国之一。据媒体报道,英国在埃及实际投资约46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油气行业,约405亿美元。主要企业包括BP、Vodafone、葛兰素史克、英联资本等。据埃及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8年底,英国对埃及FDI存量约56亿美元,公司数量超过1600家。

    法国对埃及投资

    根据媒体报道,截至2018年底,在埃及直接投资存量50亿欧元(约合56亿美元),活跃注册公司160家,提供3万多个就业岗位,2016/2017财年,营业收入43亿欧元(约合48亿美元)。主要企业包括Orange、Total、法国农业信贷银行等。

    德国对埃及投资

    据德国—阿拉伯工商业商会数据,德国在埃及主要投资项目包括:DEA投资8亿美元,从事油气勘探和开采,进入埃及市场超过45年,项目位于苏伊士湾、Desouq和亚历山大北部海域;Egyptian German Industrial Corporate,于1991年成立,目前建设有3座工厂,主要生产聚丙烯、聚氯乙烯、黄铜等工业产品。其他德国知名品牌和企业均有注册公司,从事生产活动,如Mersedes-Benz(戴姆勒集团)、Basf(巴斯夫)、BMW(宝马)、Henkel(汉高)、Leoni(莱尼)、SAP、Symrise(德之馨)、ThyssenKrupp(蒂森克虏伯)、Duravit(杜拉维特)、Bayer(拜耳)、DMG MORI(德马吉森精机,德日合资)等。Metro(麦德龙)在埃及投资经营连锁超市业务。

    外来援助

    埃及接受的外国援助主要有无偿援助、低(无)息贷款,以及无息外币存款等几种形式。其中,无偿援助多由美欧提供,贷款由国际和地区性发展金融机构提供,无息外币存款多由海湾国家注入。2011年革命后,一些国家和机构的对埃援助相对减少或暂停。塞西总统执政以来,国际社会对埃援助逐渐恢复。因地缘关系及利益关切度方面存在差异,有关国家和机构对埃及援助的资金规模和目的有所区别。 美国是埃及的主要援助国。向埃及提供援助的国家和国际组织还有德国、法国、日本、英国、意大利等国家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阿布扎比发展基金等。

    欧美发达国家及多边金融机构。出于地缘和安全考虑,埃及一直是阿拉伯国家中接受美欧国家援助最多的国家之一,这种援助以提升区域战略合作和强化安全保障为主要出发点。美国每年为埃及提供15亿美元的援助(包括13亿美元军事援助和2亿美元经济援助),一度中断后于2015年恢复。2020年,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向埃及提供1.25亿美元援助,涉及农业和农村发展,海水淡化等多个领域的项目。2020年,埃及国际合作部与美国国际开发署签署7项双边协议,以支持卫生、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科学和技术领域、技术、农业、治理和贸易以及投资等领域发展。

    2014—2020年,欧盟在欧洲邻国文书(ENI)框架下向埃及提供的双边援助达7.56亿欧元,着重支持埃及实现经济现代化,能源可持续化,提高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水平,建设稳定和现代的民主国家。截至2020年底,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累计提供资金73.16亿欧元,涉及130个项目。德国政府累计提供21.3亿欧元发展援助。2020年,德国政府向埃及提供8000万欧元赠款,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灌溉、水资源、卫生服务和固体废物管理等领域的合作项目。英国政府提供发展援助约1.2亿英镑,涉及35个项目。2020年,法国发展署与埃及国际合作部签署总额为1.5亿欧元的发展基金协议,涉及法国大学重建,达米埃塔铁路线,赫勒万污水厂等项目。

    国际金融机构方面,截至2020年3月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累计向埃及提供贷款余额86亿美元。IMF自2016年以来,曾连续3年提供总额120亿美元“扩展基金计划”(EFF)贷款;世界银行在埃及的合作项目总金额达80亿美元;非洲开发银行(AfDB)在埃及项目为30个,总金额达28亿美元。

    中国对埃及援助概况

    利用中国政府援助实施的项目包括:开罗国际会展中心、苏伊士经济区投资服务大楼、十月六日城埃中友谊示范学校、苏伊士运河大学水产培训中心、农村学校等16个成套项目,以及向埃及政府提供1000辆机动车,援埃及海关两套集装箱检测设备,援埃及电厂太阳能路灯、医疗用品等物资项目,派遣农业专家开展技术合作项目等。目前中埃双方正在实施或探讨实施的援助项目包括:卫星总装集成测试中心、远程教育改扩建、埃及2号遥感卫星、苏伊士经济区职业培训中心、苏伊士运河大学水产教学培训中心、苏伊士运河大学埃中应用技术学院技术援助和设备项目等。对于部分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双方也开展了利用中方优惠贷款、提高贷款优惠度的有益尝试。

    服务业

    埃及历史悠久,名胜古迹很多,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条件。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旅游业。主要旅游景点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卢克索神庙、阿斯旺高坝、沙姆沙伊赫等。2011年埃及动荡局势对旅游业影响较大,赴埃旅游人数、饭店房间价格、旅游投资均明显下降。2012年旅游收入约100亿美元。2012/2013财年第三季度,旅游收入增长18%。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