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进门,见叶尘随意地坐在位子上,身边两个身形健硕的将领陪伴。
他立马弯着腰行礼道:
“曹操见过殿下!”
叶尘摆了摆手,示意一边的位子,道:
“坐下吧。”
“派你来京城这几个月,你干得不错。”
“都是殿下的功劳。”
寒暄几句过后,叶尘神色一正,整个房间的气氛忽的暗沉下来,曹操也端坐起来,明白叶尘要开始谈论正是了,脸上的微笑收敛了几分。
叶尘的手指不断击打着桌子,发出“咚咚”的声响,似乎实在思考着什么事情。
许久之后,叶尘才开口道:
“京城局势瞬息万变,我从报告中能获取的信息也有限,这次回来,就是要了解一下京城的真正情况。”
随后叶尘端起一杯茶,抿了一口,笑道:
“顺便帮你解决那些难以解决的麻烦。”
曹操闻言,面色一红,有些尴尬地说道:
“殿下都知道了。”
叶尘点点头,随即曹操开始介绍京城情况。
要说京城的变化,可谓是一日千里,当然,这里是用在朝廷之上。
自从皇帝秋猎过后受伤,顽疾复发,新病缠身,身体情况每况日下,朝廷上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
最近几天,甚至已经放在明面上来抢夺。
最为显著的就是三皇子和大皇子对于吏部侍郎的位置咬定不松口,暗中较劲。
而对于此事,两位丞相各执一词,所以最终决定权几乎放在了吏部尚书陈旭手中。
这些日子以来,曹操已经成功打入了二皇子内部,看见曹操在京城的这些产业,二皇子天真地以为都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无论是资金还是背景上的支持都是第一位,为叶尘做了嫁衣。
某次会议,恰好曹操也出席了,恰好听见了陈旭对于吏部侍郎一事的看法。
陈旭的想法便是在大皇子身边选一位担任吏部侍郎,但却不给他实权,从大皇子处捞更多的好处。
毕竟大皇子的力量本就强大,在朝中威望较高,从他手里拉点好处,有利于两虎相争。
曹操听见这个消息之后,便暗中派人散布流言,说皇帝有意设立大皇子门客为吏部侍郎。
听见这个消息之后,三皇子大闹朝堂,两边人几乎吵得天翻地覆。
皇帝听闻此事之后大怒,随即搁置了吏部侍郎一事。
闻言,叶尘微微点头。
朝廷越乱越好,越乱他们越是有操作空间,越乱他们越是师出有名。
他们在京城的工作不仅仅是情报工作,打入朝廷内部也是一个重要部分,在朝廷中安插官员十分重要。
不过一口气吃不成胖子,这个吏部侍郎的位置他们没有丝毫争夺的希望,只能在他们争夺的时候趁机安插自己人进去。
想到这里,叶尘问道:
“今年的新科进士,我们手中有多少个了?”
曹操回复道:
“殿下,自江南舞弊案以来,今年进士的安排都被搁置了下来,而且身份清白的进士也就那么几个。”
“目前我们手中已经拉拢了二十几个人。”
闻言,叶尘眉头微皱:
“就这么几个?”
曹操只能苦笑道:
“殿下,我们拉拢人的时候,不能使用二皇子的背景,也就是说在他们眼中,我们只是一个有谋反嫌疑的不明势力,自然很少有人前来。”
“咳咳......”
叶尘闻言,不禁干咳两声。
从楚国百姓的角度来看,他们的确不是朝廷正统,在这个时代,确实不是那么容易被人接受。
不过曹操也自信地说道:
“殿下莫忧,经过我们的筛选和培养,可以保证这些人的绝对忠诚,而且培养至此,他们已经有了一方大员的潜力。”
叶尘这才点点头。
要在不伤及根本的情况下夺回楚国,获得百姓文人的支持十分重要。
百姓的支持自不必多说,只要能让他们吃饱饭,那必定是支持叶尘的。
至于文人......
那倒是个难题。
所谓文人风骨,就是不畏强权,哪怕你势力再大,他们也不会轻易屈服。
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只要在他们心中建立一个文人标杆形象,然后借此形象宣传叶尘军,那就名正言顺多了!
这个形象用谁呢?
叶尘思来想去,发现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人有那种资格,只有从泱泱华夏内挑选了!
“查看商城文人。”
随即叶尘打开系统,在系统商店里面挑选起了文人卡牌。
至于为什么不用抽卡...那是因为叶尘实在是被系统整怕了。
俗话说家业越大的人越怕破产,叶尘亦是如此。
上次抽卡几乎把他的积分都消耗完了,才出来一个能用的曹操,这次抽卡不知道要消耗多少积分才能抽出他想要的。
与其相比,不如直接购买卡牌。
【根据宿主需求,系统推荐:苏轼,五十万积分】
苏轼?!
提起苏轼,可谓是家喻户晓,其成就和才华自然不必多说,历史的肯定足以证明一切。
而且在楚国这个动荡已久的局势下,苏轼的文章能迅速将天下文人团结起来,凝聚成一股重要力量。
或许苏轼真的就是最佳人选!
不过区区五十万,我叶尘还出得起!
“购买!”
【叮,花费五十万积分,获得苏轼,剩余总积分:六十五万】
购买完成之后,叶尘松了一口气,曹操自然看不见这一切,问道:
“殿下何故叹息?”
叶尘闻言,笑道:
“为了支持你的工作,我给你找了一个足以统一天下文坛的大文豪!”
说罢,系统的信息迅速传入曹操的脑海中。
唐宋八大家之一、东坡居士、文坛领袖、文人中最好的厨师等等巨量信息融入脑海。
那一瞬间,曹操的脑海居然有丝丝的胀痛,可见苏轼能力之强。
有这样的能人在京城帮助曹操,他们的工作恐怕会好做许多。
要知道,自从尘云书局开设以来,曹操就从来没有放弃在书籍上面做文章,但收效甚微,更多的效果是被那些戏院充当剧本,没有被文人推崇。
毕竟在楚国那些文人眼中,小说等等都是不入流的东西,想让他们接受小说中的内容,难如登天。
不过若有了苏轼这样的文人巅峰人物,凝聚文人就轻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