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带着昏迷的张飞玩了命地逃跑,一路上损兵折将,狼狈不堪,终于在傍晚的时候回到了南郑。
进入南郑之后,庞统赶紧下令关闭城门,把城内仅剩的数千士兵全都安排到城墙上进行防御,又抓紧时间征调民夫,协助城防。
为了让这些仅剩的士兵和民夫用命,庞统干脆把本就不剩什么东西的府库打开,用粮食、金银财帛鼓舞士气,要求他们无论如何都要守住南郑!
除此之外,庞统又赶紧给关羽写信,他打算把这里的情况完完全全地告诉关羽,让关羽赶紧带兵过来支援,但是写到一半的时候,庞统又突然把信撕了。
阳平关已经被攻破了,如今只剩下南城,而且还岌岌可危。
这个时候让关羽过来救援,有什么意义?
再说了,关羽在荆州和曹仁对峙,本身就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如果这个时候让关羽分兵,曹仁趁机南下,刘备可能连最后这荆南三郡都保不住!
更何况周瑜还在江夏屯兵,若是周瑜这个时候生出一些特别的心思,趁着关羽分兵的机会,和曹仁一起进攻荆州,刘备就彻底没有落脚的地方了。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庞统很清楚,周瑜当初给孙权献计,提出来的战略规划就是二分天下。
以长江为界,北边是曹操,南边是孙权。
在周瑜的计划里,根本就没有刘备的地盘。
荆州和益州,都是孙权的。
只有得到荆州和益州,孙权才有能力和曹操抗衡。
所以荆州情况发生变化的时候,周瑜和孙权,真的有可能做出背刺盟友的事!
所以,关羽不能动,也不能分心!
想来想去,庞统重新给关羽写信,就说张飞在战斗中受伤,但是汉中的情况暂时无碍,刘备让他亲自带人护送张飞前往荆州养伤,让关羽不要分心,认真应对荆州战事。
虽然一封信里除了张飞受伤是真话,别的都是假话,但庞统也没有办法。
他只能用谎话稳住关羽,稳住荆州的局势,不能把刘备最后这点基业也丢掉。
庞统让信使抓紧时间把信给关羽送过去,然后找来军医给张飞包扎伤口。
战斗时候还不觉得有什么,但是给张飞脱下铠甲之后,庞统还是发出一声惊呼,哪怕他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张飞浑身上下都沾满了鲜血,完全就是一个血人,胳膊和腿上有十几道伤口,血肉外翻,庞统根本不敢想,张飞是如何顶着如此重的伤势继续作战的。
张飞的身体虽然有铠甲保护,但全身上下几乎布满了淤青,他的铠甲更是严重变形。
如果没有铠甲的保护,张飞肯定早就死了!
军医仔细查看过张飞的伤势之后,忍不住摇头。
“张将军身披近百创伤,肋骨折断大半,肺腑出血,恐怕……”
“别跟我说废话!!给我想办法!要是张将军死了,你也要陪葬!!”
庞统第一次乱了阵脚,因为他真的无法接受张飞死在这里。
让张飞活下去,带着张飞逃出去,去找关羽会合,这就是庞统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如果张飞死了,他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关羽,去见刘备?
如果他连唯一活下去的意义都失去了,那他除了以死谢罪,还有什么选择?
所以当军医说张飞伤势严重,可能无救的时候,他终于爆发了。
谁能理解他这几天是怎么过来的?
作为军师,他不能提前察觉萧寻的计谋,眼睁睁看着刘备进入萧寻布置的陷阱之中,无法脱身;
就连刘备交给他的任务,防守阳平关都无法做到,被萧寻打得狼狈逃窜;
如今张飞又身受重伤,而他却无能为力。
内心的憋闷、无助和绝望彻底爆发,让他彻底失态。
军医看到庞统如此表现,吓得不敢说话,赶紧让人去烧水,先给张飞清理身体,希望张飞命硬一些,能够坚持住。
虽然他是军医,但是面对张飞这样的伤势,除了简单包扎,涂抹一些药草之外,他什么都做不了。
在军医给张飞包扎伤口的过程中,张飞突然睁开双眼,一把抓住军医。
“大哥呢?大哥在哪?”
军师被张飞死死抓住,只觉得胳膊都要断了,根本无法反抗,只能向庞统求助。
庞统看到张飞醒过来,心里惊喜,急忙说道:“张将军不用担心,咱们虽然没有攻破阳平关,但主公也没有落到萧寻手里,他们肯定是朝着别的方向逃跑了。我相信主公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不会有事的!”
别看庞统信誓旦旦,但这些话说出来,他自己都不信。
刘备深陷敌营,想要逃出来,难度不下于登天!
但在张飞面前,他必须这么说,要不然依张飞的性子,只怕还要爬起来去攻打阳平关。
张飞虽然伤重,但心里最记挂的还是大哥,哪怕是迷迷糊糊之中,嘴里问出来的也是大哥在哪,所以在听到庞统这么说之后,蓦然松了一口气,噗通一声躺了下去,吓得军医赶紧上去查看,确定张飞没有死掉,这才放下心来。
庞统见状,也稍稍放下心来,正要出去查看城防的时候,突然一名士兵来报,说典韦和庞德已经率领骑兵来到了城下,随时可能进攻。
庞统心中苦涩,他知道萧寻肯定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一定会趁机攻击南郑,但却没想到萧寻是一点准备的时间都不给他,让典韦和庞德一路追击来到了南郑城下。
就城内这几千士兵,还有刚刚征调的民夫,怎么收?
根本就是必死的局面,守不守已经没什么意义了。
南郑,迟早要落入萧寻手中。
想到这里,庞统心中黯然,也没有心思去理会城墙上的防务。
反正有几千士兵在,在庞德和典韦打造出攻城器械之前,想要攻破南郑,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有这几天的缓冲,张飞的伤势应该能恢复一些,到时候他就带着张飞逃出去。
至于汉中,就不要在想了。
有萧寻在,他觉得他这辈子都不会再打汉中的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