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重生与史记 > 武王伐纣

武王伐纣

    原来我是又穿越了,原来当我注意力集中或者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就会穿越到其他的年代的地方。

    相会盟津武王九,身着战甲的周武王在毕地百米高的祭祀台上祭祀父亲周文王,然后前往东方检阅自己装备精良的百万雄狮部队,一直到达盟津(今河南盟津东)。

    武王制作了文王的牌位放在指挥战车上,供奉在部队中,以求他老人家保佑。

    武王自称太子姬发,表示遵从父亲文王的命令对各部落进行讨伐,不敢独断专行。

    然后亲口告诫司马、司徒、司空、诸节等人,一定要保持恭敬、真诚。

    武王认为自己不聪明,是由先祖留下的功德之臣得以辅佐,继承先祖的基业,制定奖罚措施,只是加以巩固。

    然后,武王宣布起兵征讨,太师姜尚传送消息下令,集合所有部下上战船,迟到者会被斩首示众。

    武王驾驶战船,在前头引领着自己的军队渡过黄河,船行驶到河中,有白鱼跳进他的船中,武王俯身拾起来祭祀。

    过河之后,有团火从天而降,落在武王的棚顶上,凝固成红色的乌鸦状,降落时发出轰隆隆的声音。

    此时,不约而同前来盟津集合的诸侯有八百多人。诸侯都赞成讨伐纣王。

    武王认为应当顺从天命,时机还不成熟,便班师返回。牧野之战在武王十一年(约前1046年),武王听说纣王日益昏乱暴虐,杀害王叔比干,囚禁兄长箕子,大师疵、少师彊抱着他们的乐器前来投奔周。

    这时武王认为灭商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向所有的诸侯发去电波宣告,纣王已经犯下大罪,必须合力讨伐。

    遵循文王的遗志,武王亲自率领战车三百辆、虎贲三千人,穿着战甲的战士四万五千人,东进伐纣。

    二月甲子日凌晨,武王很早便赶到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举行誓师大会,场面声势浩大。

    武王左手拿着冒着蓝光的法术钺,右手举着用白色的旌牛尾做成装饰的旗子,旗子又将领的意念来使他飘扬,表示将领战胜的决心,并以此来指挥激励自己的部队。

    武王先表示来自西方的将士们,一路辛苦;然后邀请友邦的领国君主们,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还有庸人、蜀人、羌人、髳人、微人、纑人、彭人、濮人,高举手中的戈,排列整齐盾,竖起手中的矛,大家一起宣誓。

    因为古人常说‘母鸡是不报晓的。假如母鸡报晓,就一定会倾家荡产’。

    现在纣王只听从他爱妾所说的话,对祖先的祭祀也不过问,抛弃国家大政,不任用自己的同祖兄弟,反而召集四方各国犯罪逃亡的人,推崇他们,看重他们,信任他们,任用他们,放纵他们在百姓中横行霸道,结果令商朝的政事被奸佞、狡诈的人控制。

    所以大家要替天行道惩罚他,各位战士都要努力,不会再有第二次、第三次的告诫。

    众人合力讨伐纣王,每前进六七步,一定要停顿下来整顿队伍;每次刺击一定不要超过四下、五下、六下、七下,就必须停顿整顿队伍。

    希望大家要勇勐威武,就像虎、罴、豺、螭那样,前去和商朝的军队在商的郊野作战,不要攻打前来投降的人,让他们听从这些西方人的命令,将士们要一起努力!

    如果有谁不努力,就将他处死。誓师完毕,前来会合的诸侯军队,四千辆战车和战船起飞并排列阵在牧野。

    纣王听说武王前来讨伐自己,派遣七十万的兵力来抵抗武王。武王派太师姜尚带领百名士兵前去挑战,而他自己带领大部分士兵攻击纣王的军队。

    全副武装的武王胯下骑着机械战马,大喊:“商纣王,若不投降就等着受死吧”。

    率领着向纣王发起冲锋。士兵们的战甲也随即将他们系统认定的主人包裹起来,以背着的飞行翼起飞跟随武王。

    纣王的军队虽然人数很多,装备也和武王不相上下但都没有斗志,希望武王的军队赶快攻进来。

    纣的士兵都倒戈相向,为武王的军队开路。武王用战车冲进城,纣的军队全部溃散,背叛了纣。

    纣王眼看情况不对回城瞬移逃跑,退回到城中登上鹿台,穿上宝玉的衣服,投火自焚能量耗尽而死,由于装甲的保护,尸首才得以保全。

    武王举着大白旗指挥诸侯,诸侯都参拜武王,武王向诸侯拱手答礼,诸侯全都听从武王的号令。

    武王进入商的智慧化都城,商朝的百姓都等在郊外迎接。于是武王命令群臣告诉商朝的百姓是上天赐福给你们的。

    商朝的百姓都对着武王拜谢叩头,武王也向他们地还礼。之后,武王进入城中,一个闪电前行到纣王自焚处,亲自向他射了三箭以后下车,用宝剑刺纣王的尸体,又用黄色的战斧斧砍下纣的头,悬挂到大白旗上。

    然后,武王又来到纣的两个宠妾那里,这时,两个宠妾都已经上吊自杀。

    武王又对着她们的尸体射了三箭,并用剑刺她们的尸体,最后用黑色的战斧斧头砍下她们的,悬挂在小白旗上。

    做完这一切,武王出城返回军大营。周军大获全胜,击毙商军十八万人,生俘三十三万人。

    接下来周武王四处征伐商朝各地诸侯,驱逐商朝大将飞廉于海滨,逐一肃清殷商顽民。

    此外,周军还捕猎了铁甲犀牛、飞行虎、暴力熊、电击鹿等动物以来增强军队战力,获取了大量的珠宝财物,使参战者每人都能装配全智能盔甲,并保留武庚的封地。

    商朝灭亡时,西周征服的国家有99国,向其臣服的有652国。周初分封时只分封了71国,其中多数是周王室的同姓诸侯,异姓诸侯是少数。

    整治殷商第二天,武王命人驾驶着标有再循环标志的自吸飞船,从智慧城的上方做战后的清理,物品被直直的吸入飞船,随机被分解回收再利用。

    修整数字社庙以及商纣的宫室。到了约好的日期,一百名士兵扛着

    “罕旗”走在最前面。武王的弟弟振铎护卫,并摆开了

    “常车”,周公旦手里握着大钺,毕公手里握着小钺,两人分别站在武王两边,意气风发。

    散宜生、太颠、闳夭都手拿佩剑护卫着武王。武王进入城中,站到数字社庙南面的大卒的左边,一挥手,庙宇显现,左右的大臣都跟从他参拜。

    毛叔郑手捧明水,卫康叔封铺好了自充气垫,召公奭帮着拿好彩帛,师尚父牵着祭牲。

    尹佚大声朗读着竹简上的祭文:“殷朝末代子孙季纣,废弃了先王圣明的美德,侮辱蔑视神明,不去祭祀,对商朝的百姓实行暴政,他的这些做法在皇天上帝面前都已经表现得清清楚楚。”于是武王再拜稽首,并说自己是承受上天的大命,革除殷朝的弊政,接受了上天所降下的光明之命。

    武王又一次再拜稽首,然后打开了传送门离开了城中。武王把殷商遗民都封赐给商纣的儿子禄父。

    武王又因殷商刚刚平定,还没有安定,派他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辅佐禄父治理殷商。

    然后武王又命令召公将囚禁的箕子释放,命令毕公将囚禁的百姓释放,表彰商容居住的里巷;命令南宫括发放聚集在鹿台的钱财及钜桥的粮食,用来赈济穷苦的百姓;武王命令南宫括、史佚展搬走殷人的九鼎和宝玉;命令闳夭为比干的坟墓培土修缮;命令掌管祭礼的官吏,在军队中祭奠阵亡将士;最后武王撤兵又回到西方。

    武王巡视各个诸侯的领地,准备了大储量平面板,与其意识对接,直接传输意识流记载政事,作有《武成》。

    武王分封诸侯,将殷商宗庙的祭器分别赏赐给他们,并作《分殷之器物》。

    武王追念从前的圣明君王,并对神农的后代进行嘉奖,把他们封在焦地(今河南省陕县),把黄帝的后代封在祝(今山东莱芜东南),把帝尧的后代封在蓟(今北京大兴县西南),把帝舜的后代封在陈(今河南淮阳),把大禹的后代封在杞(今河南杞县)。

    然后,武王又分封功臣谋士,其中,军师尚父是第一个受封的,武王将尚父封在营丘(今山东临淄西北),称为齐。

    封他的弟周公旦在曲阜,称为鲁。将召公奭封在燕地(今河北北部和辽宁西端)。

    分封他的弟弟叔鲜在管地(今河南郑州),封他的弟弟叔度在蔡地(今河南上蔡西南),其他的人也都依次受封。

    回到周地武王召集九州的首领,登上了豳城的高地,遥望商朝的繁华都城。

    武王再回到周,夜里无法入睡。周公旦得知来到武王的住处,武王通过卫星影像采集看到,便语音唤醒,打开大门。

    周公旦来到屋中,问:“陛下为什么还没就寝”。武王说道:“上天抛弃了殷朝,从我还没出生一直到现在六十年间,殷国小人在朝,君子被驱逐,好像麋鹿在近郊出没,哀鸿遍布山野。因为上天不维护殷朝,我们才获得成功。殷朝承受天命刚建立之初,任用有才能的人三百六十多,虽然政绩不明显,也让殷朝的一直存在,还不至于灭亡,后来竟发展到今天的状况。我还不知道上天是否会庇佑我们,哪有空闲安睡”。

    如果想让上天庇佑周朝,使天下的人都归附中央。就要将作恶的人全部找出来,惩罚他们与殷王同罪。

    还要日夜勤勉努力,安抚人民,使西方的领土安定。还要做好各种事业,直到德教能够在四方都得以显现。

    从洛水湾到伊水湾,地势平坦没有险阻,这里曾是夏朝定居的地方。向南望见三涂(今河南嵩山西南、伊河北岸),向北面望到太行山一带,回首又看到黄河,又观察了洛、伊流域,都是周王朝建都得好处所。

    武王命人在洛邑营建周城,然后离开。武王还让人把战马都放养华山以南,把作战时拉车的牛放养在桃林(约为今河南灵宝以西、陕西潼关以东地区)原野。

    最后收拾武器,整顿军队,解除武装,向天下人表示不再用兵。武王已经战胜了殷商,过了两年,他向箕子询问殷商灭亡的原因。

    箕子不忍心说殷商的坏话,于是只和武王谈论了治国存亡的道理。武王也感到很惭愧,因此他只向箕子询问了天道。

    武王生病。天下还没有安定,所有的大臣都非常恐惧,他们就进行

    “穆卜”。于是周公斋戒沐浴,祷告上天,愿意替武王承受痛苦,武王的病渐渐好转。

    后来武王去世,太子诵继承王位,是为成王。武王伐纣就此结尾。武王伐纣结束,我为了去到其他地方看看,我跳下了河,那么这次次又将穿越到哪里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