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已至此,江德海只能硬着头皮领着女帝,往府上走去。
片刻之后,由于事发突然,女帝只带了几个护卫便到了江德海府上。
江德海只能寄希望于儿子没有欺骗女帝,便带着女帝来到了江明宇平日里安置工匠的地方。
由于江明宇早就打过招呼,所以很快便有人把已经做好了的曲辕犁呈了上来。
单看曲辕犁的外表,是没有办法确认这个东西好用与否。
于是女帝马上便让人拿来现在大周最常见的耕犁试验一番。
在得到了满意的结果之后,女帝第二天便着手在全国推广这曲辕犁。
朝堂之上,毫无疑问,此举得到了群臣反对。
“陛下,此物当真有如此神奇?”
徐虎一脸郑重。
“此事事关民生大事,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啊。”
其实徐虎并不关心这曲辕犁是否好用。
反正只要是江明宇提出来的计划,他都要反对。
朝中和徐虎一脉的人,也纷纷站出来声援徐虎。
“没错,陛下,万一这曲辕犁没有江侍郎所吹嘘的那本好用,直接推广出去岂不是浪费国力?”
“我大周粮食产量极高,即便是不费力去推广,产量一样够用。”
“何必浪费国力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徐虎一脸郑重。
“陛下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百姓愚钝,却未必能够领会陛下的好意。”
“届时,若是满天下风言风语,对陛下的形象亦有所商”
“还请陛下三思。”
陆宁淡淡地看着群臣吵闹。
良久,群臣们似乎也意识到了不对,纷纷闭嘴。
“说来说去,无非就是担心江侍郎又抢了你们的风头罢了。”
“既然你们口口声声说,这新式耕犁没有那么好用,不如就当场试验一番。”
“倘若效果真的好,那必然要推广至全国!”
女帝神色严肃。
“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难道因为有人反对,朕就不去做了吗?”
看到女帝执意如此,群臣也只能无奈答应了下来。
徐虎心中却并没有太大的担忧。
在他看来,区区一个耕犁,改动一下样式,就能使得耕地的效率提升一半,甚至翻倍。
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早朝结束,女帝带着文武百官来到了后花园,专门让人开辟了两块田地。
两块地大小一样,都是一个人一头牛一个耕犁。
只不过一个使用的是江明宇研发出来的曲辕犁,另外一个使用的则是现在最常见的耕犁!
实验的结果令人震惊。
耕完这块地,曲辕犁只用了两炷香的时间,也就是半个小时。
而另外一种耕犁,平时还不觉得有什么,但和曲辕犁一比较就显得无比笨重。
同样的耕地,后者甚至花费了足足半个时辰还要多!
这效率甚至已经不只是翻倍了!
“如何?你们可还有话说?”
女帝看着文武百官,冷哼一声。
“大周的耕犁若想发挥全部效率,需要至少三个人以及两头耕牛。”
“而这曲辕犁只需一人一牛,甚至是两个人不需要耕牛都能拉得动。”
“如此还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历朝历代都禁止吃牛肉?
自然是因为耕牛对于农耕来说,实在是太过重要了。
“新的曲辕犁不仅能够节省铁料,还能节省耕牛,效率也更高!”
“来年我大周粮食产量翻倍,人人安居乐业,届时天下百姓都会明白朕的苦心!”
“徐虎!”
陆宁淡淡的说道。
“曲辕犁推广一事,就交由你来负责,如何?”
徐虎目瞪口呆,心中一阵憋屈!
曲辕犁是江明宇发明的,推广的建议也是江明宇提出来的。
结果到头来事情却要交给他来做,好处和名声却又都是江明宇的。
这简直比杀了他还难受。
“陛下……微臣……微臣年迈,唯恐……”
陆宁淡淡地看了徐虎一眼。
“老了?难道你想致仕?”
徐虎的额头流下一滴冷汗。
“不,不敢!”
徐虎连忙行了一礼。
“微臣必当尽心竭力,将此事办得漂漂亮亮的,绝不让陛下失望!”
陆宁微微点头。
“此事若是办不好,朕唯你是问!”
说罢,女帝一挥衣袖转身离开。
徐虎心中那叫一个憋屈。
事情办好了,功劳是江明宇的事情办不好,锅是自己背。
最关键的是他和江明宇还不对付,是政坛上的政敌,这叫他如何能不愤怒?
“徐大人,这件事情……”
徐虎冷冷地看了一眼那蠢货。
“不想活了可以自己找个歪脖子树上吊,别拖我下水。”
说罢,徐虎冷哼一声,转身离开。
他明白,这是女帝对他的敲打。
很明显,自己一直针对那小子的行为,让女帝心生不满了。
这次的事情只是一个小小的警告。
可徐虎又能如何?
现在他只有反对江明宇这一条路可以走下去了。
一月之后。
“高!”
李敬忠心服口服的说道。
此时他正和江明宇两个人在餐桌上推杯换盏,庆祝又一单生意的成交。
“江大人这招实在是太妙了。”
李敬忠感慨道:“这一个月来光是炒卖粮食,就赚了几十万两银子!”
“下官从未想过,赚钱,居然也如此简单。”
女帝听从了江明宇的建议,这段时间来一直不间断地往北出国售卖粮食。
所谓奇货可居,江明宇甚至不需要通过低买高卖的方式,左手倒右手,粮食的价格就翻了好几倍。
仅仅只用了一个月,北突国全境内的粮食就被江明宇炒到了四百钱一斗!
“这才哪到哪?”
江明宇淡淡一笑。
“如果不是想着北头国的百姓们是无辜的,别说是四百钱,只怕是八百钱你也买不来一斗粮食!”
李敬忠还是有些不解。
“可……为什么粮食的价格能涨得这么快?”
“北突国分明还有许多粮食呢。”
江明宇淡定地饮了一口酒。
“商人逐利,本性如此。”
“看到别人家的粮食卖得价高,他们也会想着提价。”
“加上道听途说的,一些似是而非的消息,如果我不加以控制,只怕粮价早就涨到六百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