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宫位于大兴宫地底深处,这里是皇家用来储藏冰块之地,极度寒冷。这里寻常时候没有什么人来,只有在夏季十分小太监会从此次取冰块用于各宫解热。但是今日大盛皇帝刘承业却带着自己的皇后以及后宫嫔妃到此,先他们一步进入冰宫的却是一口水晶宫。
水晶棺材里躺着的不是旁人,正是柴兴。张宝等人放下棺材便退了出去,刘承业看着棺材里的柴兴淡淡的道:“暂时先让岳父大人陷入沉睡之中,等十年之后朕的功力再上一层楼,到了那时朕就可以有手段让岳父大人回魂,恢复城一个正常人,爱妃就放心等着吧。”
柴悦柔泪眼朦胧的点了点头,她此刻的心情也是极为复杂。其实他也一直都知道自己的父皇与常人有些差异,这种差异究竟是从何时开始的,这一点他也不是很清楚。就好似现在,她不能确定自己的父皇究竟是不是还活着,或者就这样长眠下去对父皇才是最好的结局吧。
心里想着,柴悦柔嘴上道:“皇上的恩典悦柔永远也不会忘记,您能做的都做了,这一点悦柔很清楚,至于父皇的结局究竟如何,这一切还是要看上天的意思,臣妾不会有任何怨念的,今后臣妾也会好好的陪着皇上,好好的生活,不会再因为此事而情绪低落,您放心。”
刘承业听柴悦柔如此说不由的松了一口气,事实上他也没有什么好法子能解救如今的柴兴,因为这不死不灭之身实在处处透着诡异,让人难以琢磨,即便是以刘承业的见识现在也无法找到其原理,找不到原理也就无法下手。所以刘承业抱着最后的一丝希望,只能将柴兴的身体利用寒气禁锢住,这样他就能暂时停止衰老,说不定有朝一日可以有法子救回来。
又是一次大朝会,刘承业一脸灿烂笑容的看着下方群臣,群臣的精神头也都非常好。张宝上前一步高喊道:“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这就是告诉文武百官,可以说事情了。
张宝话音落下,礼部尚书钱忠便上前一步,跪在地上恭敬的道:“启奏皇上,东元大陆分裂千年,最终在皇上手中统一。老臣觉得这是天大的喜事,并且皇上将要成为东元至尊,仔细思量后老臣觉得应该为皇上准备第三次登基大典,而且这一次的登基大典要办的更加隆重,恳请皇上恩准啊!”此言一出自然是有不少的大臣附议,觉得刘承业的确应该再登基一次,所有的目光都汇聚在刘承业的身上,这件事情是要得到刘承业的首肯才能进行。
刘承业沉思了片刻开口道:“可是朕已经登基了三次,第四次登基的话是不是有些过了?”刘承业实在是不想将心思花在这个上面,如今东元大陆统一,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钱忠闻言却是恭敬的道:“皇上啊,您第一次登基是做大盛的皇帝,第二次登基是做大青的皇帝,第三次登基是因为我大盛与青国融为一体,正因为如此才更加应该有第四次登基,这样足以说明您身份的尊贵,合法性!老臣在此恳请皇上恩准礼部举行此千年不遇的登基大典!”大臣们再次纷纷开口附议,显然他们对此事都深以为意,想要来个普天同庆。
刘承业见此情景苦笑着点了点头道:“罢了,既然诸位爱卿都喜欢这个热闹,那朕就遂了你们的心愿。着钦天监选一个黄道吉日,朕要第四次登基称帝。”大臣们闻言自然十分欢喜,最欢喜的人自然还是礼部尚书钱忠,他的名字注定要留在史册之上让后人知晓了。
为何?原因自然是十分的简单。刘承业前三次登基其中的两次都是他策划的,这第四次更是刘承业成为东元至尊的登基大典,注定要被载入史册之中,他的名字自然是会流传千古。所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若是有机会谁不想流芳百世,即便是遗臭万年那至少有人记得。
散朝之后刘承业却了坤德殿,后宫的女眷们平常相聚也就两个地方,一是坤德殿,二是凤仪殿,坤德殿因为是南宫雨意的寝宫,许倾城又是小辈,所以只要刘承业来道坤德殿一准能见到一大群人。刘承业进门褪去身上的龙袍,朗声道:“朕又要再举行一次登基大典了!”
众女闻听此言目光都落在了刘承业的身上,许倾城起身迎了上去娇声道:“原本也该如此,东元大陆千年才能一统,皇上有再造之功。说句大不敬的话,这份功业只怕是太祖与太宗皇帝也只能感叹一声好了。若是不举行一次隆重的登基大典,只怕整个帝国上下意难平啊。”众女闻言自然是纷纷点头附议,都认为许倾城这话说的是非常的在理。
南宫雨意对刘承业招了招手,刘承业来到了娘亲的身边,却见南宫雨意握住刘承业的大手道:“皇后说的是啊,皇儿成就万世霸业,开创了大一统皇朝,若是不举行一次登基大典也没法子对天下人交代,我想咱们的百姓都想看到他们的皇帝陛下意气风发的模样。”
刘承业闻言点了点头,恭敬的道:“好好好,既然母后也喜欢这热闹朕就让礼部好好的操办一下此事,要说起来母后您才是刘家最大的功臣,没有母后的话朕何来到世上?”
南宫雨意闻言摇了摇头,沉声道:“说到底你这副身子是刘家的列祖列宗给你的,是你父皇给你的,你若是真的想要感谢,在登基大典之上便率领文武百官前去皇陵祭祖吧。”
刘承业闻言点了点头道:“母后说的是,儿子记住了。”说道此处刘承业话音一转,接着道:“母后,今儿您高兴,不如亲自下厨给儿臣做几道菜吧,儿子想吃您做的菜了。”
南宫雨意闻言点了点头,她最喜欢做的事情也是给儿子做饭,自然是不会拒绝。刘承业这边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另一边杨武率领大军还在战斗。如刘承业所言,虽说朝廷上已经承认了大周的灭亡,但是在民间还有很多百姓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纷纷揭竿而起反抗。
但是面对大盛三十万大军一切反抗都是徒劳的,三十万大军所过之处一切反抗之敌尽数被灭杀了个干净,虽说动起手来没有人是大盛军的对手,但各地反叛的势力实在不少,分布在大周各处,三十万大军要将他们尽数灭杀,多少还需要一些功夫,这事需要耐心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