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乾清门。
今天是御门听政,各部院起奏的提本呈上来后,御门听政时参加的官员,有大学士、六部九卿——六部尚书加左都御使、理藩院尚书、通政使,内阁学士,翰林院侍读、侍讲,日讲起居注官、各部相关官员等,一般十多人。
在乾清门的门道设“黼扆”就是围帐,帐前设御座,座前设御案,案上放置奏疏或奏折,供大臣跪奏时用。
“天下安定繁荣许久,百姓数量到底增长到了什么程度,朕心里没数,各地官员上报的人丁,大多都是虚假,在里头做了手脚,朕心知肚明,大清沿用前朝的税收制度,虽父皇(顺治皇帝)曾努力改革,但还是没能完全解决问题,而问题的关键便是在人丁数量的不准确。”
“朕,掌管天下已有五十一年,先是遭遇了鳌拜乱政、三藩之乱,镇平湾湾,接着讨伐了噶尔丹。虽然朕一直想彻底整顿税制,但由于各种战事接连发生,很多事情纠缠在一起,导致税收制度只是修修补。”
宝座上的康熙,眉宇间带着疲惫。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如今已有五十九,彼时整个大清都在紧锣密鼓,凑备皇上的六十大寿,而康熙也在准备为自己的六十寿辰,准备一份载入史册的贺礼。
“朕每次巡视地方时,常常询问百姓的生活状况,有一户家庭有五六个成年男子,但只有一个人缴纳税款,更夸张的是,有些家庭有九十个人丁,却只有两三个人在交税,朕问他们,其他人都在干什么?百姓都说他们没有服劳役,日子过得悠闲。”
“朕经常未雨绸缪,心里总是保持一分警惕,我们沿用的旧制度还没有彻底清理,现在人口越来越多,但田地还是那么些,如果遇上贪官或残暴的官吏,专门在人口数字上加重赋税,那不是违背了朕宽仁治国的初衷吗?”
康熙顿了一下,目光扫视着殿内的大学士和九卿们,接着道:
“如今国库充盈,天下太平,这税收制度也该好好调整一番,人口数量必须符合实际,朕打算让督抚把钱粮账上的人数给固定下来,人数不增不减,将其固定,往后出生的人口,就不需要征收钱粮,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乾清门在清代兼为处理政务的场所,特别是康熙朝的“御门听政”主要在这里。许多重要决策是在乾清门“御门听政”时做出的。
五十九岁的皇帝,声音依然洪亮,在每一位大臣耳边回荡着,可没人回应这句话。
都说圣意难揣,当今的康熙,每说一句话,没个高端芯片高性能的处理器,都要在心里揣测三番五次。
操作更是让人不解,康熙四十七年亲自废太子,然后又反悔,要大臣立新储君。
结果几个处理器低端的大臣没想明白康熙的意思,胡乱举荐,结果被落得一个“八爷党”的罪名。
自此开始,大臣们揣测康熙圣意,都只能小心翼翼地琢磨,根本不敢第一时间站出来做出反应。
现如今大伙都学聪明了,只要康熙御门听政,无论扯出什么话题,话头,他们都观望好是阴天还是晴天,之后再决定是否开口。
“圣上仁心!”
半晌,文华殿大学士温达先喊了一句,接着其他大学士纷纷附和,全部跪扶着,直呼万岁。
康熙脸上抹过失望,他要的不是磕头直呼万岁,而是对这件事的建议,看法。他觉得自己的想法还是有些错漏,粗糙了些,所以这件事具体如何,还得靠这些大臣来打磨。
小太监眼尖瞅着康熙的袖袍一动,赶忙拉着嗓子喊了句:“平身!”
可专业人士,户部尚书又不在,这会儿大家都希望有个人站出来提点一二,好比待会皇上发怒。
大臣们爬起,大伙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放在都察院左都御史赵审乔身上,现在他风头正盛,这会儿该站出来说点什么吧?
左都御史赵审乔,莫不在乎,就板着脸,跟一尊石像似的,一动不动的站着,心中暗道,都看我干嘛?这税收制度改革那也是和户部扯上关系,跟我都察院有甚关系?
大伙又把目光看向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他和赵审乔一样闭口不谈。
接着看向左都御史纳兰揆叙,你大哥纳兰性德整得一手好词,你也该上去说两句吧?
他暗暗耸肩,之前拥立八阿哥,皇帝虽然没有治他的罪,这已经是给面了,这会儿站出来说话,这不是惹皇上不痛快?
几位朝上的发言人都不想开口,大伙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嵩祝身上。
可他就学那个王掞,紧闭嘴巴,眼珠子就等着鞋子看。
气氛愈加寂静,文华殿大学士萧永藻,上前一步,开口道:“皇上,钱粮固定数额,历朝历代从未有此仁政,只是这钱粮税收制度,涉及朝政根本,臣以为,应该召集部院,集万册奏书,从长计议为好。”
康熙微阖眼眸沉闷地发了声“嗯!”,心中对这个萧永藻冷冷一笑,终究还是个木讷的大臣。
“皇上!”
又一个声音响起,康熙身躯一震,睁眼望去,正是李光地。
康熙四十九年张玉书告病辞官,七十岁随康熙至热河,病死塞外,张英,索额图等人相继去逝。
如今这大殿,就只有三位大学士,虽然王掞以及嵩祝已经入了大学内阁,可二人一个只知兵,一个酸儒,完全不能跟李光地这样的重臣相比。
四十九年时,李光地就曾多次上奏请求休致,而康熙又因阿哥们立储一事搞得心烦意乱,对李光地十分眷恋,多次慰留。
不然李光地一走,这大殿内,还有谁能替自己想想,原本以为他要当尊雕像,就没指望他开口发言。
“皇上执政五十余年,仁德宽厚,以仁为本,臣等唯有勤学,善思,笃行。臣梼昧,斗所问,这钱粮固定数额,永不加赋?”
大臣刚松下的心,下意识再次提到嗓子眼上,都觉得这李光地老糊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