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节秩序搞定,徐北宏让学生们翻开《三字经》结果又被李平喊了一嗓子:“等等!”
指了指徐北宏身后的一块小黑板,李平问道:“你真不打算用这东西?”
徐北宏苦涩一笑,这李平对这东西怎么这么在意,先生蒙学自己还不知道怎么教?根本用不到这玩意,而且弄得一身灰,简直不像样,内心是抗拒的。
李平知道蒙学时期先生们的教学方式,所以才逼着徐北宏用“现代化教育”来教导学生。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这几本蒙书读完要两年半,这进展可太慢了。”
蒙学大部分学制,都是要求学生会背诵会默写,对字句有初步了解,不要求这个阶段的学生掌握书中的理论以及核心思想。
他开这个蒙学,并不少要培养他们成为儒家文学巨坛,而是尽快认字写字。
“我要的是,在两个月内至少能把三字经学会。”
徐北宏紧皱着眉头,两個月?
“我要他们在半年内学会三字经、百家姓、千文字。”
接着李平又放了一句让徐北宏两眼昏黑的话,半年学会这三本蒙书?
“半年内……这不可能!这屋里,个个岂是燕雀?上不了天。”
徐北宏性子再软,听到这目标也不得不抗议起来,言下之意是说:你以为这草棚屋里这窝野鸭个个都是燕雀,能一飞冲天吗?
“我知道!”
李平很坦诚地回答。
“但是,这些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不指望能一飞冲天,只需要会认字写字就足够了。”
徐北宏脸色渐渐沉了下来,原本以为把自己当成蒙学老师,结果人家只是让你当一个教会读书认字的街边读书人,而且这份工作还只是半年期。
“有了基础,教起来不是更方便?”
见徐北宏脸色不对,李平加了这么一句,示意他这蒙学可不止是开这半年。
徐北宏这会儿才回了一些血色。
“半年内教会他们三字经百家姓千文字,我额外给十两银钱,之后的束脩再加三倍。”
束脩也就是,送给教师的报酬。
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被称为“束脩”。
李平扔出一张大饼,一個月三两银子,对一个秀才来说实在太绵薄了,可他一个犯了大罪的人,只能跑到这穷乡僻壤教书,能有这些银子,饭食,住处都不要钱,这待遇也很不错了。
如今李平给出的条件,几乎接近正常的私塾教师水准,为了半年后那十两银钱,还有束脩,说什么他徐北宏也要拼一把。
心中刚刚燃起的斗志,转眼看到堂内的五十号学生,一下子又冷了下去,半年内教五十号学生学会三字经、百家姓、千文字,这……
“所以我才需要让你学会用这粉笔,否则以目前的蒙学制度,要想在半年内学会这三本书,无疑痴人说梦。”
徐北宏的心思李平略能猜出一二,简单说明这黑板加粉笔的效果。
“我给你演示一遍。”
李平将徐北宏请出讲台。
粉笔在黑板上哒哒滑动,写下“李平”两个大字,在字下画了条横线。
“李平!我的名字。”
恍惚间,李平回想到前世的学生时代,微风吹拂着窗帘,同桌妹子的铅笔尖,还有老师扔过来的粉笔头,都很痛……
看着黑板上“李平”两个大字,强忍着笑意,李平这字……实在惨不忍睹,跟鸡爪差不多。
这粉笔,下笔硬邦邦,书写时横撇捺也是难以掌握,真要用了这玩意,自己练了这么多年的书法岂不是白练了。
李平干咳一声,知道自己的字有点……不雅观,如果能写出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说不定徐北宏会改变心中的想法。
“李字,春秋时期老子李氏,其名李耳的李字,老子正是写《道德经》的那位,道教的太上老君,就是他,李耳。”
讲到这,下面五十号的学生们哦了一声老子,道德经,春秋什么的,他们都不知道。
可说到道教,太上老君,不少人知道,加上李平的讲解,虽然一时还不会写,但潜意识下已经把这字认会了。
徐北宏微微抽了口凉气,怎么说呢!这样拿老子出来讲解,感觉有点……大不敬?
“平字,平安,公正公平,表没有高低凹凸的地势,很平坦,也有公正的含义。”
接着李平又在黑板一撇一捺写下新字。
“人,简单的两笔,一撇一捺,咱们做人就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人至纯则无敌。”
五十个小脑袋瓜点动,这个字,很形象也很简单,他们马上就学会了,至于李平后面的解释和隐喻,他们自然还领会不到。
看到五十号学生的反应,徐北宏也有了琢磨,寻常私塾里学生少,课程比较松,先生可以手把手教,所以这粉笔全然没有用处。
可眼下有五十位学生,手把手教是不可能的,而且还要在半年内学会三字经、百家姓、千文字,现有的私塾体系手把手教,可就用不到了,因为根本来不及。
有了这粉笔黑板,将所教的知识,公开透明,展示给学生。
在古时,教育系统都缺乏一个重要环节,没有一个公开透明的平台形式,能够把老师的讲解、课本和问答融汇在一起展现给学生们。
到了工业革命阶段,黑板粉笔才陆续登上大学课堂,所以这黑板粉笔看似简单,李平将其用在蒙学上,算得上是颠覆传统的改革。
李平就这样展示,就算徐北宏没头脑,也一下子想明白了,这黑板和粉笔的好处。
按照这样的方法,把教学内容和老师们的讲解融为一体呈现出来,传递给同学们。
徐北宏在此刻有些心动,两個月学会三字经,半年学会三本蒙书,貌似也不是一件难事嘛。
再想到这粉笔会毁掉自己的书法,徐北宏顿时犯了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