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姜岁点头了,萧母也就没什么顾忌了,她示意萧父接下。
岁岁这么做,肯定有她的道理就对了。
萧父最终接下了这枚玉佩,苏宴清这才松了一口气。
临上马车前,苏宴清回头意味深长的看了眼站在后面的萧兰兰,眼神中竟是有些不舍。
萧兰兰也在看他,不过她脸上带着得体的笑,在苏宴清的马车远去以后,她的笑容才带上了些许苦涩。
在她身旁的姜岁全都看在眼里,很明显,兰兰这是倾慕苏二公子啊,不过也正常,苏二公子是个朗月清风,如玉般的人物,寻常姑娘,很难不心动吧?
苏宴清和曾先生走了,萧家便也全身心投入到摆摊事业中。
粉条和苕皮晒干以后,一切准备妥当,就可以选个日子上镇上摆摊了。
人员分配上,出摊就由萧母,姜岁还有萧毅一起,萧毅负责赶牛车,看场子。
周氏和兰兰留在家里当后勤,也可以轮换着来,萧母和姜岁搞累了就可以换兰兰和周氏去出摊,反正周氏每隔半个月也得去一趟镇上针灸。
出摊的日子还专门看了眼黄历,定在三天后,到时候和萧父一道出门。
萧父待在家里的时间也不多,回来这一趟,一是给家里报平安,二是看看家里的农田。
这将近两个月没有下雨,田里的麦子要喝水,没有水源滋养,这麦子要是活不了,那下半年就没有收成,没有收成这一家子吃啥过活呢?
他去麦田里看了一圈,因为不下雨,这麦子的长势很不好,家家户户都挖了沟子从河里引水。
河里的水位也明显下降了不少,这可不是个好兆头。
萧父这不看不知道,一看气的不行,因为自家麦田的沟子被人给堵了,把那水给引到自家田里去了。
紧挨着萧家的麦田是姜家的,也就是姜岁的养母陈金花,她就本来就没多少地,还把萧家的水给引走了,那萧家的麦田喝啥?
萧父气的够呛,心想她陈寡妇也不是什么好人,之前老是作贱他家老四媳妇,于是就没犹豫,直接把水给抢回来了。
这陈金花可就不干了,当即站在那田坎上大骂起来:
“丧天良的东西,谁把我家田里的水给抢走了?看我孤儿寡母的好欺负是不是?人在做天在看,要遭报应的。”
她也好意思嚷嚷,明明是她抢别人的水在先,她还先骂上了。
萧父才不怕她,直接和她对峙:
“我干的,咋了?你堵了我家沟子,把水往你田里引,我还没说啥呢,你要水你自己挖去呗,净想着占人家便宜。”
陈金花就是懒,她自己嫌大老远的去河里引水麻烦还累人,所以就抢别家的,受害者不止萧家,挨着她家田的几家人都被她抢过水,不过人家态度强硬,陈金花又欺软怕硬,后面没办法,这才把主意打到萧家这里。
她想着和萧家是亲家,就算是发现了也不会拿她咋样,但她还是低估了一个庄稼汉对自家土地的稀罕程度。
总不可能因为那点可有可无的亲家关系让自己全家吃不上粮食吧?
再说了,姜岁是养女,她也没正儿八经把人家当女儿养,从小磋磨到大,怕她作甚,大不了撕破脸,以后还乐得清静。
陈金花没想到萧父反应这么大,正要开骂,萧毅就来了,扛着个锄头气势汹汹的:
“谁敢抢我家水?我让她吃不了兜着走,我把话撂这,今年我就搁家里看着这地,哪也不去,看谁拳头硬。”
往年,萧家的爷们这个时候都在外面做工呢,家里就几个娘们和个傻儿子,而且往年也不缺雨水,倒是没这些纠纷,但今年不同,这老天爷就是不下雨,那太阳一日比一日毒辣,要是不费心思去抢水,那秋来当真是要颗粒无收了。
今年也是邪门,萧毅这个时候还在家待着,陈金花就是想着萧家到时候没男人在家,这赖皮功夫没人耍的过她,她才这么明目张胆的。
萧毅那大个头往那一站,她气势瞬间就矮了大半截。
这大高个,一巴掌下来,不得五个手指印?
面对这两父子,陈金花下意识怂了,扛着锄头就跑了。
等她走了以后,萧父转过身嘱咐自家三儿子:
“我回去县里以后,你没事多来地里转转,我看着大家的麦子长势都不怎么好,可不能缺水,不然咱这一大家子下半年得喝西北风去。”
在庄稼人眼里,地里的粮食就是天。
“知道了爹,我以后天天来,这陈寡妇已经不是第一次抢咱家地里的水了,前几次我啥也没说,自己给堵回来了。”
萧毅看她一个妇道人家,碍着四弟妹的面子没发作,结果这家伙居然得寸进尺。
“事关粮食的大事,没必要看谁面子,再说了,陈寡妇从前待你四弟妹也不好,犯不着给她好脸色,大不了撕破脸,日后咱们家还能落得个清静呢。”
萧父也是从萧母那里得了信,说是姜岁对姜家没记挂,她恨她们还来不及呢。
反正不需要顾忌姜岁,姜岁本来就看不惯陈金花母女。
萧毅点点头应下,父子俩看着这沟里冲劲不大的水流,心里都有些不安心。
今年不是一般的干啊。
晚上吃饭的时候,萧父说起这事,说是这天气又干又热,地里的粮食没水喝,家家户户都在抢水,这河里的水都能看见河床了,要是再这么下去,到时候河都要干了。
对于乡下人来说,这不下雨不行,雨下多了也不行,反正一年的收成好不好,就看这几个月了。
萧母也是愁啊,可那能咋办呢?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姜岁拿着个馒头在啃,听见他们说起这事,忍不住皱眉。
仔细回想一下书里的内容,这个时候的女主夏晚凝和她差不多大,也是十五岁。
她是侯府不受宠的嫡女,小时候被继母给整到了别苑,刚刚回京不久,将将同男主相遇,小说剧情才刚开始。
她还清楚的记得,女主刚回京第一年,就说是大庆朝哪个地方逢大旱,颗粒无收,百姓苦不堪言来着。
没记错的话,女主回京这一年,写的好像是庆历景昭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