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我不是袁术 > 三十四 护犊子的袁逢

三十四 护犊子的袁逢

    在得到了马融的帮助之后,马氏家族的钢铁生产部门的确给袁树提供了一批质量还算不错的铁制农具。

    不过数量并不算大,想要给所有在统计中的没有农具的农户提供是不可能的,根本不够分配,于是袁树便和卢植商议,拿出之前筹集到的善款,寻找可靠的渠道去购买。

    或者说要是有关系的话,也可以出动去寻找可靠的铁制农具来源。

    大家集思广益。

    有不少出身本地家境富裕的士子表示他们可以向家里寻求帮助,搞一些质量不错的农具来,但是他们人数不多,也不敢保证就能搞到数量足够的农具。

    还有很多家境同样不错的士子倒是有心,但是本家距离太远,等千里迢迢运过来,黄花菜都凉了。

    袁树仔细想了想,忽然眼睛一亮,提笔写了一封信,然后托人把这封信送到长安城内京兆尹府邸内。

    “虽然茂陵不在京兆尹治下,但两地相距不远,我父说不定会有一些办法,或者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农具,真要所有方法都试过了也不够,再去购买。”

    众人这才纷纷想起袁树优越的出身,还有一个京兆尹老爹,若是能得到袁逢的帮助,或许真的可以得到足够的农具也说不定。

    倒是卢植有些担心。

    “茂陵到底属于右扶风,京兆尹会不会不方便介入?”

    袁树摇了摇头。

    “我以儿子的身份向父亲请求帮助,这是私人行为,不是官方行为,大不了按照规矩纳税,右扶风官员再怎么不满,难道还要和税收过不去?”

    卢植觉得这是有道理的,于是便没有继续担忧。

    随后,袁树和卢植继续组织人员开始下乡定点发放农具,并且劝导农民外出进行翻土作业,以预防来年开春的虫害。

    而那封信也很快就被送到了长安城内,送到了京兆尹的府邸,交给了袁逢。

    自打袁树进入马融府中求学,就没有给他写过信,此番突然来信,倒是让袁逢有些意外。

    这孩子自幼聪慧,什么事情都不需要他们这些长辈过度介入,神童倒是神童,但是作为父亲,袁逢一直有种小小的遗憾和微微的挫败感。

    这当爹当的没什么成就感啊。

    比起性格平庸才能也平庸但是比较听话的长子袁基,袁树显得过于优秀,从而让他作为父亲的这个角色属性大大削弱了。

    袁树啥都不需要他教,一学就会,举一反三,到后面甚至在学问层面隐隐有超过他的趋势。

    这还如何教导?

    袁绍倒是欠管教,但是一来袁绍是庶子,二来袁绍已经被过继给他早丧的大哥袁成,名义上,他已经没有了管束袁绍的必要性。

    于是除了管教一下平庸的袁基,他这个当爹的也没什么事情,现下袁基逐渐长成,再有两三年就可以加冠成婚,送入朝堂开始历练,也不太需要他这个当爹的过多插手。

    于是,家事层面,他还就真的没什么事情可以做了。

    他和袁树这父子两人一直以来都没有太多的交流,严父、慈父这两个身份在袁树那边都起不到什么作用,甚至袁逢都感觉袁树这个孩子过于聪慧,以至于都不太把自己这个父亲放在眼里。

    多多少少有点难过就是了。

    如今,袁树居然主动写信给他,他还真有一点点高兴。

    打开信件一看,他更高兴了。

    袁树向他求助了!

    之前听闻袁树在马家大宅里翻云覆雨,又是三百场辩论不败,又是和最强高足卢植打成平手,接着还搞出了致良知之学,自己讲学。

    自己讲学就算了,居然引得五陵地区的学者、学子们争相听讲,还吸引了不少对此学说感兴趣的人,俨然是要开创新的学说了。

    这孩子未免太过于优秀,搞得他这个老爹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没有什么参与感,挫败感越发强烈。

    而今,这孩子终于向他求助了。

    求助的内容是需要一批数量不少的质量较好的铁制农具,最好还能搭配一百头左右的耕牛。

    通过这封信,袁逢总算是知道袁树最近都在搞些什么大动作。

    他的致良知之学已经进展到了第二阶段——行动阶段。

    他搞出来的具体的行动就是“助农”,表示农为国之本,农业是最重要的事情,而农民生活困苦,生产艰难,这是动摇国本的事情。

    一方面为了致良知,一方面也是为了致良知的最高目标——天下为公,他们决定开展助农行动,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所以,他们需要数量较大的优质农具和耕牛,以帮助农民解决农具少、耕牛少的困局,以此提高农业产量。

    袁逢沉默了一会儿。

    虽然说得到孩子的求助是一件让他这个父亲有点参与感的事情,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心中的挫败感更甚呢?

    这小子才几岁?

    十一岁生日还没过,居然开始搞起了这种关注国本的行动?

    还为此撬动了五六百人和他一起搞,还从马融那里搞来了不少援助,筹集了不少善款,甚至已经对茂陵县贫苦自耕农展开过一轮援助了。

    袁逢本以为学问好、思维敏捷已经是袁树作为一个神童最神的地方了,可他万万没想到,关乎农业生产这种具体的事项,袁树居然也能搞起来。

    还能搞五六百人一起操作的大动作。

    这份行动能力和组织能力,绝非常人所能具备。

    他是官员,还是几十年的老官员,没人比他更明白搞这些事情具体需要些什么物质条件,对于主事人来说又需要一些什么样的能耐和声望。

    但是……

    袁逢忽然眼睛一瞪,想到了些什么。

    那三百多场辩论……

    还有马氏高足的地位……

    难道说,那个致良知之学根本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图谋已久吗?

    甚至于这场助农行动,也是他早就准备好要做的事情吗?

    这些事情在正常情况下只靠他一个小孩子根本不可能办起来,但是一个声望极大的辩经神童、马氏高足就不一样了。

    先通过辩经搞名声,然后和卢植对决获取马氏高足身份,接着讲学,掺私货,开始推广自己的致良知之学,吸引感兴趣的人前来听讲,然后吸引为自己的追随者。

    最后才是助农行动。

    通过这个行动进一步增强名望、展现自己的能力、人脉和手段,让众人信服,最后办成此事,坐实致良知之学的实用性。

    把前后所有的一切都给串联起来,一切的疑惑似乎都迎刃而解了。

    这小子的每一步,都是有计划有预谋的!

    这小子……未免太过于聪慧了吧?

    放下了手里的信件,袁逢沉默了好一会儿,然后又站起身子在房屋内来回踱步,思考了很久。

    最后,他露出了一抹笑容。

    “神童,神童,我的儿子是神童,我之幸也?不幸也?”

    他松了口气,重新坐下,又看了一遍求助信,心下完全坦然了。

    袁逢喊来了自己的亲随吏员王秋,向他嘱咐,要他收集一批铁器和耕牛,以贩卖的名义送到茂陵县去,然后交给袁树。

    王秋稍微了解了一下前因后果,对袁树的种种神奇行为大为惊叹,连连恭维袁逢,一阵连环马屁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把袁逢拍的舒舒服服。

    然后他才提出了自己的忧虑。

    “明公,茂陵到底是右扶风管辖,不是京兆尹管辖,这件事情如果只局限于茂陵县,有马公在,应该没有什么大事,但是您如果参与进去,属下担心右扶风方面会有些意见。”

    “他能有什么意见?”

    袁逢不屑道:“要是赵典还在任,我尚且需要考虑三分,现在?他自己屁股都不干净,现在应该想的是怎么找好下个靠山!再说了,儿子向父亲求助,父亲帮助,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更何况这是助农的好事,好事,为什么不去做?右扶风一年饿死多少人他们自己心里有数,我子心善,见不得饿殍遍野,才出手相帮,他们还有理由从中掣肘?那可别怪我狠狠的参奏他们一本!”

    王秋顿时不说话了。

    看来袁逢这犊子是护定了。

    不过这也怪不得袁逢。

    平心而论,如果自己的儿子有袁树那么优秀,能搞那么多事情,自己恐怕也会竭尽全力相助。

    别的不说,整个家族可能都会因为这一个孩子的优秀而受益,这种事情是要上族谱的,是要被后世族人祭祀的,香火不绝,猪肉羊肉牛肉吃不完的。

    王秋这边很快就通过各种渠道搞到了一大批质量上乘的农具,并且从一些听到风声赶上门来帮忙的商人的手里获得了一批耕牛,很快便带上路出发了。

    袁逢还担心袁树那边没有足够的钱用,于是暗中嘱咐王秋带了一笔钱给袁树,数目不太大,也就差不多一个中等县一个月的财政收入。

    这笔钱的来源不太好明说。

    之前有一位益州刺史因为贪污暴虐被弹劾去官,囚车拖着他经过京兆尹的时候,被袁逢统计出来三百多车金银珠宝的赃物。

    这笔赃物大部分都被送到了雒阳去,但是本着见者有份、雁过拔毛的优秀老传统,袁逢也从中分了一杯羹,美美的恰了一口。

    现在他从这笔财物里掏了一部分出来交给袁树打点,让他随便花,随便挥霍,想怎么操作就怎么操作,不要丢了袁氏的脸面。

    他还特地写了一封信告诉袁树,有什么需要的就告诉他,父子之间不需要太多的担忧,只要他做的事情对他自己、对袁氏有利,老爹鼎力相助!

    要钱?要人?要东西?

    什么都可以,就怕你不说。

    别忘了,咱们袁氏可是三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

    你爷爷、太爷爷、太太爷爷给你留下来的家产可不是看着不能动的!

    整个三辅之地有多少官员是咱们袁氏门生、故吏出身的你知道吗?有多少与你老爹有来往的你知道吗?

    这笔隐藏起来的财富,可都是你将来可以动用的资源!

    不要怕,大胆的操作吧!

    咱们袁氏的子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