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三国幼麟传 > 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长莺飞

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长莺飞

    对于姜维而言,刘备对他真的是厚待了。

    除了布帛钱币之赐外,诏书末尾还准许其歇息十日后再行上值,也算补偿他连月奔波之辛劳。

    反观马钧,朝廷只给了他三日时间,用于交接此前的旧务。

    好在学官一职本就清闲,上司尹默亦十分照顾,他也由是顺顺畅畅地从原位上脱开身来。

    但新的职位并不轻松,等他到大司马府报道后,还将面临前任兵曹掾杨仪杨威公,即将交托给他的诸班事宜。

    杨威公颇具才干,但据说也是出了名的难弄。

    姜维不由为马钧捏把冷汗。

    在朝廷层面,他升迁太子率更令只是一桩微不足道的小事,邸告粗粗通报一句也就过去了。

    毕竟太子属官说要紧也要紧,说不要紧也不要紧——

    大抵只是些潜邸之臣罢了。

    如今汉中王身体康顺,这些储臣想要冒头,着实还需熬上些时候。

    但此事一经在朋友圈子里传开后,便如暴雨落江河,激起不小热闹。

    张苞、关兴二人住得近,最早知道此事,是第一拨赶来祝贺之人。

    此时,关兴已经渐渐从丧父之痛中走出,恢复了以往百无禁忌的豪爽本性。

    他知道了,便意味着魏荣、赵氏兄弟、庞宏、简舒等人都知晓了此事。

    反而张苞平日虽然大大咧咧,实则是个傲娇的性子,藏得住事。

    于是乎,次日一早,诸位朋友再一次联袂前来恭贺。

    甚至分别了有一阵子的王平亦携了礼物,到访贺喜。

    姜维从不曾向他透露自己的住址,见他能主动打听前来,足见诚心,由是感动不已。

    几日下来,他感受到朋友们的热情,也着实收了不少礼物。

    于是便想着选个日子,请他们共聚一堂,好好畅饮一番。

    但聚会的时间还须推延几日。

    因为就在这几日间,马良和数万荆州百姓即将抵达,句扶、林航、沈峰等人亦即将归来。

    酒桌之兴,他可不想漏下几位生死与共的兄弟。

    ******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汉建安二十五年三月二十五。

    时已至暮春,正是鸿去燕来,白昼渐长的时候。

    十万荆州百姓在马良的带领下,自荆州南郡出发,怀揣着对关羽的感激愧疚,和对新生活的期盼,经过四十天的长途跋涉,终于这一日的入暮时分,抵达锦官城近郊。

    虽然途中不断有人病倒,也出现过逃匿、失踪等情况,总算马良统筹调度有方,赵累、王甫、马忠、句扶、向宠等人办事又十分得力,大部分百姓终是被囫囵完好地带入蜀中。

    锦官城位于四川盆地腹心,是天府之国,首善之都。

    刘备心怀百姓,早在半个月之前,即选址锦江之畔、一处花红柳绿、虚实相映之所,为百姓修建好坚固的营帐,并运来足够的米粮、柴火、药物、被服等物资。

    百姓连续奔走一千八百里,早已疲乏不堪,他们将在这里儿做短暂休整。

    朝廷亦将在这儿宣布一项重大政策。

    只见营地中的百姓们们三五成群,或蹲或坐,皆手捧着大碗,呼噜噜吃得正香。

    今日的伙食甚是不错,香喷喷的大米饭,盐渍的腌菜,用酱醯调出的浓汤,零星还能见到肉沫……

    由不得让人食指大动,直觉能连吃上三大碗。

    负责分发食物的伙头也甚是客气,只说:

    “各位敞开了吃便是,汉中王吩咐了,管够!”

    他这番话自然激起百姓一阵欢呼,毕竟是汉中王欢迎他们的第一顿饭啊。

    百姓奔走一日,此时美美吃了一顿饱饭,间歇闲聊几句,还不到入夜,不少人皆钻入营帐之中沉沉睡去。

    饭后不久,马良开始于各处巡营。

    其实,在建造营寨之初,朝廷就已派来新的官员、士卒接替;毕竟人不是铁打的,原有的这群官员一路操劳,确实也应该到了休憩调整的时候。

    马氏在锦官城中置有产业,马良原本可以回城歇息,左右不过几里路。

    但与百姓处得久了,分离在即,他心中倏忽却生出眷恋之情。

    这日将是他与百姓相处的最后一夜,他决定珍惜这一夜,再好好地走一走,看一看。

    三月天正值草长莺飞,蛇蚁出穴。

    他按照往日习惯,绕着营区兜了一个大圈,一路上不住嘱托随行的士兵做好防火、防虫蛇的措施。

    做完这一切,天色已经暗透,除了春虫低鸣,大营内外早已一片寂静无声。

    将卫队解散后,马良仰望月夜,长长吐了一口气。

    “终不负主公、孔明,还有…尚书令所托,良终于还是将百姓平安送达了……”

    他身子虽然疲乏,心中却是一团火热。

    城中信使来报,汉中王和诸葛亮将于明日一早莅临此地,在探望荆州百姓的同时,亦将宣布对他们最终安置之方案。

    ******

    次日天还没亮,时空气中还弥漫着晨间独有的草木清香;百姓大多未醒,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晨鸟叽叽喳喳。

    此时,刘备、诸葛亮并随行属吏,在赵云和千余精锐将士的护卫下,悄然抵达。

    马良早早起床,吩咐士卒将营寨大门大开,将汉中王和诸位同僚迎入大帐。

    秭归一别,时光匆匆,不觉已有一个半月之久。

    三人一番见礼寒暄后,各自落座。

    在刘备的印象中,马良虽然说不上丰神玉朗,总归是白白净净、文质彬彬之人;此时,他的面颊却又黑又瘦,可见一路吃了不少苦头。

    由是感叹道:

    “这一路多亏了季常照拂,百姓才能无灾无病,安然抵达。孤也不知该如何谢你才好。”

    马良倒不是个居功之人,闻言忙谦虚几句。

    实则在他心中,最为关心的,还是朝廷对百姓的处置一事。

    他在路上曾发派信使入朝,建议朝廷授田给百姓耕种,只是不知为何,朝廷迟迟未有明确回复。

    此刻既在主公当面,他又心有挂碍,于是微微欠身,试探道:

    “主公言重了,其实,百姓皆仰慕主公仁德之名,这才千里投奔而来。他们都是荆州父老,良只是略尽绵力罢了。”

    诸葛亮闻言,嘴角微微上扬,却是笑了。

    他与马良以兄弟相称,交情深厚,哪能听不出来他的言下之意?

    当下轻摇羽扇,朝刘备使了了个眼色。

    刘备会意,呵呵笑了两声,道:“既蒙百姓如此厚爱,孤自当倾力对待。”

    一边说,一边从袖中抽出一卷绢布,继续道:

    “好教季常宽心,其实朝廷对百姓早作有打算。你且看看这一道《均田令》,可还入得眼乎?”

    “均田令?倒是闻所未闻。”

    马良白眉微皱,接过来看,甫一看到字迹,他就知道此令必定出自诸葛亮手笔。

    抬眼去觑,正见他轻摇羽扇,一副平日里成竹在胸的淡定模样。

    在马良心中,诸葛亮做事从来不会令人失望;于是压下迟疑,细细来看。

    诸葛亮草拟的这一道政令,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但同时又经过千锤百炼,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误会。

    马良看着看着,情不自禁轻声诵读出来。

    “汉中王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每户限四牛……”

    “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

    “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牛随有无以还受……”

    马良越看越是惊叹,眉头渐渐松开。

    刘备与诸葛亮不住互视,以目光作交流,似乎早料到他会有此反应,两人脸上俱都露出笑来。

    马良浑然不察,看了好半晌方才放下绢布,面上流露出掩盖不住的赞赏。

    “此策利国利民,确实能让荆州百姓安居乐业,彻底归心!”

    顿了一顿,又感叹道:

    “这一道《均田令》兼容包并,取屯田、授田两制之长,开一代未有之奇,真救世之良策也!仅凭此一策,孔明便可名垂青史矣。”

    哪料诸葛亮一边发笑,一边摇头道:“此策好则好矣,却非吾之所创。”

    “哦,非孔明所为?”马良闻言,面有异色,旋即问道:

    “刘巴刘子荆襄名士,素有政才,莫非是他所为?”

    诸葛亮摇头道:

    “非也,刘子初善于理财货殖之术不假,不过田制却非其所长。”

    马良想了想,又道:

    “蒋琬蒋公琰,从容处事,千里之才,此必是他之手笔!”

    诸葛亮又摇头道:

    “非也,蒋公琰讬志忠雅,有社稷之器;但其资历尚浅,此时仍当其蓄也!”

    这两人之才深得马良推崇,却接连被诸葛亮否认,讶色由是更盛。

    再作沉思,继续问道:

    “杨仪杨威公,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

    “非也。”

    “费祎费公伟,寒门上士,颇知民苦,志虑忠纯,有裨补阙漏之能!”

    “非也。”

    “杨洪杨季休,忧公如家,历志自祗,职于内外!”

    “非也。”

    马良搜肠刮肚,将蜀中、荆州二地善治良才逐一念出;诸葛亮只是摇头,口称“非也”。

    一时倒把马良这个老实人吊得面色通红,眉头紧皱。

    边上的刘备却是再也看不下去了,苦笑道:

    “孔明何苦欺季常诚笃?直言相告便是。”

    望着马良面上流露渴慕之色,诸葛亮这才作罢,轻笑道:
“说起来,此人季常你也是认得。你们路上还曾精诚合作,扶保百姓安然入蜀。”

    马良闻罢,脑海中闪过一个英武的身影,但旋即摇了摇头。

    虽然此人提出的虽然青蒿驱病和保甲法令人惊异,但终究是个武将,而且年纪轻轻,怎么都不可能如此熟悉田制的。

    但见诸葛亮将白羽扇拢在手中,凝神道:

    “献策者,正是姜维姜伯约是也。”

    “啊!果真是他!”

    马良登时愣在原地,嘴巴张大得可以塞下一个鸡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