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散人归,兴尽而返。
黄昏时分,刘备留诸葛亮于宫中论事,在宫苑走廊间散步。
刘备负手背腰,问道:“令明是为义士,孔明何以故主胞兄之事疑之?”
诸葛亮持扇缓行,说道:“世间知人难,庞令明既能归降大王,何不能归降曹操?”
“庞德旧从马腾,后随马超,加之胞兄庞柔在中原,岂能不防备一二?”
说着,诸葛亮目光微凝,说道:“或如大军危急之际,贼人以旧情说庞德。亮恐庞德难受蛊惑,致使率军降曹,从而崩坏战事。今日我以旧情逼之,让其立誓而奋战,是为让庞德顾虑名声,而不敢降曹。”
庞德虽入汉数年,但与诸葛亮少有接触。
纵然庞德被刘备盛赞为义士,但作为政治家的诸葛亮可不会因此而轻信庞德。尤其是在北伐襄樊这个特殊的时刻,诸葛亮自然要稳妥行事,确保庞德的可靠性。
且诸葛亮那番言语,既是对襄樊战事的负责,也是对庞德个人的负责。
刘备捋着稀少的胡须,感叹说道:“孔明智虑周全,孤不如也!”
“不敢!”
诸葛亮持扇而笑,说道:“纵论识人,亮不及大王,亦不如仲邈。大王以诚待下,慧眼识才,所拔之人,多是为国之贤才,臣安能及也?”
在赏罚公平上,刘备或许因个人情谊,无法做到一视同仁。但刘备在识别人才的能力上,纵曹操亦或难及。英雄不问出处,贤才专委大任,此语在刘备身上得到贯彻。
“呵呵!”
听着诸葛亮的盛赞,刘备嘴角微微扬起,说道:“如仲邈《马说》所言,世间千里马众多,而少有伯乐,今欲发掘贤才,需持心待之,察其才略,提拔用之,试其才略,方可知其深浅也!”
见刘备情绪愉悦,诸葛亮趁机问道:“今汉室衰微,天下无主,大王何故迟疑,不愿继天子之位?”
闻言,刘备面露迟疑少许,如实说道:“孤以灭贼为己任,时常言除贼拥汉。今天子未亡,而孤却因此而继位,恐因此而他人非议。”
诸葛亮微微蹙眉,说道:“大王何不见张裕妄言之语,其闻曹氏篡汉,言‘天下当易代,刘氏祚尽矣!’之语。大王闻之而大怒,不顾臣之规劝,令人而捕杀之。”
“此事虽小,但却可见曹氏篡汉,致使人心散乱。大王不继帝位,又何以安天下人之心乎!”
益州盛行谶语,张裕是为蜀中士人,精通谶语。昔北伐寿春时,他与周群皆不看好刘备北伐寿春,周群告诉诸葛亮言北伐有危,小心北伐;张裕则是当面告诉刘备,不可争寿春,军必不利。
刘备因疟疾而撤军,大将鲁肃病故于江淮。张裕就此事与益州旧臣谈论,讥讽刘备用兵无能,宣扬自己谶语之灵验。故而刘备心中记恨上张裕,但也忍了下来。
直到曹操篡汉,张裕利用他的身份,鼓噪汉室将亡之语。刘备气得不行,直接让人捕杀张裕。即便有诸葛亮的劝谏,刘备也非杀不可。
但不论怎么样,张裕的那番言论,实打实冲击了部分愚昧之人的观念。毕竟在凡夫俗子的眼中,皇帝属于是神圣不可侵犯,今曹操篡汉,汉朝没了皇帝,难免让人为之议论。
刘备微叹了口气,说道:“然元直上疏言,曹操逼主而篡位,我纠合士众,将以讨贼。今大敌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与项羽约,先破秦者称王。”
“及破咸阳,高祖获子婴,犹怀推让,不居大位,得以举人心,败项羽。今时大敌当前,孤欲自立,此法是为不可取也!”
在劝刘备称帝上,并非所有人都赞同刘备称帝。徐庶属于是少数派,他认为刘备以拥汉起家,今曹操未平,不能称帝,当要兑现政治诺言。
徐庶这番话,虽让刘备不开心,但刘备也有认真思考过了。这让有称帝之心的刘备,竟有了几分的动摇。
“不然!”
诸葛亮摇着头,说道:“此一时彼一时,昔秦时群雄并起,高祖无力威服天下;今之天下唯大王与曹操,曹操盘踞于中原,大王立基于吴楚。当下曹操篡汉,大王岂能不立国祚于武汉?”
说着,诸葛亮持扇拱手,说道:“昔吴汉、耿弇等初劝世祖即帝位,前后数次,世祖辞让不受。耿纯进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也。’世祖为之以为然,遂然诺之。”
“今曹操篡汉,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苗裔,效世祖之事,绍兴而起,今即帝位,有何不可?”
“且大王莫忘昔继汉王位时,仲邈以诸将久勤劳苦之语,劝大王继登汉王位。今之形势与彼时相同,当不可延迟而不决!”
刘备严肃着脸,说道:“孔明之语甚是关键,国王之位已无法尊荣诸将。今诸将数次规劝,可见众人之心也!”
“陛下英明!”
诸葛亮持扇而笑,说道:“元直所疏之事,容亮书信一封寄入成都,以释其疑。”
徐庶作为益州刺史,是为南汉的封疆大吏。今下刘备想要称帝,必然要团结众人,尽量保持集团的一致性。
“称帝之事,劳烦孔明了!”
说话着,刘备似乎想起什么,停了下来脚步,问道:“云长、仲邈何以封赏之?”
“嗯?”
诸葛亮露出疑惑之色,问道:“大王是为何意?”
刘备走到亭内,背手望着湖水,说道:“孤起兵三十余年,云长自涿郡追随,纵被曹操所擒,亦奔赴投孤。凡孤用武以来,破二孙,败程普,平山越,守夏口,取江州……今下携大胜而进逼襄樊。”
“其间小大功数十件,凡难尽数。昔因仲邈功盛,授以孤旧职,以示荣宠。今下若令其屈居仲邈之下,恐其有所不爽,且孤亦甚感刻薄待之。”
说着,刘备叹息口气,说道:“然无仲邈则无孤今下之日,博望献二分之策,阴侍刘景升父子,助下江东。曹操兵临江汉,仲邈力主抗敌,携金口之胜,而下取荆州,使孤得有江左三郡之地。”
“伯玮患病将亡之时,破刘磐用兵夺位之事,举荐孤入主荆州,其功虽不能明,但却不可无视。后仲邈换防于江淮,出让南郡与孤,助孤整合吴楚。”
“尚不言谋取江淮,北援汉中之旧事。如此种种,孤岂能忘之?仲邈之予孤,是为萧何之谓高祖,邓禹之于世祖。凡若称帝,即为功臣之首,绝不可轻待之。”
平天下之后,刘邦封赏诸将,萧何为功臣之首;兴复汉室,刘秀以邓禹为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萧何功绩多有人知,但邓禹事迹所知之人少。
邓禹非首批追随刘秀的将校,但却是在刘秀北上河北后,追随刘秀之人。
刘、邓相逢,刘秀问邓禹想要什么官。邓禹自言不愿为官,仅望刘秀威加海内,己因功而名垂青史,并奉上策对。令刘秀大为赞赏,令其使任诸将。
霍峻在刘备最艰难之时,献上博望对,奠定了南汉版图,且战功卓著,已非邓禹所能比。刘备以霍峻比为己之邓禹、萧何并不为过,即便诸葛亮有北伐之略,且有治政之功,今下都需屈居其下。
“此事易尔!”
诸葛亮抚扇而笑,说道:“大王若是放心,可交由亮处置。”
“孤岂能不信!”刘备轻松大笑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