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 第80章 义驰北海,东莱郡太史慈

第80章 义驰北海,东莱郡太史慈

    “贼子可恨!”孔融一拳砸在城楼上。

    这种被人当面羞辱,还要问及妻女的行为,是最令人愤怒的。

    都尉宗宝更是怒气满腔,请命道:“孔相,末将请命出城,跟那张饶决一死战!”

    宗宝受孔融恩义,不忿张饶对孔融的羞辱,这怒气一来就要出城。

    功曹孙邵连忙劝道:“不可!贼势浩大,唯有固守城池才是上策。”

    十余万黄巾围困城池,张饶又故意来挑衅,这个时候贸然出城,那不是正中了张饶的诡计吗?

    一旦宗宝兵败,那这剧县城可就守不住了。

    但宗宝却是执拗道:“孙功曹,我也知道贼势浩大,若是不出城斩将激励士气,如何能守得住城池?”

    孙邵扫了一眼周围的兵卒,一个个脸上几乎都有惧意。

    “宗都尉,可若出城不利,岂不是平白的折损士气?”孙邵坚持己见:“我认为,应当派遣骁骑出城,去平原郡求援兵。”

    宗宝反驳道:“贼兵将剧县城围得水泄不通,如何能去得了平原?纵然要求援,也得出城先杀杀贼兵的锐气!如此才能让骁骑突破贼兵的包围,去平原郡求援兵。”

    孙邵跟宗宝争论不止,孔融的眼神也变得越来越沉重。

    自张饶聚众十余万后,孔融才对郑平昔日的断言有了刻骨铭心的体会。

    “老夫除贼不力,徒让北海国的士民受苦,这皆是老夫之罪啊!”孔融心中哀叹。

    北海国十万户,五十余万人,结果十余万人当了黄巾。

    这任谁当北海相,都会颜面无光!

    一想到这十余万黄巾不能在今年平定、来年春耕又要受到影响,孔融就忍不住惊起一身冷汗。

    春耕受影响,秋收自然粮食会越来越少。

    这没了粮食,明年又得有多少士民黎庶加入黄巾?

    百万黄巾之祸,不是妄言啊。

    “传本相令,任何人不得出城作战!”孔融谨记郑平昔日的嘱咐。

    宗宝守成有余,但攻取不足,多打造守城器械,固守城池才是上策。

    孔融相信,郑平既然能预料到今日祸事,就一定会有应对之策。

    如今只要守住城池,拖延时间,就一定能让剧县的危险局势有转机。

    “不知那东莱太史慈,何时能返回啊。”孔融暗暗一叹。

    在得了郑平的提醒后,孔融就时常遣人去黄县给太史慈的母亲赠送粮米衣物。

    孔融也向太史慈的母亲许诺,若太史慈返回,不仅过往罪案会被撤销,还会重用太史慈。

    但直到今日,孔融也未得到太史慈返回东莱的消息。

    宗宝见孔融下达守城严令,愤愤跺脚。

    若是眼神能杀人,宗宝已经将城下的张饶碎尸万段了!

    孔融在城头一一安抚众兵卒,直到半夜才回到府中歇息。

    “父亲,先喝口温水吧。”

    眼神同样有些憔悴的孔素,给孔融端了一碗温水,声音有些沙哑。

    “阿素,别担心,有为父在,贼兵是破不了城池的。”孔融见孔素模样,内心不由一叹,善言宽慰。

    孔素毕竟还只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女,又没见过贼兵围城的大场面,这心中自然是有些惊惧之意的。

    担惊受怕下,又不敢让孔融担心,只能偷偷躲起来哭泣,来化解心中的焦虑。

    “父亲,女儿没事的。”孔素强撑着,不想让孔融知道自己刚刚躲起来哭过。

    孔融揉了揉太阳穴:“你阿娘的病情如何了?”

    孔素微微吸气,尽量让语气缓和:“阿娘只是受了些风寒,很快就能好起来,父亲不必担心。”

    孔融也没多想,起身走向偏房:“阿素,你照顾好你娘亲,为父今日困顿,先去歇息了。”

    看着孔融那疲累的身躯,孔素的眼眶中再次浮现了泪水。

    咬了咬牙,孔素取出了一面手帕。

    手帕上绣着两行字,一行是“瑾瑜”二字,另一行则是郑平临行前的赠语“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看到手帕上的绣字,孔素长长的呼了一口气,眼神中多了几分坚定。

    东莱郡,黄县。

    这里地处青州边缘,临近大海。

    乘船往北,只要规避风浪,就能抵达辽东。

    自青州黄巾祸乱开始,就有不少的青州士民乘船往辽东避难。

    尤其是海贼管承聚众东莱郡后,逃往辽东的士民就更多了!

    但今日,黄县的渡口却来了一艘与众不同的船只。

    别的船,都是装载了财物妻小,恨不得立即逃去辽东。

    但这船,却是自辽东而来。

    没有多余的财物,只有一人一马!

    战马雄骏,是产自辽东优等战马。

    战将魁梧,猿臂美髯,双臂似有千钧之力,正是三年前计坏州章,避难辽东的太史慈。

    “时隔三年,终于又回来了!”

    看着熟悉的山水,太史慈心中不由滋生一股惬意。

    辽东虽然能避难,但有雄心壮志的贤士,谁又真的愿意留在辽东避世隐居呢?

    更何况,家中慈母尚在,太史慈更是心有万般牵挂。

    跳下船只,太史慈顺了顺战马的鬃毛,翻身上马。

    一到故地,归心似箭。

    虽然避难之前,已经委托了乡邻照顾,但近日不断有青州士人逃去辽东,让太史慈对家中慈母更是担忧。

    再加上跟郑平的约定,太史慈谢绝了公孙度的招揽,独自返回了青州。

    战马驰骋,一杆混铁枪在手,背悬硬弓羽箭,这沿途的贼人也不敢阻拦。

    七尺七寸的雄壮大汉,又有骏马铁枪弓箭在手,单是一眼望去就足以令人心生畏惧,谁又会轻易去招惹?

    一个不慎就得没命。

    “母亲可在,孩儿回来了!”

    一到家,太史慈就迫不及待的呼唤慈母。

    “是子义吗?”听到熟悉的声音,一个面相和善的妇人自宅中急急走出,正是太史慈的母亲刘夫人。

    一见到太史慈,刘夫人顿时愣在当场,微微张口,但却是说不出话来。

    “孩儿不孝,让母亲受难了!”太史慈健步向前,含泪跪在刘夫人前,以头叩地。

    刘夫人微微屈身,将太史慈扶起,又颤抖的理了理太史慈的头发,口中不断念叨:“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三年未见,母子间想说的太多。

    太史慈跪坐在慈母身边,静静的聆听。

    半晌之后,刘夫人提及黄巾贼首张饶兵围剧县城一事:“子义,伱不在的期间,北海相文举公时常遣人送来粮米衣物。”

    “常言道,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如今剧县被黄巾贼围困,文举公危在旦夕,子义不可不去相救。”

    “还有之前替你扬名的北海康成公之子郑平,如今也成了文举公的女婿,既是兄弟之妻,理当护其周全。”

    “莫要忘了你父亲的教诲。”

    太史慈一凛:“我跟显谋义气相投,情若兄弟,显谋之妻在剧县,我又岂能不去?文举公又有恩于母亲,若不报恩,世人岂不是说我太史慈是无情无义之人?”

    “只是如今东莱的贼人也不少,孩儿担心母亲安危。”

    “而且,孩儿刚到家——”

    刘夫人训斥道:“子义,恩人兄弟有难,你岂能顾念家中事而踌躇不前?覆巢之下无完卵,倘若连文举公都被黄巾击溃,还有谁能击溃这东莱的贼人?”

    “你速去救人!即便不幸遇到了贼人,母亲尚有手脚可以逃难。”

    “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岂能畏首畏尾?”

    “去辽东三年,你连基本的志向信义都忘记了吗?”

    刘夫人出自东莱刘氏大族,跟刘繇和刘岱的都有渊源,这家风教育,都是传承了数代的。

    若非如此,又如何能教导出太史慈这般文武全才。

    要知道,太史慈二十一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了郡吏了,更是奉命出使洛阳。

    不仅如此,太史慈还敢计坏州章,更是在之后从容去辽东避难。

    这没点儿家世背景,太史慈又如何敢破坏州官的奏章?

    受刘夫人训斥,太史慈不敢忤逆,凝声应道:“母亲切勿动怒,孩儿这便去剧城!”

    太史慈也是果敢勇毅的,母亲有命,太史慈自当奋勇前进。

    看着刚刚到家又匆匆离去的太史慈,刘夫人强忍母子离别之苦,喟然长叹:“子义,莫怪母亲心狠。大丈夫处事若无信义、不明恩德,又如何能提手中之剑,升天子之阶?”

    “你父亲早逝,不能再替你扬名,这功名只能你亲自去取了。”

    “母亲能做的,就是让你不受家事牵挂。”

    太史慈个性刚烈、深明恩义,受的便是刘夫人的自幼教诲熏陶。

    哒哒哒~

    战马驰骋。

    两日疾行,半日休憩,太史慈来到了剧城下。

    只见这剧城已经被黄巾围得水泄不通,里外三层,全都是黄巾。

    “以老弱妇孺为前驱,这张饶该死!”太史慈登高眺望,语气也是愈发的愤怒。

    一旦两军混战,又有多少老弱妇孺会死在战场刀剑之下?

    想到自家母亲若是被黄巾裹挟,也可能会如城下的老弱妇孺一般,被驱使为攻城的前驱,太史慈心中的怒意更甚了。

    “贼兵势大,只能待黄昏的时候再入城。”

    太史慈仔细观察剧城外的的黄巾,择选了黄巾贼众困成最薄弱的南城门,趁着黄昏贼众都疲敝的时候,策马突进。

    城下的黄巾贼众猝不及防,根本拦不住太史慈。

    不过片刻之间,太史慈就已经冲到了南城门下。

    “东莱太史慈,奉家母之命,特来助文举公破贼!”

    “请速速开门!”

    城楼上的守将,惊闻太史慈的呼喊,疑虑不定,不敢轻易开城门。

    “速速报知孔相。”

    太史慈见城门未开,知道是城楼上的守将在怀疑自己的身份。

    见黄巾贼兵涌了上来,太史慈当即张弓搭箭:“东莱太史慈在此,上前十步者死!”

    只听得弓弦声响,太史慈箭无虚发,不过片刻间,就已经射杀了七个黄巾贼,众黄巾贼畏惧不敢向前。

    这精湛的箭术,看得城头的守将目瞪口呆。

    而得到消息的孔融,一听是太史慈来了,连忙从东城楼来到南城楼。

    见太史慈一人一马立在城门口,黄巾贼却不敢畏惧向前,孔融不由震撼。

    又听守将说太史慈一箭一人,射杀了七个黄巾贼,孔融更是心中激昂不已。

    “老夫北海相孔融,来者可是黄县太史子义?”孔融高呼询问。

    太史慈见孔融到来,扬声应道:“文举公,太史慈奉母命来救,还请速速开城!”

    确认了太史慈的身份,孔融连忙令人打开城门,迎太史慈入城。

    城外的黄巾贼虽然见到城门开启,但谁也不敢向前。

    太史慈那精湛的箭术,让这群黄巾贼已经胆寒了。

    “子义,老夫等你多时了!”孔融见到太史慈,连日里的焦虑少了,语气变得轻快多了:“显谋离开剧城前,让老夫遣人给令堂赠送粮米,更是叮嘱老夫,若子义来了,可将城中兵马托付。”

    太史慈吃了一惊:“显谋如今在何处?”

    本以为是来报孔融的恩,却不曾想是郑平的恩。

    孔融没有隐瞒,坦言道:“显谋去了平原郡,辅佐刘备去了。老夫本想去请援兵,但奈何贼势太大,信使难以突围。”

    太史慈离开青州三年,对这青州事还很陌生,也不知道孔融口中的刘备又是何方俊杰。

    “文举公,如今贼兵势大,我又初来乍到,即便统兵也未必能击溃贼兵。”

    “既然显谋去了平原郡,那我便去平原郡求取援兵,剧城的守备以及敌情,文举公可详细告知,如此一来,也能让显谋提前谋划。”

    太史慈言简意赅的表达了心中所想。

    虽然勇武,但毕竟初来乍到,贸然统兵可能会坏了原来的布置。

    孔融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召来了都尉宗宝和功曹孙邵商议。

    将北海城的守备情况和敌情详细给太史慈述说了一遍,孔融又拿来肉食米饭,让太史慈饱餐了一顿。

    将太史慈送到城门口,孔融郑重一礼:“子义,剧城安危,可都系于你一身了,望你早日请回援兵!”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