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种子岛岸防火炮的力量远远不能和联邦海军的火炮力量相提并论,仅仅十五分钟的炮战之后,种子岛上的萨摩藩炮兵已经全军覆没。
随后,德川治济下令幕府军队进行抢滩登陆,占领种子岛,使之成为幕府军进攻鹿儿岛的跳板和物资中转地。
岛津重豪本身也知道中华联邦海军具有强大的战斗力,萨摩藩想要在海军和炮兵层面战胜中华联邦,几乎是不可能的,毕竟他们手上所拥有的最先进的武器也是从中华联邦购买而来。
这一事实不单单岛津重豪知道,守在种子岛上的军队也知道,当他们看到己方海军舰队被联邦海军打的屁滚尿流、几乎全军覆没的时候,就知道想要把幕府军拦截在海域之上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了。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毅然决然的向联邦海军发动了炮击,以此吸引联邦海军的注意力,打算在种子岛上做最后的顽抗,尽可能的损耗联邦海军的战斗力。
可他们未免过于高估了自己,实力差一线的对手展开决死进攻,或许能让敌人受到一些损失,可实力差了两三线的对手展开决死进攻,只能是屁股上拔罐——作死。
一阵炮击之后,岛上的炮兵全军覆没,炮兵指挥官当场阵亡。
当德川治济下令幕府军登陆攻击的时候,种子岛上的萨摩军只剩下不到两百人。
不过这些萨摩军倒是很勇敢,明知必然战败,却依然没有逃跑,他们手上只剩下从中华联邦购买来的滑膛燧发枪,他们用这些枪械进行抵抗与登陆的幕府军展开战斗。
幕后军固然不是什么精锐,可他们至少比这些萨摩军有一个优势——他们接受了来自中华联邦军官的专业训练,比他们更清楚该怎么使用这款燧发枪以及如何使用相对应的战术。
再加上人数上的优势,大约十五分钟之后,这二百多守军就战死的只剩下十三个人。
这十三个人身材矮小,面色黄黑,显然有点营养不良,但是他们颇有些视死如归的气势,弹药打光了就挺着刺刀向前冲锋。
幕府军依靠战术进行还击,两分钟过后,最后的十三個人全部战死,种子岛由此被幕府军完全占领。
取得了种子岛之战的胜利之后,德川治济非常高兴,他进一步确定了萨摩军空有强悍之名,但是在中华联邦军官的训练之下,幕府军也掌握了强悍的战斗力。
这场针对萨摩藩的战争,幕府有了胜利的把握。
唯一让他感到意外和有些不满的是,在幕府军打扫战场的时候,幕府军人员意外地发现这些萨摩藩守军所使用的枪械和部分火炮与幕府军所使用的完全是同一款式。
也就是说这些萨摩藩守军使用的武器也是从中华联邦方面购买而来的。
德川治济以此询问一同前来观战的潘升,希望他可以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
结果潘升以毫不惊讶的表情给了德川治济一个让他更加不满的回答。
“萨摩藩主派人带着黄金和白银来向我们购买武器,我们没有理由不卖给他们。”
德川治济对此感到很不高兴。
“萨摩藩是叛逆,贵国难道不应该站在幕府的立场上回绝这些叛逆的购买请求吗?让他们购买到了这些武器,只会增强这些叛逆的战斗力,从而造成幕府军更大的损失,对于贵国来说,这难道不是一个问题吗?”
潘升笑了笑。
“中华联邦只是在军事方面给予幕府协助,在经济方面与幕府展开协作,但是在政治方面,联邦与幕府之间并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联邦并不会介入日本的内政,幕府和萨摩藩之间的内部冲突与联邦政府没有任何关系。
联邦政府也不会因为这种冲突而选择厚待谁,这是不公平的,况且此前幕府也完全没有提及这样的事情,又怎么能以此怪罪联邦政府呢?我认为这是不对的。”
德川治济对此哑口无言,他觉得潘升说的的确有点道理,要是中华联邦咬死这个概念,他的确不知道该怎么要求中华联邦拒绝这样的交易。
所以他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然后请求潘升告诉中华联邦政府,从此拒绝这些反叛集团的贸易请求。
而这一次,潘升答应了。
“既然他们已经向联邦军队发起了进攻,就相当于是联邦的敌人,联邦必然不会放任敌人继续逍遥自在,从现在开始,联邦将站在幕府的立场上考量所有的事情。”
德川治济总算是得到了让他感到满意的答复。
不过作为一个老牌政客,方才潘升所说的那些内容,倒是有点引起了德川治济的注意和警惕。
再联想到之前的建国典礼上,赵学宁所表现出的对专制权力的极端痛恨,德川治济感觉幕府必须要加快自立自强的脚步,以期在未来将中华联邦的势力完全逐出日本。
否则时间越长,局势越不可估量,如果中华联邦对德川幕府有一些不好的想法,或者想要在日本策动同样的事情发生,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
暗暗下定决心之后,德川治济便号令军队向鹿儿岛方向发起冲击。
萨摩藩高层很快就得知了海军的战败与种子岛的失守。
对此,其实大部分人都并不觉得多么的吃惊,包括岛津重豪在内,只是为此感到失望、惶恐和更大的担忧,惊讶倒不是很多。
他们自己心里也清楚,他们所进行的抵抗对于中华联邦来说实在是不值一提,只是不得不这样做,既然失败,他们也没有后路了,只能集中全部的兵力准备和登陆的幕府军展开最后的战斗。
在此之前,他们已经联络了长州藩、佐贺藩和熊本藩的军队前来支援,这三个藩也的确答应了前来帮助他们作战。
只是一个多月过去了,暂时还没有得到他们的军队抵达的消息。
萨摩藩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进行等待,在等待中尽自己的全力展开作战。
如果他们来了,能说明大家的联盟是可靠的,也不枉费萨摩藩牵头进行这么一次反抗,就算最后不能成功,大家也算是问心无愧了。
可要是他们没有来,从始至终只有萨摩藩独自作战,那么岛津重豪也会觉得很生气,可生气之余更多的还是感觉很可笑。
大家的同盟吹弹可破,这帮家伙趋利避害,只知道保全自己而不知道保护盟友,看似躲过了灾祸,可实际上只是给了幕府各个击破的可能性。
他们难道觉得萨摩藩倒台之后他们能躲得过去吗?
德川幕府在能不做人事的地方上,从来都是不做人事的,萨摩藩倒台之后,只会让幕府认为其他各藩没有什么战斗力,很好收拾,所以这三个藩根本没有躲过去的可能性。
这些话岛津重豪已经在他的求援信当中说的很清楚了,他希望这三个藩的藩主能把他的话听进去。
可如果他们就是听不进去,只是想苟延残喘,那么德川幕府很快就会告诉他们什么是真正的不做人。
反正岛津重豪是深深地了解幕府的本质的。
在中华联邦海军的护航之下,德川幕府的军队长驱直入,很快便抵达了岛津重豪的居城——东福寺城的外海海域。
萨摩藩最后的六艘战船在阻止联邦海军靠近这一海域的抵抗作战中全军覆没,他们拼尽了最后一丝可能性,也没有拦住幕府军的登陆。
联邦海军凶狠的炮火击毁了他们所有的希望,凶猛的炮击把这六艘战舰打得千疮百孔,纷纷开裂、沉入海中,满船官兵无一幸存,全部咽死在了大海之中。
未来一段时间内,海里的鱼儿们可以大饱口福了。
而萨摩藩费尽心力构筑的滩头阵地和岸防火炮也没能扭转局势的发展,三万幕府军队在两天的时间内完成了登陆,后续部队刚刚登陆的时候,先头部队已经开始向东福寺城展开了猛攻。
萨摩军在这里组织了很多的防线,他们也把受到训练的一万多主力安排在了这里,这些主力军队全部使用燧发枪,使用刺刀,还装备有从中华联邦购买来的发射葡萄弹的火炮。
在战斗进行期间,这些守军对幕府军造成了比较大的打击,幕府军在一道防线面前就折损了不少兵力,很多幕府军士兵在这道防线的枪击和炮击之下战死。
而造成这一切的最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德川治济不太舍得让接受完训练的旗本武装打头阵。
他想尽可能的保留这些德川将军府直辖的武装力量,以维持德川幕府的强大武力,所以他优先安排了亲藩大名们带来的冷兵器军队进行冲击。
这样的冲击面对萨摩军的枪械和火炮,当然是损失很大的。
萨摩军虽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但是怎么开枪、怎么让火炮发射,他们还是明白的。
打不打的准是一回事儿,能不能打的响是另一回事,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在猛烈的枪击和炮火的攻击之下,幕府军的冷兵器部队受到了比较大的创伤。
尽管如此,这些士兵也是挺勇敢的,他们挥着武士刀向前冲锋,并且使用弓弩等武器予以还击,对萨摩军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与此同时,德川治济请求中华联邦海军在海面上发炮轰击东福寺城。
在得到中华联邦海军的炮火支援之后,萨摩军的第一道防线受到了重创,幕府军趁机压上,萨摩军被迫与幕府军展开了肉搏作战,双方杀得眼珠子都红了。
一阵拼杀之后,因为人数上的劣势,萨摩军第一道防线被攻破,守军几乎全部战死。
而幕府军的冷兵器部队也遭到了比较大的损失,无法再冲击第二道防线,于是德川治济才满足的出动了幕府军的旗本武装。
旗本军队推着火炮开始了对萨摩军第二道防线的轰击。
萨摩军依托着城市建筑和地形进行还击和防守,对持有联邦制式燧发枪和火炮的幕府旗本武装发动攻击,受过军事顾问专门训练的幕府旗本武装则体现出了比萨摩军更加精湛的作战技术。
受过专业训练的炮兵能够比萨摩军的炮兵更加精准的瞄准目标展开轰击,命中率更高,破坏性更大,很快就摧毁了萨摩军防线中的重火力。
步兵力量遂得以进一步推进,萨摩军被迫与慕府武装抵近,进行排队枪毙式的作战。
而在这种战术上的操作层面,幕府旗本武装的熟练度明显超过萨摩军,一阵对射拼杀之后,萨摩军的守军几乎全部战死,第二道防线因此告破。
而当这第二道防线告破之后,岛津重豪所居住的东富寺城就成为了最后一道防线。
一旦东福寺城被攻破,岛津家的藩政就会被覆灭,因此在第一道防线被攻破,第二道防线正在与敌交战的时候,岛津重豪的家臣们就努力的劝说岛津重豪还有岛津齐宣离开东福寺城,向更安全的地方转移。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青山都没了,还怎么烧呢?
这个道理岛津重豪当然明白,但是他的骄傲、他的自尊不允许他做出这样的事情。
并且他也清楚,就算是逃掉了,没有了萨摩藩的根基,他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到时候沦为幕府的通缉犯,以大名的尊贵身份东躲西藏,这种事情他根本就不能接受,与其到时候受辱、如丧家之犬一般惶惶不可终日,还不如干脆的战死在这里。
当然,他也是比较开明的,所以他允许这些家臣、包括所有人,愿意走的,可以离开,自己求生,不愿意走的,可以和他一起留在这里共同赴死。
这个时候愿意走掉的人并不多,包括岛津齐宣在内的大部分人都不愿意离开,他们依然希望带着岛津重豪一起离开。
而就在情况最危急的时候,在第三道防线已经与幕府军展开激烈战斗的时候,他们期盼已久的援军终于来了。
长州藩藩主毛利治亲率领长州藩援军五千人在最关键的时刻抵达了东福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