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 第0071章:何人知贡举?一鸣惊人的张方平

第0071章:何人知贡举?一鸣惊人的张方平

    除夕夜。

    汴京城的条条街道都被挤得水泄不通。

    各种勾栏瓦舍、酒楼茶肆皆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

    街道上灯火明亮,如同白昼。

    随处可见各种杂耍、滑稽戏、猜谜语、卖小吃的小摊贩。

    大街小巷,人人皆穿新衣。

    各种吆喝声、车马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喧天动地。

    若大宋朝每个州城都如这般,那绝对可超汉唐盛世。

    苏良、唐夫子、唐宛眉、桃儿四人吃过晚饭后,也来到大街上游玩,感受年味。

    直到深夜方归。

    这晚,苏良并未守夜,他陪着唐夫子浅饮数杯后,便躺下睡了。

    因为他需参加明日的大朝会,三更天便要起床漱洗。

    ……

    庆历六年,元月一日。

    苏良不到三更天便起了床,然后穿官服,直奔皇宫。

    大宋的礼制颇为繁琐。

    官员们在宫禁外排队都排了大半个时辰。

    随后,随着天色渐亮,文武百官皆来到大庆殿。

    赵祯身穿裘冕(皇帝专用大礼服),手执天子之笏,说了一段祈祷天下安宁、国泰民安的话语。

    紧接着,开启了第二个环节,各国使臣进殿朝贺。

    有辽、西夏、三佛齐、大理、大食等多国使臣。

    苏良望着辽国使臣那副高冷的模样,突然想起了包拯。

    他预估,包拯一定会比这位辽国使臣更加高冷。

    这场大朝会足足持续到近午时才算结束。

    随后便是午宴。

    苏良吃过午饭,便开溜回家了。

    一方面是官服穿的实在难受,另一方面也不需要他作陪。

    陪同各国使臣的官员皆来自太常礼院和礼仪院。

    这些官员贼能喝,乃是精挑细选出来的。

    在保证自己不丢人的情况下,还能让别国使臣丢人。

    各国之间,看似一团和气,其实还是在暗暗较劲。

    特别是宋、辽、西夏三国,使臣们的心眼堪比蜂窝的孔洞。

    正月初六。

    王安石和司马光赴任心切,在苏良相送下,一大早便离开了汴京城。

    而苏良的丈人唐夫子,看完元夕灯节后,也坐上了前往扬州的商船。

    唐夫子已习惯教书育人的日子。

    扬州还有一群孩子等着他上课,而他在汴京无朋无友,也呆得腻了。

    临行前,唐夫子再次交待苏良和唐宛眉,生子乃是今年最重要的事情,务必重视。

    二人也满口答应,必将努力为之。

    ……

    正月十六一大早,察院。

    苏良刚进屋,便见周元正在奋笔疾书,瞧着已写了有大半张纸。

    “子雄兄,刚过完年,便有如此紧急的奏疏要写了?”

    “省试在即,该是推举知贡举的人选了!”周元放下笔,笑着说道。

    这时,苏良才意识到,三年一次的科举省试又要开始了。

    “敢问子雄兄举荐的是谁?”苏良好奇地问道。

    “当下朝堂,宜知贡举者,无外乎三人。欧阳学士、王学士和王中丞。”

    欧阳学士是欧阳修,王学士是指王尧臣。

    当下,二人皆在学士院任翰林学士。

    “欧阳学士为甥舅案所累,名声有损。王中丞文采学识又不如欧阳学士和王学士,故而……”

    就在这时。

    御史中丞王拱辰从外面大步走了进来。

    苏良和周元连忙站起来拱手,见到台长还是要拘礼的。

    周元一脸尬尴,将脸扭向别处。

    他虽然还没说完,但明显就是举荐王尧臣知贡举了。

    王拱辰在屋内转了一圈后,大步朝着外面走去。

    他走到门口时,突然回头看向周元:“子雄,公务若不是很忙,可抽空看一看本中丞之前的奏疏,看看我是不是妄为状元之才?”

    说罢,甩袖而出。

    周元高喊道:“定看,定看,定会欣赏中丞佳作!”

    说完后,周元的额头上已满是汗珠。

    他看向苏良,无奈道:“新年伊始,我便将王中丞得罪了!”

    “无妨无妨!咱这位台长心眼比针孔都小,但说实话,其奏疏确实有一定独到之处,不过……不过比起欧阳学士和王学士还是差上一些!”

    周元认可地点了点头。

    这是整個朝堂都公认的事情。

    而此刻,趴在窗户口偷听的王拱辰,气呼呼地离开了。

    王拱辰和欧阳修乃是同届进士,还是连襟。

    虽然王拱辰是状元,但民间都传的是因欧阳修过于风流,才没有夺得魁首。

    王拱辰是一个捡漏状元。

    王拱辰事事都想与欧阳修较个高低,却事事都不如欧阳修。

    而王尧臣,乃是天圣五年的状元及第,比二人还要早一届。

    资历和学识都要高于王拱辰。

    王拱辰并不差,但与此二人相比,就矮上一截了。

    苏良坐在桌前,思考了片刻,最终还是决定举荐欧阳修知贡举。

    当即也写起了举荐书。

    两日后。

    垂拱殿的御案上已堆放了近百本举荐奏疏。

    举荐欧阳修者,是因其才高。

    举荐王尧臣者,是因其德厚。

    举荐王拱辰者,则是采取排除法。

    欧阳修私德有损,王尧臣过于沉湎学术,不擅创新。

    这样排除,倒是王拱辰最合适了。

    就在朝堂官员们议论着此次知贡举者,到底是欧阳修,还是王尧臣,还是王拱辰的时候。

    三司使张方平突然上奏自荐知贡举,且还写了一篇《论学子文弊书》。

    矛头直指前国子监直讲石介、现任国子监直讲孙复。

    此篇文章,宛如一块巨石砸在一方湖面上。

    “伏以礼部条例,定自先朝,考较升黜,悉有程式。”

    “自景祐元年,有以变体而擢高第者,后进传效,皆忘素习。尔来文格,日失其旧,各出新意,相胜为奇。”

    “至太学之建,直讲石介、孙复益加崇长,因其所好尚而遂成风,以怪诞诋讪为高,以流荡猥烦为赡,逾越规矩,惑误后学。”

    ……

    大概意思就是——

    科举考试,历来都有章程。

    但自从石介、孙复入太学后,太学与国子监的学子们在他们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怪诞流荡、晦涩难懂、以讽刺时政取巧的应试文风。

    此次科举应摒弃这种风格,不然将会惑误以后的学子们。

    民间学子将此文风称为:太学体。

    去年州学、县学扩建,里面的大多学子,学习的都是太学体这种应试文体。

    张方平可谓是一鸣惊人。

    再有月余就要进行省试,而应聘主考官的官员却想要更换考试大纲!

    若朝廷以其意而行,那学子们估计就要慌了。

    这就好比苦练了三年的杀猪之术,临到上场时,突然改成了屠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