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红楼:开局庶子,嫂嫂请自重! > 一百二十七章:贾宝玉的失落,殿试进行时!

一百二十七章:贾宝玉的失落,殿试进行时!

    “何必糜费。

    我已经找太医院大方脉的王御医瞧过了。

    没有大碍。”

    秦业心怀微畅,有一种学生不认老师。

    甚至因为政治利益反目成仇的。

    他庆幸贾琮不像白眼狼,又想说说几位王爷的情况。

    又觉得为时过早,叫他下去找秦钟了。

    秦府后面增设了一个花园。

    贾琮与秦钟闲谈了半天,出书房,走过一道穿堂。

    就是园子,夏花灿烂,荷叶翠绿。

    秦可卿与俩丫头在钓游鱼。

    秦钟一副彬彬有礼:“你喜欢什么花?”

    贾琮想了想道:“芙蓉、牡丹、桃花都好。”

    秦钟道:“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我刚好向父亲要了几坛。

    曹州牡丹,那个鲜艳。”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秦可卿动动鱼竿,轻笑着插口道:“怎么没人爱菊花呢?

    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风中。”

    贾琮笑道:“菊花,我赏不来。

    让陶渊明去赏吧。

    世人爱艳,桃花、牡丹都艳。”

    “你家姐姐像是茉莉......我姐姐不就是桃花了?”

    秦钟挤了挤眼,小声说道。

    秦可卿好奇问:“你们在聊什么?”

    两人对视一眼,默契地闭口不言。

    ........

    自打林妹妹从扬州回来,就变得不对劲。

    他们时常会因谋句玩笑话、某个小事儿。

    便两天一小闹,三天一大吵。

    如此往复,贾宝玉也是心烦的紧。

    特别是上次闹过矛盾之后。

    林妹妹连续十好几日都不搭理人。

    就算回他话也是不温不热地。

    这可苦了宝玉~

    他实在是弄不清自己错在哪儿?

    似乎每次提起贾琮......

    他和林妹妹之间就会有意见不和的争执。

    但这恰恰就是宝二爷最不能理解的。

    他骂那个碌蠢的贾琮,难道还有错了?

    以前林妹妹都是一笑而之,如今为何在意起来?

    何况林妹妹不站在自己这边便罢,却还因他与自己置气?

    贾宝玉百思不得其解,但无可奈何,谁叫他爱煞了林妹妹。

    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虽然他也钟爱云妹妹。

    但这并不妨碍同时喜欢林妹妹。

    宝玉在这方面,倒是异常地看得很开。

    他甚至希望所有姐妹们都能和自己永远生活在一起。

    就这么胡思乱想着。

    贾宝玉又一次厚着脸皮来到了潇湘馆。

    黛玉房中。

    紫鹃端了杯热茶进来,又在香炉中加了宁神香片。

    闺房内暗香浮动,书案上堆着四五本书。

    黛玉正在凝神翻阅,还拿毛笔在书上点画批注。

    今日她穿了一件白绸竹叶竖领偏襟中衣。

    浅紫绣梅花糯裙,满头秀发简单挽成纂儿。

    清雅秀丽,楚楚动人。

    紫鹃担忧道:“姑娘都看一个时辰了。

    小心伤了眼睛,先歇一歇吧。”

    话音刚落,就听门口传来声音。

    “妹妹怎么也用功起来了,都在看什么书。”

    黛玉抬头一看,见是宝玉,淡淡道。

    “只是一些闲书罢,今日舅舅没让你温书吗?

    宝玉原本笑颜如花的脸蛋,一听这话,脸登时就垮了下来。

    自从贾琮闭门苦读,一路高中,如今更是以备殿试。

    贾政见了宝玉就没个好脸色。

    虽然也一直督促他读书,终究没什么长进。

    其实贾政有些死心了,但是口径却没松。

    每日宝玉去荣禧堂请安,贾政必问功课诸事。

    直让宝玉生不如死。

    宝玉只盼贾琮能快快过了殿试,让一切都落下帷幕。

    他届时恐怕还好受点。

    从此不在家中做出读书样子,也好让他从此得以解脱。

    方才听清客说。

    父亲在梦坡斋书屋午睡,便松了心思。

    偷偷跑到黛玉屋里说话,没想到林妹妹一见他。

    便哪壶没开提哪壶。

    却不知贾琮最近殿试在即,每日愈发精进苦研。

    不时拿评本给她看,闭口都是策论试题、名著经典。

    因此连黛玉心中都满是读书的事,见到宝玉不免脱口而出。

    宝玉见她桌上好几本书,和平时常看的都不一样。

    竟是些兵策、史论、农书这类经济实书。

    心中便有些不自在起来。

    他自己只爱读野史、人物通考。

    杂戏之类的轻趣之书!

    最讨厌这种实务之学。

    他实在很难理解,林妹妹的变化为何如此之大?

    林妹妹原本这么清雅之人,怎么也开始喜好仕途经济的东西。

    这些岂是娇贵的女儿家读的?

    没由的污了妹妹这样的钟灵毓秀。

    宝玉心中不禁有些失望。

    这几年林妹妹还是像往常那样,看起来并没有变化。

    但两人之间能谈得融洽的话题,几乎都没了。

    愈发显得生分,想到这些宝玉心痛得透不过气来。

    黛玉毫无所觉,让雪雁上了茶。

    两人又随便说了几句话,便有些索然无味。

    宝玉欲言又止,明显还舍不得走。

    黛玉则是只想着那书还有几页没看完。

    便托词说自己要午睡少许,让宝玉改天再来顽。

    正好袭人过来找宝玉,说太太叫他过去说话。

    黛玉才松了口气。

    继续翻阅剩下那几页,谁想没看多久。

    门外又响起脚步声。

    黛玉眉头微微一皱,待看清来人,才露出笑颜。

    “三哥哥怎么不在家用功,有空到我这里逛?”

    贾琮哈哈一笑道:“也不能一天十二个时辰的研读。

    不然神仙都会倒,也要劳逸结合。

    出来走走散散闷。”

    自从那日与黛玉打开话匣子后,贾琮便不时跑过来找她。

    同时他也有些讶异的发现与黛玉之间,并非无话可说。

    至少在诗词歌赋、名著经典才学上,不比宝钗差。

    比起宝钗那一分若有若无,刻意保持的距离感。

    黛玉反倒显得更真挚、亲近些。

    或许是与扬州那段相处有关?

    反正贾琮自己也说不清,总之在她面前倒还真不用端着什么。

    “妹妹前儿借了几本书去,可看得怎样?

    黛玉笑着指向书案:“自己看嘛。”

    贾琮好奇得走到书案前一看。

    发现书上都用朱笔了细细的标注。

    文字秀雅纤巧观之可爱,标注的文字针砭入理。

    很是精到。

    旁边的宣纸上还对书中精要之处做了摘录。

    没想到她借了自己用于策论的书。

    竟看得如此精细。

    不禁赞叹:‘妹妹真是天生的读书种子。

    如不是生了女儿身!

    哪里轮到我们这些人去考学折桂。

    黛玉眨了眨灵秀的眸子,笑道:“我不过是闲着无事罢了。

    我看三哥哥要读的书实在太多。

    就挑了这几本,有了这些批注摘抄。

    三哥哥再阅时也会省心些。”

    贾琮微微一怔,还不待他反应。

    紫鹃一旁插嘴道:“姑娘往日读书也常有。

    但也没这两日怎么费神,也不怕伤了眼睛。

    我怎么劝都不听。”

    黛玉脸上一红,瞪了紫鹃一眼,说道:“还不快些个给三哥哥倒茶。”

    紫鹃抿嘴笑着去了。

    贾琮心中感动,突然明白黛玉为什么借这些书。

    竟是想着帮自己少费一些功夫!

    遂温声说道:“妹妹不用担心,离殿试还有大半月的功夫。

    时间还算充裕,可不敢让妹妹这般劳神。”

    ~~~~~

    离开潇湘馆,贾琮又去了迎春院儿。

    日子就在这种充实之中一天天过去.......

    明楚商品经济发达,各地府衙县衙的前大街都有店铺。

    而这些店铺,必然和衙门有关系。

    打官司、诉讼的原告、被告都要请衙门中人吃酒吃饭。

    拿京城来说,主干的棋盘街两侧。

    都是京城衙门所在地!

    都察院兵马司、顺天府,前街店铺。

    鳞次栉比,挨挤不开。

    幌子或用铜、或用锡,巴不得一家比一家的大。

    正阳门东西大街、宣武门西小市。

    崇文门东小市的情况,同样如此。

    其中好多铺面廊房围绕栏杆。

    披檐、外檐远远伸出去,路越来越窄了。

    廊房之间的路都有顶蓬遮风避雨。

    当时写地方志、京城志的人悲愤地道。

    今日之街巷,果昔日之街巷乎?

    日促日窄,如蚕食然。

    天下举人汇聚京师。

    各种胡同、酒楼、茶馆,近至正阳门。

    远至南城金鱼池,关厢、街坊。

    都可以看到往日稀奇得难得一见的举人老爷们的身影。

    拥有五元头衔的贾琮、殿试的消息情况。

    都是他们的谈资。

    直至四月二十一日,殿试开始了。

    在顺天府尹和九门提督带领下。

    贾琮等上千贡士进了正阳门。

    这其中自然包括王浩、张冇才、丌诗轩、戴凤祥、龚鼎祠等几位。

    午门两侧就是传说中的六科廊房。

    但是贾琮没机会细看。

    他们进的不是午门中路,午门中路除非皇帝出行等情况。

    否则绝不开启!

    而是由东、西两路进。

    进了皇家宫殿。

    意气风发的贡士们安静了。

    包括贾琮也是,白玉桥栏,碧绿溪水。

    金砖琉璃,宽阔,恢宏,台阶层层而上。

    错落有致的宫殿群、太监、守卫晃得人找不着北。

    因有官兵护送。

    他们畅通无阻地到达了仁华殿大门外。

    仁华殿位于大明宫以南。

    属于大楚紫禁城的中轴线。

    明末战乱后建立,耗资百万,丹陛之下。

    上千举人垂手肃立,提督九门步兵巡捕五营统领杨提督站在考生前面。

    出示一枚空心的银印:“董府尹,请验证虎符。

    皇宫重地,不可马虎。”

    “杨提督请签收。”

    董安掴不苟言笑地也把一枚银印放进空心之处。

    两枚银印竟然天衣无缝地重合了。

    呈现出完整的猛虎形象。

    杨提督点头道:“是大殿外考?

    还是东西两庑?

    不是阁臣们临时请示吗?”

    “钦天监说今儿有雨,龙虎交汇,是吉象。

    改在东西两庑考。”

    一个身穿品服的司礼监秉笔过来说。

    “下官等遵命。”

    两人如圣上亲临似的拜过,杨提督问。

    “刘公公打文书房回来?”

    那刘秉毕笑呵呵道:“六部、通政司的司务厅、六科。

    都察院的文书房都走了一遭,九边防务重要。

    中原的灾荒、水患也耽误不得呀。”

    杨提督、董府尹陪笑不言。

    皆知皇帝似有重用官宦之意,等刘秉毕走了。

    他们一人麾下负责一庑,护送考生入座。

    董府尹道:“仇都尉怎么不见?

    内城防治,是杨大人和都尉大人的职责。”

    杨提督摇头不解,但心中已有揣测。

    “恐怕圣上会亲临,仇都尉调大汉将军去了。

    董府尹交接完了,就守在外头。

    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上千书生,也大意不得.......”

    两人正说着。

    突然仁华殿左门传来鼓乐响动。

    须臾~旗牌、斧钺、刺绣龙凤的卤簿仪仗开道。

    中间的八抬龙辇。

    抬出一位九五至尊来。

    杨提督、董府尹赶忙提袍、头顶地的下跪。

    鸿胪寺、教坊司乐工们的出行奏乐。

    动天彻地,传遍整座场院。

    守卫官兵、太监们都跪满了。

    贾琮等上千贡士,好歹都是四书五经读出来的。

    骚动几秒,立马屈膝跪满。

    司礼监掌印太监戴权喊了一声:“兴!”

    众人起立。

    戴权又喊:“拜!三叩首!”

    众人再次跪下磕头三次。

    戴权再喊:“兴!拜!三叩首!”

    “兴!拜!三叩首!”

    灰头土脸地行了三拜九叩大礼。

    贾琮暗骂不已。

    这时戴权喊了:“礼毕,乐止”。

    众人都是垂头默立。

    没有谁敢抬头正视龙辇上的皇帝。

    乾德皇帝的声音传来了:“科举取仕,乃国家伦才大典。

    朕!奉天承运之圣君,教化万民,尊于孔门之下。

    以安四海、平宇内。

    忻忻于礼贤下士,切切于子民衣食。

    是故,遽然放下奏折,亟传口谕。

    不哓哓于科道,尔等乃我朝将来之新科后进。

    或有出将入相、或有一方父母、或有封疆大吏。

    朕不苦于辛劳,亲临仁华,殿外场院。

    未免风吹日晒,传读卷大臣与朕躬上仁华殿。

    诸贡士于殿内大考,一应监临、巡视。

    防卫等官,丹陛候命。”

    杨提督、董府尹、仇都尉等恭恭敬敬地称颂。

    “吾皇英明,礼贤下士”。

    贾琮等贡士,自始至终都没见上皇帝的面。

    ——————

    既然乾德皇帝临时做主来当主考官。

    张分宜等八位读卷大臣,也只能称赞一声。

    在仁华殿侧陪考。

    那些钦天监果然有些门道,未几便下雨。

    大雨弥漫了整座宫殿,还起雾了。

    斯景看来仙境一般。

    钦天监的所有人都是世代学习天文、星象。

    皇帝凌承嗣不至于事事相信。

    但是今日所奏的“龙虎交汇,大吉”。

    他还是深信不疑的。

    皇帝下令写一篇策论,五百字合格,上不封顶。

    内容竟是敏锐地涉及了;“藩王”、“乐籍”、“马政”等等军国大事。

    考验贡士们文采、史学功底的时刻到了。

    等杂役太监们搬完桌凳,一千多名贡士鸦雀无声地入座。

    围绕仁华殿一圈,座无虚席。

    贾琮分到了大殿西南角落的临窗号数。

    风声呼啸着,雨点哗啦啦击打丹陛。

    董府尹、仇都尉、杨提督面面相觑,各自愁眉苦脸。

    不过做官做到了现在,这点耐心他们还是有的。

    雕龙主座上的乾德皇帝站起来。

    看看张分宜垂头侍立在侧。

    他在上面来回踱步,整个大殿,上千人呼吸。

    然而除了风声雨声,再也听不到别的声音。

    再看看前后左右的十名御前侍卫。

    有一等侍卫、三品补服六名。

    二等侍卫、四品补服两名。

    三等侍卫、五品补服两名。

    这些都是忠心耿耿、精挑细选出来的。

    乾德皇帝心安不少。

    贾琮酝酿半个时辰,铺开红格纸。

    提起蘸墨的毛笔,习惯了写馆阁体的他。

    就要从右到左、从上到下地按格式写“欧体赵面”的书法。

    突然看到作为八名读卷大臣之一的秦业。

    不悦地看了一眼他的手。

    贾琮才醒悟过来:“差点忘了,殿试不能用馆阁体。

    要用楷书.......”

    贾琮也被这沉重的气氛感染到了一些。

    毕竟。

    皇家的仪仗、乐声、守卫不会都是拿出来摆设的。

    其中有震慑人心的作用。

    这不是乱吹。

    总督巡抚见了这仪仗也得腿软。

    贾琮不像有些贡士一样晕过去,就算镇定了。

    主座上的人,是全天下权力最大的男人。

    一言,可以决人生死!

    一言,也能让人飞黄腾达,鹏程万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