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陶应心中一阵兴奋。
尽管他没有回头,但知道,荀攸、荀彧、郭嘉三人,已经朝自己这边走来了。
看来,刚才的做法,是无比正确的。
稳坐钓鱼台,让他们过来,比自己过去效果要好很多。
“子合,为何独自饮酒?”
“公达兄,是我怠慢,还望见谅?”陶应装作很吃惊的样子站起来,向荀攸拱了拱手,同时也向荀彧和郭嘉拱了拱手。
陶应和荀攸仅仅是认识,没有更深的交往。
但是此时,陶应表现的非常坦诚,这也让荀攸的好感度直接上升。
荀彧没有说,但他却一直在看。
对于陶应的反应,心中也是一阵赞叹。
志存高远,文武双全,又不骄不躁,果真传闻不虚。
“今日大将军喜得贵子,人人都在开怀畅饮,子合莫非有什么心事,一人在此独饮?”
“公达并非我,岂知我亦不孤,也是畅饮?”如何应对,陶应早已经打好了腹稿。
“陶校尉明明是一人,为何却说不孤?”郭嘉忍不住开口了。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岂是孤单啊?”
“哈哈哈哈!”郭嘉笑了起来,“陶校尉果然妙人一个,将孤身饮酒,说的这么富有诗意。”
“哈哈哈哈!”荀攸、荀彧两人也都笑了。
有了这样的铺垫,几个人顿时感觉到亲近了许多,没有了刚才的距离感。
“公达,二位兄台,相逢便是缘,当浮一大白!”陶应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就凭陶校尉对饮酒的独到见解,当然要喝了,公达,你说是不是?”郭嘉率先坐下,拿起了酒壶。
“你这个浪子啊,永远都是嗜酒如命!”
荀攸、荀彧也都坐下来。
陶应最后坐下,四人共同举杯,同饮。
“公达兄,这二位是?”
“这是我叔父荀彧!”荀攸指了指荀彧。
“原来是文若兄,失敬失敬!”陶应再次拱了拱手。
“陶校尉听说过我?”荀彧问道。
“文若兄有王佐之才,我岂能没有听说呀!”
荀彧的名气此时非常大,南阳名士何颙,在见识了荀彧的才华之后,惊呼其为王佐之才。
虽然他还是白身,但名气比荀攸还要大。
而且陶应知道,荀彧和荀攸一样,不是闭门做学问的,而是有真正的才能,有深远的战略眼光。
对他的恭敬,那是发自肺腑的。
“陶校尉谬赞了!”现在的荀彧还比较年轻,只有二十五六岁,当然爱听称赞的话,嘴上这样自谦,但脸上洋溢着笑容。
“那这位是?”
“他是……”
“我就是一个浪子,今天跟着公达和文若混酒喝的!”
荀攸刚要介绍,但是被郭嘉打断了。
看来郭嘉暂时还不想和他这些名气不大的小官员结识。
陶应也自然不会舔着脸再做要求。
在这些妖孽般的才子面前,一切都要显得水到渠成,过犹则不及。
“既然是与公达兄和文若兄同来,那便是朋友,同是天涯宦游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啊,我们今天就开怀畅饮!”
荀彧、荀攸、郭嘉三人,再一次被陶应的话给震惊到了。
现在他们已经完全认定陶应是文武双全,假如弃武从文,学识都是上乘。
出口成章,皆是至理名言,这样的人,学识能差?
四个人开始畅饮,诗赋、文章、历史、天文、地理无所不谈,非常热闹和融洽。
不过他们在今天这些人的影响力中是比较小的,不但何进、何苗这样的主角没在意,就连袁绍、袁术、曹操这样的客人,也没在意。
“子合兄年纪轻轻,便做了长水校尉,加上溧阳侯的功绩,将来仕途可谓一帆风顺,但我观之,胸中似乎有无限愁绪,何也?”几个人熟了,当然不会再称什么“陶校尉”那太见外了,直接称呼各人的表字,郭嘉也没有再隐瞒身份。
当然也无需隐瞒,现在谁认识他呀?
今天来,郭嘉目的是想见识一下何进,只要有点眼光就能够看出,大汉天下下一步的走势,与何进有莫大的关系。
刘辩登基,何进可以说一下子就会权倾朝野。
而何进让郭嘉很失望,从而对大汉的前景也失望。
遇到陶应,可以说是意外之喜。
“奉孝有所不知,应自幼学文习武,就想着有朝一日报效朝廷,外御强敌,内平匪患,为天子牧守四方,让百姓安居乐业,黄巾之乱后此念更盛。然随父征战三年,不惜性命驰骋沙场,屡立战功,可是这天下,不但没有太平,反倒是盗匪四起,外族更加虎视眈眈,我大汉百姓流离失所,尤其是西北边陲,北宫伯玉叛乱之后,民不聊生,更有甚者,易子而食,不知何日能够重整这破碎河山,实现心中的志向!”
这些话陶应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因为皇帝还活着,朝堂还有很大的威慑力,不能流露出争霸天下的意图,那就不是野心,而是谋反了。
曹操、孙坚、袁绍,现在看起来,哪一个不是忠臣?
“子合兄有此宏愿,嘉甚是钦佩,我敬子合兄一杯!”
郭嘉端起酒,与陶应碰了之后一饮而尽。
陶应也不含糊,现在的酒对他来说,就像是后世喝啤酒。
“奉孝你满腹才华,如此埋没岂可甘心?我让父亲举荐,在朝为官如何?如今,朝廷可正是用人之时啊!”现在直接征辟郭嘉,肯定不会成功,因此陶应换了个方式。
而这样也能让荀彧和荀攸感觉到自己一切都是为了汉室江山。
“子合兄,我一个浪子,手无缚鸡之力,又无家族福荫,怎可有此想法?只愿酒色不离,岂不快哉?”
“奉孝此言差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我辈青年,岂能蹉跎岁月?”
“子合之言大善!”
这一句话一出,荀彧有些坐不住了,他也是被陶应给感染到了。
而陶应在说这一句话的时候,将声音也稍稍提高了一些。
不远处的几位文士,听到之后,也是连连点头,竟然有几人起身,来到了他们四人这里。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青年才俊,当如陶子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