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让一个小太监去管理两个部门的人选,表面听来无甚大端,然众人心知肚明,此中深意非同小可。毕竟,两部之首,非经此小监点头,难以定夺。于是,此监瞬间成为众官争相巴结之对象。
话题一转,梁青云目光如冰,扫过群臣,沉声道:“昨曰,与群卿同登城观察难民,却有不逊之事发生,有辱朕威。”此言一出,众臣皆心神一震,心知此言指林休徐之事也。
今日,林休徐已不在朝堂之上,消失如同未曾存在。梁青云继而细数林休徐罪状,其行之大胆,竟在赈灾金钱上做手脚,实为不可饶恕。然梁青云考虑到往昔之情,未加重其罪,仅令其退隐,足见梁青云之宽宏。
在此之后,梁青云目光转向赵丞相,而李安的声音也似在其耳畔回响。李安心中暗自嘲笑赵丞相的焦急,本想让梁青云直接夺去其位置,然而考虑到目前人手尚薄,未免得而复失。
梁青云虽初有此意,终因李安之言而作罢。深知若贸然行事,恐引起其他两部之嫌,三部皆难真正掌握。
故此,梁青云遂定下决心,决定亲自挑选户部尚书。此话一出,赵丞相心中一惊,暗自紧握拳头,恐梁青云有所不轨之举。
梁青云继续道:“户部尚书之位,岂可久悬未决。既众卿于工礼二部人选未能定夺,朕亦不便过问,唯户部尚书一职,朕将亲自决择。”赵丞相心中波涛汹涌,暗想此举是否梁青云另有深意。
“徐懿航安在?”声若金石,梁青云君王之威再显。赵丞相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了然君王昨日之承诺非虚。尽管内心难免波澜,至少保全了户部尚书之位,避免了一场无妄之灾。
随着梁青云话落,一位身形丰腴的中年人踉跄步入,跪于朝堂中央,声音颤抖:“臣徐懿航,拜见陛下。”“起来吧,徐爱卿。朕闻你在户部勤勉尽责,夜以继日,认为你可担此重任,你自信否?”梁青云的询问中带着肯定与期待。
徐懿航连忙磕头如捣蒜,声言铭记君恩,誓不负重托。然而,这一切早有预谋,昨夜赵丞相已密谋安排,今日之表现不过是精心编排的一幕戏。
早朝之后,李安未曾停歇,直接率领士兵前往户部。此行与往日迥异,此番为赵丞相与天子交换之结果,使得户部对其倍加敬畏。
特别的身份使得李安所到之处尊荣非凡,毕竟他现已掌控工部与礼部,地位非同一般。因此,新任户部尚书徐懿航亲自迎接,两人客套寒暄后,李安直截了当地切入正题:“徐大人,李某行事直率,直言不讳,此行特为赈灾之粮。”徐懿航回以微笑:“李大人勿忧,此事徐某早有准备,粮食已备妥,随时待君取走。”
此话源自前夜赵丞相之安排,徐懿航明白其中缘由。因此,李安顺利携粮离开户部,至城外。城外,见堆如山的粮食,难民眼中流露出生之希望,此情此景,犹如荒漠中的甘泉,令人心生涌动。
这一切,皆在梁青云的暗中操控之下,无不显露出君王的深谋远虑与民心所向。而李安与徐懿航之间,更是上演了一场宫廷与朝政的精妙互动,展现了他们在这波诡云谲的朝堂之中如何舞动生存之道。
在高台上,李安的声音响彻云霄,振奋人心:“你们是流离失所的人,失去了自己的家园。这不是你们自甘堕落的理由。看看你们周围,依偎着的家人,你们真的愿意一直这样漂泊吗?心里想不想有一天能回到自己的土地上,结束这种生活?”
他的话像是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周围寂静的波澜,所有的难民都把目光聚焦在他身上。他们认识这个官员,是那个在米粥中加沙的人。
但是大家并不怨恨他,反而很感激。尽管粥里有沙子,至少每碗里都有米,这种做法已经很不错了。
李安的话像春天的雨,温暖了他们冰冷的心。谁不想回到家乡重建家园呢?但是,这样的希望很快就被残酷的现实所磨灭。
面对生死,他们怎么敢再有所期待呢?
李安知道,光靠说几句大话是没用的。
毕竟,没有哪个城市能容纳这么多流民。即使把他们安置下来,他们将来怎么生活呢?
“别怀疑,我有办法实现这一切。现在,会读会写的人,站出来。”虽然李安说得信誓旦旦,但是周围的人还是选择了沉默。
李安不在意,他再次提高声音:“会读书写字的人,过来,每人可以得到三碗稠粥。”这番话立刻激起了人们的反应,大家纷纷从地上站起来,期待地看着他。
这一幕展现了李安对于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以及他重建家园决心的坚定。
他的做法虽然简单,但却非常有效,成功地点燃了人们对食物的渴望,更重要的是,点燃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尽管众多流离失所者有意挣扎起立,内心却自知未曾沾过丝毫学问,于是沉重的身躯又悲哀地倒回尘土。然而,在这庞大的三万人之中,岂能尽是文盲?正当众人纷纷卧倒之际,一道柔弱的身影缓缓站起,犹如初绽的莲花,虽柔弱却坚韧。
李安目光所及,即是这瘦弱如枯枝的女子,全身尘垢,难以辨其真容。她似乎身高不过一米六五,体重更是轻得不足五十公斤。近距离之下,李安能清晰地见到她的每一次颤抖。
“你,能识字乎?”李安询问。女子身子一震,然而仍旧轻轻颔首回应。
“回大人,妾身识得几个字。”李安见此,颔首示意,轻声唤她近前。士兵立刻引她至台前,然她全身不住颤动,显露出无尽的紧张与恐惧。
李安露出宽慰的微笑:“勿需惶恐,我但问你几字,非有他意。”言罢,他命手下取来一卷字帖,展于女子面前:“来,观之,告我你识几字。”
女子声如蚊呐,却清晰吟诵:“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声音未落,李安已是一惊,打断她的吟诵:“你,莫非女红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