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开局假太监,女帝独宠我一人 > 第191章 女扮男装的用意

第191章 女扮男装的用意

    此言一出,女子身体猛然一震,卷轴险些坠地。然而,她仍旧忙不迭地低声回答:“是,是的大人,妾身名为玉如意,幸会大人。”

    她一边回答,一边向李安行了一礼。

    李安稍感惊讶,前面的名号和后续的礼数,皆非寻常难民所能。此女子必有不凡之处。然而眼下,她不过是一名流离失所者。

    他点头赞许,回收卷轴:“你识字甚多,书中内容尽知。我现命你负责登记,记录我所选之人。”女子再次行礼,却似有所顾虑,犹豫未决。

    李安见状,不禁询问:“何事在心,但说无妨。”

    女子深吸一口气,终于鼓起勇气:“大人,那…那三碗米粥……”声音越发细微,几不可闻,但李安已听明白。

    在这个冷漠的世界里,她的简单请求显得如此微小而珍贵。而李安,这位掌握他人命运的官员,将如何回应,又能否为她带来一线生机?

    于是,李安以一笑之仪,轻指旁边的粥锅,温言细语对她道:“勿忧,本官必履诺而行,来人,为此女盛取三碗稠粥。”女子却婉转提出:“大人,能否先赐我一碗?其余之粥,愿暂寄于大人处,日后再来领取。”

    李安闻言稍感诧异,继而点头应允。当那一碗稠粥递至女子手中,她顿时喜形于色,急忙行礼谢恩,而后快步返回。李安心中生出一丝好奇,不解她此举何意。

    随着他的视线,目光落在了一个约莫十二岁的女童身上,只见那女子将粥递给女童,温柔地喂食。周遭众人见状,无不咽喉动作,眼神中满是渴望。

    李安立刻指示随从,将母女二人周围圈护,心知饥饿之下,人性易失,决不能让悲剧发生。他心中探究,这女童莫非与她有何深厚关联?是否她之子?

    更进一步思索,李安推测,女子所寄之粥,亦是为女童预留。在这残酷环境下,一位弱女携童,要争取食粥,确是难上加难。

    尤其当他目光触及一旁,一男子凶神恶煞地盯着她们时,李安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想法。料想平日里,她们的食粥或许常遭此人掠夺。

    尽管李安努力治理,防止私下抢夺,但人多眼杂,难以尽善尽美。强者恒强,弱者更弱,此乃世间常理。

    然而既然落入李安眼中,便不容许此事再生。遂命人将那粗暴之徒拿下,面对李安的严厉质问,该男子恐惧至极,跪地连连求饶,誓言改过。

    李安见状,命人带走该徒,对于如何处置,有专人负责,非他所愿深究。毕竟,在这个时代,某些解决手段远比现代要直接许多。

    在这个以强凌弱为常态的世界,李安深知,若盲目求变,恐将自身亦置于风险之中。事事需循序渐进,步步为营,非可一蹴而就。正如他目前所致力之事,乃是最基本且紧要的保护。

    为确保那女子及其女儿的安全,李安命人将二人接至安全之所。尽管心中关切,他仍需将注意力转回众人,再次询问是否有识字之士。

    先前女子因识字而得粥之事,已激起众人心中莫大的共鸣,亦为他们带来了一线希望。每日仅凭两碗粥维生,远不能使人心满意足,饥饿始终如影随形。如今若能得三碗稠粥,谁又能不心动?

    此言一出,原本横卧之众纷纷振作站立。不一时,近百人齐聚李安前,心中虽有所期,李安却知其中必有混杂之辈。

    他的方法直接而有效——命人挨个读出手中卷轴之内容。果不其然,首位上前之人便识字,得粥之余,还被留于身旁。然而至第三人时,其见卷轴后,竟言不由衷:

    “大人,非是下官不识字,实乃大人所展之物,与下官所学不同。”

    李安心知此人不过是欺瞒之辈,未加辞色,直接命人将其拖出,责以板杖,以此警示他人。此举果然有效,原本站起之众,半数人羞愧而退。

    此即李安所欲见之景——以此警戒众人,免得浪费过多时间。当然,即便是剩下的人,亦非皆真识字。李安于心不忍,亦给予每人一碗粥,让其退去。

    最终,仅有二三十人真正留下。对于这些人,李安自不吝啬,每人三碗粥,并命其留于身边,负责记录,与先前之女子并肩作事。

    选择这些真识字之人,李安心中自有考量——只有这些真正能派上用场之人,方能使他心安,用之不疑。

    在随后的日子里,李安着手实施了一项宏大的计划,让那些识字的难民自行组成小组,开始对这三万余名流民进行一番详尽的筛选与分类。他命令他们将众人根据各自的技艺进行划分,诸如木匠、铁匠、石匠等各行各业,都一一记录在册,并依此将他们分组。

    分好组的难民,不再允许他们散落于城墙之外无目的地徘徊,而是要按照地域与技艺进行有序的安排。给予他们的酬劳,是每日能够享用到三碗浓郁的米粥。当看到这些人享受着米粥时,旁观的人群无不咽下口水,心中自责不已,悔恨自己未曾学会识字。但在如此艰难的时代,哪个贫苦人家能有余力让孩子识字呢?

    在对工匠群体进行清晰划分之后,李安还特别为所有人增加了一顿餐,尽管未能提供如工匠般的浓粥,那半碗米粥外加米汤亦足以让他们心生欢喜。

    安排妥当之后,李安并未在此停留过久,即刻率领手下直奔工部。至于教育事务,只能先搁置一旁,毕竟知识的传授与学习非一日之功,需要循序渐进,慢慢吸收。

    此刻,李安的焦点完全集中在工部及其工匠上,更确切地说,是那些工匠手中的工具与器械。李安对城外难民进行如此细致的分类,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有意对工部进行一次彻底的整顿与重组。毕竟,工部内部人员大多是前朝留下的旧臣,虽不至于每一名工匠都有所牵连,但保不准会有潜在的风险。

    因此,李安的策略是能更换则更换,不能更换的则深入调查。带着坚定的决心,李安携众士兵浩浩荡荡直奔工部。但当他走到工部大门前,目光落在那些略显破败的衙门牌匾上时,心中不由得泛起一阵莫名的哀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