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大明第一莽夫 > 第155章 帝鉴图说!朱厚照龙颜震怒!

第155章 帝鉴图说!朱厚照龙颜震怒!

    “陛下,臣以为此书可作为教材!”

    杨廷和再次开口。

    功劳什么的,他并不在意,而是关心小皇帝的学业。

    毕竟杨廷和是小皇帝的帝师,如果这位皇帝陛下日后成了个昏庸君主,于公而言天下百姓都会因此受苦受罪,于私而言他杨廷和也会声名狼藉,所以无论于公于私,杨廷和都希望小皇帝能够进学修德。

    不说什么做个开疆拓土、中兴大明的英明君主,至少做个勤于政事、爱民如子的守成之主,那就足够了。

    听见杨廷和这话,朱厚照也从万千思绪中回过神来。

    野人离开的第五天,想他!

    “张永,传召元辅。”

    小皇帝对张永吩咐了一声,然后又低头兴致勃勃地看起了书。

    杨廷和现在的官职,是正四品的詹事府少詹事,并且因为詹事府的职权特殊,所以在朝堂之上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

    他想要将这本书作为小皇帝以后参加经筵日讲的教材,凭他一人开口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要内阁首辅刘健点头同意。

    时间逐渐流逝,刘健也匆匆赶来。

    休沐日期间,皇帝一般不会召见朝臣,除非是出了什么天大的事情。

    刘健在接到消息后立刻就动身入宫,一颗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儿,甚至还猜想了无数种可能。

    最大的可能,就是那出兵在外的中山侯汤昊,又他娘地搞事情了!

    所以刘健来不及多想,直接匆匆跟着宦官入宫,然后马不停蹄地赶来了乾清宫。

    结果一进门,却看见杨廷和正老神在在地坐在里面,而小皇帝手里面抱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

    气喘吁吁的老首辅当即就急眼了,喘了大半天粗气,神色不善地看向杨廷和。

    杨廷和吧,詹事府少詹事,和内阁不属于一个体系,但是问题在于,人家刘健是弘治帝师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杨廷和现在就是在走刘健的路,从翰林院到东宫詹事府再到内阁,所以面对刘健这位“老前辈”,杨廷和那是一向持晚辈礼,立刻就起身行礼。

    “下官见过元辅大人。”

    经他这么一提醒,小皇帝这才起身上前,扶着刘健坐下,然后将手中的书递给了他。

    “元辅,看看这本《帝鉴图说》怎么样?能否作为朕参加经筵日讲的教材?”

    刘健:“???”

    啥?

    教材?

    你着急忙慌地把老夫喊过来,就问了看一本教材?

    我XXXXX

    刘健强忍着心中的火气,接过这书一看,却是瞬间愣住了。

    因为,这本《帝鉴图说》,确实堪称经典。

    此书由一个个小的故事构成,每个故事配以形象的插图,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圣哲芳规”讲述了历代帝王的励精图治之举,下篇“狂愚覆辙”剖析了历代帝王的倒行逆施之祸。

    而且这书中的插图很是灵动,线条简单,轮廓清晰,朴拙中带有几分稚趣,可爱又不失传神,让人一眼看了就难免好奇地深入看下去。

    虽然,这书对于刘健而言,略显幼稚,但是对于小皇帝而言,却是难得的好教材!

    事实上,杨廷和曾经找过刘健,商议小皇帝教材的事情。

    毕竟小皇帝不爱学习,参加经筵日讲的时候,要么就是装装样子,要么就是直接睡大觉,他们这些儒臣那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毕竟皇帝要是不喜欢儒家经学,那对入臣而言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比如说太祖高皇帝,再比如说太宗文皇帝,就是这其中的佼佼者!

    而小皇帝朱厚照,也隐隐有了这个趋势,所以刘健和杨廷和其实商议过很多次,能否找到一个好的办法,让皇帝陛下扭转对儒学的观念,重新投入到儒学怀抱之中,跟他亲爹一样,做个勤政爱民的守成之君!

    只是问题在于,不管是刘健,还是杨廷和,哪怕满腹经纶、学识渊博,可他们也因此受制于儒学,受制于这个时代,局限于当前这个大环境之下,所以即便一直在辛苦寻找改变的方式,却是一直不得要领。

    而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这本《帝鉴图说》,就是不折不扣的帝王教材,甚至可以作为大明历代帝王子孙的启蒙教材!

    刘健认认真真地耐心看下去,从第一页翻到了最后一页。

    这期间朱厚照和杨廷和也没有打扰他,而是耐心地等待着。

    直到刘健看完了最后“任用六贼”这个故事,这才长舒了口气。

    “精彩!”

    “实在是精彩!”

    “陛下,此书不但可以作为陛下参加经筵日讲的教材,更是作为日后皇室子孙的启蒙教材!”

    刘健直接定下了基调,这本书不但可以用,而且可以大用!

    为什么?

    因为此书完美地解决了眼下的困境。

    大明皇帝不喜欢儒学,这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就不用多说了,小时候穷得连饭都吃不上,差点就饿死了,哪里还有功夫读书啊!

    太宗文皇帝(朱棣)也是个传奇,小时候接受了正规的宫廷教育,那也是天天挨板子的人,后来出镇北平横扫大漠,做了皇帝之后更是六飞五渡,打得北虏抱头鼠窜,可惜是个战争狂人。

    唯一喜好文治的建文皇帝(朱允炆),正儿八经的儒家门徒,自幼喜好儒学,可惜太过相信文臣缙绅的话,以致于最后被篡夺了江山,连生死都不清楚。

    后来就是洪熙皇帝(朱高炽),也是位谦谦君子,宽厚仁慈,礼贤下士,可谓是文臣缙绅最渴望的完美君主,奈何天生疾病身宽体胖,最后英年早逝,只做了不到一年的大明皇帝。

    紧随其后的,就是太宗文皇帝的好圣孙,宣德皇帝(朱瞻基),秉持着洪熙帝休养生息的策略,全面收缩防线,还废置交趾还国安南,大明也因此迎来了一个真正的盛世!

    然后,正统加天顺皇帝(朱祁镇),不予评价,怕诛九族。

    中间夹杂的景泰皇帝(朱祁钰),除了有些私心外,称得上是一位守成之主,稳住了大明政局。

    天顺之后,就是成化皇帝(朱见深)了,他就是第一个旗帜鲜明打压文臣缙绅的大明皇帝,洪武皇帝和永乐皇帝那都不能算是打压,因为本就是武盛文衰,只能叫顺手收拾,而自正统之后文臣缙绅逐渐把持朝政,成化皇帝就开始了打压文臣缙绅之路。

    可惜,效果并不显著,或者说基本上没什么效果。

    成化皇帝之后,就是弘治皇帝(朱佑樘),也就是先帝爷,基于刘健这位正儿八经的帝师倾心教导培养,弘治皇帝也成为了类似于洪熙皇帝的完美君主。

    宽厚仁慈,礼贤下士,从谏如流,任用贤良……可以说文臣缙绅能够想到的一切完美词汇,都可以用到先帝爷身上,这也是刘健这位弘治帝师,这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可是,这份骄傲,最终也变成了遗憾。

    先帝爷即位之初一心渴望着励精图治、中兴大明,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天下军民困苦,民穷财尽!

    哪怕是刘健此刻回想弘治皇帝的一生,依旧会痛得无法呼吸。

    弘治皇帝从未对不起他刘健这位帝师,而他刘健却对不起自己这个皇帝学生!

    现在,机会再一次地摆在了刘健面前,他没有犹豫,而是选择了支持!

    帝鉴图说,不只有上篇“圣哲芳规”,历代帝王的励精图治之举,还有下篇“狂愚覆辙”,历代帝王的倒行逆施之祸!

    其中图画部分占有相当的份量,书中每一则事例都配着一幅画,每幅画都占一整幅页码,而且这种画图模式是刘健从未见过的手法,线条简单,轮廓清晰,微言大义,堪称经典!

    是以刘健看向了杨廷和,满脸欣慰地笑道:“介夫(杨廷和字),老夫还不知道,你竟有如此惊人的丹青之术!”

    杨廷和闻言一愣,随后神情变得古怪了起来。

    “咳咳,元辅大人,这书……不是下官编写的。”

    刘健:“???”

    嗯?

    谦逊?

    还想与其他友人一起受赏?

    可以,没问题,光是这本书,就值得你杨廷和名留青史了!

    刘健当即扭头看向小皇帝,郑重开口道:“陛下,现如今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抱恙在身久病不朝,内阁事务繁多,老臣与东阁大学士谢迁年龄皆大,恐贻误朝政,怠慢政事!”

    “今有贤良杨廷和,少年成名,满腹经纶,熟知民间疾苦与边防战事,老臣举荐杨大人入阁,共同参预机务,以辅朝纲!”

    此话一出,杨廷和大惊失色,身体本能促使他跪倒在了地上。

    他想要开口拒绝,可是却无法拒绝。

    因为走“帝师”这条路,和寻常官员不一样,帝师最终的归宿,都是在于内阁。

    因为内阁执掌“制诰”和“票拟”职权,这都是等同于“代圣立言”,代替皇帝陛下决策,身为帝师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所以杨廷和的前程,其实早就限定死了。

    他不能像天官大人马文升那样,进入六部执掌实权,而是只能走元辅大人刘健这条路,从翰林院到东宫詹事府,再到内阁,替皇帝陛下拟旨制诰,从而辅佐君王匡补时弊、燮理阴阳!

    这,就是大明帝师的最终归宿!

    看着跪在地上的两朝帝师,朱厚照立刻上前,逐一将他们二人给扶了起来。

    “杨师的学问和本事,朕自然是知道的。”

    小皇帝斟酌了一下措辞,淡淡开口道。

    “但杨师资历政绩不足,朕即便有心,恐落人口实,所以杨师入阁一事……”

    说实话,杨廷和是朱厚照的老师,哪怕他屁股再歪,也会向着自己的徒弟,所以朱厚照巴不得杨廷和早日入阁。

    但是问题在于,这不合适。

    为什么不合适?

    因为杨廷和没有什么政绩资历可以说的。

    杨廷和四岁时知声律,七岁时每日读书数卷,为科举做准备,成化七年乡试中举,时年十二岁;成化十四年,杨廷和登进士第,时年仅十九岁。及第后,他被选任为翰林院庶吉士。

    入翰林院后,杨廷和也没停下脚步,凭借着满腹经纶,弘治二年升任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宪宗实录》和《大明会典》;弘治四年,升为翰林院侍读,弘治五年任经筵讲官;弘治八年,皇太子朱厚照出阁,杨廷和等七人被举荐侍奉太子讲解、读书,其中杨廷和任左春坊左中允。

    甚至到了弘治十一年,杨廷和奉命主持顺天乡试,顺天府乃是帝都所在首善之地,这乡试主考官等同于是光耀门楣、足以位列族谱第一页的光荣事迹;弘治十五年,杨廷和因参与修撰,被破格提升为左春坊大学士。诏命下达后,士大夫们皆感惊喜,该官衔被认为“不设者五十余年矣”,偏偏唯独杨廷和一人打破了旧制。

    弘治十八年,杨廷和奉命主持会试,这会试比之顺天府乡试还要高出一筹,基本上可以族谱单开一页了,上书特书杨廷和的光辉事迹;五月,孝宗驾崩,朱厚照即位,七月,杨廷和作为武宗在东宫时的老师,升任詹事府少詹事。

    直到正德元年,朱厚照改元“正德”,杨廷和任讲官。十月,朝廷修《孝宗实录》,杨廷和为副总裁。

    说实在的,朱厚照对自己这位帝师,还是挺不错的。

    但是小皇帝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不能做“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事情,不然太让人寒心了。

    杨廷和有什么资历政绩吗?

    确实没有,就在翰林院和詹事府打转,比之地方知府还不如。

    这种情况,杨廷和要是突然入阁,天下官员肯定不会服的。

    不过,老首辅刘健既然开了这个口,那他自然想好了一应后续。

    “陛下放心,臣会于明日廷议举荐杨大人入阁!”

    听到这话,朱厚照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

    他等的就是这句话!

    然而这笑容还没持续多久,就因为陈宽的到来,彻底消散了。

    “陛下,中山侯急报!”

    小皇帝闻言急忙上前一把夺过奏报。

    看完之后,朱厚照脸上的笑容不但僵硬了,暴怒之下甚至一脚踹翻了案桌!

    这突如其来的惊变,吓得刘健和杨廷和面面相觑。

    小皇帝也明白,这事情跟两位帝师没有关系。

    所以他强忍着心中火气,恶狠狠地看向陈宽咆哮着开了口。

    “召集所有廷臣议事,立刻!”

    此话一出,陈宽硬着头皮提醒道:“陛下,休沐未曾结束……”

    “朕让伱立刻去召集廷臣!来不了的,就别来了,朕废了他们!”

    “还有户部和都察院,五品以上官员全都给朕叫来!”

    “朕倒是想问问他们,到底想要干什么?!”

    今日第二更,读者朋友们多多投票多多订阅支持,万分感谢!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