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斐厨艺瞬间成为佳话,其名声不胫而走。
郡守府从上到下,没人不想尝上一口王爷做的美食,但他们知道自己的身份不配享用王爷亲自烹饪的美食,整个岭南唯有少数几人才能得王爷恩宠。
但好消息是,王爷的侍女杨依依得到王爷真传,而厨娘可以向杨依依学习这等美食的厨艺。
不久之后,郡守府的伙食便会改变。
午膳过后,齐良随王爷来到教育部公堂。
“孟羽何在?”齐良环视四周,发现孟羽的位置空无一人,遂向旁边的小吏询问。
小吏恭敬地回答说:“回王爷、部长,副部长昨夜通宵达旦地审阅考卷,直至午时方休。目前他已去休息。”
“将孟羽审阅过的考卷置于案桌的另一侧。”齐良没有继续关注孟羽,转而吩咐小吏。
杨斐则来到齐良的主座上。
他随手拿起一份齐良审批的答卷翻阅起来。
齐良在一旁静静地候着。
这份考卷经过齐良的审核,在末尾处标记了一个“良”,意味着考卷通过,但答案仍有提升空间。
再看此人另外两份答卷。
教师的素质考核齐良给的是良,劝学诗齐良给的是优。
二良一优。
很普通的成绩,这个成绩会记录在案,作为教师们首次评级的重要参考。
教师评级是齐良的创新之举。
他借鉴了官员政绩评级的制度,根据教师考核成绩进行分级。
有甲乙丙丁四个评级。
似二良一优,只能是丙级评级。
三优毫无疑问是甲级,二优一良是乙级,二良一优是丙级,三良则是丁级。
除此之外,三项考核中,任何一项成绩被评定为差,都将导致无法通过教师考核,自然也无法获得评级。
三份答卷看下来,齐良的审批没有太大问题,杨斐便未做更改。
随后,他继续一份份答卷认真看下去。
总体而言,齐良的批改问题不大,偶尔有几份答卷处于优良模糊的界限范围内,给哪一种都可以,但齐良往往选择给优。
杨斐则全部改为良!
对于杨斐的做法,齐良满脸困惑的询问道:“王爷,此举是何缘故?”
杨斐笑着解释道:“似这种两种皆可的答案,便要给予偏差的评价,如此,他们才知晓自己的答案并非最好的答案,若你给予优评,他们会将这个答案误以为是最好的答案,日后行事也会以此为标准。”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不给予优评而是给予良评,是为了提醒他们不要满足于现状,学无止境。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继续努力。”
听见王爷的解答,齐良恍然大悟。
仔细一想,王爷言之有理。
如果自己过于宽容地给予他们优评,反而可能对他们的成长造成阻碍。
看完齐良审批的答卷,杨斐转向复查孟羽审批的答卷。
相较于齐良的答卷来说,孟羽的答卷明显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提升。
杨斐随手拿起一份,便发现上面的评级与自己心中预估相差甚远,倒是第三题的劝学诗,孟羽评级准确无误,与自己预估的毫无出入。
差距最大的,是第一题。
全部看完后,杨斐发现孟羽在第一二题上至少评估错了八成。
这并非是因为孟羽的观点与他不符,而是因为他在几个界限模糊的答案上犯了错误,说明他对优良两种评级的标准把握得不够准确。
不过杨斐也能从审批之中看出孟羽在逐渐进步,正确的两成几乎都来自于后面审批的那部分答卷。
“王爷,此次共有二百七十八人参加考核,其中一百二十人通过教师考核,分别为甲级三人,乙级十五人,丙级四十三人,丁级五十九人。”
齐良将最后的数据统计出来,汇报给杨斐。
通过率不足半数,让杨斐不禁微微摇头。
这是最基本的考核,然而他们的通过率依旧连一半都达不到。若是与后世的教师资格考试相比,恐怕十人之中能有一人通过就已经算是不错了。
显然,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在思想上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
杨斐郑重地指示道:“虽然教师考核的通过人数不高,但教师关乎千万岭南学子,我们必须严谨对待,不可马虎大意,亦不可宽容行事,教师资格今年未考过之人,明年仍有再来的机会,可一旦放进去一只害群之马,祸害的便不仅仅只是少数人。”
“记住四个字:宁缺毋滥。”
“对于不合格的人,我们绝不能网开一面。”
“此外对参与教师资格考核之人,若连续三次未能通过,永不得录用。三次不过,表明此人既无法理解本王之政策,又固守旧有观念,缺乏变通之道。这种读书人,对本王而言毫无用处。
齐良内心一震,应声回答:“是,王爷。”
杨斐悠然起身,将重任交予齐良:“剩下的交给你了,本王现在要去写养豕手册。”
说完,杨斐背着手离开。
又完成一件大事,杨斐心情愉悦,一路哼着小曲回到书房。
孟蝉衣察觉到杨斐归来,主动跟了上去。
此时,杨依依正在后厨挥动锅铲,苦练杨斐传授的烹饪技巧,而高小小则借口陪伴实则是为了品尝杨依依新学的菜肴,选择同样待在厨房。
“本王写,你来记。”
杨斐示意孟蝉衣坐下,准备开始口述关于养猪的知识。
“奴婢遵命。”
孟蝉衣依令在杨斐身旁坐下。
而杨斐开始回忆后世关于养猪的知识。
他从小在农村长大,那时候农村家家户户养猪,杨斐也算了解该如何养猪。
当然,那本赫赫有名的《母猪的产后护理》杨斐闲来无事也曾看过一些,七七八八综合起来,想必足够。
猪这种牲畜,没那么金贵。
“首要任务是改名,豕太难听了,日后更名为猪,其次便是对猪进行阉割,除了做种的种猪之外,所有用于食用的猪都需要进行阉割。”
杨斐一边回忆,一边叙述。
孟蝉衣则全神贯注地记录着杨斐的每一句话,手中狼毫笔毫不停歇。
一位自小在深宫中长大的王爷,不仅精通烹饪之术,还擅长饲养牲畜,更难得的是,他对治国之道也十分擅长,文采亦是卓越非凡。
堪称全能。
每当孟蝉衣想到这些,她的心中都会涌现出无数的疑惑:这位王爷究竟是如何掌握如此丰厚的学识。
同时,也对杨斐愈发的仰慕了。
断断续续说了半个时辰,杨斐总算将脑海中的养猪知识全部窄干,一滴都不剩。
“好的,这些就是本王所知的一切,剩下的便需要在日常饲养中观察发现。”杨斐说完,感到一阵口干舌燥,他端起茶杯,一口气喝光了杯中的凉白开。
孟蝉衣则细心地整理着刚刚记录的资料,每一页都按照顺序仔细地叠好。
稍作休息后,见孟蝉衣已经整理完毕,杨斐站起身来说道:“蝉衣,随本王一同前往城外,本王要挑选一块合适的土地来建设养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