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 第327章 攻取常山

第327章 攻取常山

    李亨被废,杨国忠已死,李琩被策立为太子,委以监国的事转瞬间传遍大唐。

    各方势力尽皆哗然。

    其中,最震惊的是安禄山。

    安禄山对李琩本来就有惧意,杨国忠一死,他又失去了清君侧的借口。

    洛阳城里,安禄山此时正对严庄等人大加斥责,道:“当初就是你们鼓动本帅清君侧,如今大军被阻于潼关,数月不能破,北归的路也遭到唐军威胁,唐军集结,我们所占的不过汴州、郑州等几个州郡,如何能够取胜?我看这仗也不要打了,退回范阳,偏居一隅,尚有活路。”

    田乾真连忙道:“自古以来,经营大业,皆有胜败,怎能一举而成?现在唐军虽然势大,但内部离心,如何挡我精锐之士?若大帅现在放弃洛阳,便会导致军心涣散,兵无斗志,如此大帅危矣!”

    严庄跟着道:“既然杨国忠已死,大帅便也不用清君侧,而应顺应天命,登基称帝。”

    其他人也纷纷出来劝谏。

    安禄山听着众人的话,若有所思。

    其实,安禄山现在最担心的,是他们自己内部离心。

    他起兵谋反,对手下的这帮汉人文武并不十分信任,历史上汉人将领崔乾佑攻下潼关后,他很快就把崔乾佑换下,换上了胡将孙孝哲。

    孙孝哲是契丹人,他母亲和安禄山私通,颇受安禄山信任。

    安禄山的死,明面上是安庆绪和严庄的合谋,但从安禄山死后,安庆绪贪图享乐,不理朝政,汉将独大的局面来看,其根本原因,极可能是叛军内部胡汉争斗的结果。

    但现在,由于李琩给到叛军极大的压力,叛军内部居然暂时团结了起来。

    安禄山沉吟半晌,点点头,道:“既然诸位强烈请求,本帅也应顺应天命,顺应民意,登基称帝。”

    叛军众将同声道:“陛下英明!”

    ……

    太原,唐军军中大帐里。

    朔方将领收到朝廷敕令,表情各异。

    李光弼最为耿直,又曾在李琩手下做过事,当即道:“当初我们南下河东,本就不是明智之举,导致错失战机,如今既然朝廷有敕令,我们便应该听令行事,立即兵出井陉口,取下常山。”

    郭子仪于政事比较圆滑,只看着众人,并不说话。

    先锋使仆固怀恩沉吟片刻,接道:“就算现如今的太子殿下监国别有他因,但终究是大局已定,现在我们再继续南下,便是谋逆,弃国弃家,弃天下百姓于不顾。况且太子殿下先前便掌陇右道四镇,统兵二十余万,我们与他为敌,丝毫没有胜算,不如听令行事,进军河北,为平叛立下大功。”

    朔方节度判官崔漪道:“朝廷并没有派监军过来干预战事,反而送来粮草,足见太子殿下给予朔方军完全信任。”

    李光弼道:“某曾在太子殿下手下做过事,太子殿下一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现在朝廷没有清算废太子旧有势力,可见我们只要立功,就还有机会保有富贵。”

    其余诸将闻言,纷纷附和。

    郭子仪见大家意见统一,便道:“既然如此,我们便兵出井陉口,攻取常山郡。”

    “是。”众将领命。

    ……

    李光弼率朔方军以及收编的云中叛军,新招募的士兵,共计一万人,从太原出发,急行军数百里,穿越太行山,出井陉口,突袭了只有三千叛军守城的常山郡治所真定城,俘虏了叛将安思义。

    李光弼取下常山后,就地休整,每日练兵,对百姓加以抚恤,同时优待俘虏,愿意留下来参与平叛的,就留下来,不愿留下的,就发放路费,允许他们回家。

    叛将安思义大受感动,投靠了李光弼,将自己知道的叛军情况尽数告知李光弼。

    其中就包括,他已经向史思明求过援,史思明很快就会回来攻常山,但史思明的部队大部分是骑兵,步兵较少。

    李光弼相信安思义的,积极备战。

    两天后。

    史思明带着三万大军,来到常山真定城城东。

    李光弼带三千精锐步兵,在东门外背靠城墙,列阵以待。

    史思明见李光弼居然敢出城迎战,哈哈大笑,道:“李光弼倒是有几分勇气,但守城哪里有这样守的!”

    说罢,命令骑兵发起冲锋。

    李光弼带着步兵方阵边战边退,同时丢下大量财物,吸引叛军。

    叛军步步推进,跟快就到了城墙之下,

    下一步,就该步兵登城了。

    但这时,城上的五千重驽现身了。

    李光弼命令五千重驽射击,齐射十轮,准备攻城的叛乱步兵瞬间阵亡千余人,阵型大乱。

    叛军阵型一乱,李光弼又率领三千步兵反推,斩杀叛乱步兵千余人。

    史思明大吃一惊,但并没有慌乱,而是重新换上骑兵,想完全吃掉李光弼这三千人。

    但李光弼早有准备,史思明刚变阵,城中就奔出了两千名弓箭手,以弓箭掩护步兵撤退。

    骑兵无法攻城,史思明步兵本来就少,这一战打下来,史思明自知无法再进,便暂时收兵,准备从后方调攻取饶阳等的步兵过来打真定城。

    李光弼初战告捷,士兵欢庆,但李光弼并没有多高兴,因为他知道,以现在常山的守军力量,如果史思明调大量步兵前来,真定城很难守住。

    于是,让士兵们欢庆一夜后,李光弼便召集诸将议事。

    李光弼道:“真定城位置极其重要,叛军不会轻易放弃,我料定史思明必会再次征调步兵过来攻城。”

    安思义进言道:“离真定城最近的叛军精锐步兵,是在饶阳,史思明极有可能调饶阳步兵过来攻城。”

    李光弼沉吟半晌,道:“领兵作战,在于灵活应对,如今守不如攻,不如主动出击,埋伏史思明所调步兵。”

    诸将附议。

    于是李光弼发步骑各两千人,让判官崔漪和安思义带领,偃息旗鼓,偷偷溜出真定城,渡过滹水,行至逢壁,遇到正在埋锅做饭的叛军援兵。

    崔漪和安思义即刻发起进攻,大获全胜,并摧毁叛军攻城器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