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 第368章 杜曲东村

第368章 杜曲东村

    袁晁起义,正是因为安史之乱时,朝廷对江淮和江南剥削得太狠。

    除了袁晁之外,南方还有刘展、康楚元等叛乱,只是南方军队不如边军强悍,很快被镇压。

    但是,叛乱镇压了,并不代表问题解决了。

    如今袁晁出现,又再一次给了李琩警醒。

    李琩沉吟片刻,道:“这袁晁考的哪一类?”

    王维道:“他懂诗词歌赋,但是并不精通,此次来,是考农业,他说他擅长水稻种植。”

    “哦?”李琩微惊,道:“那我得见一见,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吧。”

    王维见李琩如此重视农业,颇为高兴,道:“臣请前去宣他。”

    李琩道:“不必,许久没出宫了,朕出去逛逛,也好见见学子们。”

    李琩说罢,转对太监百福道:“让皇后随我一道同去,其他后妃愿意去,也一并带上,对了,叫上太子。”

    “喏。”百福领命去了。

    王维听李琩出门就想带上杨玉环,欲言又止。

    李琩注意到王维的神情,笑道:“王右丞是怕我太过宠信后宫吗?”

    王维忙道:“臣不敢。”

    李琩微微一笑,道:“我听民间有传闻,说大唐有四大。”

    王维似乎没听过这事,道:“请陛下赐教。”

    李琩笑道:“说是宦官权利大,武将脾气大,皇后野心大,皇帝爱自大。”

    王维吓了一跳,连忙起身,道:“臣……臣没有听闻过。”

    “可能是因为传闻还不够广吧。”李琩站起身,“深宫里呆久了,容易忘了外面是什么样,带他们去看看,不是坏事。”

    “陛下说的是。”王维恭敬回话,没有再说。

    ……

    长安城南外杜曲东村,此刻热闹非常。

    热闹的原因,一是士子们都来长安应试,但是大部分人都住不起城里,只能住城外的乡村,二则是杜甫也住杜曲东村。

    杜甫现在虽然当了左拾遗,但是李琩并没有给他赐宅院,以他的薪资水平,想住进长安城,还得再苦好几年。

    士子们知道杜甫是李琩的近臣,也都愿意和杜甫拉拉关系,袁晁也默默跟过来凑热闹。

    只听一书生问道:“杜拾遗是天子近臣,深得陛下信赖,陛下还没有给杜拾遗赐宅院吗?”

    杜甫还未回答,一工匠便抢道:“陛下赏罚分明,断不会因为亲疏就胡乱赏赐。”

    那书生看了一眼工匠,见这工具是个衣着朴素的四十多岁男子,反问道:“听你这口气,像是你和陛下相熟一般。”

    工匠得意的笑了笑,道:“有幸见过陛下几面。”

    “吹牛吧。”另一人站出来反驳,“瞧你的模样,非达官贵人,怎能见陛下的面。”

    工匠急了,从怀里小心翼翼的掏出一枚铜质奖章,举起来秀了秀,道:“这是陛下亲手赏赐。”

    “是吗?”众人表示怀疑,“我们怎么不知道?”

    工匠道:“这是之前我在安西制作曲辕犁时,陛下见我手艺好,亲自赏赐。前不久,我又跟着制作采盐的新工具,刘尚书说了,陛下还会赏我。”

    一旁的袁晁听到这儿,忍不住好奇,凑上前去,问道:“跟着制作工具都能被赏?”

    工匠道:“做得好,自然就可以。”

    众人正说得热闹,忽然大队禁军开路而来。

    众人吓了一跳,都好奇是谁。

    随着禁军完成警戒,杜甫看到了骑马而来的李琩和杨玉环等人。

    杜甫连忙上前,行礼道:“臣拜见陛下。”

    众人听杜甫说这人就是皇帝,连忙跟着叩拜。

    李琩翻身下马,道:“诸位不必多礼,朕听闻大家聚集在此,特来看看。”

    众人拜谢李琩,这才起身。

    王维注意到人群中的袁晁,低声对李琩道:“陛下,袁晁果然在此。”

    李琩点点头,来到杜甫跟前,笑道:“山环水绕,四郊多白杨,子美住这里,倒也惬意。”

    杜甫陪笑道:“不知陛下到此,臣有失远迎,还望陛下恕罪。”

    李琩道:“朕也是一时兴起,不妨事,便去你家里坐坐吧。”

    “是。”杜甫应声,连忙引路,道:“陛下请。”

    李琩也不客气,与杜甫一道前去。

    杜甫出身官宦世家,祖宅还算大,但已经破旧,屋有中堂、东庭和西轩三处,院子里有一条小道,小道两边已经被开垦成地。

    李琩打量了一圈,问道:“子美这两块地是种什么的?”

    “左边是甘菊,右边是决明子,此二者不仅可以观赏,还能当中药材售卖。”杜甫恭敬回话。

    跟来的杨玉环等后妃见杜甫生活这般清苦,都颇受触动。

    特别是韦娴懿。

    因为韦娴懿祖上也是住这附近,只是她这一房最近几十年都比较得势,因此搬进了城里。

    李琩与杜甫闲聊几句,王维便把袁晁引来拜见。

    李琩打量了袁晁一眼,只见其三十岁左右的模样,相貌普通,但身体健壮。

    李琩道:“朕听闻你对农业颇有专研?”

    袁晁见李琩居然听说过他,受宠若惊,忙道:“回陛下,小民家在台州,多种水稻,见得多了,有些想法,专研则万万不敢当。”

    李琩道:“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袁晁道:“小人之前有幸去过一次岭南,见那里有个别田里种有一种特殊的水稻,其性耐旱,且成熟较早。”

    李琩道:“是本地的品种吗?”

    袁晁道:“似乎不是,不知是从南诏还是从占城引进的。”

    “是吗?”李琩一惊。

    因为袁晁说的,有些像占城稻,而根据历史记载,占城稻是北宋才引进。

    李琩细细想了一下,发现了盲点。

    历史记载的是,北宋从福建一带引进占城稻并推广,但什么时候传入福建的,还没有定论。

    但追溯历史,大唐很早就和南亚一带有紧密联系,武则天时期,占城便开始向大唐朝贡,李隆基当政的时候,占城朝贡更是频繁。

    而且在大唐时期,广州就已经是一大港口,与南洋的贸易十分频繁。

    由此可见,占城稻此时极有可能已经传入大唐,只是历史上大唐就此开始衰落,战争频繁,少有人关注此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