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 第394章 编户契丹

第394章 编户契丹

    契丹的双核心制度,属于不上不下,简单来说,就是在集权和贵族民主之间。

    集权方面,有两个话事人。

    至于贵族民主,则是因为契丹的可汗和各部落首领,是世选制,而不是世袭制。

    世袭制,首领可以一直坐庄,可以指定继任者。

    而契丹的世选制,则是在家族内部,三年一选,首领轮流做庄。

    这样的制度,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是很难和中原王朝叫板的。

    后来契丹之所以能成为大辽,是因为制度的逐渐演变,加之又出了耶律阿保机这个猛人。

    耶律阿保机出身迭剌部,踩着前辈们的权利斗争,从可汗亲卫军统领,逐步做到可汗,一个人同时掌握了迭剌部和南北二院。

    耶律阿保机当上可汗之后,三平“诸弟之乱”,又在他老婆的建议下,摆鸿门宴,收拾了其他七部的首领,这才坐稳位置。

    李琩要想收拾契丹,政治路线上,一是阻止耶律阿保机这样的人出现,简单来说,就是不能让迭剌部的人管到南北二院,二就是趁他们大选的时候,拱火。

    具体的拱火方式,可分在两个层级。

    第一個层级,是迭剌部的首领选举。

    耶律涅里老迈,已经卧病在床,在今年就要从他儿子里选出一个人当迭剌部的首领,耶律涅里倾向于大儿子耶律毗牒。

    在历史上,由于耶律涅里权势过大,大唐又处于内战期,迭剌部的选举只是走一个过场,耶律涅里很顺利的将权利交到了耶律毗牒手上,但现在李琩肯定不能让耶律涅里如此“独裁”,他必须让迭剌部的选举“民主”,给耶律毗牒的弟弟们一个机会。

    第二层级,是在其他七部。

    遥辇氏一家独大,其他七部心里早就不爽,他们有心夺回以前的话语权,只是实力不够。

    李琩就负责给其他七部补上实力。

    颜真卿接到李琩的敕令,听令而行,给耶律毗牒的两个弟弟和其他七部送去了武器粮草。

    有大唐的支持,耶律毗牒的两个弟弟加入争夺迭剌部首领的游戏。

    其中,颜真卿大力支持的,是耶律毗牒的二弟,耶律葛明。

    耶律葛明手里有兵,直接带人兵谏耶律涅里。

    同时,迭剌部内乱之时,契丹其他七部逼宫李怀秀,重提“八部议政”。

    事情到了这里,无论契丹内部谁输谁赢,整体实力都会大为虚弱。

    大唐静等结果。

    到十二月初,契丹的内战结果出来了,李怀秀没有迭剌部的支援,被迫同意其他七部的提议,南北两院改为八部议政。

    八部议政,本来就是契丹之前的政治模式,恢复祖制,也算具有法理性。

    只是这个模式对一个国家来说,就是各自为战。

    而耶律葛明,在大唐的支持下,还是败给了耶律毗牒,逃到大唐。

    不得不说,耶律毗牒是个雄主,若不是遇到李琩,他可以为耶律阿保机打下君主的集权基础。

    但可惜,他遇到了李琩。

    耶律葛明逃到长安,李琩不仅接纳了他,还封他为左骁卫大将军。

    这下给契丹整不会了。

    因为李琩给契丹可汗加封的官位,是左骁卫大将军,这跑过去一个叛徒,反而被封左骁卫将军,相当于契丹的副可汗。

    耶律毗牒得知此事,星夜遣使者来到大唐,请李琩要么把耶律葛明交给他们处理,要么杀了耶律葛明。

    李琩当然没有同意。

    耶律毗牒大怒,指责李琩“妄示天下”,然后一面整军备战,一面派人到长安刺杀耶律葛明。

    耶律毗牒的杀手一到长安,岑参就发现了他们的踪迹,然后禀报李琩。

    李琩让岑参按兵不动,关键时候,救下耶律葛明就行。

    几天后,耶律毗牒的杀手在红月掌管的红花楼对耶律涅明动手,岑参带人救下耶律葛明,活捉了耶律毗牒的杀手。

    继德四年正月二十六。

    李琩把岑参呈报的耶律毗牒派人到长安刺杀的奏书,给众大臣们看。

    众臣看了,都十分愤怒。

    边陲小国,竟然派人到大唐天子脚下杀人,这怎么了得?

    管兵部的高仙芝和封常清等武将,都力谏出兵。

    李琩转问刘晏又没有钱打仗。

    刘晏表示,经过两税法、盐业专营后,继德三年的税收,已经超过天宝鼎盛时期,打个契丹,应该是没什么问题。

    有钱有兵,那李琩也没什么好犹豫的,让颜真卿统领范阳和平卢的军士,全力主持对契丹的战事。

    同时,敕令渤海国、室韦派兵支援。

    勃海国现任国王是大钦茂,他的父亲大武艺在开元年间和大唐打了几仗,双方打了个平手,但战事是平手,国力却相差甚远,大唐还可以再战,渤海国却被掏空了。

    于是大武艺上书请求臣服,纳贡称臣。

    李隆基同意了。

    大武艺死后,大钦茂上位,开始注重于内政,便与大唐修好。

    因此,对于李琩让勃海国派兵去打契丹,大钦茂没有拒绝,只是只派了两千人,装个样子。

    而室韦,则不仅不派兵支援大唐,反而要支援契丹。

    因为安禄山叛乱的时候,契丹和室韦都是出了力的,室韦觉得,李琩这是携私报复,如果契丹被收拾了,唇亡齿寒,室韦也逃不掉。

    但是室韦一来内部部落众多,意见不统一,二来他们还没发展起来,也没多少兵力可以援助契丹,只凑了三千人相助。

    继德四年二月,颜真卿领范阳、平卢兵五万,以董秦为副将,田神功、侯希逸等为裨将,发兵攻打契丹。

    契丹现在是八部议政,有几部不愿意打,加上刚刚经过内耗,完全不是唐军的对手,唐军几仗打下来,杀敌一万,俘虏了耶律毗牒,耶律毗牒的儿子耶律颏领,则逃往回纥。

    颜真卿亲自把耶律毗牒送往长安,李琩没有杀耶律毗牒,只是把他流亡岭南。

    然后,让耶律葛明回去,统领契丹。

    耶律葛明也很识趣,请李琩罢松漠都督府,设立州县,对契丹编户齐民。

    大唐盛世,武德充沛,边境的势力对大唐和大宋,完全是两个态度。

    对于大唐,很多边境势力从李世民时候,就主动请求编入大唐户籍,只是李世民看不上那些犄角旮旯,觉得管理麻烦,不如分化治理,没有同意。

    到大宋时,边境的势力发展起来,大宋想编户齐民,边境势力不仅不同意,还要揍大宋。

    而且契丹在大唐时,对于大唐的认同程度比较高,武则天时期营州之乱,李尽忠造反,打的口号都是“何不归我庐陵王!”

    庐陵王就是李显。

    换句话说,契丹造反,不是以什么民族独立为口号,而是以“复兴李室”为口号。

    到了晚唐时期,耶律阿保机和李克用会盟,准备打朱温,李克用说自己虽然是沙陀人,但效忠大唐,这辈子的最大愿望,就是复兴大唐。

    耶律阿保机一听不乐意了,说你李克用是大唐晋王,但我阿保机也不是外人,我是“奉唐契丹”的二把手,复兴大唐这件事,你有责任,我也义不容辞啊。

    两人虽然各怀鬼胎,但法理正当性上,都毫不犹豫的选择大唐。

    由此可见,契丹在法理上,从不觉得自己是外族人。

    对于东北这一块的政策上,李琩之前已经深思熟虑过,于是他毫不犹豫的同意了耶律葛明的提议,对契丹进行编户齐民。

    当然,编户齐民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推行农耕。

    编户齐民契丹旧部还忍着,但推行农耕,和契丹原本的生活方式不一样,于是八部中的乙室部和乌隗部直接举兵造反。

    田神功早接到李琩的命令,如果有不服的,可以先打后报。

    因此,田神功早有防备,乙室部和乌隗部一反,他直接派兵镇压。

    乙室部和乌隗部不敌,乙室带人西逃,进入草原游牧,乌隗部北逃,继续在山林里过着渔猎生活。

    农耕的推行,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完成,因此稳定契丹原有地盘,还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大唐主动越过契丹继续对室韦进行军事行动有危险,因此东北暂时和平。

    ……

    继德四年上半年,除了契丹之外,其他地方都没什么大事。

    直到六月,李琩收到了陆羽献上的新茶。

    李琩看新茶的制式,就知道是出自李腾空之手。

    李琩让人泡了一杯,喝了两口,陷入沉思。

    杨玉环见李琩的模样,笑道:“郎君这是品茶思人,若是想见,派人把她叫进宫便是。”

    李琩回过神来,道:“我不是在思人,我是在思食物。”

    “什么食物?”杨玉环好奇道。

    “我很早之前就喝过陆羽这种手法制作出来的茶,吃过……”李琩笑了笑,想起第一次见杨玉环的场景。

    他还记得,当时他觉得杨玉环像薯条。

    薯条在现代自然不是什么珍贵的食物,但是大唐,却比什么都珍贵。

    因为大唐没有土豆。

    土豆是李琩前世最喜欢的食物之一,但是到了大唐后,他就再也没有吃过。

    杨玉环好奇道:“吃过什么?”

    李琩道:“一种普通,但我挺喜欢的食物,我希望有生之年,还可以再吃到。”

    杨玉环更加好奇,道:“天下都是郎君的,郎君还有想吃却吃不到的东西吗?”

    李琩想了想,让人拿来纸笔,画了一个世界地图的轮廓,指着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道:“我说那个食物,在这个地方,要去这个地方,需要有强大的海上舰队。对了,舰队就是船队的意思。”

    杨玉环第一次见世界地图,不知道地球有多大,好奇道:“大唐的船队也是最强的,难道还去不了这里吗?”

    李琩在地图上筐出大唐的范围,道:“这儿是大唐,从大唐去安第斯山脉,要么从西边,过大西洋,要么东边,过太平洋。”

    杨玉环看着李琩圈出来的大唐,震惊道:“大唐原来才这么大?”

    李琩道:“是啊。”

    杨玉环惊了半晌,开始好奇另外一件事,道:“郎君怎么会知道这些?”

    李琩不好解释,只好胡诌道:“我幼年时喜欢猎奇,经常找奇人异士交流,只是长大后,再也没见过他们。”

    杨玉环将信将疑,道:“他们或许是神明。”

    李琩道:“这我就不知道了。”

    杨玉环又仔细看了半天地图,道:“外面的其他地方是怎么样的呢?真想去看看。”

    李琩望着杨玉环,道:“你相信我的话?”

    杨玉环道:“当然啊,若是郎君的话臣妾都不信,那臣妾能信谁呢?”

    李琩会心一笑。

    杨玉环道:“郎君可以把这地图传下去,让大家也涨涨见识。”

    杨玉环这个提议,让李琩想起了《坤舆万国全图》。

    李琩想了想,道:“你这倒是一个好想法,我把这图完善一下,然后再交给中书省。”

    提到完善地图,李琩发现了其中的难题,道:“不过我也不太清楚这些地方现在具体是什么情况,我只知道一个大概。”

    杨玉环道:“知道大概就足够了,具体是什么情况,当然要让人实际去查探。”

    “也对。”李琩点点头。

    接下来的几天,李琩开始全力画图。

    李琩前世地理学得不错,对世界的大概地形基本清楚,于是他先描绘地形,然后补写具体风土人情。

    说是具体的风土人情,其实也只是一个大概。

    农耕时代,最注重的就是哪里适合种地。

    李琩标注了五个地方。

    第一个地方,就是大唐本土。

    第二个地方,是印度,在大唐叫天竺。

    第三个地方,是北美洲的中部。提到北美州,李琩还特意写明,其实北美洲的东南部种地也还行,就是河流短促,沼泽太多。

    第四个地方,是南美洲的东南部平原。

    第五个地方,是东欧的黑海沿岸平原。

    最后,李琩还画出了从大唐前往这几个地方的路线。

    李琩这个地图,精度并不够,但大概方向和位置基本没有问题。

    画完之后,李琩把地图拿刘晏。

    刘晏拿着地图看了半天,没有质疑李琩,也没有问李琩是怎么知道的,而是问道:“陛下,这些地方,我们都要打一遍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