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大厅,苏开济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站在大厅,不解地望着自己的父亲。
苏开济将用拐杖敲击地面,冷声道:
“你们是否认为我已经年迈,胆子也跟着变小了?”
长子苏成康急忙摇头否认:
“父亲,我们并无此意,只是对于您如此轻易地赠送大量粮食感到困惑。”
次子苏成安亦出言相询:
“确实如此,他仅仅是一名太监,受皇后派遣前来赈灾,还真把自己当成钦差了!”
小女儿苏媛眼神之中同样充满疑惑,以往父亲见到钦差也只是客气一番。
而今面对一名太监却显得如此卑微,甚至在对方尚未发话之际便主动献上粮食与银两。
“你们啊,没一个成器的。我如何能安心将庞大的苏家托付给你们管理。”
“拜访不递交拜帖,等到天黑才来。府外两百城卫兵真是来保护钦差大人安全的?”
“显然,这是对苏家的警告,若苏家无法令其满意,恐怕今日之后便不再存在苏家。”
苏媛忿忿不平地反驳道:
“他怎敢如此?我苏家并未触犯律法,他们岂能擅自带兵闯入,何况我苏家……”
“慎言!”苏成健立即出言制止。
自己这个女儿虽然长相出众,但着骄横的性格迟早要吃大亏。
苏开济无奈地摇了摇头,转身离开。
这些从小便生活在安逸环境中的子女,其行为举止及思维方式过于天真幼稚。
李顺转向小圆子,微笑着问:
“你说我是不是太客气了?”
“!!!”
小圆子满脸惊讶,这还客气?那要是不客气,岂不是要把苏府搬空?
未等小圆子回应,李顺自顾自地继续说道:
“下次应当更加傲慢无礼,唯有如此方可激发他们的怒火。”
小圆子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大人这哪里是在赈灾,分明是在钓鱼。
他小心翼翼地试探性地问道:
“大人,您要是早点来苏家,咱们岂不是不用费力收购粮食。”
李顺抬头仰望天空中的明月,微笑着答道:
“一开始便索要,岂非显得我在乞求他们,他们未必肯给予。他们不肯提供粮食,我总不能强行夺取吧!”
“粮价不降下来,他们可舍不得这些粮食。”
当时一石粮食价值近六两银子,三十万石便是一百八十万两。
然而现如今一石粮食仅值不到三百文,三十万石仅相当于九万两银子。
“论计算利益,这些商人们可是精明得很,苏家所赠予的粮食看似数量巨大,实则仅占他们利润的一小部分。”
翌日清晨。
北方各大城中米铺外都排着长队,其他商品店外也都有人排队。
米铺伙计有条不紊地将门板搬开,拿出价格牌插在大米上。
有眼尖的百姓瞬间就注意到上面的价格,不禁惊叹出声:
“降价了,又降价了!”
“每石粮食仅需二百四十文!钦差大人真是青天大老爷啊!”
“十日前你可不是这样说的,府衙门前你可是骂得最为激烈的那个人。”
“不是我,我没有,你血口喷人!”
“你们要争吵的话请到后面去,别妨碍我购买粮食!”
百姓满心欢喜买着自己需要的物资,然而各大商人却截然相反。
“这还活不活啊!老夫想和这粮店一起沉到河底算了。”
“赵老头,你沉河底没事,粮食是无辜的,不如就交由我来承担吧!”
“臭小子,我看你是找抽,哪天我要沉也是先把你沉河里,免得你惦记我的家产。”
这些本地粮食还好一些,还能苦中作乐。
然而,那些来自外地的粮食商人们则是满脸忧虑地聚集成一团。
“完了,全都完了,十万两白银竟然缩水至一万八千两!”
“你就知足吧,我的二十万两银子已经缩水至两万两。”
“当初是谁信誓旦旦地表示再等等的,现在站出来,没别的意思,我想送你一些土特产。”
“实在不行的话,就让官府收回这些粮食,自行销售实在是耗费人力物力。”
“唉,原本以为来到北方可以赚取丰厚利润,结果却成了做慈善事业。”
……
在玉浮城府衙之内,一群年轻力壮的男子静静地等待在大门之前。
易秋站在府衙门前,高声宣告:
“清理玉浮城北方道路,大家进去后选择自己擅长的活计,合计招五百人,招满为止。”
大院内整齐排列着八张桌子,旁边分别标注着铲地、运土、收集、防疫等字样,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文字下方还有图画演示。
书房内,小圆子恭敬地向李顺汇报:
“大人,目前北方各地的物价已经基本恢复正常。大批量的百姓已经返回宿北府,清理北方道路,重返家园。”
李顺凝视着手中的册子,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做出决定。
他带着粮食和生活用品前往赈灾,然而灾情过后,物资和白银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
自己这真是来赈灾的吗?
朝中侍御史没有说错,他还真是来贪污受贿,中饱私囊的。
经过深思熟虑,李顺终于放下手中的册子,吩咐道:
“将剩余物资上报朝廷,灾后重建做好防疫工作。”
小圆子看着李顺落在册子上的手,心中顿时领悟,点了点头回应道:
“小的明白!”
稍顷,小圆子带着撰写好的奏折步入李顺的房间。
李顺审阅着奏折上的物品数量,发现只有实际数量的一半,至于银两方面更是只字未提。
他将奏折轻轻放下,低声说道:
“小圆子,这奏折写的不好!”
小圆子闻讯后心中一紧,莫非是自己误解了大人的意图?
李顺紧接着补充道:
“为何不报告银两的使用情况呢?”
小圆子急忙低头认错:
“大人恕罪,都是小的疏忽所致。”
李顺端起茶杯轻啜一口,吩咐道:
“速去修改,记得在开头加上一句话:所有银两均已用于购买生活物资。”
小圆子钦佩地看着李顺,大人不愧是大人。
御书房内,云初然全神贯注地审阅来自北方的奏折,同时也欣慰地展露笑颜。
没想到李顺才去十天,北方物价就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宿北府迁出的百姓也回到故乡,重建宿北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