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语言
阿拉伯语是母语和官方语言。阿拉伯语在阿拉伯各国均有标准语和方言之分,黎巴嫩方言同叙利亚、约旦方言比较接近。通用法语、英语。
宗教
居民54%信奉伊斯兰教,主要是什叶派、逊尼派和德鲁兹派;46%信奉基督教,主要有马龙派、希腊东正教、罗马天主教和亚美尼亚东正教等。
黎巴嫩是个十分独特的国家,它不像一般人想象中的阿拉伯国家。近代,尤其是近13年以来,它一直是个阿拉伯基督徒占主导地位、各宗教派别保持权力平衡的阿拉伯国家。黎巴嫩是阿拉伯世界中一个名副其实的西方式国家,首都贝鲁特号称东方巴黎。
由于地理环境的独特性,黎巴嫩自古以来便是各宗教少数派和中东被压迫少数民族的避难所。从阿拉伯musilin的大开拓时期起,这里陆续聚集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十数个支派,可以说,上述两大宗教中的所有派别在这里几乎都能找到它的信徒。但是在传统的黎巴嫩山区,主要还是基督教马龙派和伊斯兰教德鲁兹派占主导地位,他们不但来得早,而且人数多,所以到奥斯曼帝国后期,黎巴嫩山区的地方行政权一度在两教派之间轮流执掌。
1920年大黎巴嫩成立后,不仅地域大大扩大,人口也增加了近一倍。在这新增加的人口中,什叶派和逊尼派居多,均超过了德鲁兹派人数,从而造就了今天马龙派、什叶派和逊尼派3大教派为主的局面。
黎巴嫩的居民除阿拉伯人外还有亚美尼亚人、库尔德人、土耳其人和希腊人等,他们分属的宗教派别增加了黎巴嫩民族、宗教问题的复杂性。1992年按新宪法选举产生的议会中共有10个教派取得了单独的席位,另有一个席位给予了其他少数派的代表,库尔德人的黎巴嫩国籍尚未得到法律承认,不能参加选举。除上述3大教派和德鲁兹派外,还有伊斯兰教阿拉维派,基督教的希腊天主教派和亚美尼亚东正教派。
节日
烈士节(5月6日)
建军节(8月1日,中国建军节也是8月1日)
独立日/国庆日(1943年11月22日)
黎教派众多,各教派重要节日均为国家法定节日。
习俗
黎巴嫩提尔市市集黎巴嫩受欧美文化的影响较深,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相比,其风俗习惯比较开放。但有些部落仍保留传统的社会习惯。尤其是西贝鲁特及南黎巴嫩等地区。黎巴嫩有许多奇特的婚俗,有一种叫“当面灌水”。
黎巴嫩musilin的婚俗与埃及、叙利亚等国大体相同。人们普遍主张早婚,黎巴嫩允许近亲婚姻,此俗盛行至今。传统的婚礼长达7天,在巴加,人们举行婚礼时,为了将欢乐送遍全区,往往鸣枪助兴。商务活动要约会,但黎巴嫩人不太注重准时。饭后是谈公事的合适时机,鲜花和糖果是比较好的礼物,不要送酒和香烟。黎巴嫩人喜欢别人赞美他们的家庭。可以谈论买卖、孩子、教育和旅行。他们爱听笑话。避免谈论政治、宗教和男女关系。
在黎巴嫩的里布瓦地区,姑娘们心目中最爱的是“骑士式丈夫”。因当地马匹很少,新郎多骑毛驴赴新娘家。途中常被埋伏在路旁朋友“劫”走,他必须施展全部武艺。才智,越快逃脱,回到新娘身边,那么他的才智、武艺就越高,就越能成为新娘心中最爱的“骑士丈夫”。黎巴嫩人极其重视彩礼。彩礼分为首批彩礼、末批彩礼。
饮食
黎巴嫩人的主要食品是各种新鲜的蔬菜、烹饪过的豆类和鸡肉、牛肉、羊肉做成的菜肴。传统家宴和餐厅里供应的菜肴非常相似。周日的午餐是黎巴嫩家人聚会吃传统黎巴嫩料理的时候。
黎巴嫩菜主要分为前菜Mezza、热菜小吃、生肉、烤肉或者烤鱼、主食、水果或者饭后甜点几个部分。一种用法国香菜做成的沙拉Taboulé是黎餐中沙拉的代表作,由于使用新鲜营养的食材而世界知名。各种酱类食品也是Mezza的主角,比如胡姆斯酱、茄子泥酱、酸奶酪酱等。热菜小吃包括柠檬鸡翅、石榴汁鸡肝、生煎小鸟、油炸奶酪卷、小麦粒牛肉球等。生肉拼盘里面有生的牛羊肉里脊、生羊肝和生肉糜混合调味料。烤肉是最精彩的部分,有烤牛羊肉串、烤鸡肉串和烤熟的混合了调味料和法国香菜的肉馅。主食主要是皮塔饼面包,有时候会有鸡汤焖出来的米饭混合上各种干果。
在黎巴嫩的首都贝鲁特,餐厅林立,提供除了黎餐之外的各种国际美食,法国菜、意大利菜、日本料理、印度料理、中餐等。
通俗文化
黎巴嫩高度发达的通俗文化也极富特色。黎巴嫩音乐家在阿拉伯世界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其中,女歌唱家费鲁丝更是当代阿拉伯世界家喻户晓、雅俗共赏的艺术家,其地位无人匹敌,被阿拉伯人自豪地称为“阿拉伯人派往星球的使者”。阿拉伯世界青年一代更喜欢的那些美貌、妩媚、火辣的歌星、舞星及影视明星,也大多来自黎巴嫩,虽然这些明星在黎巴嫩国内也不无非议。
军事
军制
政府军由陆、海、空三军组成。总统为军队最高统帅。内战中军队分裂。1984年组成“六人军事委员会”,与总司令共同掌握领导和指挥军队的最高权力。实行义务兵役制与志愿兵役制相结合的兵役体制。义务制服役期限为18个月,志愿制至少签3年合同。
军力
黎巴嫩军队约有6万人,分陆军、空军、海军3个军种。
除正规军外,黎巴嫩还有一些军事化部队,分别隶属于内务部、公共与国家安全总局,其中以内务部内部安全部队最为强大,约1600人,主要用于防护重要军事目标、国家目标,维护内部秩序,展开各种特种行动。民防部队也是一支军事化部队,主要由民防中心、中央直属事故救援局部队和分队、消防安全和急救分队(在每个大型居民点都有部署)和预警局组成,人员编成超过了2.3万人,全部是文职人员,其中志愿消防队员约有1.6万人。
黎巴嫩还计划组建边防近卫军部队,保障南部边界的安全,由于缺乏资金,这一计划暂时无法得到实现。黎巴嫩和以色列的边界主要由zhenzhu党游击队、黎巴嫩陆军和内务部混成部队控制,混成部队约1000多人,总部位于马扎营市。黎巴嫩和叙利亚边界边防检查站、黎巴嫩机场、海港的安检工作主要由公共安全局部队负责。
政府军总兵力约5.6万人,其中陆军约5.4万人、空军约800人、海军约1100人,主要由法国和美国负责提供武器和训练。另有内部治安军约1.7万人。总统为军队最高统帅。实行义务兵役制与志愿兵役制相结合的兵役体制。义务制服役期限为18个月,志愿制至少签3年合同。1978年3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后,联合国向黎派驻多国维和部队,并执行任务至今,以监督以色列从黎巴嫩境内撤军,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并协助黎政府有效管辖以色列撤出的南部地区。
军备
装备坦克272辆、装甲运输车1400辆、火炮328门、反坦克炮218门,还有反坦克导弹400枚及各型高炮113门。空军1700人,编成1个战斗机中队、3个直升机中队和1个教练救援机中队。装备战斗机2架和直升机4架。海军约2000人,装备7艘巡逻快艇和2艘登陆艇。内部治安军8000人,装备有50辆装甲车、6艘巡逻艇。总司令米什阿勒·苏莱曼中将。
2006年10月,1.5万名黎政府军40年来首次部署到黎以边境,恢复对该地区的控制。
交通
综述
黎巴嫩境内陆运输以公路为主,在国际运输方面,除有与邻国相通的汽车运输外,海上的船舶运输也较方便,主要港口有3个:贝鲁特港、的黎波里港和赛达港。贝鲁特港为主要贸易港,1997年的吞吐量达585万吨。
黎巴嫩交通以海、空为主,公路次之。
水运
主要港口有贝鲁特港、的黎波里港、赛达港。贝鲁特港为主要贸易港,截至2014年有集装箱及集散货码头14个。2002年吞吐量为471.2万吨,承担着黎70%的进出口货物运输量。
空运
黎巴嫩共有7个机场,其中5个拥有机场跑道,2个是直升机机场,具体包括:贝鲁特国际机场、的黎波里货运机场和位于贝卡谷地北部的军用机场以及其他4个不同用途的机场。贝鲁特国际机场目前每年可接纳乘客600万人次,并准备将其扩建至1200万人次/年。
截至2017年8月,该机场旅客吞吐量(包括入境、出境、中转)总计1067万人次;受民运影响,截至2019年,该机场旅客吞吐量降至869万人次,同比下降1.72%,为8年来首降。2020年受疫情影响,旅客吞吐量同比大幅下降71.2%,全年旅客吞吐量仅为250.1万人次。
公路
黎巴嫩公路贯穿全境,截止2014年黎巴嫩公路全长约7100公里,其中沥青路3500公里。高速路约530公里。公路在内战期间破坏严重,黎政府制定了修复计划,但因资金无法到位,修复工作进展缓慢。黎平均每3人拥有一辆汽车,人均汽车拥有量居世界前列,车辆总数为145万辆。
铁路
截止2014年黎巴嫩全长335公里,全部为国有,除贝鲁特-谢卡(Chekka)段外,其余尚不能使用。
社会
科技
黎巴嫩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受总理直接领导,宗旨是把科学与研究策略纳入国家政策范畴之内。科委下设国家地球物理中心、国家海洋科学中心、国家遥感中心和原子能委员会等4个科研机构和一个文献中心。
教育
黎巴嫩是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中教育最发达、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成人受教育率约为93.9%,世界排名第65。多数黎巴嫩人会说阿语、法语、英语。黎巴嫩教育和高教部是内阁掌管教育事业的最高职能部门。教育体制大体分为学前教育、9年基础教育、高中和大学教育四阶段。2016-2017学年,黎巴嫩全国在校学生约107万名,教职工约10万名。各类高等院校共计41所,其中综合大学4所。2016-2017年间,共200807人在大学等高等院校注册入学,其中75956名为黎巴嫩大学学生,124851名为其他大学及高等院校学生,19670名外籍留学生,毕业生共124851人。2015年共有14232名黎巴嫩学生出国留学,主要留学国家为法国、阿联酋、美国、沙特、英国等。
黎巴嫩大学是黎巴嫩唯一一所公立综合大学,创建于1953年。2007年起,根据中黎两国文化执行计划,该校开始接受中国政府派出的留学生,每年5人,主要是阿拉伯语进修生。
贝鲁特阿拉伯大学创办于1960年。
贝鲁特美国大学由美国教会于1866年创建,是黎巴嫩最具声望、历史最悠久和教学水平最高的大学,也是阿拉伯地区一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高等学府,使用英语教学。
圣约瑟夫大学1881年建立,是黎巴嫩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使用法语教学。2007年2月,中国国家汉办在贝鲁特开设了阿拉伯地区首家孔子学院,该学院由沈阳师范大学与圣约瑟夫大学合作管理。
媒体
黎巴嫩报刊出版业发达,是中东主要新闻中心, 黎巴嫩报刊发行对象不限于国内,同时面向阿拉伯各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新闻协会、编辑协会、新闻摄影师协会、出版商协会是黎巴嫩报刊出版业的行会组织。黎巴嫩报刊在出版前不受黎巴嫩新闻部的审查,言责自负,违规再纠,言论比较自由。新冠疫情以来,当地主流媒体先后报道我国对黎抗疫援助事。主要的报刊、电视台、通讯社基本都开通了网站。
主要日报有《白天报》,发行量约4万份;《军旗报》发行量约6.2万份,其中在黎巴嫩发行2.95万份;《每日星报》网络单日访客约8万人,报纸发行量约2.9万份;《家园报》发行量约1.4万份;《安瓦尔报》总发行量约5.88万份。主要刊物有《事件周刊》《阿拉伯周刊》《狩猎者》《杂志周刊》《黎巴嫩评论》和《星期一早晨》等。
黎巴嫩国家电视台,成立于1978年。属黎巴嫩电视公司所有,政府占一半资本,公司董事长和董事会成员均由政府任命。每天有两套节目,用阿、法和英语播放新闻节目,教育、卫生、文化娱乐等节目则以阿语为主。黎巴嫩广播公司电视台(LBC)成立于1985年,该台系私营电视台,有两套节目,其中一套称为“C33”,以法语节目为主,除播放本国编制的新闻节目外,还转播法国“TV5”电视台的法语新闻节目。未来电视台,创办于1992年,由已故前总理哈里里创建,是黎巴嫩目前第二大电视台。灯塔电视台,由黎巴嫩zhenzhu党开办,创办于1991年,是该党的宣传喉舌,节目的政治性和宗教性很强。
黎巴嫩国家通讯社是唯一官方通讯社,成立于1962年,属新闻部领导。每日发阿、英、法3种文字的新闻稿,只报道官方的黎巴嫩国内消息。中央通讯社为私人通讯社,创立于1982年9月。每日用阿文报道黎巴嫩国内政治、经济、商业等方面消息。“中东报导”是私营通讯社,1977年创办。除周末外,每日发黎巴嫩国内、外消息英文通讯稿。周末有综述和新闻分析内容的专刊。在开罗和华盛顿设有分社。
据统计,目前黎巴嫩全国有140多家广播电台,其中大部分是私营娱乐性电台。其中,黎巴嫩广播电台为国家广播电台,属新闻部领导。其前身是“东方电台”,始建于1938年。1962年开始增用阿、法、英、西和葡语对外广播。内战爆发后,由于经济困难,该台被迫停止对外广播。“祖国之声”电台为黎巴嫩伊斯兰教逊尼派慈善基金会于1984年创办。每天广播20个小时,除英语新闻节目外,主要用阿语广播。“人民之声”电台由黎巴嫩共产党于1987年创办,每天广播18小时,每隔半小时有一次新闻节目。在开罗、巴黎、伦敦和莫斯科派有常驻记者。
医疗
黎巴嫩卫生部是政府主管医疗服务部门的最高机构。黎巴嫩卫生医疗服务系统以私营医院、诊所、药房为主体(90%),国家医疗单位为补充。截至2011年,黎巴嫩共有医院164所,其中公立医院28家,私立医院135家,军队医院1家。完全自费就医的患者占10%,其他患者或是全额或部分由政府医保合同付费,或是由医疗保险机构和慈善机构代为支付相关费用。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1年黎巴嫩全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占GDP的7.4%,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医疗健康支出1003美元。2006—2013年间,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32人、护理和助产人员28人、牙医15人,药师16人;2006—2012年间,平均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35张。
截至2018年,黎巴嫩共有医院161所,床位约13516张,注册医生约5000人,医护人员共约2万人。
电力
黎巴嫩电力由国家电力公司(EDL)垄断,旗下拥有7座火电厂,理论总装机容量204万千瓦,3座小型水电站,理论总装机容量22万千瓦。目前,黎巴嫩实际发电功率约150万千瓦,高峰期实际需求功率250万千瓦以上,缺口超过100万千瓦。社会用电短缺,大部分单位和家庭都自备了小型燃油发电机。中资企业需自备发电机。黎巴嫩电网同邻国叙利亚相联,曾经购买埃及电力,从叙利亚及约旦输送到国内。2010年,黎巴嫩发布了电力改革白皮书,并在几年间陆续发布了多个新建电厂、变电站、原有电厂大修改造等招标项目,但受制于黎巴嫩政治、安全形势,招标项目进展较为缓慢。2013年初,黎巴嫩租用土耳其发电船以缓解电力紧张。但叙利亚难民的大量涌入,加大了黎巴嫩用电需求,电力紧张问题更为凸显。据黎巴嫩电力部统计,2015年底发电量为12520百万度,2016年底发电量为131.30亿度。2017年底发电量为125.62亿度,2019年底发电量为147亿度,2020年底发电量为123亿度。黎巴嫩电力公司常年亏损,每年享受黎政府补贴20亿美元左右,是黎政府高额财政赤字的重要源头之一,广受诟病。因此,改革电力部门成为黎政府提交给世界银行的改革计划中的首要任务。
通讯
据国际电信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黎巴嫩每百位居民中有18.04位固定电话用户,这一比率列全球210个国家(地区)第99位。黎巴嫩每百位居民中有70.5位互联网用户, 这一比率列全球208个国家(地区)第49位。2020年,黎巴嫩拥有428万名手机用户。2011年,黎巴嫩正式启动了3G业务,2013年2月,华为公司携手黎巴嫩移动供应商Touch公司在黎巴嫩进行了4G关键技术全球首次路演。2013年,黎巴嫩启动了4G网络建设,黎巴嫩移动运营商于2013年在贝鲁特部分地区开通了4G网络,2014年黎巴嫩加大了4G网络建设力度,扩大了网络覆盖范围。2014年6月,黎巴嫩下调了电信资费,但下调后的资费标准仍相对较高。2017年,黎巴嫩启动光纤到户项目招标工作,固网现代化工程起步。2018年及2019年,黎巴嫩电信部继续同华为、诺基亚等公司合作推进光纤到户项目。2018年10月,黎政府与华为及TOUCH签署了5G技术立项协议;2019年10月,华为在哈里里机场设置5G示范站。
时装
黎巴嫩的时装在中东久负盛名,21世纪初,黎裔时装设计师更是火爆欧美,有多人跻身世界一流时装设计师的行列。现年40岁的伊利·萨阿卜的时装为众多好莱坞明星青睐,2002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哈里·贝瑞领奖时身着的那套艳压群芳的晚装,即出自萨阿卜之手,他还曾荣获黎巴嫩总统颁发的共和国勋章。黎巴嫩还以美女闻名遐迩,来自黎巴嫩的美女曾多次戴上世界小姐的桂冠。在贝鲁特等都市的街头漫步,到处可见明眸皓齿、婀娜窈窕的美女,打扮既入时又开放。所有这些令外来游客流连忘返,难以相信自己身处一个阿拉伯的都市。贝鲁特还拥有阿拉伯世界较为少见的众多夜总会、酒馆、赌场、跑马场,这些主要集中在东部基督徒聚集区的游乐场所,为贝鲁特带来了繁华与喧嚣,也与城市西部musilin聚集区传统、保守而宁静的氛围形成巨大反差。
民生
2002年平均预期寿命73.5岁,出生率千分之二十八。至2005年,黎共有医院161所,床位约9700张,注册医生约4000人,医护人员共约2万人。
外交
外交政策
黎奉行中立不结盟政策,主张建立公正、合理、平等、均衡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安对在执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及国际法准则问题上搞”双重标准“。对外强调其阿拉伯国家属性,调整与叙利亚关系,积极发展同埃及、沙特等阿拉伯大国的关系,重视同美国和法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黎巴嫩为2010-2011年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外交关系
黎巴嫩与98个国家建有外交关系,其中61个国家在黎巴嫩设有使馆。
同中国的关系
美籍黎巴嫩人马海德是首个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外国人;他在第一次国共内战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与两次国共内战和中国抗日战争,在八路军、工农红军和解放军都曾担任高级军职。马海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致力于公共卫生事业,病逝后被安葬于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
黎巴嫩与中华民国在1954年建交。黎巴嫩一直实行亲西方政策,但时任总理拉希德·卡拉米领导下的黎巴嫩内阁在1955年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示好,并主动提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签署协定。1956年下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黎巴嫩设立商务代表处;翌年,黎巴嫩在联合国讨论中国代表权问题的会议上支持美国提出的缓议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因而召回驻当地的商务代表,并于1960年上半年撤回代表处。
其后,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东问题上的立场偏向支持阿拉伯国家、反对以色列,一些黎巴嫩左派议员促请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58年7月中旬,美国派兵登陆黎巴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团体、minzhudangpai、工厂、学校以及共青团随即举行集会,抗议美国此举。
中、黎1971年11月9日建交,双边关系发展平稳。
中国对黎主要出口商品是机电类产品、纺织品、电子设备、汽车类、家具等,我从黎进口商品主要是废金属等产品。21世纪初,我多次向黎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2011年中黎双边贸易总额为14.8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其中我出口14.6亿美元,进口0.2亿美元。2012年1-9月,中黎贸易额12.5亿美元,同比增长13.9%。
2020年8月4日,黎巴嫩首都发生爆炸,中国是其中一个为黎巴嫩提供支援的国家。
同美国的关系
黎、美于1943年建交。黎巴嫩重视发展同美国的关系,力求美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支持和援助。美支持黎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支持《塔伊夫协议》;敦促叙利亚军队撤出黎境内;要求黎政府解除zhenzhu党武装。1997年美解除了长达12年之久的对美公民赴黎禁令。美在“9·11”事件后宣布黎zhenzhu党为恐怖组织,并向黎政府提出了冻结该组织武装行动、资金,双方进行情报合作等一系列要求,并暗示可能对zhenzhu党动武。黎政府则坚持认为应将民族抵抗运动与恐怖主义区别对待,部分拒绝美的要求。此外美在安理会审议联黎部队任期问题时支持削减联黎部队人数、变更其职能,亦使黎感到不满。2005年2月黎前总理哈里里遇害后,美国加大对黎问题的干预力度,迫使叙从黎撤军,支持黎反叙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对黎影响力增强。4月、10月、12月,美联合法、英推动安理会通过有关哈里里遇害国际独立调查的1595、1636、1644号决议。2006年,美在黎以冲突期间偏袒以方,在黎形象受损。冲突结束后,美承诺向黎提供2.3亿美元援助,其中4000万美元为军事援助。
2014年3月,美总统奥巴马与黎总理萨拉姆通电话,祝贺黎新政府通过议会信任投票。5月,美国务卿克里与时任黎总统苏莱曼通电话,对苏在任期间的工作表示赞赏。6月,美国务卿克里访问黎。2015年2月,美国向黎提供的2500万美元军事援助运抵黎。4月,美副国务卿布林肯访黎。
2016年4月,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约瑟夫·沃特尔访黎。11月,美国务卿克里电话祝贺奥恩当选黎总统。2017年2月,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沃特尔访黎。4月,美国会议员代表团访黎。6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电贺黎总统奥恩开斋节,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沃特尔访黎。7月,黎总理哈里里访美。10月,黎总统奥恩访美,美国国会财政委员会代表团访黎。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就黎独立日电贺黎总统奥恩、议长贝里、总理哈里里。12月,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沃特尔访黎。
2018年2月,美国国务卿蒂勒森访黎。4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声明,向在巴黎召开的援助黎巴嫩的“西德尔会议”与会者和黎人们人民致以问候。6月,黎看守内阁总理哈里里谴责美将驻以色列使馆迁至耶路撒冷。9月,奥恩总统赴美参加联大会议。
同法国的关系
黎巴嫩在1943年独立前曾是法国委任统治地,两国有传统的关系。法为谋求在黎的经济和政治优势,大力投入黎重建市场。1996年,双方签订了两项财政协定,法向黎提供10.5亿法郎的赠款、优惠贷款和商业贷款。法支持黎哈里里政府主导的经济重建与改革计划,2002年法在第二次国际援黎会议上承诺向黎提供5亿美元援助。2005年2月,黎前总理哈里里遇害,希拉克总理夫妇亲自赴黎参加哈葬礼,法主张对事件进行国际调查,并支持黎举行议会大选,改组政府。4月、10月、12月,法与美、英共同推动安理会通过有关哈里里遇害国际独立调查的1595、1636、1644号决议。2006年黎以冲突期间,法推动安理会通过要求黎以停火的1701号决议。冲突后,法派兵2000人参加联黎部队。2007年1月,法召开援助黎巴嫩国际会议,向黎提供5亿欧元低息贷款,共为黎募得逾76亿美元援款。
2014年3月,黎时任总统苏莱曼赴法出席黎“国际支持小组”会议。4月,法议会法黎友好小组访黎。5月,法总统奥朗德与时任黎总统苏莱曼通电话,对苏在任期间的工作表示赞赏。2015年2月,法国总统特使吉鲁访黎。4月,黎马龙派大主教拉伊访法。9月,黎总理萨拉姆在纽约联大期间会见法国总统奥朗德。
2016年4月,法国总统奥朗德访黎。7月,法国外长艾罗访黎。11月,法国总统奥朗德致电祝贺奥恩当选总黎统。2017年3月,法国国防部长勒德里昂访黎。5月,黎总统奥恩与法国新任总统马克龙通电话。9月,黎总统奥恩访法。11月,黎总理哈里里、外长巴西勒分别访法。12月,黎总理哈里里访法。
2018年3月,法国特使、地中海事务代表杜克森访黎。4月,黎总理哈里里访法,出席在巴黎召开的“西德尔会议”。6月,黎马龙派大主教拉伊访法。8月,法参议员代表团访黎。
同叙利亚的关系
黎叙在法国委任统治时期曾是同一个国家。黎独立后,叙未予承认,黎叙仍保持“特殊关系”。1976年5月以来,叙军(最初约2.8万人)一直以“阿拉伯威慑部队”的名义驻扎在黎。1991年5月,黎叙签署“兄弟关系合作与协调条约”和“安全与防务条约”,确定两国将进行最高级和最全面的协调。1996年1月,黎叙签订经济一体化、取消双重税、推进和保证投资、建立联合边界哨所和社会领域合作五项协定。同时,双方决定在与以色列谈判中密切配合,决不单独与以媾和。2004年9月2日,美、法等国推动安理会通过1559号决议,要求叙驻黎部队全部撤离。2005年2月,黎前总理哈里里遇害,美等西方国家和黎反叙派指责叙应对此负责。在空前外部压力下,叙于4月宣布撤回其驻黎全部军队、安全人员和军事装备。7月,黎新政府成立,黎叙关系进入调整期。2006年3月,黎召开全国对话会议,就与叙发展正常国与国关系及划分国界等问题进行讨论。5月,安理会通过1680号决议,要求叙回应黎要求,与黎建立外交关系,划定边界。
2006年4月,黎议长贝里访叙。7月,黎总统拉胡德与叙总统巴沙尔通电话。8月,黎总统拉胡德、总理西尼乌拉分别与叙总统巴沙尔、总理奥特里通电话。同月,叙外长穆阿利姆访黎。9月,叙黎关系最高委员会秘书长胡里访叙。10月,黎前总理卡拉米、胡斯先后访叙。
同阿拉伯国家关系
在黎境内共有约36.7万巴勒斯坦难民,其中26%住在大城市,45%住在得到联合国救济的12个难民营,约7万人生活在没有卫生、教育及社会服务等保障的13个居民点。
2006年,黎继续积极发展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关系。黎以冲突期间,阿拉伯国家给予黎政治与财力上的支持。冲突结束以后,沙特、阿盟等亦积极斡旋,调解黎内部矛盾。
2014年3月,苏莱曼总统赴科威特出席阿盟峰会。黎外长巴西勒赴埃及参加阿盟外长会。同月,埃及外长法赫米访问黎。4月,黎外长巴西勒赴埃及参加阿盟紧急外长会。5月,黎总理萨拉姆、外长巴西勒分别访问沙特。6月,黎议长贝里参加埃及新总统塞西就职典礼;黎总理萨拉姆访问科威特;阿拉伯国家议会联盟zhuxi、科威特议长贾尼姆访黎。2013年以来,沙特先后两次向黎提供30亿美元和10亿美元军事援助,加强黎军队建设。2015年1月,阿盟秘书长阿拉比访黎。3月,黎总理萨拉姆赴埃及出席埃及经济发展大会。6月,黎总理萨拉姆访沙特、埃及。7月,黎总理萨拉姆访问约旦。11月,黎总理萨拉姆赴沙特出席第四届阿拉伯—拉美峰会。同月,巴勒斯坦外长马利基访黎。
2016年2月,沙特内阁会议确认停止对黎军援。3月,海合会、阿盟先后将黎zhenzhu党列为恐怖组织。4月,黎议长贝里赴埃及出席阿拉伯议会联盟第23次大会。8月,埃及外长舒克里访黎。2017年2月,沙特海湾事务大臣萨米尔·萨卜汉访黎期间,宣布沙特取消对黎巴嫩的旅行警告。2017年1月,黎总统奥恩访问沙特,阿盟秘书长盖特、约旦副总理兼外交大臣乔达、伊拉克外长贾法里分别访黎。同月,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访黎,黎总统奥恩先后访问埃及、约旦。3月,黎总统奥恩访问埃及。5月,黎总理哈里里访问卡塔尔。6月,科威特议长加尼姆访黎。8月,黎总理哈里里访问科威特。11月,黎总理哈里里访问埃及、沙特。12月,黎外长巴西勒访问埃及。
2018年1月,黎总统奥恩访问科威特。2月,奥恩总统访问伊拉克,外长巴西勒访问科威特。3月,黎总理哈里里访问沙特,哈还致电祝贺埃及总统塞西连任。6月,黎议长贝里电贺阿巴斯再次当选巴解执委会zhuxi。8月,看守内阁总理哈里里致电约旦国王。9月,伊拉克副总统阿拉维访黎。
2022年4月26日,沙特阿拉伯和法国承诺向黎巴嫩提供首笔价值32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1亿元)的资金,启动一系列人道主义项目,以帮助黎巴嫩缓解其严重的金融危机。
同以色列的关系
黎巴嫩南部与以色列北部接壤。1978年3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南部打击巴解武装。1982年6月,以色列大规模入侵黎巴嫩。1985年,以色列以保卫北部加利利地区为由在黎巴嫩南部建立了850平方公里的安全区,驻扎了千余人的部队,并扶植由3000名亲以黎巴嫩基督徒组成了南黎军。2010年4月至7月,黎巴嫩国内安全部门破获多个以色列在黎巴嫩谍报网,逮捕近百人,并将3人判处死刑。8月,黎巴嫩以色列军队在边境地区爆发自2006年军事冲突以来最大规模交火,造成1死4伤。黎巴嫩与以色列海上边界未划定,双方在海上经济权益问题上存在分歧。黎方多次要求联合国帮助双方划定海上边界。2011年7月,以方划定其地中海专属经济区以及黎巴嫩海上边界,黎巴嫩表示反对以方在海上划界问题上作出任何单方面决定。
2014年8月巴以冲突爆发以来,黎以边境地区不时发生零星交火。2015年1月底,黎巴嫩zhenzhu党和以色列在边境地区发生冲突,互有伤亡。黎以边境局势总体平静。
2018年12月,以色列在黎以边境以国土范围内开展“北部屏障”行动,旨在排查和摧毁黎zhenzhu党在黎以边境地区挖掘的隧道。
2021年5月4日,黎巴嫩和以色列恢复中断近半年的关于划分两国海上边界问题的间接谈判。以色列和黎巴嫩未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均坚持一片大约860平方公里的地中海海域属于本国专属经济区。近年勘探发现该争议海域蕴藏丰富天然气资源。
当地时间2022年10月11日,以色列和黎巴嫩两国领导人公开表示,以黎双方已经就海上划界问题达成一项“历史性协议”,涉及了解决地中海主要油气田长达数年的海上边界争端问题,以黎双方均对协议表示满意。
与巴勒斯坦的关系
1958年起,巴勒斯坦难民大量涌入,受泛阿拉伯理想影响,黎巴嫩musilin认为自己人数多,应该比基督徒掌握更多政权,发动暴动试图夺权,被政府在美军帮助下镇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1970年将总部从约旦迁到黎巴嫩,多次越境袭击以色列北部,对此基督徒控制的黎巴嫩政府试图遏制。巴解组织在黎巴嫩内部冲突中支持musilin。1975年,黎巴嫩内乱为本国musilin和巴勒斯坦人一方,基督徒为另一方的战争,1991年结束,造成14万人死亡和数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与海湾国家的关系
2022年1月22日,黎巴嫩总理纳吉布·米卡提会见到访的科威特外交大臣艾哈迈德·萨巴赫时表示,黎巴嫩希望恢复与海湾国家的牢固关系。
同乌拉圭的关系
1924年,乌拉圭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建立了名誉领事馆,1928年11月16日成为驻大黎巴嫩及叙利亚领事馆。1945年10月25日,乌拉圭成为第一个与新独立的黎巴嫩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从而将其贝鲁特使团升格为大使馆。1954年,黎巴嫩总统卡密拉·夏蒙访问乌拉圭。1954年5月31日,他在蒙得维的亚签署了两国之间的第一项条约。
1999年12月,黎巴嫩外交部秘书长扎弗尔·哈桑(Zafer El-Hasan)与乌拉圭副外交大臣罗伯托·罗德里格斯·皮奥利(Roberto Rodriguez Pioli)举行双边会谈,以加强两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关系。皮奥利与一个来自黎巴嫩的商人代表团一起访问了黎巴嫩。双方代表签署了一项文化合作协定。
1995年至2000年担任总统的胡利奥·玛丽亚·桑吉内蒂在下台后接受采访时说,由于黎巴嫩未能打击恐怖主义,乌拉圭在黎巴嫩与以色列的争端中支持黎巴嫩是错误的。
2007年5月,黎巴嫩总统埃米尔·拉胡德向即将离任的乌拉圭大使沃斯·阿尔贝托·卢比奥(Vos Alberto Rubio)授予国家雪松勋章(National Order of the Cedar),以感谢他的外交工作。卢比奥随后为乌拉圭独立运动领袖何塞·赫瓦西奥·阿蒂加斯的半身像揭幕,以纪念两国之间长达49年不间断的外交关系。2007年下半年,豪尔赫·路易斯·朱尔·阿诺莱蒂(Jorge Luis Jure Arnoletti)成为新的乌拉圭驻黎巴嫩大使。
2011年4月,乌拉圭外交大臣路易斯·阿尔玛格洛对黎巴嫩和其他中东国家进行了正式访问。
同马来西亚的关系
马来西亚曾经是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的成员国,当时马来西亚共派遣了877名维和人员。
2002年5月8日,时任马来西亚交通部长林良实在接待黎巴嫩工程及交通部长纳吉布·米卡提后,在记者会上透露他将在该年年中代表马来西亚前往黎巴嫩签署开放天空协定与海事合作协议。林良实说,马来西亚与黎巴嫩将在航空领域、港口、陆路交通方面合作,扩大两国在经贸和交通业的合作层面。他也说,一旦两国签署开放天空协定,届时两国的航空公司可在不设定航班次数、机型的情况下,开拓往返两国的航班服务。
旅游
沿海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全境按地形可分为沿海平原;沿海平原东侧的黎巴嫩山地;黎巴嫩山东侧的贝卡谷地和东部的安提黎巴嫩山。黎巴嫩山纵贯全境,库尔内特·萨乌达山海拔3083米,为黎最高峰。河流众多,向西注入地中海。利塔尼河为全国最长河流。主要旅游点有腓尼基时代兴建的毕卜鲁斯城、古罗马时代兴建的巴尔贝克城和十字军时代兴建的赛达城堡。此外,北部的雪山有很多滑雪场,吸引了大量游客。 巴勒贝克神庙是黎巴嫩著名古迹,位于黎巴嫩贝卡谷地外山麓,贝鲁特东北80多公里,海拔约1160米。“巴勒贝克”意为“太阳之域”
名胜
马萨达城堡。马萨达是犹太人的圣地,联合国世界遗产之一。位于犹地亚沙漠与死海谷底交界处的一座岩石山顶,北距EnGedi约25公里。其东侧悬崖高约450米,从山顶直下死海之滨;西侧悬崖高约100米。山顶平整,呈便菱形,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300米,周围城墙长约1400米。通向马萨达的自然道路都极为险峻,最主要的是东侧的“蛇行路”(Snake Path)。
世界遗产
安贾尔,巴勒贝克,比布鲁斯,提尔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