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大朝会,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开发江南!李承乾事先与诸臣们打招呼,畅所欲言,言者无罪,说的好的,还有予以奖励!
给事中-张行成,第一个出班,他认为朝廷开发江南的举措是对的,开发出来,不仅能增加朝廷的赋税,还能改善百姓的收入情况,老百姓手里有钱了,朝廷需要补贴的就少了,省下就是攒下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好事。
说到开发江南,张行成也是有话说的,他认为江南的开发,最萌芽于春秋战国时的吴国和越国,两国为了称霸,不得不从提升自身国力着手,而说到江南的开发,还是应该算在孙吴头上。
当时,魏蜀吴三国定力,孙吴为了能在夹缝中生存,积蓄兵力、粮食,不得不采取一系列发展农业、手工业的措施。
孙吴吸引战争流浪人口,安排住所和分配土地,鼓励农民到远处拓荒,实行屯田,并且奖励生育。开设专门研究农业的学堂,并且安排人员进行撰写农业典籍,培养农业人才,还建设了专门的农宫来教育贫民子弟,让他们学会农业知识。每年还将府库中省下来的钱财,划拨给司农公廨去救济洪水泛滥、瘟疫毒瘴之地。
到了东晋,衣冠南渡,数百万的人口涌入江南,原本的土地自然也就不够用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开拓新地,扎根南方,才是当时的朝廷和世家该考虑的问题。在北方的压力,生存空间的趋势下,江南的农业从江东地区扩展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但仍然不够,所以又开发了岭南地区和闽江流域的部分地区。
那时,江南大量土地开垦,耕作技术进步,农田水利兴修较多,农作物品种增多,东晋能坚持一百多年,便是依靠这个经济基础。
但这种重点开发模式,很不平衡,也造成一些地方富者愈富,贫着愈贫!而当时,最大的问题,还是土地兼并,守不住土地的百姓,始终是江南发展不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到了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南朝,远离北方胡族的侵扰,国家相对稳定,又收拢了大量的北方逃难的人口,得到了更多的老东西,故而农业、商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总而言之,张行成认为,江南的开发,取决于朝廷的政策和决心,政策优惠大,决心够坚决,才能让江南在平稳中发展。
张行成的话得到了不少官员的赞成,吏部侍郎-高季辅则是表示,开发是一定的,但要主意风险的问题。上一个提出开发江南的,是隋炀帝杨广,大运河的勾连,不仅方便南北的运输,更有利于江南的开发。但问题是,隋帝国也因为这一条大运河,轰然倒塌了,成为第二个如秦一般如彗星般陨落的大一统王朝。所以,他建议的,步子迈小一些,步调满一些。
他这话一出,侍中-于志宁便滔滔不绝的数起了杨广的罪过,隋炀帝、皇后和嫔妃坐的是龙舟,王公大臣用的是楼船,然后就是运兵船和运输船。船队有五千一百多艘,从洛阳出发,光是这些船离开洛阳港口,就用了五十多天。拉船的纤夫就用了八万多人,龙舟承载的官吏和士兵就要十万人,而且沿河还有保护安全的骑兵二十万人,锦旗招展,浩浩荡荡。
沿途的供应空前绝后。为了展示大隋的富有,隋炀帝提前让沿途郡县都制作出美食,陪他演一出戏万民献食。光是每天送饭的民夫就高达十万人。饭菜吃不完怎么办?就地掩埋,就这么一路浪费,朝着扬州进发的。
见于志宁没完了,中书令马周也是咳嗽了一声:“于相,现在是讨论怎么开发江南,不是说殿下要效仿杨广巡幸江南!”
额!马周这话,把于志宁噎了个够呛,他还没说痛快呢,就被马周给掐了,能不生气么! 但又没法发作,只能冷哼一声,退回了班中。
而马周也不在乎于相爷的黑脸,反而举着笏班侃侃而谈:“杨广这个人,是有些毛病,但他开放扬州,以扬州为中心,开发江南的举措,还是没错的!”
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当时运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要说错,杨广最大的错,就是操之过急了。前后用了六年的时间,征用数百万民夫,不惜民力、急于求成才使者民间反对不断,百姓纷纷造反的。
大运河起点是将洛阳西苑的谷水、洛水,将这两条河水引入黄河,然后在东面从荥阳县到洋州,顺汴水绕过商丘接通蕲水进入淮水。从而使得洛阳为中心的黄河、洛河和淮河体系相连。随后,又试讲从山阳到扬州,邗沟疏通。又从洛阳的黄河北岸到涿郡引沁水于运河中,这道渠便是今天的永济渠。
大业六年,还下令疏通了从江都到江的京口到余杭的运河,将这四条运河连接起来,形成了一条贯通南北,总计全长四千里的大运河。
开发江南,在马周看来,离不开大运河,应该利用大运河的便利,向江南输送养料,促进以扬州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扩展。
听完了马周这话,李承乾也是长叹一口气,不由在心中叹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杨广这个人,毛病再多,但他给后人留下这条运河,现在朝廷依靠这条运河继续开发江南,的确是沾了他不少的便宜啊!
........
聊到中午,看诸臣都有些疲倦了,李承乾淡淡道:“行了,今天就议到这,散朝吧!”
说完这话,还吩咐张思政,把李恪、房玄龄、马周、崔仁师、张行成、高季辅六个人叫下,让他们去显德殿,李承乾要跟他们开个小廷议,听一听他们的心里话,再议一议,看一看还有什么话是明面没说的。